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关陇集团理论”解析

陈寅恪先生“关陇集团理论”解析

论文题目: 陈寅恪先生“关陇集团理论”解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贾海燕

导师: 阎守诚

关键词: 关陇集团理论,胡汉一体,文武合一

文献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理论”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以来在史学界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将这种影响力做了量化和具体的考察,并归纳出对陈先生此理论的重要观点提出质疑的几种不同看法。这些看法都只抓住其理论中语焉不详的细枝末节来反驳陈先生明确提出的观点,都违背了陈先生的本意。 通过梳理陈先生的论著,本文认为要想真正理清关陇集团的内涵就必须首先承认此集团至武则天时破坏,唐玄宗时崩溃这一观点。以此为出发点,本文论证了关陇集团的本质特征是“胡汉一体”,附属特征是与之相应的“文武合一”。 这些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其初生之时,“胡”的成分占主要地位,“汉”的成分占次要地位。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化”逐渐取代“胡化”成为发展的主流。武则天时组成的“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已是一个汉化的统治集团了。她大开科举,使科举日益成为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剥夺了关陇集团“文”的特权。在她统治时期,府兵制废弛,府兵的战斗力削弱,汉人武勇不如蕃人,使得玄宗朝更加普遍任用蕃将成为不可阻挡之势。此时,昔日关陇集团出将入相的风采一去不返,“文武合一”彻底变为“文武分途”。随着“胡汉一体”和“文武合一”的消失,关陇集团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了。 关陇集团个性特征消失的过程是在与山东士族的矛盾、斗争和融合中发生的。两者互为参照,关陇集团具有政治性和中央性;山东士族具有文化性和地方性。关陇集团对山东士族既警惕又需要,既反感又羡慕。身为统治阶级的便利,他们对山东士族实行了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压制和打击。在此过程中,它自己也受到了来自山东士族潜移默化的影响,日渐远离胡化而走上汉化的道路,自身的文化素养日渐提高,从而日益消解了自身的个性特征,走向了消亡。

论文目录:

前言

一、“关陇集团理论”的学术影响

(一) 陈先生“关陇集团理论”在史书编纂方面的影响

(二) 现当代学者以“关陇集团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获得的成果

(三) 陈先生的“关陇集团理论”对国外学术界的影响

二、关于“关陇集团理论”的争论

三、“关陇集团”的特征

(一) 对籍贯标准和文武合一标准的反驳

(二) “文武合一”与“胡汉一体”的一致性

(三) 陈先生选择以“胡汉一体”作为关陇集团根本特征的原因

四、关陇集团的消亡——关陇集团与山东士族

(一) 士族之地方性和文化性

(二) 关陇集团与山东士族

(三) 关陇集团的消亡

结语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六世纪中后期关陇集团形成演变探微[D]. 门绪峰.山东大学2018
  • [2].关陇本地豪族与西魏北周政治[D]. 钟盛.武汉大学2004
  • [3].皇权政治视野下的“关陇集团”研究[D]. 张欣.陕西师范大学2015
  • [4].魏周隋唐关陇集团与山东势力[D]. 姜望来.武汉大学2005
  • [5].关陇集团形成研究[D]. 李民刚.山东大学2011
  • [6].经略关陇与邓艾之死[D]. 王哲.陕西师范大学2017
  • [7].西魏北周服饰初步研究[D]. 史砚忻.西北大学2013
  • [8].唐前期中央统治集团结构成分与类型分析[D]. 郑迪.中南民族大学2012
  • [9].隋代君臣关系探微[D]. 邢恩进.天津师范大学2013
  • [10].唐代外戚研究[D]. 方东明.西北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皇权政治视野下的“关陇集团”研究[D]. 张欣.陕西师范大学2015
  • [2].武川集团研究[D]. 韦冲.青海师范大学2010
  • [3].论陈寅恪史学之民族精神[D]. 栗辉.东北师范大学2009
  • [4].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 秦竞芝.广西师范大学2001
  • [5].陈寅恪与敦煌学[D]. 高东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

标签:;  ;  ;  

陈寅恪先生“关陇集团理论”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