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阴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大肠埃希菌阴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一、大肠埃希菌性阴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张巧妮,路会侠[1](2021)在《细菌性阴道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较高浓度的条件致病菌替代了正常状态下占主导地位的乳酸杆菌所引起的妇科临床综合征,其高发病率与复发率严重影响了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新药开发等的重要手段和实验证据,由于缺乏可靠的动物模型,细菌性阴道病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对细菌性阴道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细菌性阴道病动物模型的菌种选择、实验动物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刘佳[2](2021)在《喙尾琵琶甲粗提物对大鼠需氧菌性阴道炎自噬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喙尾琵琶甲粗提物对需氧菌性阴道炎大鼠阴道组织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LC3B表达的影响,从自噬水平初步探讨喙尾琵琶甲粗提物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的机制。【方法】1、抗菌成分提取:60%乙醇浸泡喙尾琵琶甲成虫,浸泡提取液经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获得四个极性部位冻干粗提物。分别检测对三种需氧菌性阴道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选取最有效的抗菌粗提物进行动物实验。2、动物实验:50只成熟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模型组、抗生素组、提取物低、中、高浓度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混合菌液交替阴道内给菌造模成功)。模型组给乳膏基质,抗生素组给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含克林霉素20mg/g),粗提物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含喙尾琵琶甲粗提物乙酸乙酯部位100mg/g、200mg/g、300mg/g的自制乳膏。治疗14天后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并取材。3、数据采集:(1)测量六组大鼠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改良Donders评分、p H值,(2)六组大鼠阴道组织HE染色,(3)免疫组化检测六组大鼠治疗前后阴道组织Beclin1和LC3B表达,(4)Western blot检测六组大鼠治疗前后阴道组织Beclin1和LC3B蛋白表达量,(5)ELISA检测六组大鼠治疗前后阴道组织Beclin1和LC3B表达量。【结果】1、喙尾琵琶甲成虫活虫经60%乙醇冷浸两轮及四种有机溶剂先后萃取、冻干,成功得到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不同极性部位粗提物,得率为0.23%、0.18%、0.27%、0.38%。2、喙尾琵琶甲石油醚、正丁醇粗提物对大肠埃希菌未显示体外抑菌活性,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0mg/ml、1.25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2.50mg/ml、1.25mg/ml;各粗提物对金葡菌和无乳链球菌均体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为本试验筛选的最佳抗菌粗提物。3、需氧菌性阴道炎模型大鼠经治疗后,模型组和粗提物低浓度组阴道分泌物改良Donders评分、p H值、阴道病理组织学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阴道病理组织学评分不同程度减轻、三指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粗提物高浓度组较粗提物中浓度组降低明显。4、需氧菌性阴道炎模型大鼠经治疗后,模型组和粗提物低浓度组免疫组化、Western blot、ELISA检测Beclin1和LC3B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生素组、粗提物中、高浓度组蛋白表达量不同程度减少。【结论】1、喙尾琵琶甲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需氧菌性阴道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2、喙尾琵琶甲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需氧菌性阴道炎具有治疗作用,经中、高浓度乙醇粗提物治疗后,需氧菌性阴道炎大鼠阴道分泌物改良Donders评分、p H值、阴道病理组织学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疗效呈剂量依赖性;3、大鼠需氧菌性阴道炎模型阴道组织自噬水平显着升高,喙尾琵琶甲粗提物乙酸乙酯部位通过抑制自噬过度激活,达到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的效果。

王晓平[3](2020)在《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分离并鉴定引起阴道感染的病原菌,筛选出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在此基础上制备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为细菌性阴道炎的主动免疫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且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35.01±9.96)岁。排除月经期、性生活、阴道冲洗、用药等影响因素。用无菌棉拭子采集两管阴道分泌物,30min内送检。1样本进行常规镜检和阴道五联检测试剂盒联合检测,根据其联合检测结果筛选出细菌性阴道炎标本,同时排除滴虫、霉菌等其他类型的阴道感染。2细菌培养及鉴定将符合要求的阳性标本进行细菌接种培养,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并分纯培养,根据生化反应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初步鉴定;选择相应引物应用q RT-PCR进一步基因鉴定。3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q RT-PCR结果,绘制直方图描述细菌性阴道炎病原菌频数分布,根据病原菌频数分布,筛选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4灭活疫苗制备将筛选的制备灭活疫苗的种子菌复苏并进行纯检,采用细菌平板计数,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根据设定的不同甲醛浓度、不同时间对细菌的灭活效果研究,探讨最适甲醛灭活浓度及灭活时间。将灭活纯检后的种子菌等体积混合制备成联合疫苗,并进行理化性状及无菌性检验。