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海相改造型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综合评价

中国南方海相改造型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综合评价

论文摘要

中国南方海相中、古生界沉积盆地已不复存在,现今残存构造-沉积实体的基本性质是多旋回叠合构造改造型残留盆地,中燕山期以来的后造山期强大的陆内造山运动和盆山脱耦作用对印支期以前的海相沉积盆地和印支-早燕山期同造山期前陆盆地的强烈破坏与改造是南方海相盆地演化的重要特色。面对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盖层剥蚀严重、水文开启程度高的中国南方海相新区,“油气保存条件”是油气勘探与综合评价的关键。通过最近十年的南方海相勘探实践与系统总结,提出在海相盆地(区块)评价优选和勘探部署过程中引入并应用赋予具备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含油气系统新内涵的“含油气保存单元”概念。指出含油气保存单元已经成为一种以整体封闭保存条件研究为核心的油气成藏研究体系,适合于构造复杂、水文开启程度高、断层发育的构造改造型残留盆地,这对南方海相有利勘探区块评价和勘探靶区优选既现实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科学的理论意义。 认为南方海相油气能否得以成藏并保存到今,取决于整体构造框架下的宏观封闭保存体系、烃充注源、圈闭与储层、成藏要素在时空上的有效匹配关系等4个方面因素的有效匹配。明确提出整体封闭体系、圈闭、含油气目的层系是构成含油气保存单元的3个基本要素,可以从赋存油气藏目的层系之上的区域盖层覆盖程度、遮挡条件和封闭保存体系的顶界等3个方面入手圈定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分布范围。以整体封闭保存体系的有效区域盖层与含油气系统存在的成生关系为基础,将含油气保存单元划分出持续型、重建型(包括沉积重建型和构造重建型)、保持型、残留型(包括剥蚀残余型和构造肢解型)等4种基本类型。 提出了以现今含油气系统能否得以形成和保存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为核心进行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的新思路,强调在勘探初期阶段只能以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作为南方海相盆地(区块)评价优选的关键。强调整体封闭保存条件研究,应围绕盆地构造演化这个决定根本的主线,从区域盖层、烃充注源、储集层、圈闭等因素的“时空匹配”来动态地(正演)研究现今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展布,从含油气系统形成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强弱、成藏时间早晚、区域盖层保存状况和水文地质条件、储层有机流体等方面来描述(反演)现今含油气系统赖以存在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以盖层、抬升剥蚀、褶皱断裂、岩浆活动等宏观性地质条件和油气流体、水文地质与水化学场、地温与地电化学等微观封存能力标志为手段进行含油气保存单元的综合评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没有盆地,也就没有石油
  • 1.2 保存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与评价的关键
  • 1.3 含油气保存单元是南方海相勘探的基本单元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 2 含油气保存单元概念与内涵
  • 2.1 概念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2.1.1 保存条件认识和重视较早
  • 2.1.2 含油气保存单元概念提出较晚
  • 2.1.3 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应用
  • 2.2 客观地质条件的认知基础
  • 2.2.1 南方海相原型盆地不复存在,精确恢复也非常困难
  • 2.2.2 含油气保存单元是原始含油气系统演化的最终归宿
  • 2.2.3 现今含油气系统只能存在于封闭保存体系之中
  • 2.2.4 继承性保存和重建型新生构成海相含油气系统全貌
  • 2.2.5 晚期封闭保存体系是含油气保存单元的研究重点
  • 2.2.6 南方海相油气地质差异性十分明显
  • 2.3 定义与内涵
  • 2.3.1 赋予新内涵的含油气保存单元
  • 2.3.2 含油气保存单元新概念的新特色
  • 2.3.3 含油气保存单元不等同于“沉积盆地”或区域构造单元
  • 2.3.4 含油气保存单元有别于含油气系统
  • 2.3.5 含油气保存单元区别于油气成藏组合和运聚单元
  • 3 含油气保存单元构成要素和划分方法
  • 3.1 构成要素
  • 3.1.1 前人划分含油气保存单元主要依据
  • 3.1.2 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基本构成要素
  • 3.2 划分方法
  • 3.2.1 划分步骤
  • 3.2.2 含油气保存单元划分方案
  • 3.3 非含油气保存单元
  • 3.4 含油气保存单元命名方式
  • 4 含油气保存单元基本类型与叠置关系
  • 4.1 持续型
  • 4.2 重建型
  • 4.3 保持型
  • 4.4 残留型
  • 4.5 含油气保存单元演变及其叠置关系
  • 5 含油气保存单元的评价思路与指标体系
  • 5.1 综合评价思路
  • 5.1.1 前人研究思路现状
  • 5.1.2 保存条件研究的重点内容与思路
  • 5.2 整体封闭保存条件
  • 5.2.1 整体封闭保存概念及其研究思路
  • 5.2.2 封盖层及其封盖作用
  • 5.2.2.1 油气散失原理与封盖层的封闭机理
  • 5.2.2.2 从封盖机理角度划分封盖层类型
  • 5.2.2.3 封盖层的空间展布分类
  • 5.2.2.4 影响封盖层封闭性能的主要因素
  • 5.2.2.5 封盖层的研究方法及其评价指标
  • 5.2.2.6 南方海相油气藏封盖层评价
  • 5.2.3 天然气系统形成后的构造运动强度
  • 5.2.3.1 没有区域盖层的地区含油气系统难得以保存
  • 5.2.3.2 岩浆活动对保存条件的影响
  • 5.2.3.3 断裂对圈闭封闭性的影响
  • 5.2.3.4 断层的封堵性研究
  • 5.2.4 水文地质条件
  • 5.2.4.1 水文演变原理
  • 5.2.4.2 地下水化学指标
  • 5.2.4.3 地下水化学垂直分带
  • 5.2.4.4 地下水横向水动力系统
  • 5.2.4.5 影响水化学分带的主要因素
  • 5.2.5 储层有机流体性质与物化特征
  • 5.2.5.1 储层中原油物性
  • 5.2.5.2 储层中天然气特征
  • 5.2.5.3 储层流体的地化特征
  • 5.2.5.4 油气化探
  • 5.2.6 天然气成藏时间
  • 5.2.7 生储盖组合的时空组合关系
  • 5.2.8 地层压力
  • 5.3 烃充注源
  • 5.3.1 重新评价烃源岩有效性
  • 5.3.2 注重烃源供给的多样性
  • 5.3.3 输导体系影响油气聚集
  • 5.3.4 古隆起和晚期成藏影响油气分布格局
  • 5.4 储集条件
  • 5.4.1 储集体的分类
  • 5.4.2 次生孔缝改善储集体的有效性
  • 5.4.3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 5.5 圈闭条件
  • 5.5.1 古构造控制油气分布格架
  • 5.5.2 背斜和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利于油气保存
  • 5.5.3 需要精细评价圈闭有效性
  • 5.6 因素归纳与保存条件评价指标
  • 5.6.1 因素类别分析
  • 5.6.2 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指标系列
  • 6 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划分及评价
  • 6.1 保存单元划分
