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目遭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视化仿真,目标毁伤,命中点参数,理论分析
弹目遭遇论文文献综述
韩铁,林海华,麻志峰,李强[1](2017)在《防空导弹弹目遭遇可视化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防空导弹传统仿真技术理论分析和实体实验技术的不足,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语言编写软件,使用XNA函数库为图形接口,开发了叁维可视化仿真系统。该系统可显示不同遭遇条件下毁伤元对目标的可视化信息,对最终得到的命中点参数提供理论分析、验证和优化。(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张友安,马国欣,万宇[2](2011)在《一种弹目遭遇点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利用舰空导弹中制导段所获信息并减小导弹中制导段的弹道曲率,给出一种弹目预测遭遇点的解算方法,并据此设计比例导引制导律。在初始发射坐标系中,假设目标由当前位置以当前速度大小沿当前速度方向匀速运动至遭遇点,导弹由当前位置以当前速度大小按照一定的导引规律匀速运动至遭遇点。在该假设条件下,导弹到达遭遇点的总航路大小一方面按照导引弹道计算,另一方面按照当前时刻导弹与遭遇点的直线距离近似计算,由此可解算出导弹(或目标)运动至遭遇点的剩余飞行时间,从而得到预测遭遇点的位置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刘云[3](2004)在《弹目遭遇可视化仿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目遭遇可视化仿真是空空导弹末制导及起爆控制算法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可视化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技术相结合,进行了弹目遭遇可视化仿真关键技术的研究。 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叁种叁维建模方法。考虑到引战配合可视化的要求,采用叁角形近似曲面的方法构建弹目叁维模型,采用粒子系统实现破片飞散过程的可视化。 研究了战斗部破片飞散特性和碰撞检测技术,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最小动态距离的命中检测算法和计算命中目标破片数的投影球算法。 利用C++Builder和OpenGL编制了弹目遭遇可视化仿真及自动目标识别软件,实现了任意交会姿态弹目遭遇过程和末制导图象跟踪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4-06-01)
贺歆[4](2004)在《弹目遭遇动态可视化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在Windows 2000环境下,应用C++Builder 5.0与OpenGL图形库,进行弹目遭遇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和软件编制。1)根据弹目遭遇特点,论文设计了多种类型的目标叁维实体模型,可以任意选取一种飞机目标与导弹进行弹目遭遇的动态仿真,并能够灵活地设置导弹与目标的特征参数,使得弹目能以任意姿态进行交会;2)通过对战斗部破片运动规律的研究,论文讨论了破片动态飞散的可视化实现技术;3)在模拟弹目相对运动过程中,随着弹目距离的减小,研究如何获取目标从完整变化到局部的序列图像。4)论文中还讨论了如何运用纹理映射、光照模型等叁维图形技术,根据可视化仿真的要求构造弹目遭遇真实环境,以达到逼真的仿真效果。5)最后,作者完成了软件编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4-02-01)
弹目遭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充分利用舰空导弹中制导段所获信息并减小导弹中制导段的弹道曲率,给出一种弹目预测遭遇点的解算方法,并据此设计比例导引制导律。在初始发射坐标系中,假设目标由当前位置以当前速度大小沿当前速度方向匀速运动至遭遇点,导弹由当前位置以当前速度大小按照一定的导引规律匀速运动至遭遇点。在该假设条件下,导弹到达遭遇点的总航路大小一方面按照导引弹道计算,另一方面按照当前时刻导弹与遭遇点的直线距离近似计算,由此可解算出导弹(或目标)运动至遭遇点的剩余飞行时间,从而得到预测遭遇点的位置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目遭遇论文参考文献
[1].韩铁,林海华,麻志峰,李强.防空导弹弹目遭遇可视化仿真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张友安,马国欣,万宇.一种弹目遭遇点预测方法[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1
[3].刘云.弹目遭遇可视化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4].贺歆.弹目遭遇动态可视化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