结果1 187例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中,经常规镜检和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联合检测,符合要求的标本共168例。2标本接种培养后,经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生化反应鉴定出144例菌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株,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分离率为31.2%;大肠埃希菌38株,分离率26.3%;肺炎克雷伯菌27株,分离率18.8%;肠球菌14株,分离率9.7%;B群链球菌8株,分离率5.6%;阴沟肠杆菌7株,分离率4.9%;加德纳菌3株,分离率2.0%;棒状杆菌2株,分离率1.5%。PCR基因鉴定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株,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分离率为30.5%;大肠埃希菌38株,分离率为26.4%;肺炎克雷伯菌26株,分离率为18.1%;肠球菌12株,分离率为8.3%;B群链球菌6株,分离率为4.1%;阴沟肠杆菌7株,分离率为4.9%;加德纳菌1株,分离率为0.7%;棒状杆菌2株,分离率为1.4%。3根据q RT-PCR鉴定结果绘制频数分布图,根据其频数分布情况,筛选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将这三种菌作为制备灭活疫苗的候选种子菌。4根据细菌生长曲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液浓度在12h时达高峰,大肠埃希菌在10h达到高峰,肺炎克雷伯在18h达高峰,此时均为细菌处于稳定期的种子菌。37℃条件下,甲醛浓度为0.3%,灭活36h时对这3种菌的灭活效果最佳,对甲醛灭活后制备的联合疫苗进行接种培养后无细菌生长且稳定性良好。结论1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因此这三种细菌可作为制备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的候选种子菌。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培养12h、大肠埃希菌10h、肺炎克雷伯菌18h时收获细菌最佳。37℃条件下甲醛灭活的最佳条件组合为:浓度0.3%,灭活时间36h,制备的灭活疫苗接种培养后无细菌生长且稳定性良好。图6幅;表9个;参92篇。

张倩玉[4](2020)在《阴道感染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中医体质、证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以“阴道瘙痒或阴道干涩、疼痛或外阴不适或分泌物异常”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进行微生态和HPV检测,分析阴道感染与HPV感染的关系,研究其中医体质、证型的分布,发现阴道感染与HPV感染的易感人群,为阴道感染及HPV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策略。研究方法:对2019年02月01日至2019年12月0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以“阴道瘙痒或阴道干涩、疼痛或外阴不适或分泌物异常”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和宫颈HPV病毒检测,并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录入Microsoft Excel,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微生态检测结果:以“阴道瘙痒或阴道干涩、疼痛或外阴不适或分泌物异常”为主诉就诊的、符合纳排标准的共483例患者,其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4例(0.8%),无明确感染的微生态失调者129例(26.7%),阴道感染者350例(72.5%)。在阴道感染的患者中,单纯性感染者287例(82.0%)显着多于混合性感染者63例(18.0%)。单纯性感染中频次最高为VVC 111例(38.7%),混合性感染中频次最高为BV中间型合并VVC 27例(42.9%)。阴道感染患者分泌物中的乳杆菌数量、H2O2含量显着少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和无明确感染的微生态失调者,阴道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显着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和无明确感染的微生态失调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阴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性交频率>3次/周、自行阴道灌洗>3次/周、饮食偏嗜辛辣。3.阴道感染患者的平和质显着少于无明确感染的微生态失调者,痰湿质显着多于无明确感染的微生态失调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感染的湿热下注证、湿热蕴毒证患者较无明确感染的微生态失调者显着增多,而脾阳虚证、肾阳虚证、阴虚夹湿证显着少于无明确感染的微生态失调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HPV检测结果:在483例患者中,HPV阳性者162例,HPV感染率33.5%,其中单一型别HPV感染120例(74.1%),多重型别HPV感染42例(25.9%)。120例单一型别HPV感染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99例(82.5%),低危型HPV感染15例(12.5%),疑似高危型HPV感染6例(5.0%)。5.阴道感染患者的HPV感染率显着高于微生态正常和无明确感染的微生态失调患者,并且BV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1,OR=2.335)。在有、无阴道感染的患者中,HPV感染的类型(单一、多重、高危、低危、疑似高危)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阴道感染合并HPV与未合并HPV感染的中医体质有统计学差异。平和质(OR=0.144)与HPV感染呈负相关,阳虚质(OR=2.239)、痰湿质(OR=2.381)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研究结论:1.有“阴道瘙痒或阴道干涩、疼痛或外阴不适或分泌物异常”等症状的患者,阴道感染发生率较高。本课题发现阴道单纯性感染较常见,并且VVC是单纯性感染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易合并混合感染的。阴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中乳杆菌及H2O2大量减少、炎性反应加重。2.阴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性生活频繁、自行阴道灌洗以及饮食偏嗜辛辣,提倡在日常的生活中清淡饮食,避免过频的性生活,杜绝自行阴道灌洗。3.阴道感染患者容易并发HPV感染,尤其是BV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当有阴道感染症状时应积极就诊治疗,对于阴道感染尤其是BV的患者应建议同时行HPV检测。4.痰湿质、湿热下注证、湿热蕴毒证的人群更容易引发阴道感染,在阴道感染的患者中,阳虚质、湿热质的人群更容易合并HPV感染,中医证型无统计学差异。

