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

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

论文摘要

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决定了自上而下的课程变革实施必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课程变革的主流。本研究旨在联结宏观的国家课程变革与微观的学校变革,从学校这一变革实际发生的产地自下而上地研究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我国的学校是怎样的组织?(2)我国学校组织如何实施自上而下的课程变革?(3)课程变革与学校组织在实施过程中怎样相互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建立在两条理论线索的考察上:一是公共政策实施和课程实施的理论和研究;二是组织和组织变革理论以及学校运作和变革的研究。本研究最后形成了研究我国学校运作和变革实施的层级模型,考察学校的组织域、制度层、管理层、技术层等四个层级的变革实施过程。这四个层级的变革实施过程既是资源的处理过程,同时也是权力和文化的运作过程。本研究运用田野研究的方法,选择关键案例,从组织运作过程和实施过程两方面收集资料。根据本研究的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的高中组织是不断追求效能的紧密组织。我国学校的组织域主要由省、市、区级的地方政府,家长、同类型的学校等三个部分组成,它们从权力、认知、行为等三个方面对学校施加相互冲突的制度和技术控制,学校须采取诸如脱钩、各层级的高度分化、保守的进步主义等方式应对这些冲突的要求。组织域施加的最强有力的控制体现在学校效能上,学校组织在追求效能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紧密。这种紧密不仅体现在资源的分配上,而且体现在文化、权力的一致性和集权性上。第二,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镶嵌于各层级的日常运作过程中。与教学核心紧密相连的模块课程政策被学校组织的日常运作同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与教学核心相距较远的校本课程政策。在两种课程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上一层级的资源走向往往限制了下一层级的实施运作,尤其体现在时间和人员资源上。在非资源性的活动中,由于各层级在行动结构上都有一定的决策权限,实施活动并不会体现资源活动中较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呈现比较丰富而多样的路径。各层级的实施活动还取决于这一层级的关键个体对变革的理解、意愿和能力。第三,学校组织对课程变革调适远高于课程变革对学校组织的调适。在实施过程中,两个课程政策的概念内涵、价值取向、理想的操作方式都受到了学校组织的极大调适。相反,虽然学校组织各层级的正式结构在课程变革的作用下产生了一些变化,但层级内部和之间的基本行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整合组织理论、课程实施理论和政策实施理论,弥补当前课程变革实施知识基础的不足,打破理论的疆界,在相关理论的交汇点生发新的知识。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当代学校组织的状态,试图打开影响课程变革成败的黑箱,为三级课程管理中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提供策略模型,形成我国学校实施课程变革的方法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理路
  • 三、目的与意义
  • 第一章 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组织视角
  • 一、政策领域的实施理论
  • (一) 政策中心与协商模型
  • (二) 影响实施的变量群
  • (三) 相关的四个理论模型
  • 二、课程领域的实施研究
  • (一) 不同层级的实施研究
  • (二) 实施程度的研究
  • (三) 实施过程的研究
  • 三、用组织视角研究课程实施过程
  • (一) 本研究的定位
  • (二) 实施领域组织视角的演进
  • (三) 学校组织视角下的实施过程
  • 第二章 我国学校组织的分析模型
  • 一、组织的运作与变革
  • (一) 组织的内涵
  • (二) 组织的层级与要素
  • (三) 组织运作的理论模型
  • (四) 组织的变革
  • 二、学校组织的运作
  • (一) 嵌套层级
  • (二) 双重结构
  • (三) 合作的专业共同体
  • (四) 微观政治研究
  • 三、学校组织的变革
  • (一) 有效学校
  • (二) 组织重建
  • (三) 文化改进
  • (四) 教师工作的再设计
  • (五) 课程变革与学校变革的相互作用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 学校组织
  • (二) 课程变革
  • (三) 实施
  • 二、理论框架
  • (一) 类同与差异
  • (二) 层级模型的修正
  • (三) 我国学校组织的层级模型
  •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 田野研究
  • (二) 确定关键案例
  • (三) 数据类型
  • (四)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四章 组织域实施课程变革的过程
  • 一、高技术、高制度冲突下的组织域
  • (一) 政府家管的学校
  • (二) 择校与竞争
  • (三) 高冲突的组织域
  • 二、作为制度控制的课程变革
  • (一) 国家的制度要求
  • (二) 控制力度
  • 三、组织域的实施
  • (一) 资源供给与控制
  • (二) 政治和符号活动
  • (三) 合法性的危机
  • 第五章 制度层实施课程变革的过程
  • 一、制度层的运作
  • (一) 正式结构
  • (二) 行动结构
  • (三) 重大问题的决策金字塔
  •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
  • (一) 一种“理性决策”的形成
  • (二) 形式化的资源控制
  • (三) 话语与仪式:营造变革的“真实”
  • 三、模块课程的实施
  • (一) 强基工程
  • (二) 控制资源流动的方向
  • (三) 零散的课程与教学领导
  • 四、相互调适
  • (一) 制度层语境中的课程变革
  • (二) 一个脑袋主导的变革
  • (三) 保守的进步主义
  • (四) 课程变革中的制度层
  • 第六章 管理层实施课程变革的过程
  • 一、管理层的运作
  • (一) 正式结构
  • (二) 行动结构
  • (三) 决策权限
  •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 (一) 缺位
  • (二) 资源的争取、分配与协调