  • 6.2 保存单元综合评价
  • 6.2.1 渝东-湘鄂西持续型至剥蚀残余型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
  • 6.2.1.1 渝东-湘鄂西地区基本油气成藏条件解剖
  • 6.2.1.2 方西和石柱持续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1.3 利川持续-剥蚀残余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1.4 花果坪和桑-石剥蚀残余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2 中下扬子区叠合盆地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
  • 6.2.2.1 江汉盆地南部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2.2 句容-海安区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2.3 南鄱阳坳陷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3 滇黔桂区以构造肢解型为主的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
  • 6.2.3.1 楚雄盆地西北部构造肢解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3.2 楚雄盆地东北部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3.3 思茅坳陷构造肢解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3.4 南盘江坳陷保持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2.3.5 十万大山盆地沉积重建型与持续-剥蚀残余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 6.3 分层次综合评价
  • 6.3.1 第一层次(Ⅰ类含油气保存单元)
  • 6.3.2 第二层次(Ⅱ类含油气保存单元)
  • 6.3.3 第三层次(Ⅲ类含油气保存单元)
  • 6.3.4 第四层次(Ⅳ类含油气保存单元)
  • 7 结论与建议
  • 8 致谢
  • 9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体系的构建[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6(S1)
    • [2].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03)
    • [3].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及评价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0(02)
    • [4].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区地震勘探中的问题与对策[J].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05)
    • [5].本期导读[J]. 天然气工业 2017(07)
    • [6].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J]. 中国石油勘探 2015(04)
    • [7].南方海相页岩理化特征及裂缝扩展机理分析[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4(02)
    • [8].麻江古油藏周缘露头层序地层与南方海相油气藏保存条件[J]. 地质学报 2008(03)
    • [9].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及评价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0(03)
    • [10].南方海相页岩脆性指数与电性关系分析[J]. 石油物探 2016(06)
    • [11].中国南方海相勘探的拓荒路[J]. 中国石油石化 2015(21)
    • [12].北美页岩气勘探经验对建立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体系的启示[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4)
    • [13].中国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勘探风险分析与选区评价[J]. 石油实验地质 2013(01)
    • [14].向斜下中和面构造油气藏——中国南方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新方向[J]. 海相油气地质 2008(04)
    • [15].钻井工作量分析法预测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产量[J]. 天然气工业 2016(09)
    • [16].中国南方海相油气藏破坏类型及其时空分布[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01)
    • [17].广域电磁法在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英文)[J]. Applied Geophysics 2017(03)
    • [18].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基本特征与有效性研究[J]. 地质科学 2011(01)
    • [19].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 地质通报 2010(06)
    • [20].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前景预测[J]. 地球科学 2017(07)
    • [21].“万人”马永生:九年奔走发现中国最大海相气田[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05)
    • [22].中国页岩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挑战[J]. 广州化工 2015(23)
    • [23].中国南方海相页岩超低含水饱和度特征及超压核心区选择指标[J]. 天然气工业 2013(07)
    • [24].不同成因类型页岩气藏特征分析[J]. 中外能源 2012(11)
    • [25].南方海相不同类型烃源生烃模拟气态烃碳同位素变化规律及成因判识指标[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7)
    • [26].南方海相层系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及其产物同位素演化规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04)
    • [27].百字短讯[J]. 海相油气地质 2010(04)
    • [28].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体滑脱效应实验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5(05)
    • [29].元坝地区复杂深井新型井身结构与应用[J]. 钻采工艺 2012(05)
    • [30].南方海相页岩物质组成与孔隙微观结构耦合关系[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1)

    标签:;  ;  ;  ;  ;  ;  ;  

    中国南方海相改造型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综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