范菊娣,钱志瑶,龙义国,覃容贵[5](2020)在《民族药九头狮子草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筛选九头狮子草治疗小鼠细菌性阴道炎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菌悬液注入小鼠阴道建立小鼠细菌性阴道炎动物模型,观察九头狮子草各极性部位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作用。结果九头狮子草水提液、石油醚提取部位和70%乙醇提取部位对病原菌转阴率和阴道黏膜炎症的治愈程度均有提高,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转阴率分别为60%、50%、40%,对大肠埃希菌的转阴率分别为80%、70%、50%。结论九头狮子草石油醚提取部位和70%乙醇提取部位为其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有效部位。

王慧慧[6](2020)在《头孢呋辛酯联合阴道用益生菌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是阴道内优势乳杆菌减少或缺乏、需氧性细菌大量繁殖,伴阴道p H值升高的一种阴道感染。目前尚无AV的统一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究头孢呋辛酯联合阴道用益生菌治疗AV的疗效,为临床治疗A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因阴道炎症状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符合Donders湿片诊断标准的AV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5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给予AV患者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单药组:口服头孢呋辛酯0.25g,2次/天,连用7天;同期组:口服头孢呋辛酯0.25g,2次/天,连用7天,同时每晚阴道用益生菌1粒,连用10天,用药间隔≥4小时;序贯组:口服头孢呋辛酯0.25g,2次/天,连用7天,第8天开始每晚阴道用益生菌1粒,连用10天,月经期间不用阴道用益生菌)。停药后第(7±3)天、第(30±3)天进行随访,以评价微生物学以及临床疗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正态分布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非正态分布资料的比较,采用c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定性资料的比较。结果:1、停药后第(7±3)天,单药组、同期组及序贯组的微生物学治愈率分别是48.57%(17/35),44.44%(16/36)及58.82%(20/34),三组微生物学治愈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是57.14%(20/35),55.56%(20/36)及61.77%(21/34),三组微生物学有效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单药组、同期组及序贯组均可显着降低AV Donders评分、改善AV患者阴道菌群(P<0.05)。与治疗前相比,阴道p H<4.5的比例在治疗后的同期组显着增加(5.88%vs.26.47%,P=0.021)以及在序贯组显着增加(6.25%vs.40.63%,P=0.001),其中序贯组更显着;白细胞数>10/HPF在治疗后的单药组显着降低(74.19%vs.45.16%,P=0.020)以及在序贯组显着降低(87.50%vs.56.25%,P=0.005),其中序贯组更显着。3、停药后第(7±3)天,29.52%(31/105)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痊愈,43.81%(46/105)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显着改善。单药组、同期组以及序贯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37.14%(13/35)、30.56%(11/36)、20.59%(7/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单药组、同期组以及序贯组的临床痊显率为45.71%(16/35)、47.22%(17/36)、38.24%(13/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4、停药后第7±3天,与治疗前相比较,单药组、同期组以及序贯组均可显着降低AV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P<0.05)。41.94%(13/31)的单药组患者和34.38%(11/32)的序贯组患者的阴道黏膜充血均可显着改善(P<0.05);32.35%(11/34)的同期组患者和25.00%(8/32)的序贯组患者的外阴阴道瘙痒可显着减轻(P<0.05);23.53%(8/34)的同期组患者和37.50%(12/32)的序贯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量显着减少(P<0.05)。5、停药后第(30±3)天,AV患者的总复发率为7.55%(4/53),其中单药组、同期组以及序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88%(1/17)、0.00%(0/17)和15.79%(3/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呋辛酯序贯使用阴道用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治疗AV患者,在发挥杀菌作用的同时,有利于阴道菌群的定植,进而促进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恢复,为AV的治疗提供给了新思路。但需延长随访时间,以观察阴道用益生菌的远期疗效。

孟倩[7](2020)在《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利用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感染小鼠,制备非淋菌性阴道炎(non-gonococcal vaginitis,NGV)动物模型,通过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的阴道微生态整体菌群的消长变化、血清免疫因子的改变以及生殖器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评价疗效,探索萆薢分清饮治疗NGV疗效机制,为该方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中药金刚藤糖浆组、阳性西药罗红霉素组和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萆薢分清饮中剂量组、萆薢分清饮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经雌激素预处理后使用Uu感染液接种,制备Uu阴道感染致NGV模型。2.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组外,各组小鼠分别给予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检测各组动物精神状态、体重。取阴道粘膜分泌物进行革兰氏染色,检测各组药物对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3.给药第0天(造模第7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收集各组小鼠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8+比例变化,探索萆薢分清饮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4.