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新词语论文-栗臻

信息类新词语论文-栗臻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类新词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词语,缩略词语,类成语

信息类新词语论文文献综述

栗臻[1](2017)在《新词语的特征信息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词语在发展中产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数量方面,新词语以名词性词语占大多数;词长方面,新词语以叁字词占优势;形式方面,新词语以纯汉字为主体,偶尔夹杂着数字、字母或符号;缩略新词语增加了句子缩略、俗称缩略和联合缩略;类成语是新成语的过渡。(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王贝妮[2](2016)在《信息时代汉语新词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化最显着的表现就是大量新词语的出现,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速了新词语产生的速度。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时代新词语产生的动力及内涵,揭示了新时期研究新词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05期)

李宇峰[3](2015)在《谈汉英信息类新词语中的修辞造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认知理论分析修辞造词的可能性,文章对汉英修辞造词的几种主要方式予以探讨,汉语信息类新词语的修辞造词主要分为比喻造词、借代造词、仿拟造词、对比造词四种,英语修辞造词主要分为隐喻造词、仿拟造词、夸张造词、借代造词四种。汉英信息类新词语的修辞造词方式印证:人类思维具有共同的认知模式,两种语言在进行修辞造词时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具备对比和研究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周珺,贾珍霞[4](2015)在《信息时代外来新词语零翻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时代,大量外来词语涌入中国。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时代产生的词语,正确传达源语信息,这是零翻译需要解决的,通过音译和移译来解释零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晓蝶[5](2014)在《面向信息处理的双音节新词语语义构词规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汉语词汇迅速发展,“新词”激增,但“汉字”却未增,也就是说尽管未登录词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原有词汇所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但构成新词语的材料还是旧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弄清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论文拟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试图把语素义经过整合转化为词义的构词规律“教”给计算机,让计算机运用“学”到的语义构词规则进行未登录词的识别和理解。本文在广泛收集1978年以来的新词语的基础上,采用梅家驹《同义词词林》中的义类分类体系,结合亢世勇主编的《汉字义类信息库》对收集的17395个双音节新词语单个字进行了语义标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词语语义构词规则数据库》。对语料库中的大规模语料进行分类,然后分析归纳各种类型的语义构词规则,并寻求其合理性与应用价值。本文共分十二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语义构词规则研究的概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了双音节新词语语义构词规则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其中涉及对新词语的界定,语料库标注等问题;第叁章至第十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别阐述了a+b=a=b,a+b=a,a+b=b,a+b=c,a+b=a+b,a+b=a+b+d,a+b=a+d,a+b=d+b等八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进行了统计描述,分析出现原因并总结特点;第十一章总结了双音节新词语语义构词规则的总体特点;第十二章为论文结语部分,阐述了论文的创新及不足。(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4-06-01)

李宇峰[6](2009)在《汉英信息类新词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汉英语言中出现大量的信息类新词语。文章从数量、词性、构造方式、音节方面对这类新词语作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相关语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本文来源于《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赖天能,宋国庆,苏长枫[7](2008)在《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信息探究——基于171条汉语新词语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语言,特别是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词汇——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描绘和建构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李宇峰[8](2007)在《汉英信息类新词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历来是反映社会发展变动过程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它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更能够显示出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汉英语言中的信息类词语大量出现。然而纵观汉英信息类词语研究的现状,专门研究信息类新词语的着作、论文尚未得见。笔者穷尽性地考察《现代汉语词典》(200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2)、《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4)等四部词典中所出现的近叁十年来的汉英信息类新词语,比次异同,划分界限,确定汉英信息类新词语的界定标准与构造方式,进行汉英信息类新词语的定量统计,并具体阐述汉英信息类新词语中的修辞造词,从而揭示信息类新词语发展演变的规律。论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为“汉英信息类新词语的界定标准与构造方式”。对信息类新词语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是开展研究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分别从时间性标准、概念性标准、全民性标准叁个方面来确定信息类新词语。句法构词是汉语信息类新词语主要的构成方式,英语信息类新词语主要的构造方法则有12种之多。第二章为“汉英信息类新词语的定量统计”。从四部词典中总结出汉英信息类新词语共726条。从数量方面看,汉语中具有全民性、规范性的信息类词语在新词语中的比重达到了近30%;同期英语中信息类新词语则不到10%。从结构方面看,汉语信息类新词语的结构主要有6种,偏正式是信息类词语的主要结构类型。从词性方面看,信息类新词语主要是名词和动词,特别是名词占了2/3强。从音节方面看,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局面被打破了,多音节词超过了双音节词的数量。第叁章为“汉英信息类新词语的修辞造词”。人类“比较或对相似性的感知”、“区别或对差异性的感知”和“联想或对邻接的印象”叁大能力是修辞造词可能性的前提。社会变化和语言表达不断求新是修辞造词产生必然性的基础。汉语信息类新词语中的修辞造词主要有四种方式:比喻造词、借代造词、仿拟造词和对比造词。英语信息类新词语中的修辞造词主要有四种方式:隐喻造词、仿拟造词、夸张造词和借代造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7-05-01)

唐志高[9](2006)在《论信息时代新词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论述词汇翻译特点的基础上论及了信息时代新词语的构成及特点,新词语翻译处理的特点和方法,进而总结归纳了新词语翻译的趋势以期给新词语的翻译一些启示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6年10期)

亢世勇,刘海润[10](2002)在《《现代汉语新词语信息电子词典》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新词语电子词典的特点以及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我们开发新词语电子词典为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作出一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E-Learning 与对外汉语教学》期刊2002-08-07)

信息类新词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化最显着的表现就是大量新词语的出现,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速了新词语产生的速度。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时代新词语产生的动力及内涵,揭示了新时期研究新词语的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类新词语论文参考文献

[1].栗臻.新词语的特征信息解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王贝妮.信息时代汉语新词语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

[3].李宇峰.谈汉英信息类新词语中的修辞造词[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5

[4].周珺,贾珍霞.信息时代外来新词语零翻译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

[5].张晓蝶.面向信息处理的双音节新词语语义构词规则研究[D].鲁东大学.2014

[6].李宇峰.汉英信息类新词语对比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7].赖天能,宋国庆,苏长枫.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信息探究——基于171条汉语新词语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

[8].李宇峰.汉英信息类新词语研究[D].扬州大学.2007

[9].唐志高.论信息时代新词语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

[10].亢世勇,刘海润.《现代汉语新词语信息电子词典》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C].E-Learning与对外汉语教学.2002

标签:;  ;  ;  

信息类新词语论文-栗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