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文学主体性及主体建构作为文学史研究视角,力求突破过去左翼小说研究主要从题材和文体着眼而造成的限度,在梳理史实和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揭示左翼小说作家自身主体悖论的形成和左翼小说主体建构的特征。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左翼小说家主体性悖论、左翼小说主体建构及其美学诉求等不同角度分析问题。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论争凭借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把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传唤”为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创作主体,这一过程使得左翼小说家自身主体性发生了内在的裂变与张力;本文通过对这个过程的考辨,分析了左翼作家主体性悖论的形成。文学创作者内在的悖论必然通过自身的文学实践显现出来,左翼小说家主体的限度正是从他们塑造的对象主体——小资产阶级革命主体和无产阶级革命主体——各自的特征和缺陷以及他们塑造这两类对象主体所采用的方法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论文对左翼小说主体建构特征分析、论证的主要内容。以前的左翼小说研究主要把左翼小说的叙事模式、审美风格及其变迁仅仅归结为受左翼文学论争、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很少从左翼小说内部寻找原因。本论文从左翼小说主体建构的角度考察这一问题,发现左翼小说整体美学意蕴的形成与变化都与主体建构的相关层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本论文以主体性视角考察左翼小说创作,是为了证明这样一个论点:左翼小说虽然在思想性和审美性两方面都有很明显的缺陷,但是从左翼小说意识形态阶级主体建构这个角度而言,左翼小说却是30年代小说创作的最显著的成果;左翼作家内在的主体性悖论造成了左翼小说阶级主体建构的一系列特征,而这些特征所包含的审美诉求形成和决定了左翼小说的文体特色和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