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航者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航者

一、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导航人(论文文献综述)

杨道麟[1](2021)在《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作为承担这一重任的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打造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这里试图结合自己主持多所高校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盲审多所高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奔赴多所高校主讲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或为研究生开设专题讲座、参与多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流程等特殊经历,分别从着力综合素质提升、注重培养过程落实、加强学位论文指导等三个方面阐述"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的问题。

王璐璐[2](2020)在《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是最具活力、最富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强大后备军。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点的基础之上,结合新的时代任务和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具体特点,在不同场合发表了诸多与青年成长相关的理论论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青年理论内容,形成了最有效地指导青年的理论成果。通过以习近平关于青年论述的形成为研究起点,研究论述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的相关论述,分析新时代国际和国内环境,梳理出习近平在重视青年作用、重视青年教育、重视青年成长和重视青年生活方面的论述内容,明确了青年的接班人作用;明确了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内容的青年教育内容;明确了党和社会各界帮助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展方向和明确了关注青年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青年生活内容。并且通过研究和梳理发现,习近平关于青年论述理论上拓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论述内容,并为青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现实方面,为新时代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开展提出的具体的发展方案,也为新时代青年奋斗勾画了未来目标。这些论述是习近平以新时代为起点,面向青年群体对他们未来成长的集中总结,是对中国青年展开的寄语和希望。旨在通过对习近平关于青年论述的梳理,系统规范的使得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脉络更加清晰,对青年的认知更加精准,促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新发展。

夏勉[3](2020)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以湖南图书馆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2017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的庞大体系中熠熠生辉。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传承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实现传统节日文化与新时代的“同频共振”,是其职业使命和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对文化事业的要求,也是公共图书馆自身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概述。对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及其概念和职能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独特优势;论述了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第三章,是对湖南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调查。实地调研湖南图书馆主要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对策。提出了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对策,包括坚持的基本原则、需深化的内容和拓展传承创新的途径。

