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可以有效缓解老龄化问题给财政带来的挑战,已广泛被各国采纳。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企业年金制度,至2004年颁布两个《试行办法》,以信托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年金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毕。但是,在大型国有企业享受年金盛宴的同时,超过全国GDP一半,雇佣职工四分之三的中小企业却仅占据年金市场份额的1%。本文以解决中小企业年金困境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了国外解决此类问题的成熟做法——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及其在我国的操作办法。文章首先系统论述了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特性和分类,详细描述了“行业年金”和“零售年金”的适用性及优缺点。然后以香港地区、澳大利亚、美国为典型案例,搜集大量数据,分析了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在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可借鉴之处。最后结合我国目前企业年金发展的现实、中小企业特殊情况及人文、制度体系等因素,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年金的解决之道在于发展以金融机构为主要推动力的“零售年金”计划,特别是捆绑式服务,而监管方应致力于资金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税收优惠应成为促使中小企业参与的重要推手。本文的主要发展及创新,一方面在于对于比较经验的详细具体的描述,体现在对于具体规章制度的翻译整理和官方统计数据的分析。另一方面在国情分析时重点分析了相关工作的最新进展,尤其是2008年的新发展。本文最大不足之处在于作者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现实情况的分析及政策建议可能存在理论化和理想化的问题,进一步的一线实际调研和访谈将充实文章内容及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