给药第21天后处死小鼠,采集各组小鼠生殖道粘膜样本和血清,HE染色和IL-6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病理学分析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的NGV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的改善作用。ELISA测定血清中的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8)水平、抗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水平变化,探索萆薢分清饮对Uu引起的NGV病理损伤所起作用。结果:1.行为学观察:萆薢分清饮可以改善Uu所致的NGV小鼠的精神状态和体重下降等行为学指标,给药第21天,金刚藤糖浆、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与西药罗红霉素组相比改善效果好,其中高剂量萆薢分清饮改善效果最优。2.阴道微生态的检测: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第7天,罗红霉素组对NGV小鼠阴道粘膜革兰氏阳性菌数目抑制作用最佳(P<0.01),但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给药第21天,金刚藤糖浆、中剂量和高剂量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阴道粘膜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罗红霉素组(P<0.01),高剂量萆薢分清饮改善阴道部位细菌感染程度最为明显。3.免疫水平和免疫损伤因子的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P<0.01),萆薢分清饮给药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4+/CD8+水平逐渐升高,并且CD8+水平降低(P<0.01)。并且,金刚藤糖浆组、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对CD3+、CD4+和CD4+/CD8+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罗红霉素组(P<0.01),提示了萆薢分清饮中药制剂对NGV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力改善效果,且随着萆薢分清饮剂量增高,改善效果越明显。4.生殖道粘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HE染色结果显示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NGV小鼠的阴道粘膜各层组织具有较好的修护作用,与罗红霉素组相比,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明显抑制了阴道壁组织水肿和炎性浸润。IH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萆薢分清饮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炎症敏感因子IL-6的表达水平较低(P<0.01)。其中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对IL-6的改善效果优于罗红霉素组。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NGV小鼠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及IL-8的水平具有抑制作用(P<0.01)和抗炎因子IL-4、IL-10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且萆薢分清饮低、中、高剂量之间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了萆薢分清饮在Uu所致NGV模型中所发挥较好的抗炎作用。结论:萆薢分清饮可以改善Uu所致NGV小鼠的一般情况与体重,并且显着降低了NGV小鼠阴道部位革兰氏阳性菌的菌群密集度。通过检测比较各组小鼠的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萆薢分清饮也可以改善Uu所致的NGV小鼠型免疫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变化,且中、高剂量下的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的治疗效果优于罗红霉素组,且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优,提示萆薢分清饮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与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疗法相比,对治疗因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阴道炎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中医药疗法改善阴道微生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的非淋菌性阴道炎提供理论依据。

李会阳[8](2019)在《TLR2/4/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细胞因子在需氧菌性阴道炎致病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是2002年新提出的以乳酸杆菌减少,需氧菌增多为特征的一种阴道感染类型。AV的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或革兰阳性菌。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2和TLR4可分别识别革兰阳性菌细菌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和革兰阴性菌细菌胞壁主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调控下游细胞因子合成及分泌。本团队前期研究显示,AV患者阴道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1β、IL-6、IL-8和TNF-α等水平升高,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分三部分:用AV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LPS及PGN刺激永生化人阴道上皮VK2/E6E7细胞,用AV常见致病菌构建SD大鼠AV模型,通过体外、体内试验探讨AV致病机制中TLR2/4/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细胞因子的作用。