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墨玉县人民医院848100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CT诊断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又称为细支气管癌或肺泡癌,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临床及影像学上表现缺乏特异性,从而对病变的诊断带来困难。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以及对BAC病理的认识深入,对BAC的诊断更进一步提高,现将我院自2012年6月~216年6月收治的20例术前经CT检查后病理诊断8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例进行如下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16年6月资料来源我院CT室和病理科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8~81岁,两肺上部6例,两肺中下部14例,其中孤立性病灶10例,多发结节型病灶6例,弥漫型4例。本组14例病人以刺激性呛咳为首发症状,无痰或少量白痰11例,咳大量泡沫粘痰5例,咯血或咯血色痰5例,胸痛、胸闷、气短6例。结果对8例进行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其余12例仍在治疗观察中。
1.2方法平扫时患者常规俯卧位,屏气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肺尖至包括双侧肾上腺在内的上腹部,采用64排飞利浦公司螺旋CT机,扫描层厚1mm,根据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需对肺窗,纵膈窗及骨窗进行观察,一般病例均需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用量80-100ml,速度2-3ml,采用高压注射器由肘静脉注入可根据CT平扫影像改变进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对感兴趣区的连续动态扫描,孤立病灶的单层扫描及CT灌注,扫描原始图像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直观丰富的图像信息。
2讨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指生长在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原发性肺癌,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关于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分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起源于末梢肺组织的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的CIara细胞和2型肺泡上皮细胞或化生的粘液细胞,沿肺泡管及肺泡弥漫性侵润生长[1]。
细支气管肺泡癌依据肺癌组织学分类为肺腺癌的一个亚型,根据组织学分型为4型:
2.1.1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孤立型在细支气管发肺泡癌中最常见占40~50%,病变大多位于肺野外带或胸膜下,直径<3cm,病灶形态不规则可呈星芒状或斑片状,肿瘤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肿瘤周围可见血管集束征,胸膜粘连征,胸膜侧模糊小片影,肿瘤内可见多种征象:⑴小括弧空泡征,出现率较高,是指病变内小灶透光影,直径<5mm。病理基础为①小括弧未被组织占据的肺组织;②未闭合的或扩张的小支气管;③乳头状癌的含气腔隙;④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未封闭肺泡腔及溶解,破坏欲扩大的肺泡腔;⑤肿瘤内小病灶坏死组织排出后形成,有时空泡内因有粘液,脱落的肿瘤细胞成分的存在,可使CT值升高近似水样密度。⑵细支气管充气征:典型表现为细条状(直径小于会等于1mm)的空气密度影,非典型者表现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气体密度影,出现于数个相邻层面。病理基础为扩张的细支气管。其形成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肿瘤沿支气管面生长,而管腔依然通畅。⑶蜂窝征由于多个集成蜂窝状,其大小比较一致。病理基础:为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未封闭肺泡腔,腔内遗留粘液使其扩张。⑷磨玻璃密度:整个肿瘤结节或结节周围区域较淡呈磨玻璃状,它不掩盖肺血管纹理,病灶境界一般仍较清晰,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肺泡壁增厚,但肺泡腔未闭塞,内可有少量粘液或脱落的肿瘤细胞。值得一提的是对孤立型细支气管发肺泡癌等进行CT增强扫描更能利于CT诊断:近年来CT增强扫描已成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尤其增强CT动态扫描不仅有CT值增高程度变化,而且有动态学及形态学方面的改变,后者对肺癌鉴别诊断和类型诊断有更重要意义。
2.1.2多发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或片状阴影,结节呈粟粒大小至1mm不等,其密度相似,大小不等,以两肺中下部分较多,表现为一侧肺叶,一侧肺或两侧肺散在分布的结节影,每个结节形态及内部特征与孤立型细支气管发肺泡癌相似。
2.1.3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变侵犯一个以上肺段,一个肺叶或数叶或无数个小结节或小片影弥漫分布于两肺,病变表现多种多样CT征象:①蜂房征:病变区密度不均,呈蜂房状气腔,大小不等,为圆形或卵圆形近似于空气低密度影,病理基础为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壁生长,但不破坏其基本结构,使其不规则增厚,故肺泡腔不同程度存在此征与支气管充气征同时存在时,有定性意义;②支气管充气征:与一般急性炎症不同,其特点是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凹凸不平,普遍狭窄,支气管走形不自然,僵硬扭曲,可见较大支气管显影,较小的支气管多不能显示,呈枯树枝状,此与炎症的空气支气管造影征的表现不同;③磨玻璃征:此征常见,常提示病变尚处在早期,其受累的肺组织呈近似于水样密度的网格状外观磨玻璃影,病理基础为受累增厚的肺泡间隔构成的框架内黏液蛋白质或其它渗出液;④肺段实变与血管造影征:CT平扫可见病变以肺叶或肺段分布,呈楔形致密影,病变尖端指向肺门,外围与胸膜相连,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平直,亦可稍外凸或内凹,无支气管通气征;⑤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与结节影,动态观察病变不断增大,个别病例结节影内有空洞或囊变,推测原因不可能由于结节中央坏死,或与终末细支气管的活瓣阻塞有关。
总之,细支气管肺泡癌因其缺乏临床特征性改变,发病率较低,容易被误诊,预后不佳,影像学改变复杂多样的肺部恶性病变,影像医师在工作中如遇诊断困难,一般抗痨抗炎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病灶继续发展,应引起影像医师多加重视,应想到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可能性,及早行肺穿刺或纤支镜等检查,以求尽快去的病理学依据,以免误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付平,肖湛,何远宇.肺癌影像诊断[J].局解手术杂志,2004年,(1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