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李春梅

(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2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四肢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7d后肢体肿胀程度。结果:术后第7d,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促进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折术后;肿胀;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020-02

NursinginterventiononpostoperativelimbswellinglimbsfracturepatientrehabilitationeffectanalysisLiChunmei.

FushunCountyPeople'sHospital,SichuanZigong643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ontherehabilitationeffectoflimbswellingafterlimbfracturesurgery.Methods100patientswithlimbfracturestreatedbysurgery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routinenursing)andinterventiongroup(conventionalnursing+nursingintervention),andthedegreeoflimbswellingaftertwogroupsofpatientswerecomparedandanalyzedby7d.ResultAfter7d,theswellingdegre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Nursinginterventioncanpromotetherecoveryoflimbswellingafterlimbfractures,anditisworthpromoting.

【Keywords】Postoperative;Swelling;Nursing;Recovery

作为骨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四肢骨折多是由高处坠落、重物撞击、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的。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手术后患者极易出现患肢肿胀,影响患者康复[1]。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17~70岁,平均(41.5±10.5)岁;骨折部位:42例为上肢骨折,58例为下肢骨折;骨折类型:72例为闭合性骨折,28例为开放性骨折。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检测、止痛护理、药物护理等。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采用合理方式为其介绍骨折后肢体肿胀原因、对康复的影响,注意事项等,提升其护理依从性。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合理通风,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安静温馨,为患者营造良好康复环境。③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可利用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姿态和询问疼痛特点、规律来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疼痛性质进行评估;引导患者利用听音乐、听广播、看电视、聊天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减少主观疼痛感。比如美妙舒缓的音乐能促使患者处于心情愉悦状态,可以提升对疼痛的耐受性。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利用谈话、解释、鼓励等方法对其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了解自身疾病,消除紧张、恐惧、不安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⑤肿胀干预: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功能复位后对患肢进行局部冷敷,3次/d,10~15min/次,连续冷敷2d;自第3d换为热敷,3次/d,10~15min/次,连续热敷2~3d,温度以50~60℃为最佳;手术结束后48h之内对患肢进行局部按摩,2次/d,20~30min/次,以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按摩,指导患者适度进行四肢运动。指导患者3d之后进行适量关节屈伸活动,从一个关节逐步延伸到多个关节,关节活动后进行10min冷敷。

1.3肿胀程度评价标准[2]

Ⅰ级:患肢有皮纹,但比正常皮肤肿胀;Ⅱ级:患肢皮纹消失,比正常皮肤肿胀,温度较高,但未出现张力性水泡;Ⅲ级:患肢皮纹消失,皮肤肿胀发亮,温度增高,有张力性水泡。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第1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d,观察组50例患者中,正常43例、Ⅰ级6例、Ⅱ级1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正常20例、Ⅰ级16例、Ⅱ级14例。两组对比,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肢体肿胀是四肢骨折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引起局部疼痛的同时,还会对患肢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骨折的正常愈合,若未能及时处理,还会引发深静脉血栓、骨筋膜室综合症等严重后果[3]。因此加强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术后肢体肿胀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此,以100例四肢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教育、环境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肿胀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1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d,观察组50例患者中,正常43例、Ⅰ级6例、Ⅱ级1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正常20例、Ⅰ级16例、Ⅱ级14例。两组对比,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干预护理能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曹玲.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9):1556-1557.

[2]席小明,杜晓兰,杨金莲.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82-383.

[3]倪丹.针对性护理十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5(3):115-116.

标签:;  ;  ;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