袁鑫[4](2020)在《为党育人:高校共青团在实践育人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实践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发挥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聚焦主责主业的重要部分,在实践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共青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共青团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实践主体的爱国主义素养提升、发挥实践载体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创新实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潘颖红[5](2020)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中福建农信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成为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作为金融行业主体的银行机构,也逐步从传统的柜台向更为便捷的移动网络化方向转移,因此移动支付应运而生,而手机银行作为移动支付的渠道之一,随着4G技术的全国推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手机银行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了支撑移动支付的主流业务载体。作为一项技术变革性的金融业务—手机银行正在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在成为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衡量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手机银行发展移动支付正在被国内外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所重视,并逐渐被放到战略发展目标地位。本文以在农村区域使用福建农信手机银行进行移动支付意愿为研究对象,结合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利用SWOT分析工具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发现福建农信手机银行的发展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和威胁,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对客户群体的细分,发挥优势,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稳固其在福建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采用Logit工具对农村地区使用福建农信手机银行进行移动支付的意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认为福建农信在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的发展需要关注用户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等重要内容,以此进一步确定在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战略目标,福建农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把握好政府发展普惠金融的良好机遇,用好农村区域发展政策,从政策研究、创新服务模式、细分客户群体、完善绩效考核、增加应用场景、提升动户率和提高客户体验度等多个方面制定福建农信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实施策略,更好地实现短期战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瓶颈,精准发力,为福建农信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刘昕[6](2016)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学年制下,学生按统一的教学计划,按专业、年级统一上课,修业年限是一样的,实行完全学分制后,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授课老师,自主决定修业年限,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程式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极大的尊重个性差异,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引发了教学与教育的深刻的变革,对以往学年制背景下高校形成的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以班级为主要管理单位,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党建带团建,以辅导员为主力军,以综合测评为学生评价标准的学生工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强烈的冲击,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和创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对策迫在眉睫。大学生教育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应的是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对高校教育教学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尤其对学生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比较大,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带来许多新问题,我们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已很难依据和解答。完全学分制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亟需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加以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及时完善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进行该领域的系统研究,这对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保证学分制改革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的内容除绪论外还有六章内容,现分别加以概述。完全学分制及大学生教育管理具有丰富(或特定)的内涵和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学分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规定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区别于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修课来衡量学习总量的学年制。所谓完全学分制,就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授课教师,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自己决定修业年限,学分进行累计,只要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即可毕业。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指的是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确保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四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具有丰厚的理论资源。一是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二是作为重要资源的西方管理学理论包括柔性管理理论、精细化管理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三是作为又一种重要资源的西方教育学理论包括进步主义理论、要素主义理论和存在主义理论。四是作为重要理论依托和传承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资源。这四个方面成为本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完全相同的做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说,可以为三个阶段:一是学年学分制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这种学年学分制仍然继承了学年制的计划性,强调整齐划一(除个别课程可分散选修),与原来学年制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二是完全学分制改革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实施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对以往学年制下形成的学生工作机制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这是一个被动适应探索对策的阶段。三是完全学分制改革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面对完全学分制的挑战,大学生教育管理已找到许多应对措施,逐步建立起了与完全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学生工作体系。完全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其机遇主要表现一是有利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新理念;二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培养;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四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五是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挑战主要表现在从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体制模式、管理内容、手段方法途径、队伍素质和水平等五个方面。我们要做好完全完全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必须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国外一些国家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美国的主要做法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模式多样化,学生事务管理具有法制化、人性化、专业化的特点,美国的主要经验是树立生本理念和服务至上意识,改进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创新了学生工作管理机制,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英国的主要做法是建立以学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内容侧重就业指导、生活服务和经济帮助,英国的主要经验是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强调服务的职业化和规范性,用法规制度保障学生事务管理的有序运转;德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是发挥宗教教育、心理咨询和网络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追求事务管理服务体系高度社会化。以上国家的这些做法和经验,为我们国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的启示和借鉴。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要根据完全学分制的实际深化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构建适合完全学分制需要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本章是论文的重点和主要部分,从强化学生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增强学生服务的创新性、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路径对策。通过这些举措给已经实施和即将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高校提供参考经验和借鉴启发。

