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与环境的重要界线,自然景观在秦岭垂直方向上表现出逐渐演变和有规律的更替。多样的山地气候、生物、地形及成土母质,形成了众多的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垂直分布差异。本研究以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高度的11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为依据,确定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和分布的位置。旨在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有规律的变化:随海拔高度上升,机械组成由粉粒>砂粒>粘粒逐渐过渡到砂粒>粉粒>粘粒,海拔1300m以下出现粘化层;土壤有机质丰富,表层有机碳含量一般在20g/kg以上,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相应增加,海拔2100~2500m的潜育土有机碳含量最高;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并随海拔上升,pH值略微降低,酸性增强,海拔2400m以上的土壤多呈盐基不饱和状态,表明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体中的SiO2、Al2O3、Fe2O3含量相对比较稳定,土体中SiO2含量较高,CaO含量较少,SiO2、Al2O3和Fe2O3含量之和约占土壤矿质部分的90% ,矿质元素含量的顺序依次为: SiO2>Al2O3> Fe2O3>K2O>MgO>CaO>TiO2>MnO。2.本地区土壤划分出的诊断表层有暗沃表层和淡薄表层,诊断表下层有雏形层、粘化层和潜育层,诊断现象有有机现象和草毡现象,诊断特性有5个:高腐有机土壤物质、落叶有机土壤物质、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和盐基饱和度。3.本地区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共检索出3个土纲,3个亚纲,4个土类;火地塘林区土壤垂直变化规律为: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1300m)→普通简育湿润雏形土(1300~2200m)→普通简育滞水潜育土(2100~2500m局部分布)→暗沃简育湿润雏形土(2200~2500m)→酸性冷凉湿润雏形土+暗沃冷凉湿润雏形土(2400m以上)。4.在火地塘林区海拔2100~2500m范围的平和梁及大草甸的碟形洼地,局部分布着潜育土,由于长期处于滞水土壤水分状况,土体内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潜育层颜色为灰色到灰白色,因此该区土壤为滞水潜育土。5.土壤系统分类与地理发生分类的分类结果是基本吻合的,分布界线也大体一致,说明系统分类是以土壤发生学理论为基础的,两种分类体系有着密切联系。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生分类重视生物气候条件,忽视时间因素,强调中心概念,模糊边界定义,诊断指标难以定量化,相比之下,土壤系统分类显示了较高的优越性。6.土壤的系统分类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而且系统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已有的研究奠定了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系统框架和指标体系,但是具体的鉴定指标和整个检索系统仍然需要在各地的实际应用中加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