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止2007年9月底,上市公司已达1517家,总股本7235亿股,上市公司市值达25.31万亿;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影响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若干突出问题:部分控股股东直接干预上市公司事务,资金占用问题严重;部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诚实守信和勤勉尽责意识薄弱;个别高管甚至协助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交叉任职的现象普遍;股利分配水平较低。如何通过对上市公司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国际经验看,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监管的理论和实践都比较丰富和系统,但是并没有专门的上市公司监管的理论,而是将上市公司监管置于统一的证券监管之中。所以本文试图系统探索中国上市公司监管问题,构建上市公司监管的理论架构,使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建立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之下,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监管效率。第一章,绪论,主要是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指出要研究的对象,介绍国内外对上市公司监管的研究现状及特点,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所运用的理论及方法。第二章,证券监管理论基础,主要评介证券监管的基本理论,包括证券监管的理论依据和证券监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三章,上市公司监管概述。对企业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以企业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企业制度的演变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产生、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进而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层次原因和其作用作了细致分析;由此在理论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的概念和特点、地位和作用,上市公司是一套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契约关系,作为公众公司涉及到社会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中国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带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制度、体制、机制都不完善,需要有效的公共监管。本章还阐述了上市公司监管的涵义及特征,提出上市公司监管的目标、原则和任务及手段,分析了监管与上市公司自我规范的关系,提出上市公司有限监管和监管的边界。第四章,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上市监管。分析审批制和核准制两者的利弊,对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新股发行监管的体制演变及其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资产重组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新股定价机制的演变,提出了改进发行监管工作的思路和建议。第五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阐释了信息披露监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分析了中国信息披露监管的效率,提出了改进信息披露监管的路径。第六章,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内涵以及内外部治理机制作了分析,比较了当代国际上公司治理的两种主要模式,分析了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向,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具体分析了中国独立董事的效率状况、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第七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实践反思,进一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前述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上市公司监管的情况1.2.2 国内上市公司监管的研究现状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1.4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创新点1.4.1 本文的结构安排1.4.2 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 上市公司监管理论概述2.1 监管理论2.1.1 证券市场失灵与证券监管2.1.2 证券监管失灵2.2 公司治理理论与证券监管2.2.1 代理理论和监管必要性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2.3 法和经济学理论2.3.1 法和金融2.3.2 法的不完备性理论2.4 信息披露制度理论2.4.1 有效市场理论2.4.2 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2.4.3 市场失效理论第三章 上市公司监管的框架3.1 关于企业的性质3.1.1 Coase的企业理论3.1.2 间接定价理论3.1.3 资产专用性理论3.1.4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3.2 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监管的内涵3.2.1 上市公司的定义3.2.2 上市公司监管与证券市场监管3.2.3 美欧各国对上市公司监管的概况3.2.4 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概况3.3 上市公司监管的目标3.3.1 证券监管的目标3.3.2 上市公司监管的目标3.3.3 上市公司监管的原则3.4 上市公司监管的主体3.4.1 政府监管机构3.4.2 自律监管组织3.4.3 其他中介服务机构3.4.4 各类组织机构特点及配合3.5 上市公司监管的边界及其范围3.5.1 上市公司监管的边界3.5.2 上市公司监管的范围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准入与退出监管4.1 股票发行监管的原则与内涵4.1.1 股票发行监管原则4.1.2 股票发行监管内涵4.2 中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的沿革4.2.1 “额度管理“阶段(1993 至1995 年)4.2.2 “指标管理”阶段(1996 至2000 年)4.2.3 “通道制”下的核准制阶段(2001 至2004 年)4.2.4 “保荐制”下的核准制(2004 年10 月份以后)4.3 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演革4.4 国企重组改制模式4.5 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建议4.6 中国股票市场的退市机制4.6.1 上市公司退市规则4.6.2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演变及其评价4.6.3 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问题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5.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概述5.1.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起源与历史沿革5.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因与意义5.1.3 信息披露制度的含义及其内容5.1.4 信息披露效率的关键:及时性与公平性5.2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分析5.2.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构的三个阶段5.2.2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制度体系5.2.3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及效率分析5.3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5.3.1 信息披露不真实5.3.2 信息披露不及时5.3.3 信息披露不充分5.3.4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屡禁不绝5.3.5 选择性信息披露行为普遍5.4 信息披露监管存在问题的制度原因5.4.1 惩罚形式单一、力度不够5.4.2 监管框架的缺陷5.5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改革方向5.5.1 全流通环境信息披露监管的新特点5.5.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建设5.5.3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与执法5.5.4 鼓励和规范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5.5.5 信息公开的担保第六章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管6.1 公司治理的本质及其渊源6.2 公司治理机制6.2.1 内部机制6.2.2 外部机制6.3 公司治理模式6.3.1 公司治理模式划分6.3.2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6.3.3 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6.3.4 两大典型公司治理模式比较6.3.5 世界公司治理发展趋势6.4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历史变迁和主要特征6.4.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演变6.4.2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6.5 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6.5.1 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6.5.2 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发展6.5.3 改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方案设计6.6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及其监管6.6.1 关联交易的界定及基本内容6.6.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必要性6.6.3 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进行监管的思路6.7 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6.7.1 董事会特征分析和研究假设6.7.2 实证模型及样本选取第七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基本构想7.1 加快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市场加快转型步伐7.1.1 正确处理融资与投资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投资功能7.1.2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7.1.3 正确处理行政监管与自律管理的关系,构筑多层次监管体系7.2 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7.2.1 树立监管的效率理念7.2.2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制的构想7.2.3 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7.2.4 关于发挥中介机构职能,实施社会监督的问题7.2.5 关于开展投资者教育,实现投资者自我保护的问题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上市公司论文; 监管论文; 信息披露论文; 股票发行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