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肘后方》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急救手册,所载方药治法在魏晋南北朝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方剂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肘后方》一书从成书到定型的过程十分复杂,共经过四个阶段。论文首次探讨在四个阶段中每位作者及整理者的工作,以及他们对此书的定型与传承所发挥的影响与作用,填补以往研究的空白;从避讳字、人物、年号、职官、药物剂量、词汇用语等角度充分考察,证明唐代增订过《肘后方》;重点考察最后一位整理者杨用道的生平籍贯及官职的考证,填补研究空白;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肘后方》在历史上的版本流传情况并绘制流传图,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一些修正和补充。1.详细考察《肘后方》从成书到定型经过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选要创作期”,葛洪节选《玉函方》为《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家庭背景与道教背景促使葛洪精治五经,兼修道教与医学。其隐居罗浮山至返回句容期间搜集“百家杂方”达五百多卷,撰成《玉函方》百卷。后葛洪鉴于备急类医书缺点太多,在《玉函方》的基础上,以方简效佳为原则,精选单验方及简便疗法,撰成《肘后救卒方》三卷。书中选编历代医家的经验效方并记载其妻鲍姑的灸法和民间土俗疗法并兼采道家丹药及禁咒之法。第二个阶段是“补阙分类期”,陶弘景增补《救卒方》为《肘后百一方》梁陶弘景是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其祖父和父亲均精通医术。陶弘景隐居茅山后,撰写了《本草经集注》、《效验方》等医书。因见当时流传的《肘后救卒方》多有缺漏,决定补阙此书。在当时《肘后救卒方》所存八十六首的基础上补充为一百零一首,分上中下三卷,称补阙《肘后百一方》。并以朱墨二色将自己增加内容与葛洪原书作了区别。其增修内容只要有六个方面。公元500年完成修订工作并作序,移居积金东涧之后又对此书增补了部分材料。第三个阶段是“增补校订期”,唐代医家增隋唐间经验效方入《肘后方》中。从避讳字、人物、年号、职官、药物剂量、词汇用语等角度充分考察,证明唐高宗与武则天皇后年代,政府应该组织过医家修订《肘后方》一书,并将隋唐间经验效方补入《肘后方》。书中多处避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之讳。书中出现永徽年号为唐高宗年号。书中出现的人物如席辩刺史,黄花公若干则均为唐代高祖与太宗时期官员。“鹿鸣山续古序”为唐代医家所写,序中“二铢四絫”的计量单位行于唐高祖开元通宝钱发行之后至高宗乾封泉宝发行之前。考书中的词汇,晋代的词语多改成唐代通行用语。唐代进行过多次图书搜集工作,并有数次大规模整理四部图书及医书的记录。高宗时曾命苏敬等二十四人修订《本草》,武则天时曾派御医张文仲等人参与整理过医书,并命令麟台监王方庆监其修撰。张文仲撰《随身备急方》三卷,王方庆撰《岭南备急方》,这与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与陶弘景的《肘后百一方》内容的增订,有密切关系。第四个阶段是“附广定型期”,杨用道附广《肘后方》为八卷形制。金代皇统4年,汴京国子监博士杨用道利用国子监的便利条件,博览精品,校书读书,找到辽乾统年间所刊《肘后方》善本。在此基础上,摘录唐慎微《证类本草》之方,以附方形式附于相关各篇之后,辑为《附广肘后备急方》八卷,遂成今制。杨用道是继陶弘景《补阙肘后百一方》之后整理刊行《肘后方》的功臣。从某种意义上看,正因为有了杨氏的《附广肘后备急方》,才使《肘后方》的传承不致中绝。论文详尽考察杨氏里籍、生平、仕途,进而理出《肘后备急方》在宋金时期的流传脉络。考杨用道为山东长山县人(邹平县长山镇)。生于1118年左右,卒于金泰和(1205年)以后,年龄约90岁。杨用道于天会11年中进士,先后担任四个官职:天眷3年任阳谷县知县,皇统4年前后任国子监博士,大定10年前后任宁海刺史,大定中(1175-1178年)仕至中奉大夫。2.重新梳理《肘后方》版本流传状况按照《肘后救卒方》、《肘后百一方》、《附广肘后方》三大版本系统,重新梳理《肘后方》版本流传状况。