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杆状病毒是目前所有己知病毒中对人类最为有益的病毒之一,它不仅可以作为重要的无公害生物杀虫剂,而且可作为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表达外源基因,在药物研发、疫苗生产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是病毒学界的研究热点。研究杆状病毒编码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揭示病毒在细胞中的运动途径,阐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基因的功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是杆状病毒的代表种。AcMNPV PK1是一个病毒结构蛋白,具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研究表明,PK1是极晚期基因的特殊转录因子,调控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的活性。pk1同源基因存在于所有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AcMNPV vubi基因编码的泛素蛋白与昆虫泛素同源,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AcMNPV的泛素蛋白在病毒出芽和释放过程中起作用,但是机制尚不明确。AcMNPV P6.9是一种富含碱性氨基酸的蛋白,在病毒体中与病毒DNA结合,为病毒核壳体组装所必需。其基因同源物存在于所有已完成测序的杆状病毒基因组。本研究分别以AcMNPV pk1、vubi和p6.9作为诱饵基因,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从AcMNPV的受纳细胞系Sf9细胞(草地贪夜蛾细胞系)的cDNA文库分别筛选病毒PK1、泛素和P6.9的互作蛋白基因,分析病毒-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以pk1为诱饵筛选出多组阳性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组克隆的cDNA的预期编码产物可以从蛋白质数据库中检索到同源物。这些同源蛋白分别是:种RNA-结合蛋白(命名为10-5)、一种转录相关蛋白、RNA依赖性的DNA聚合酶、乙醇脱氢酶、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分别克隆AcMNPV pk1和所筛选的Sf9细胞10-5基因至有His标签的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和表达产物纯化,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利用PK1和10-5蛋白特异性抗体与AcMNPV感染的Sf9细胞裂解液进行免疫共沉淀分析。为了进一步证实AcMNPV PK1与Sf9细胞10-5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别表达和纯化GST-10-5和MBP-PK1融合蛋白,进行GST pull-down分析。此外,用pk1的瞬时表达质粒转染Sf9细胞时,受转染细胞发生破裂。以AcMNPV vubi为诱饵筛选出两个与病毒泛素相互作用的Sf9细胞蛋白质基因。这两个基因的预期编码产物分别是细胞泛素和一种RNA聚合酶相关蛋白。以AcMNPV p6.9为诱饵也筛选出两个与P6.9相互作用的Sf9细胞蛋白质基因。这两个基因的预期编码产物分别是一种核糖体蛋白和一种线粒体基质蛋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AcMNPV类芋螺毒素多肽的抗菌活性分析[J]. 生物学杂志 2012(06)
- [2].重组AcMNPV感染家蚕后造成宿主组织液化的机制分析[J]. 蚕业科学 2012(04)
- [3].缺失pk-1影响AcMNPV启动子表达的分析[J]. 生物技术 2015(04)
- [4].AcMNPV lef-10在Sf9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5].杆状病毒AcMNPV包膜蛋白GP64胞外区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09)
- [6].RBSDV P7-2基因重组AcMNPV的构建及其对sf9细胞的致死作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9(01)
- [7].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AC对AcMNPV感染的影响[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8].AcMNPV肌动蛋白核定位基因的亚细胞定位[J]. 病毒学报 2012(02)
- [9].杆状病毒介导的基因传递逃避补体攻击的措施[J]. 微生物学通报 2012(07)
- [10].杆状病毒AcMNPV orf59基因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亚细胞定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4)
- [11].杆状病毒基因Ac108的克隆和原核表达[J]. 生物技术 2008(01)
- [12].AcMNPV介导BmK IT和组织蛋白酶协同表达对Sf9细胞凋亡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01)
- [13].杆状病毒AcMNPV介导BmK IT的表达促进草地夜蛾卵巢Sf9细胞凋亡及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英文)[J]. 生理学报 2015(03)
- [14].AcMNPV LEF-10形成难解离复合物的特性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7)
- [15].Tn5转座子插入p95基因不影响AcMNPV的复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6].一株在HA831中复制并能提高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水平的AcMNPV突变体的初步研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7].缺失宿主Vta1蛋白的MIT结构域对杆状病毒AcMNPV复制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 2019(02)
- [18].AcMNPV chiA基因表达产物对棉铃虫围食膜的破坏及对Bt和NPV的增效作用[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06)
- [19].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iap1和iap2基因功能分析[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02)
- [20].杆状病毒AcMNPV中Ac109蛋白的抗虫功能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02)
- [21].粉纹夜蛾细胞系QB-Tn9-4s的克隆以及克隆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