目的第一部分:观察AV常见致病菌刺激对VK2/E6E7细胞TLR2/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及下游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第二部分:观察LPS及PGN刺激及TLR2、TLR4中和抗体的应用对VK2/E6E7细胞TLR2/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及下游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第三部分:建立SD大鼠AV模型,通过体内实验观察TLR2/4/NF-κB信号通路在AV常见致病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应用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和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9213)分别刺激VK2/E6E7细胞,通过Real Time 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Luminex液相芯片及ELISA方法,观察TLR2/4信号传导通路关键蛋白活化及下游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第二部分:应用LPS及PGN分别刺激VK2/E6E7细胞,通过Real Time 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Luminex液相芯片及ELISA方法,观察TLR2/4信号传导通路关键蛋白活化及下游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应用TLR2、TLR4中和抗体,探究TLR2、TLR4在TLR2/4信号传导通路活化的作用。第三部分:应用25922菌株、29213菌株及混合菌株构建SD大鼠AV模型,通过pH值测定、HE染色、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2/4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结果第一部分:(1)25922菌株及29213菌株刺激可上调VK2/E6E7细胞TLR2、TLR4、NF-κB的表达。(2)25922菌株与VK2/E6E7细胞共培养2小时,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及IFN-γ水平明显升高,共培养4小时后,IL-1β、IL-6、IL-8、IFN-γ及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3)29213菌株与VK2/E6E7共培养2小时,促炎性细胞因子IL-32及IFN-γ水平明显升高;共培养4小时,IL-2、IL-8、IL-17A、IL-18、IL-32及IFN-γ水平明显升高。第二部分:(1)LPS及PGN刺激可上调VK2/E6E7细胞TLR2、TLR4、NF-κB的表达;应用TLR2、TLR4中和抗体后,LPS及PGN对NF-κB p65的活化作用明显减弱。(2)LPS处理VK2/E6E7细胞后,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23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时间依赖性。(3)PGN处理VK2/E6E7细胞后,促炎性细胞因子IL-8水平明显升高。第三部分:(1)造模后,各实验组大鼠阴道pH值明显升高。(2)细菌接种完成后第3天及第7天,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各实验组大鼠阴道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3)细菌接种完成后第3天及第7天,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阴道组织内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第一部分:AV常见致病菌可刺激VK2/E6E7细胞内TLR2/4/NF-κB信号通路活化,促进下游细胞因子释放。第二部分:LPS和PGN可通过TLR2、TLR4刺激VK2/E6E7细胞内TLR2/4/NF-κB信号通路活化,促进下游细胞因子释放。第三部分:TLR2、TLR4表达均为阳性的SD大鼠阴道内感染25922菌株和或29213菌株时,TLR2/4/NF-κB信号通路活化,导致阴道黏膜炎症细胞浸润。

王鑫[9](2017)在《阴道菌群移植对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一类由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导致的妇科炎症,常伴有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和不孕不育等并发症。作为阴道内重要的功能菌群,乳酸菌在维持阴道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下降会导致阴道pH值上升、酸性减弱,进而造成阴道加德纳菌、类杆菌等常见致病病原体大量增殖,造成不同程度的妇科炎症。目前,抗生素仍是阴道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抗生素的滥用常可导致宿主对抗生素的耐药及对阴道正常功能菌群的破坏,致使阴道微生态环境进一步失衡,妇科疾病易复发且不易根治的局面。鉴于粪菌移植技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良好效果,本研究团队首次提出阴道菌群移植的概念,即将健康宿主阴道分泌液中获取的阴道菌群移植到患有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的女性阴道中,达到重建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促进其阴道内环境的恢复、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同时从根本上实现治疗阴道妇科疾病的目的。本课题以细菌性阴道感染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评价了阴道菌群移植技术对其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健康大鼠收集到的阴道分泌物含总菌数约为105 CFU/mL,其中乳酸菌含量约为104 CFU/m L,占总菌数的7.8%。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实验共得到622个OTUs,平均每组样品含有103个OTUs;属水平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阴道菌群主要由凝聚杆菌属(Aggregatibacter)、拟杆菌属(Bacteroides)、链杆菌属(Streptobacillus)、梭菌属(Fusobacterium)和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构成,其中优势凝聚杆菌属(Aggregatibacter)在对照组(C组)占48.17%、模型组(M组)占59.37%、模型组治疗期(M.M组)占27.06%、模型组恢复期(M.R组)占48.92%、治疗组治疗期(T.M组)占69.53%、治疗组恢复期(T.R组)占53.97%;此外,Venn图结果表明,菌群失调导致模型组阴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而阴道菌群移植后可将模型期中的102个OTUs上升至恢复期的172个OTUs,极大促进了阴道菌群多样性的恢复且增加了其微生物多样性。HE结果表明,阴道菌群移植可极大缓解大鼠子宫组织出现的炎症反应,降低内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从基因水平或蛋白水平显着降低了大鼠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p<0.01)。综上所述,研究者首次提出阴道菌群移植治疗阴道细菌感染疾病的理念,发现阴道菌群移植可显着缓解阴道组织学病变,减缓其炎性因子释放,并有助于阴道微生态动态平衡的重建。本研究的开展,为阴道菌群移植疗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应用依据。

