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家族中的典型代表,具有极强的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天然可产β-胡萝卜素,且具有容易培养、生物量大、产量高等优势,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以实验室保藏三孢布拉霉负菌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以菌落颜色和β-胡萝卜素的产量为筛选指标,分别通过β-紫罗酮、二苯胺和洛伐他汀3种抗性平板对突变株进行定向选育。其中洛伐他汀的效果最佳,最适选择浓度为0.025%(W/V)。最终选育出一株β-胡萝卜素高产菌株UV-9。在未优化条件下,此突变株β-胡萝卜素的产量为2.06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9.3%,且遗传性能稳定。本论文以β-胡萝卜素产量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综合考虑三孢布拉霉代谢特征,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最佳培养基为:玉米粉4%,黄豆粉3%,棉籽油6%,KH2PO40.3%;正负比例为1:49;确定最优氧载体为过氧化氢,最优添加时间为48h,最优添加量为0.15%(V/V)。同时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大量提高β-胡萝卜素的产量,其中添加Span效果最佳,添加量为0.1% (V/V)。在该最优条件下发酵,β-胡萝卜素的产量可达到3.35g/L。较未优化前提高了69.6%。本论文考察了不同代谢促进剂对三孢布拉霉菌体生长及产物代谢的影响。各种促进剂对β-胡萝卜素的代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β-紫罗酮的效果最为明显,由于其对早期菌体生长具有毒性,最佳补加时间为44h,添加浓度为0.15%(V/V)。本论文采用Vydac C18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孢布拉霉产物组份,β-胡萝卜素异构体得到了较好的分离,顺式异构体比例最高可达10.5%;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制得β-胡萝卜素晶体和β-胡萝卜素油,经反相HPLC分析,晶体主要由反式β-胡萝卜素组成,而油中则含有大量的顺式异构体;实验还考察了不同因素对β-胡萝卜素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其中光对β-胡萝卜素提取液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温度(60℃以下)对β-胡萝卜素的影响不大,在4℃和20℃下基本没有损失。Fe2+、Al3+的存在使β-胡萝卜素损失较多。抗氧化剂TBQH和BHT对β-胡萝卜素都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TBQH的保护作用比BHT稍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1.2 β-胡萝卜素的结构与性质1.3 β-胡萝卜素的来源与合成1.3.1 天然物萃取法1.3.2 化学合成法1.3.3 生物合成法1.4 β-胡萝卜素的应用领域1.4.1 医药用途1.4.2 食品添加剂1.4.3 日用化妆品1.4.4 饲料添加剂1.5 三孢布拉霉中β-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调控1.5.1 三孢布拉霉1.5.2 三孢布拉霉中β-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1.5.3 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1.6 微生物法生产β-胡萝卜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6.1 国内β-胡萝卜素的生产及市场状况1.6.2 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技术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1.7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8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第二章 高产β-胡萝卜素菌株的选育2.1 引言2.2 材料与方法2.2.1 试剂与仪器2.2.2 实验菌种2.2.3 培养方法2.2.4 分析方法2.2.5 诱变方法2.2.6 突变株的选育2.2.7 遗传稳定性试验2.3 结果与讨论2.3.1 诱变剂量的选择2.3.2 三孢布拉霉负菌的选育2.3.2.1 二苯胺抗性突变株的筛选2.3.2.2 β-紫罗酮抗性突变株的筛选2.3.2.3 洛伐他汀抗性突变株的筛选2.3.2.4 复筛结果2.3.3 三孢布拉霉的形态及其生长特性2.3.3.1 无性生殖2.3.3.2 有性生殖2.3.4 菌种退化及遗传稳定性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3.1 引言3.2 材料与方法3.2.1 试剂与仪器3.2.2 菌种及培养方法3.2.2.1 实验菌种3.2.2.2 培养基3.2.3 分析方法3.2.3.1 生物量的测定3.2.3.2 β-胡萝卜素的提取及含量计算3.3 结果与讨论3.3.1 发酵基本培养基的确定3.3.2 接种方式对β-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3.3.3 氧载体和表面活性剂对发酵及产物代谢的影响3.3.3.1 不同氧载体加入时间对发酵的影响3.3.3.2 氧载体不同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3.3.3.3 加入氧载体的同时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发酵的影响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代谢促进剂对三孢布拉霉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影响4.1 