《肘后救卒方》一书先后出现过三卷本、四卷本和六卷本等不同卷次。三卷本即葛洪自序所说卷数,多种文献可以证明此说。四卷本的载于《晋书》本传及《旧唐书·经籍志》中,南北朝至隋代当有四卷本传世。六卷本出现在陶弘景补阙《肘后方》之后,新旧《唐书》、《通志》等书中将陶弘景的补阙本与葛洪的《肘后救卒方》并记为六卷本,可见此两书在唐宋之际并行于世。《肘后救卒方》今不存,但考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所引《肘后》底本当为葛洪《肘后救卒方》。《外台秘要》引用《肘后方》之文甚多,其中当包括葛洪之《肘后救卒方》《肘后百一方》的版本流传较为复杂。从卷数上看,有三卷本、六卷本、九卷本、十六卷本的不同记载。其三卷本即陶弘景自序中所称“三卷”;六卷本、九卷本,有可能是经唐人增订之后内容增加,故抄为六卷或九卷本,各种史志目录均有记载。十六卷本的提法仅见于《外台秘要》。从年代上看,《肘后百一方》唐初传本基本保持了陶弘景三卷本的初貌。《外台秘要》引用《肘后方》,既有葛洪方,又有陶弘景补阙方,还包括经唐人整理的版本。唐中后期方书中其内容具有明显增订特点,当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所增补之本。宋代大型方书,基本将《肘后方》全部引用,仅出于编书体例及避讳的需要,在文字上略作改动,未作大的改动。《证类本草》所引陶隐居《百一方》、葛稚川《百一方》均指陶弘景补阙本。而泛称《肘后方》者,多为唐人增补本。日本《医心方》所引《葛氏方》版本时代要早于今本《肘后方》,而且文中亦出现了姚大夫方,可见《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底本亦为唐人增补本。高丽“新雕”本有七十三板,所用底本为嘉祐以前之本。辽乾统本为杨用道附广时所用底本,当以宋本为依据。《附广肘后方》版本流传情况亦复杂。杨用道所刊八卷本在流传过程中亦有缺失。段成已序本以杨本为底本。“段成已”非“段成式”。段氏卒于1279年,故段氏序言当成于前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非1336年。段成已序本底本为河南北道按察使乌侯得自于平乡郭氏,郭氏之岳父得自于金朝汴都宫廷。此书当为金代宫廷藏本,即杨用道所刊本。段序本基础上衍生出明正统《道藏》本。陈继儒误认为洪武间赵原阳将《肘后方》收入《道藏》,并增加赵原阳《外科方》内容。实际正统《道藏》刊刻年代并非洪武年间,而是英宗正统九年至十年(1444)。此时赵原阳已经辞世20多年。明清目录书中所载《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八卷及《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目前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各地图书馆所藏版本达20多种,均以《道藏》本为祖本。在明《道藏》本基础上刊刻的还有明嘉靖中襄阳知府吕颙本、明万历2年李拭本(即岳州知府刘自化奉李栻之命校勘本)。吕颙,多种书籍误称“吕容”,或“李容”。《四库全书》本底本为吕颙本。李栻本由于刘自化校勘后错误较少,故据此本重校翻刻者数量最多。李栻本基础上衍生出明万历3年陈霁岩本及清光绪乙酉湖州王文光斋本。王文光斋本即吴念椿本,施继常本,吴兴本。陈霁岩本衍生出明末清初胡孟晋本及六醴斋医书本。日本刊本有延享三年刊本及宝历七年重订本。宝历七年重订本即以胡孟晋本为依据重修。近代以《道藏》本为底本加以影印的有上海涵芬楼本。涵芬楼本基础上又产生出台湾中华道教会重印本、台湾新文丰出版社重印本、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本、日本中文出版社重印精装本、北京文物出版社与上海书店及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重印本。华夏出版社出版张继禹主编的《中华道藏》,为《正统道藏》之标点本。2010年,出版《中华道藏》线装版。《道藏》本的另一分支是《道藏辑要》本系统。包括康熙彭定求《道藏辑要》本、嘉庆蒋元庭增补本、清光绪32年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本、巴蜀书社重印二仙庵本(名为《道藏辑要》)、商务印书馆辑《道藏举要》本。