苦碟子抗脑缺血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苦碟子抗脑缺血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明确抱茎苦荬菜抗脑缺血有效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制备工艺使有效部位达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研究有效部位及代表性成分透过SD大鼠血脑屏障的能力。方法:1.在指纹图谱的指导下分离得到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2.通过测定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以一种对照品测定多指标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比较;3.从提取、醇沉和柱层析三个方面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4.SD大鼠腹腔注射给药有效部位及主要单体成分,采集脑脊液进行HPLC对比研究。结果:1.从抱茎苦荬菜的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五个主要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Is-1)、菊苣酸(Is-2)、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1→6)-β-D-葡萄糖苷(工s-3)、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Is-4)、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Is-5);2.咖啡酸、菊苣酸、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1→6)-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和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的校正因子分别是1.129、0.8733、1.320、1.129,与外标法测定含量无明显差异;3,工艺经过优化最终得到了含上述五种成分65%,大类成分含量84%的有效部位;4.五种成分的原型不能透过透过血脑屏障,Is-2组的脑脊液中有代谢产物检测出。结论:明确了抗脑缺血部位的物质基础,建立了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优化了制备工艺得到了符合中药注射剂要求的有效部位,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为后期的抗脑缺血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立题依据和实验设计
  • 1.1 立题依据
  • 1.2 实验设计
  • 第二章 有效部位主要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 2.1 五种主要成分的分离过程
  • 2.2 结构鉴定
  • 2.2.1 化合物Is-1
  • 2.2.2 化合物Is-2
  • 2.2.3 化合物Is-3
  • 2.2.4 化合物Is-4
  • 2.2.5 化合物Is-5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质量控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 3.1 吸收波长、流动相和对照品的选择
  •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3.4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3.5 精密度试验
  • 3.6 稳定性试验
  • 3.7 校正因子(RCF)的计算
  • 3.8 加样回收试验
  • 3.9 苦碟子提取物中含量测定
  • 3.10 RCF法计算样品含量与外标法计算含量的比较
  • 3.11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优化
  • 4.1 提取工艺的优化
  • 4.2 醇沉工艺的优化
  • 4.3 柱层析工艺的优化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 5.1 Is-2和Is-4的制备
  • 5.2 样品的配制
  • 5.3 实验动物的准备
  • 5.4 给药以及脑脊液的采集
  • 5.5 脑脊液样品的分析
  • 5.6 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药理作用综述
  • 6.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6.2 对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 6.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6.4 抗肿瘤作用
  • 6.5 镇痛镇静作用
  • 6.6 其它作用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附录11
  • 附录12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间的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苦碟子抗脑缺血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