引言4.2 材料与方法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4.2.2 菌种及培养方法4.2.2.1 实验菌种4.2.2.2 培养基4.2.3 实验方法4.2.3.1 生物量的测定4.2.3.2 β-胡萝卜素的提取及含量计算4.2.3.3 发酵液中三孢酸的制备4.2.3.4 发酵废液的回加4.3 结果与讨论4.3.1 三孢布拉霉中β-胡萝卜素合成的主要代谢途径4.3.2 三孢布拉霉发酵β-胡萝卜素的代谢曲线4.3.3 几种代谢促进剂对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影响4.3.3.1 三孢酸对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影响4.3.3.2 柠檬酸对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影响4.3.3.3 青霉素对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影响4.3.3.4 β-紫罗酮对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影响2+对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影响'>4.3.3.5 Mg2+对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影响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三孢布拉霉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研究5.1 引言5.2 材料与方法5.2.1 主要试剂与仪器5.2.2 菌种5.2.3 实验方法5.2.3.1 HPLC 法分离β-胡萝卜素顺反异构体5.2.3.2 β-胡萝卜素保存率的测定[48]5.2.3.3 菌丝体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和皂化5.2.3.4 β-胡萝卜素标准品稳定性研究5.2.3.5 干菌体中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实验5.2.3.6 结晶产品稳定性实验5.2.3.7 光照对β-胡萝卜素稳定性影响5.2.3.8 温度对β-胡萝卜素稳定性影响5.2.3.9 金属离子对β-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5.2.3.10 抗氧化剂对β-胡萝卜素稳定性影响5.3 结果与讨论5.3.1 菌丝体中β-胡萝卜素顺反异构体的分离5.3.2 β-胡萝卜素的制备5.3.2.1 β-胡萝卜素精制工艺5.3.2.2 产品组成成分分析5.3.3 β-胡萝卜素稳定性研究5.3.3.1 不同状态β-胡萝卜素稳定性研究5.3.3.2 几种因素对β-胡萝卜素提取液的影响5.4 本章小结主要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 [1].β-胡萝卜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发酵法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的优化方案[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 [3].番茄红素发酵培养基及发酵过程控制的研究[J]. 河北工业科技 2008(06)
- [4].三孢布拉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最佳条件的筛选[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02)
- [5].初级代谢产物和有性生殖促进剂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J]. 生物加工过程 2009(06)
- [6].植物油和大豆卵磷脂对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08(12)
- [7].三孢布拉霉菌产β-胡萝卜素发酵条件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0(04)
- [8].丝状真菌三孢布拉霉产番茄红素发酵条件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12)
- [9].三孢布拉霉高产β-胡萝卜素菌株选育[J]. 饲料工业 2016(10)
- [10].中心复合法优化Blakeslea trispora产番茄红素的发酵条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07)
- [11].三孢布拉霉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4)
- [12].三孢布拉霉发酵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2)
- [13].不同破壁工艺对三孢布拉霉提取番茄红素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7)
- [14].超声法提取三孢布拉氏霉中的β-胡萝卜素[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9(06)
- [15].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的番茄红素[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 [16].三孢布拉霉的菌落形态与番茄红素发酵生产能力的关系[J]. 河北工业科技 2009(04)
- [17].响应面方法在优化β-胡萝卜素培养基的应用[J]. 中国酿造 2009(04)
标签:三孢布拉霉论文; 胡萝卜素论文; 诱变论文; 代谢调控论文; 顺反异构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