金盼盼,邓燕杰[10](2013)在《乳酸杆菌DM8909胞壁肽聚糖对小鼠阴道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小鼠阴道组织的细胞因子测定来反映乳酸杆菌肽聚糖对阴道局部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6~8周龄昆明小鼠共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用抗生素和大肠埃希菌EPEC104造成小鼠阴道感染模型后分别给予不同处置,其中B组为患病组,C组为自然恢复组,D组为生理盐水治疗组,E组乳酸杆菌治疗组,F组乳酸杆菌肽聚糖治疗组;对各组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测定小鼠阴道局部组织的细胞因子IL-2及IL-10的水平。结果 (1)各研究组中IL-2的水平:与A组比较,B、C、D组IL-2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E、F组IL-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和F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研究组中IL-10的水平:与A组比较,B组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IL-10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E、F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和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肽聚糖作为乳酸杆菌免疫调节主要成分,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对阴道感染起到了免疫调节作用。

二、大肠埃希菌性阴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肠埃希菌性阴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细菌性阴道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模型的菌种选择和造模方法
    1.1 传统菌种选择
    1.2 新菌种核心选择
    1.3 造模方法
2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
    2.1 鼠
        2.1.1 小鼠
        2.1.2 大鼠
    2.2 兔
    2.3 猪
    2.4 狐狸
    2.5 猴子
3 展望

(2)喙尾琵琶甲粗提物对大鼠需氧菌性阴道炎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供试菌株
        2.1.3 实验主要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喙尾琵琶甲成虫乙醇粗提物的制备
        2.2.2 菌株复苏
        2.2.3 菌悬液制备
        2.2.4 四种喙尾琵琶甲乙醇粗提物对三株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2.2.5 动物实验
    2.3 实验结果检测与分析
        2.3.1 阴道分泌物p H值、改良AV评分测定
        2.3.2 HE染色及病理组织学评分
        2.3.3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自噬因子Beclin1、LC3B
        2.3.4 ELISA 法测定阴道组织自噬因子 Beclin1、LC3B
        2.3.5 Western blot测定自噬因子Beclin1、LC3B表达
        2.3.6 统计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喙尾琵琶甲成虫虫体不同极性部位粗提物
    3.2 喙尾琵琶甲四种粗提物对三株菌株的体外抗菌效果比较
    3.3 各组大鼠给药前后阴道分泌物改良DONDERS评分及PH值比较
        3.3.1 改良Donders评分
        3.3.2 阴道分泌物p H值
    3.4 HE染色观察及病理组织学评分
        3.4.1 HE染色
        3.4.2 阴道病理组织学评分
    3.5 免疫组化法检测阴道BECLIN1及LC3B的表达
        3.5.1 大鼠阴道组织中Beclin1 的表达
        3.5.2 大鼠阴道组织中LC3B的表达
        3.5.3 各组大鼠免疫组化Beclin1和LC3B的 AOD值
    3.6 Western bolt 检测阴道组织中 Beclin1、LC3B 蛋白表达
        3.6.1 大鼠阴道组织中Beclin1 的表达情况
        3.6.2 大鼠阴道组织中LC3B的表达情况
    3.7 ELISA检测阴道组织中BECLIN1、LC3B的表达量
        3.7.1 大鼠阴道组织中Beclin1 的表达情况
        3.7.2 大鼠阴道组织中LC3B的表达情况
    3.8 BECLIN1与LC3B在各组大鼠中表达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喙尾琵琶甲体外抑菌活性
    4.2 AV诊断及模型制作
    4.3 自噬与细菌
    4.4 AV模型中BECLIN1、LC3B的表达变化
    4.5 喙尾琵琶甲粗提物对AV大鼠阴道组织BECLIN1、LC3B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自噬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体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3)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一般资料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试剂耗材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分泌物常规镜检及阴道五联检测试剂盒检测
        1.2.3 细菌培养及鉴定
        1.2.4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常规镜检及阴道五联检测结果
        1.3.2 细菌菌落特征及镜下革兰染色结果
        1.3.3 细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及q RT-PCR鉴定结果
        1.3.4 细菌性阴道炎病原菌频数分布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的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必需试剂配制
        2.1.3 菌种的复苏
        2.1.4 细菌菌落计数
        2.1.5 甲醛灭活浓度及时间的选择
        2.1.6 灭活疫苗的制备与保存
        2.1.7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理化性状及无菌性检验
    2.2 结果
        2.2.1 细菌复苏结果
        2.2.2 绘制细菌生长曲线
        2.2.3 甲醛灭活浓度和时间筛选结果
        2.2.4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无菌性检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细菌性阴道炎研究现状
    3.1 细菌性阴道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3.2 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2.1 细菌性阴道炎诊断方法
