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研究

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研究

论文摘要

克里普克是当今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1979年发表的《关于信念的疑难》一文中,提出了信念之谜,在使用去引号原则、去引号原则的双条件形式以及翻译原则的前提下,克里普克把信念之谜表述为:皮埃尔究竟相信还是不相信伦敦是美丽的?这个谜题不仅涉及了同一替换律、信念、意向性等重要理论,还涉及了语言学、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重要领域。信念之谜提出后,在国外哲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虽然克里普克本人一直强调在现有的知识条件下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但还是有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解谜方案,例如有福格林的“分离的信念系统”、索萨的“解释原则”、普特南的“等同描述”、盖若特的“识别性知识”概念以及费特的“强意义和弱意义理论”等,他们的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或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视角,但是他们的方案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念之谜。因为他们忽视了对信念之谜的理论背景的深层次探讨以及对信念本身特点的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外最新解谜方案的基础上,对信念之谜作了重新思考。首先,在信念之谜是否有解决方案这一问题上,笔者通过对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即他和其他学者分歧的根源的探讨,驳斥了克里普克所谓的“信念之谜无解”的观点,而肯定了信念之谜是有解决方案的。同时在对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的分析过程中,笔者找到了解决信念之谜的关键,即:专名本身可以没有涵义,但是说话者却可以后天赋予专名以相关联的描述性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克里普克和其他学者的观点。其次,笔者通过对信念理论、意向性理论以及专名的语义学语用学理论的分析,对上述观点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得出结论:在信念之谜问题上,虽然专名本身没有涵义,但是说话者却可以根据自身的意向性内容而赋予专名以涵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涵义不是专名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后天被赋予的。由此,笔者通过将信念理论、意向性理论、专名的指称理论相融合,对信念之谜作了一次尝试性解答。这种解答也表明了笔者的专名理论观点。即,专名只有指称而没有涵义,在如何实现指称的问题上,笔者认为,说话者是根据自身的意向性内容而赋予专名以涵义的。这本质上也是描述理论和直接指称理论的融合。实际上,也有很多学者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林斯基、陈波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学术背景
  • 1.1.1 克里普克与信念之谜
  • 1.1.2 信念之谜的提出及其相关理论背景
  • 1.1.3 克里普克对信念之谜的解答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
  • 1.1.4 信念之谜解决的可能途径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克里普克对信念之谜的论证
  • 第3章 国外学者对信念之谜的探讨
  • 3.1 福格林的“分离的信念系统”以及对“去引号原则”的限制
  • 3.2 索萨的“解释原则”以及对去引号原则的修改
  • 3.3 普特南和盖若特的解谜方案
  • 3.4 费特的“强意义”和“弱意义”理论
  • 3.5 其他学者的分析
  • 第4章 对信念之谜的尝试解答
  • 4.1 对克里普克所谓的“信念之谜无解”的原因分析及其驳斥
  • 4.1.1 对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无解”的观点的原因剖析
  • 4.1.2 对“信念之谜无解”观点的驳斥
  • 4.2 信念之谜解决方案的基础——从信念与意向性的密切联系分析克里普克与其他学者观点融合的可能性
  • 4.2.1 从信念理论的发展来看信念与意向性的密切联系
  • 4.2.2 从意向性理论来看信念与意向性的密切联系
  • 4.3 融合的另一种可能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克里普克信念之迷的几种解决方案[J]. 外语学刊 2018(06)
    • [2].克里普克论意外考试悖论[J]. 河南社会科学 2016(08)
    • [3].克里普克在华讲学暨“克里普克、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述要[J]. 哲学动态 2013(02)
    • [4].认知二维语义学与克里普克理论之关系探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10)
    • [5].克里普克的专名观[J]. 知识文库 2020(07)
    • [6].名称、意义与所指——对克里普克《信念难题》的思考[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3)
    • [7].试论克里普克对于“先天”与“必然”之间等外延关系的反驳[J]. 山西青年 2017(09)
    • [8].论克里普克的时间与思想之谜[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9].克里普克的“严格指示词”概念及其在指称理论中的意义[J]. 社科纵横 2012(05)
    • [10].评克里普克论规则遵循[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1)
    • [11].克里普克论通名[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06)
    • [12].规则遵从悖论:从克里普克到有限论[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4(04)
    • [13].克里普克“信念之谜”新探[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4].基于控制流信息的克里普克结构生成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06)
    • [15].克里普克论知识悖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9)
    • [16].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J]. 外语学刊 2009(03)
    • [17].关于克里普克模态性的一个自然主义解释[J]. 哲学研究 2008(01)
    • [18].语义倾向论与条件句分析[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05)
    • [19].克里普克反驳摹状词理论的三个证明[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9)
    • [20].克里普克跨界识别与跨界同一理论辨析[J]. 晋阳学刊 2011(01)
    • [21].指称模糊性:从克里普克三大论证来看[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2].试论克里普克与莱布尼茨在可能个体上的思想差异[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04)
    • [23].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与西方哲学传统[J]. 外语学刊 2016(03)
    • [24].简析克里普克的因果——历史指称理论[J]. 学习月刊 2011(06)
    • [25].克里普克语言哲学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6].克里普克极小固定点真理论[J]. 河南社会科学 2016(04)
    • [27].论模态论证:为克里普克一辩——向陈波教授请教[J]. 哲学分析 2013(02)
    • [28].摹状词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克里普克论辖域概念[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9].维特根斯坦论遵守规则的一个线索[J]. 学理论 2016(05)
    • [30].理解弗雷格的专名涵义[J]. 逻辑学研究 2014(04)

    标签:;  ;  ;  ;  

    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