现代刊本主要有195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底本为上海涵芬楼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底本为李栻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重印商务本。1983年安徽科技出版社铅印本《补辑肘后方》,参照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3结论《肘后方》从成书到定型,经历了葛洪编撰、陶弘景补阙、唐人增补、杨用道附广四个阶段。其中每人所作的贡献前人基本未研究,而唐人增补的工作鲜为人知,杨用道的籍贯及生平亦罕有论及。本文均对上述问题进行考证,填补研究空白。《肘后方》版本按照年代分大略有唐本、金元本、明本。今本多以明本系统翻刻或补辑。以往对其具体的流传状况研究中多有疏漏及不确之处。今按照《肘后救卒方》、《肘后百一方》、《附广肘后方》三大版本系统,重新详细梳理其流传过程。基于本文的研究,《肘后方》的辑复校勘工作,今后仍大有可为之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毁坏陶弘景确定的人参经典论述袁俊贤需承担历史罪过[J]. 人参研究 2017(04)
- [2].山中宰相陶弘景[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10)
- [3].陶弘景“劲媚”书法美学观探析[J]. 中国美术研究 2018(01)
- [4].陶弘景与萧梁王朝[J]. 形象史学研究 2011(00)
- [5].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陶弘景[J].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08(Z2)
- [6].“山中宰相”陶弘景[J]. 中国卫生人才 2014(04)
- [7].陶弘景《华阳颂》考论[J].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2)
- [8].“山中宰相”陶弘景与延年六字诀[J]. 中医健康养生 2020(10)
- [9].陶弘景文学主旨浅论[J]. 湘南学院学报 2019(04)
- [10].古诗欣赏[J]. 小读者之友 2019(11)
- [11].山中宰相陶弘景[J]. 小读者之友 2019(06)
- [12].陶弘景之死[J].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12)
- [13].“山中宰相”陶弘景[J]. 茶博览 2010(10)
- [14].陶弘景的道教哲学[J]. 学习月刊 2011(16)
- [15].陶弘景的养生观[J]. 山西老年 2009(10)
- [16].“山中宰相”陶弘景[J]. 养生大世界(B版) 2011(03)
- [17].陶弘景[J]. 科学养生 2009(09)
- [18].陶弘景作品中的佛教[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8)
- [19].陶弘景的养生术——从黄赤之道向偶景之术的转变[J]. 儒道研究 2017(00)
- [20].陶弘景菜园求学[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12(04)
- [21].“山中宰相”陶弘景[J]. 医学争鸣 2010(06)
- [22].陶弘景新考——以其与天师道的关系为中心[J]. 道教学刊 2018(01)
- [23].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与陶弘景关系考[J]. 河北中医 2010(03)
- [24].山中丞相 上清宗师[J]. 茶博览 2016(07)
- [25].《周氏冥通記》析疑[J]. 文史 2019(01)
- [26].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陶弘景篇(二)[J]. 侨园 2017(11)
- [27].古代诗人的“白云”情结[J]. 养生月刊 2014(08)
- [28].“山中宰相”陶弘景的神奇传说[J]. 现代养生 2011(08)
- [29].陶弘景在人参药用历史上的贡献(二)[J]. 人参研究 2010(03)
- [30].妙趣横生的古人“退休诗”[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