任志锋[7](2014)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意识形态建设是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当代中国正处于外部环境全球化、生产生活信息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相互交融、互为叠加的时代背景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动,各种跨时代、跨空间、跨文化的意识形态进行着深度交汇与交锋。新的时代背景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又兼顾文化建设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和表现形态,实现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有机统一?如何既培育共同理想、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又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实现精神彰显与物质满足的同步递增?如何既深化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理解,又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制度框架的情感支持,实现理性认知与感性认同的整体跃进?如何既不降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标准要求,又适应不同群体的现实状况,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效吻合?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在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多元文化的当代中国,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围绕这一问题,本文运用社会有机体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力场博弈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精神实质及实现机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多元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冲击,以及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突出问题对主导性的制约,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及中外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典型模式,提出了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重点策略。全文除导论、结语外,有六章内容:第一章,分析基础。重在解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精神实质是什么”问题。包括理论依据、概念解析、价值意涵、实现机理四个方面。理论依据方面,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原理及其对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指导意义。概念解析方面,通过考辨分析“主导”的“系统-功能”、“实践-规范”两重内涵,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三重指向,即主导地位、主导作用、主导规范,及其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规定性和获得性的统一、排他性和包容性的统一、超越性和有限性的统一等特点。价值意涵方面,重在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国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实现机理方面,分析了经济政治的根本要求及发展状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逻辑自洽性及其实现方式的科学性、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异质性意识形态的冲击等因素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然后,探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链式发生过程,揭示了其实现的多元耦合、引领认同、同步递增等机理。第二章,场域变迁。重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放置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变迁的实践场域之中,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层面透视场域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经济层面重在透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环境变迁、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变迁、从农业半工业到工业化信息化协同并进的技术变迁的影响;政治层面重在透视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任务变迁、从政治管制到社会服务的职能变迁、从集权人治到民主法治的管理方式变迁的影响;社会层面重在透视从同质封闭到异质流动的结构变迁与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身份变迁的影响;文化层面重在透视从革命工具到精神之基的观念变迁、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强国的战略变迁、从一元独大到多元并存的文化生态变迁的影响。第三章,思潮冲击。重在分析当代中国多元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冲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总体揭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即基于各自立场的现代性解释、精英与大众并重的对象选择和多样化立体化的传播方式。二是概括分析当代中国几种主要社会思潮的实质及最新动向,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是探讨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冲击,包括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哲学基础、弱化主导作用的认同基础、挑战主导规范的价值观基础。第四章,自身建设问题。重在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在主体认识、理论研究和实践策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体认识方面,重点分析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知行不一和学用脱节的“双面人现象”等问题。理论研究方面,重点分析将学术取向与政治取向的纠葛偏差、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缺弱、理论研究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实践策略方面,重点分析建设途径单一、建设方式陈旧、建设成效滞后等问题。第五章,历史经验及模式借鉴。重在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基本经验与中外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典型模式。历史经验,着重探讨了七条基本经验的形成及运用。典型模式上,着重探讨了古代中国文化主导型模式、前苏联权力主导型模式、美国综合制导型模式的特点、缺陷及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借鉴价值。第六章,思路对策。重在分析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原则、思路和策略问题。原则方面,重点分析了党的领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思路方面,着重探讨了时空交错的实践场域,国家、社会、个人联动的主体格局,“两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三协调”(国家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的目标结构,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策略方面,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面临的问题,重点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加强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正确开展对多元社会思潮的批判引领、打造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等策略。

唐喜芬[8](2014)在《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对策研究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执行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储备人才的重要使命。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大学生健康向上精神面貌的时代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信息网络科技化的加速,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开放性、思维方式的灵活性、思考问题的求异性、性格特点的多变性日益明显,大学生中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诸如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明确、价值取向不正确、诚信意识不深刻、社会责任感不强烈、吃苦耐劳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不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也是与日俱新。因此,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提升亟待加强和提高。本研究以高校辅导员素质和素质提升的内涵为逻辑起点,主要阐述了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和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必要性。笔者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辅导员素质现状、辅导员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并从辅导员素质提升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制定、培训体系构建以及优化管理机制和加强素质培养等层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多重路径。具体如下:本研究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对策研究的缘由、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等。第二章主要对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作了概述,具体包括相关概念,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内涵、架构及特征和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范畴及外在表现形式,从而准确把握了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本质,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在第三章,笔者从辅导员所处环境的变化、特殊使命的要求、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必要性。在本研究的第四章,笔者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利用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法,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经过细致的数据统计、缜密的数据分析与比较,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整体现状,查找了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剖析,为制定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策略提供了客观的现实依据。第五章在前面几章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辅导员素质提升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制定、培训体系构建以及优化管理机制和加强素质培养等多个层面提出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提升策略,为新时期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汪浩[9](2013)在《A银行手机银行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爆发式增长,移动通讯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大势所趋,已经渗透到企业和居民生活的多个领域,改变着信息时代居民社会生活和企业的生产运作,并将开创新的行业领域、商业模式,开创新的时代。早在2010年,手机银行就开始成为商业银行拓宽服务渠道和开展新业务的重要途径,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有近40家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建立手机银行以及对应的安卓、苹果等操作系统客户端APP,多家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系统实现业务功能覆盖了传统网上银行百分之八十的常用功能。作为一家一直以变革为动力的商业银行-A银行,面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亦需思考自身在新的环境下产业格局中的定位,发展战略上从传统手机银行向移动金融转移,寻找能为客户提供先进银行体验和创新金融服务的一切契机;另一方面亦需要拓宽视野,关注新的格局和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机遇来临之际,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本文以A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为研究对象,结合A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和特点,对A手机银行营销环境进行识别并定位、从营销内、外部环境、项目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其次,运用服务营销、网络营销、营销组合理论、品牌营销和金融学等理论,对A银行手机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并给出建议包括:对手机银行业务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手机银行的战略地位和品牌营销策略实施;大力加强金额产品创新,按照客户需求推进产品细分与差异化,保持产品竞争力;重点运用营销组合策略,实施免费低价、差异化和捆绑式销售定价策略和多元化促销策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构建新一代多元化电子银行服务营销体系,由手机银行向移动金融过渡,融合web2.0时代互动营销策略、微信营销策略、大数据营销策略,品牌营销继续保持同业领先地位。希望本文所研究的营销策略,为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领域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

