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灵(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云南保山678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23-0
【摘要】回顾性分析11例行柱状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术后随访至今,观察疗效。11例患者术后,患者会阴部术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认为低位直肠癌行柱状APR后应给予正确卧位,加强病情观察,注意会阴部术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护理
低位直肠癌采用的传统手术方式是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近几年来Holm等对T3、T4期低位直肠癌的患者采用了一种称为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CylindricalAPR)的方法,新的柱状APR通过改变患者体位扩大了切除范围,使标本范成为无狭窄腰部的圆柱状,增加癌周组织切除量,降低了环周切缘阳性率和术中肠穿孔率,从而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本院自2009年8月~2010年10月共采用柱状APR术治疗1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对该手术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直肠癌患者11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9~72岁,平均65岁。肿瘤下缘经术直肠镜测量距肛门2~4cm,术前均行MRI检查分期,T3期3例,T4期8例;术前临床分期均为Ⅱ期及Ⅲ期患者,其中Ⅱ期患者5例,Ⅲ期患者6例。
1.2结果本组患者接受柱状APR手术均达到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未出现盆地腹膜疝;患者会阴部术口一期愈合。本组无死亡病例。近期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及转移。
2术后护理
2.1体位与活动护理本组患者虽然都已行盆地腹膜缝合,但缝合的盆地腹膜较薄弱,且会阴部留有较大空隙,如过早下床活动易发生盆地腹膜疝,故术后第1~2天嘱患者卧床不可坐起,可左右翻身侧卧,促进肠蠕动,床头抬高15°~30°,以促进会阴伤口渗液引流,第3天协助患者床边站立,第4天协助患者适当在床边行走,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应加强病情观察,如有无腹痛、腹胀、人工肛门排气停止等肠梗阻情况,警惕肠管嵌顿或绞窄。
2.2会阴部切口护理会阴部切口由于手术时局部组织损伤较重,切口常有一定的张力,且放置盆腔引流管,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切口感染或裂开,导致延期愈合;另外留置导尿管过早拔除,尿液极易污染会阴部切口,也可造成切口感染。术后24h避免取坐位,协助患者适当变换体位,以保证充分引流,减轻局部张力;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热痛,局部有无渗出和体温是否升高等情况,若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3会阴部引流管护理柱状APR术后的引流十分重要和关键,因盆腔处于体腔最低位,是骶前间隙渗血和渗液积聚的好发部位,若引流不畅,易继发感染而累及会阴部切口导致切口感染或裂开。本组患者均放置引流管2根并接负压球,应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和量,如术后患者出现发热、引流液呈脓性,则提示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术后骶前引流管在引流量连续3d少于20mL后可拔除,一般在7~10d左右。会阴部引流管在引流液少于10Ml,切口没有感染征象后拔除,一般也在10d左右。尽量不要过早的拔除引流管。
2.4柱状APR因不存在吻合口,尽早鼓励患者循序渐进进食,本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既给清流质,并逐步过渡到流质、少渣半流质饮食。进食原则:少量多餐、循序渐进、富营养、易消化、少渣饮食;同时注意观察进食后有无腹痛、腹胀情况,本组患者均顺利过渡到普通饮食。
3讨论
柱状APR较多的切除了直肠周围的肛提肌,显著增加了癌周组织的切除量,降低了环周切缘的阳性率和肠管穿孔的发生率。已有的随访结果显示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但盆地缺损较大,有术后切口并发症(裂开、感染、盆地疝)发生率高、手术创伤大的缺点。故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人工肛门排气停止等肠梗阻情况,警惕肠管嵌顿或绞窄的发生,避免剧烈咳嗽、胃肠胀气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以免腹压过高引起盆地腹膜裂开造成盆地腹膜疝或会阴疝,术后前2天避免床上坐位和下床活动;保证会阴部引流通畅十分重要,因术后骶前腔隙内有较多的积液积存,如不能及时排除,易继发感染和切口裂开。故柱状APR术后应加强患者会阴部切口和引流护理,以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HolmT,LjungA,HaggmarkT,etal.Extended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withgluteusmaximusflapreconstructionofthepelvicfloorforrectalcancer〔J〕.BrJSurg,2007,94(2):23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