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理念,也是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社会和谐的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人际和谐、利益和谐,第二层面是制度和谐、政策和谐,第三层也是最深层次的,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伦理和谐。其中,重点是利益和谐,关键是制度和谐,而难点是伦理和谐。无论是哪一层面,其不和谐根源都集中产生于利益、权力、资源分配的问题之上。关于利益、权力和资源的分配是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而处理利益、权力和资源分配的理念、价值导向,“应该”与“不应该”问题却是政治伦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认为政治伦理规范的构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政治价值理念、制度伦理、政治行为主体道德自律三个方面,审视和分析了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政治伦理缺陷问题;研究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及其规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1.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的内在相关性,源于和谐社会本身蕴含的政治伦理意义和政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2.政治伦理规范独有的自律性、善恶评价和价值导向功能和法律规范相互补充,在非对抗性矛盾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更利于化解社会冲突,弥合社会裂痕。3.公正、博爱、民利与和平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规范基本架构,并对政治主体及政治行为人结合社会政治实践如何遵循和内化上述规范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4.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规范进行了归总、分类及简要评价。可能创新点:1.提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规范架构和内涵。2.提出政治伦理规范在宏观上引导着全社会文明建设的善,在微观上影响着个体道德,尤其是政治个体的道德完善,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3.提出应将伦理学中“手段善”与“目的善”的区分及关系,应用于政治伦理规范对社会政治活动的导向和约束中,要求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善应然是“目的善”与“手段善”相结合的一种“复合行为”。4.指出我们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与政治道德规范的自觉和导向特性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加强政治伦理规范的研究与实践是作为领导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觉要求。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相关研究现状1.2 研究意义1.3 主要内容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规范2.1 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规范2.1.1 和谐与和谐社会2.1.2 规范与政治伦理规范2.1.3 我国政治伦理规范的思想溯源2.2 政治伦理规范的特性与功能2.2.1 政治伦理规范是政治伦理意识和政治伦理实践活动的统一2.2.2 政治伦理规范是普适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2.3 政治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善恶评价和价值导向功能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规范的关系2.3.1 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的相关性2.3.2 政治伦理规范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审视3.1 政治价值理念的伦理思考3.1.1 某些政治、行政行为者政治理念、价值目标受市场经济理论和享乐主义的影响3.1.2 某些政治、行政行为者对于政治活动的伦理自律和后果评估的认识比较模糊3.1.3 某些政治、行政行为者对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缺少情感责任和道德义务3.2 政治制度的伦理问题3.2.1 因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界定不清而造成的制度伦理混乱3.2.2 行政体制的道德性规范及约束政治行政主体行为的伦理制度不健全3.2.3 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存在体制上的伦理缺陷3.2.4 对弱势群体的补偿体制不完备3.3 政治行为主体的伦理缺失现象3.3.1 重权力“私有化”,轻权力“公共性”3.3.2 重“私利”,轻“民利”3.3.3 重“政绩”,轻“公正”3.3.4 重“自我之爱”,轻“人民之爱”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规范建设4.1 社会主义公正规范4.1.1 社会主义公正规范的内涵4.1.2 坚持社会主义公正规范4.2 社会主义民利规范4.2.1 社会主义民利规范的内涵4.2.2 坚持社会主义民利规范4.3 社会主义博爱规范4.3.1 社会主义博爱的内涵4.3.2 坚持社会主义博爱规范4.4 社会主义和平规范4.4.1 社会主义和平规范的内涵4.4.2 坚持社会主义和平规范5 结论主要参考文献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和谐社会论文; 政治伦理论文; 规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