李健[10](2012)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不断受到多元化的冲击,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开展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研究,建立一套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体系,是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课题。以此为背景,分析阐述了新时期的内外环境,提出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力图丰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推动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开展。通过分析总结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目标。结合高等教育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新时期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阐述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社会、高校、辅导员三个层面分析了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存在的问题,对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途径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辅导员工作方法、辅导员的职业化及专家化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评价,主要包括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主体,以及如何运用系统的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导航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导航人(论文提纲范文)

(1)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论文提纲范文)

一、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应着力综合素质提升
    (一)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极力深化“德”的修养
    (二)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竭力夯实“学”的修养
    (三)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奋力推进“才”的修养
    (四)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全力增强“识”的修养
二、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应注重培养过程落实
    (一)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重塑研究生的人文精神
    (二)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激励研究生的学术创新
    (三)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提高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强化研究生的学术规范
三、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应加强学位论文指导
    (一)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发现问题关
    (二)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选择课题关
    (三)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集纳文献关
    (四)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关
    (五)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撰写初稿关
    (六)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修润定稿关
    (七)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答辩教育关

(2)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的目的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特点、不足点
        1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2) 理论联系实际法
        2 特点
        (1) 研究内容的完整性
        (2) 研究视角的拓展性
        3 不足点
        (1) 研究深度和水平有限
        (2) 逻辑性有待提高
一 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
    (一) 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理论渊源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论述
        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的论述
    (二) 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时代背景
        1 和平与局部动荡双行发展的世界局势
        2 西方对华意识形态战术延续不断
        3 社会转型期的现实要求
        4 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 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内容
    (一) 重视青年作用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青年
        2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离不开青年
        3 构建世界友谊交流之路离不开青年
    (二) 重视青年教育
        1 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
        2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教育
        3 以史为鉴练就过硬本领的责任教育
        4 理论反哺实践的实干教育
    (三) 重视青年成长
        1 明确党管青年的原则
        2 明确新时代中国青年工作的主题、方向
        3 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的青年“知心人”作用
        4 明确家庭学校的青年“引路人”作用
    (四) 重视青年生活
        1 肃清网络环境,打造文化精品
        2 倡导榜样交友,树立健康婚恋观
        3 鼓励创新创业,搭建广阔舞台
三 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理论意义
        1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2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的论述内容
        3 丰富了青年教育内容
    (二) 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现实意义
        1 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提供科学指南
        2 为新时代青年工作制定详实规划
        3 为新时代青年奋斗提出未来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以湖南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1.4 研究重点和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概述
    2.1 新时代
    2.2 公共图书馆
        2.2.1 公共图书馆的概念
        2.2.2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2.3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
        2.3.1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定义
        2.3.2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2.3.3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
    2.4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独特优势
        2.4.1 公益服务功能齐全读者群体范围广泛
        2.4.2 组织管理机构健全专业人才队伍齐备
        2.4.3 馆藏信息资源丰富特色文献体系完整
        2.4.4 数字资源日臻完善数字阅读普及全面
    2.5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2.5.1 普及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2.5.2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2.5.3 发挥传统节日文化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5.4 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现代转型
第3章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现状分析
    3.1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现状调查
