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交流体系探析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探析

论文摘要

科学交流是个体或组织之间借助于他们共同的符号系统(口语、手势、文字等)传递、获取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科学交流是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科学交流体系是指由承担科学交流任务的机构、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职能是把与科学交流相关的机构、组织纳入到一个互动的大系统中,提高科学交流的效能和效率,建立起更为活跃的科学交流关系。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是科学交流的执行主体和行为主体,是强调国家行为和制度安排的一个科学交流的“网络体系”。它具有促进国家科学信息和知识有序流动,预测、调节和评价科学交流效果的功能。国家科学交流体系具有动力机制、粘合机制、技术推动机制和媒介选择机制,这些运行机制为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基本规律。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发展趋势将向系统化、超域化、社会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国家科学交流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从制度、组织和文化三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科学交流网络。

论文目录

  • 1 导论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2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概述
  • 2.1 科学交流界说
  • 2.2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界说
  • 2.2.1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定义
  • 2.2.2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主体
  • 2.3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环境与功能
  • 3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历史和现状
  • 3.1 从世界范围看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发展轨迹
  • 3.2 我国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历史发展
  • 3.3 我国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现存问题
  • 4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 4.1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运行机制
  • 4.1.1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动力机制
  • 4.1.2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粘合机制
  • 4.1.3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技术推动机制
  • 4.1.4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媒介选择机制
  • 4.2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发展趋势
  • 4.2.1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系统化
  • 4.2.2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综合化
  • 4.2.3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社会化
  • 4.2.4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超域化
  • 5 完善我国国家科学交流体系的基本对策
  • 5.1 制度安排对策
  • 5.2 组织建设对策
  • 5.3 文化建设对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科学交流的物理概念建构[J]. 物理教师 2018(04)
    • [2].科学交流中的信任问题研究系统综述[J]. 出版科学 2018(03)
    • [3].基于科学推文视角的非正式科学交流语言分布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8(02)
    • [4].Web2.0对科学交流的影响及效果分析[J]. 情报探索 2009(07)
    • [5].基于新闻信息抽取的人文社科非正式科学交流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8(02)
    • [6].面向科学交流的语义出版体系建设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8(11)
    • [7].中文科研论文未被引探索Ⅲ:科学交流相关性情境下的竞争-选择机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04)
    • [8].论科学交流及其研究的流变[J]. 情报科学 2008(10)
    • [9].现代科学交流体系探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0].在线科学交流中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04)
    • [11].科学交流体系发展研究[J]. 图书馆界 2010(05)
    • [12].略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科学研究的运行机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6)
    • [13].法国地质学家拉夸的中国之行[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09)
    • [14].社交网络平台非正式科学交流的探讨——基于Evolutionary Biology学科Altmetrics数据计量[J]. 科学学研究 2018(06)
    • [15].朗之万在华足迹记[J]. 物理 2011(11)
    • [16].学术出版:功能的异化、回归与建构[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0(05)
    • [17].他为中西科学文化的交流开启了一扇“功德之门”——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J]. 自然杂志 2010(04)
    • [18].社交媒体学术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分析[J]. 出版科学 2020(02)
    • [19].基于科学交流过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为例[J]. 情报学报 2020(04)
    • [20].普兰克1923年在华学术活动[J]. 物理 2010(08)
    • [21].自引研究综述:科学评价与科学交流中的质疑、求证与创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21)
    • [22].大数据趋势与专业图书馆[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02)
    • [23].系统视角下Altmetrics的发展趋势:融合、开放、深化[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4)
    • [24].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研究综述[J]. 科技传播 2012(22)
    • [25].朗之万在中国[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03)
    • [26].结合替代计量学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新模式[J]. 图书情报知识 2015(02)
    • [27].Altmetrics视角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与服务策略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5(10)
    • [28].科学交流的源起——古典文化时期的科学交流[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9)
    • [29].UNISIST模型及其数字化发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10)
    • [30].替代计量学视角下的在线科学交流新模式[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15)

    标签:;  ;  ;  

    国家科学交流体系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