  • (三) 弥散于日常工作的程式化操作
  • 三、模块课程政策的实施
  • (一) 矩阵式的管理结构
  • (二) 级部之“实”:精密计算的资源之战
  • (三) 职能部门之“虚”:制造文件
  • 四、相互调适
  • (一) 管理层活动中的课程变革
  • (二) 熟练的无能
  • (三) 被变革忽视的管理层
  • (四) 管理结构与政策的权变
  • 第七章 技术层实施课程变革的过程
  • 一、技术层的运作
  • (一) 正式结构
  • (二) 行动结构
  • (三) 决策权限
  •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 (一) 课程的延续、消失与改变
  • (二) 资源的创造
  • (三) 新技术的产生
  • 三、模块课程的实施
  • (一) 语文组
  • (二) 数学组
  • (三) 体育组
  • 四、相互调适
  • (一) 核心技术
  • (二) 功能性缺失
  • (三) 新技术的传播与持续
  • 第八章 超越实施的组织变革
  • 一、越来越“紧”的中国学校组织
  • 二、紧密组织对变革的回应
  • 三、最佳的运作:有效、健康与聪敏
  • 四、超越实施的组织变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课程政策执行的样态、困境及优化[J]. 教学与管理 2019(07)
    • [2].课程政策有效执行的运行机制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5)
    • [3].课程政策实施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J]. 新西部 2017(31)
    • [4].改革开放40年我国课程政策研究的回顾与走向[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8)
    • [5].《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政策实施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7(04)
    • [6].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反思[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02)
    • [7].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政策分析视角[J]. 黑河教育 2017(05)
    • [8].从表层执行走向深度变革: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实践构想[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26)
    • [9].高中新课程政策施行的路径转折——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9)
    • [10].浅谈中国课程政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J]. 中外企业家 2012(23)
    • [11].我国新课程政策实施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11(34)
    • [12].规范性制度对新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及其政策意义[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01)
    • [13].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执行的研究综述[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4)
    • [14].从形式规范走向实质规范:我国课程政策审议的经验及其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18)
    • [15].新中国课程政策的理论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08)
    • [16].信息不对称与课程政策执行[J]. 教育发展研究 2009(12)
    • [17].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设计的视角[J]. 比较教育研究 2009(07)
    • [18].课程政策过程的权力生态——从课程政策概念化的一般形态与中国特征谈起[J]. 全球教育展望 2009(11)
    • [19].县域课程政策保障:一种分析的框架[J]. 课程.教材.教法 2008(06)
    • [20].新课程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J]. 课程.教材.教法 2008(06)
    • [21].论我国体育课程政策执行中的权利与价值冲突[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07)
    • [22].高中新课程政策执行的方式选择:由激进到渐进——以北京市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3(03)
    • [23].新课程政策的制度分析——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审视[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 [24].新课程政策的政治交易成本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5].高中国际课程政策挑战与应对[J]. 现代教学 2013(06)
    • [26].新课程政策软性部分执行问题及出路[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0)
    • [27].教师的文化-认知是如何影响课程政策实施的:以“研究性学习”政策为例[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3)
    • [28].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政策工具70年的演变分析[J]. 教育学报 2019(02)
    • [29].澳、英、美、德四国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比较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 [30].课程政策制订的社会参与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01)

    标签:;  ;  ;  

    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