        3.2.2 细菌性阴道炎鉴别诊断
    3.3 细菌性阴道炎治疗现状
        3.3.1 抗生素治疗
        3.3.2 益生菌制剂
        3.3.3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3.4 细菌性阴道炎的预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阴道感染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中医体质、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结果
    1 阴道微生态结果
        1.1 人口资料学情况
        1.2 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
        1.3 阴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4 阴道微生态与中医体质及证型
    2 HPV感染情况
        2.1 HPV检测结果
        2.2 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的相关性
        2.3 阴道感染合并HPV与未合并HPV感染的中医体质差别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综述 乳杆菌与HPV感染、宫颈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民族药九头狮子草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1.4 水提液与不同极性部位的制备
    1.5 剂量设定与样品制备
    1.6 体外抑菌实验
    1.7 九头狮子草各部位对细菌性阴道炎模型小鼠的影响[8]
        1.7.1 细菌性阴道炎模型制作
        1.7.2 阴道分泌物镜检[10]
        1.7.3 阴道组织病理学分析[11]
        1.7.4 小鼠阴道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体外抑菌的测定
    2.2 九头狮子草各部位对细菌性阴道炎模型小鼠的影响
    2.3 对小鼠阴道黏膜炎症的病理学形态影响
3 讨论

(6)头孢呋辛酯联合阴道用益生菌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试验流程
    2.2 入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2.3 入组患者第1次随访疗效观察
    2.4 第2次随访疗效观察
    2.5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AV目前的研究现状
    3.2 头孢呋辛酯联合阴道用益生菌治疗AV的可能机制
    3.3 头孢呋辛酯联合阴道用益生菌治疗AV的疗效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内膜微生物群及局部免疫间的相关性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实验菌种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剂量设计
        2.2 Uu感染液的制备
        2.3 Uu感染致NGV模型的构建
        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2.4.1 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2.4.2 小鼠阴道细菌革兰氏染色
        2.4.3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CD3~+、CD4~+、CD8~+水平
        2.4.4 HE染色检测小鼠阴道粘膜病理学变化
        2.4.5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阴道粘膜IL-6表达变化
        2.4.6 ELISA实验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2.5 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1.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一般情况影响
    2.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菌群密集度的影响
    3.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的影响
    5.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6.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解脲支原体所致疾病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非淋菌性阴道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TLR2/4/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细胞因子在需氧菌性阴道炎致病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AV常见致病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刺激作用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4 实验方法及步骤
    1.2 结果
        1.2.1 VK2/E6E7细胞中TLR2及TLR4表达情况
        1.2.2 25922 、29213菌株对VK2/E6E7细胞TLR信号通路的刺激作用
    1.3 讨论
        1.3.1 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特点
        1.3.2 阴道炎症的危害
        1.3.3 阴道细菌感染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1.4 小结
二、LPS及PGN对阴道上皮细胞的刺激作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4 实验方法及步骤
    2.2 结果
        2.2.1 筛选LPS及PGN对VK2/E6E7细胞的最适作用浓度
        2.2.2 LPS及PGN对VK2/E6E7细胞TLR信号通路的刺激作用
        2.2.3 中和TLR对LPS及PGN刺激TLR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要素构成
        2.3.2 LPS及PGN对细胞因子的刺激作用
        2.3.3 细胞因子对细菌感染的调控作用
    2.4 小结
三、SD大鼠AV模型中TLR/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1.4 实验方法及步骤
    3.2 结果
        3.2.1 SD大鼠造模前后阴道分泌物特征比较
        3.2.2 SD大鼠造模前后阴道组织学变化
    3.3 讨论
        3.3.1 AV致病菌与临床症状
        3.3.2 阴道固有免疫与阴道感染
        3.3.3 NF-κB在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需氧菌性阴道炎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阴道菌群移植对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的诱因
        1.1.1 妇科手术后感染
        1.1.2 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
        1.1.3 月经期不注意卫生
        1.1.4 妇女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1.2 细菌性阴道感染常见的治疗方式
        1.2.1 抗生素治疗
        1.2.2 常规用药及手术治疗
    1.3 微生态疗法-阴道菌群移植
        1.3.1 粪便菌群移植-阴道菌群移植的概念来源
        1.3.2 阴道菌群移植的方法原理
        1.3.3 阴道菌群移植在治疗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1.4 阴道菌群研究近况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2.1.3 菌种
        2.1.4 引物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大鼠阴道菌群计数
        2.3.2 细菌性阴道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时期的阴道菌群的收集
        2.3.2.1 正常大鼠阴道菌群的收集
        2.3.2.2 细菌性阴道感染大鼠模型建立
        2.3.3 大鼠阴道菌群、血液和子宫组织样品采集
        2.3.4 大鼠子宫组织HE染色
        2.3.4.1 石蜡切片制备
        2.3.4.2 HE染色
        2.3.4.3 HE染色观察
        2.3.5 正常阴道菌群移植治疗细菌性阴道感染模型大鼠
        2.3.6 治疗期子宫组织HE染色
        2.3.7 Elisa检测不同处理时期大鼠血液中IL-6含量
        2.3.8 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
        2.3.9 阴道菌群总DNA提取
        2.3.10 大鼠阴道菌群治疗前后阴道菌群变化-16S rRNA高通量测序
        2.3.10.1 阴道菌群16S rRNA高通量检测
        2.3.10.2 检测流程
        2.3.11 结果分析方法
        2.3.11.1 OTU分析及物种注释
        2.3.11.2 样品聚类分析
        2.3.11.3 样品复杂度分析(Alpha Diversity)
        2.3.11.4 主成分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正常大鼠阴道菌群计数
    3.2 细菌性阴道感染大鼠不同时期阴道菌群16S rRNA高通量分析
        3.2.1 样品复杂度分析(Alpha Diversity)
        3.2.2 OTU分析——样品聚类分析
        3.2.3 β多样性分析
    3.3 不同时期大鼠子宫组织HE染色
    3.4 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
    3.5 Elisa检测不同处理时期大鼠血液中IL-6含量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乳酸杆菌DM8909胞壁肽聚糖对小鼠阴道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菌株
        1.1.3 仪器
        1.1.4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菌液的配制
        1.2.2 肽聚糖的提取
        1.2.2.1 菌体的收集
        1.2.2.2 肽聚糖的分离
        1.2.3 动物分组
        1.2.4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1.2.4.1 脱污染模型的建立
        1.2.4.2 阴道感染模型的建立
        1.2.4.3 模型建立成功的确定
        1.2.5 模型建立后对各实验组的处理
        1.2.6 小鼠阴道组织细胞因子的测定
        1.2.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实验组小鼠阴道局部组织中IL-2的比较
        2.1.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2.1.2 与患病组比较:
0.05) 。见表1。'>2.1.3 乳酸杆菌治疗组与乳酸杆菌肽聚糖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各实验组小鼠阴道局部组织中IL-10的比较
        2.2.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2.2.2 与患病组比较:
0.05) 。见表2。'>2.2.3 乳酸杆菌治疗组与乳酸杆菌肽聚糖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四、大肠埃希菌性阴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细菌性阴道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张巧妮,路会侠. 海南医学, 2021(17)
  • [2]喙尾琵琶甲粗提物对大鼠需氧菌性阴道炎自噬的影响[D]. 刘佳. 大理大学, 2021(09)
  • [3]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D]. 王晓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阴道感染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中医体质、证型研究[D]. 张倩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民族药九头狮子草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J]. 范菊娣,钱志瑶,龙义国,覃容贵. 广州医药, 2020(03)
  • [6]头孢呋辛酯联合阴道用益生菌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D]. 王慧慧.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D]. 孟倩.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TLR2/4/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细胞因子在需氧菌性阴道炎致病中的作用研究[D]. 李会阳.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阴道菌群移植对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D]. 王鑫. 南昌大学, 2017(02)
  • [10]乳酸杆菌DM8909胞壁肽聚糖对小鼠阴道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J]. 金盼盼,邓燕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07)

标签:;  ;  ;  

大肠埃希菌阴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