        3.1.1 问卷设计和整体架构
        3.1.2 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
        3.1.3 调查结果
    3.2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取得的主要成绩
        3.2.1 形成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
        3.2.2 读者参与人数递增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
        3.2.3 探索出较为完善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工作模式
        3.2.4 利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业界共同助力文化传承
    3.3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存在的问题
        3.3.2 原因分析
第4章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对策
    4.1 坚持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基本原则
        4.1.1 坚持约定俗成原则
        4.1.2 坚持与时俱进原则
        4.1.3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
        4.1.4 坚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原则
    4.2 深化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容
        4.2.1 彰显国家至上的价值追求
        4.2.2 倡导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4.2.3 颂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4.2.4 凸显和谐团圆的整体精神
    4.3 拓展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途径
        4.3.1 打造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
        4.3.2 彰显传统节日文化本源特色
        4.3.3 刷新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方式
        4.3.4 构建传统节日文化互动平台
        4.3.5 丰富传统节日文化服务形式
        4.3.6 完善传承创新管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为党育人:高校共青团在实践育人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践育人的理论指导
    1.1 党的理论创新
    1.2 实践育人的理论成果
    1.3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要求
    1.4 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
2 高校团组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要义
    2.1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2.2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
    2.3 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
    2.4 不断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
3 实践环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
    3.1 抓好实践主体的爱国主义素养提升
    3.2 发挥实践载体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
    3.3 创新实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5)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中福建农信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研究
        1.2.2 移动支付研究综述
        1.2.3 手机银行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移动支付
        2.1.2 手机银行
    2.2 相关理论
        2.2.1 交易成本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商业银行战略理论
3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福建农信概况
    3.2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概况
        3.2.1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业务推出背景
        3.2.2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历程
        3.2.3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3.2.4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4.1 S(优势)
    4.2 W(劣势)
    4.3 0 (机会)
    4.4 T(威胁)
5 福建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中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模型和假设
        5.1.1 模型建立
        5.1.2 变量定义和假设
    5.2 问卷设计和数据搜集
        5.2.1 问卷设计
        5.2.2 数据搜集
        5.2.3 数据分析方法
    5.3 数据分析结果
        5.3.1 描述性分析
        5.3.2 信度分析
        5.3.3 效度分析
        5.3.4 因子分析
        5.3.5 有序Logistic分析
6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战略选择
        6.1.1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战略目标
        6.1.2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战略路径
    6.2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发展实施策略
        6.2.1 加强发展政策研究
        6.2.2 创新服务新模式
        6.2.3 细分手机银行客户群体
        6.2.4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6.2.5 增加手机银行应用场景
        6.2.6 提升手机银行动户率
        6.2.7 提高客户体验度
7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一、完全学分制的含义和内容
        (一) 学分制的产生与发展
        (二)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
        (三) 完全学分制的主要内容
        (四) 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意义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一) 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含义
        (二) 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
    三、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 有利于确保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第二章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本指导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
        (一) 柔性管理理论
        (二) 精细化管理理论
        (三) 人本管理理论
    三、现代西方教育学理论
        (一) 进步主义理论
        (二) 要素主义理论
        (三) 存在主义理论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主要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
第三章 国内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历史进程
    一、学年学分制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状况
        (一) 班级及学生日常管理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
        (二) 学生工作体系层次清楚完整
        (三) 学生评价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起步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状况
        (一) 班级及学生日常管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二) 学生工作体系被打乱,作用降低
        (三) 学生评价发挥作用不大
    三、完全学分制改革成熟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状况
        (一) 班级功能得到强化,学生日常管理趋于规范有序
        (二) 学生工作体系调整完善后重新发挥作用
        (三) 学生评价重新发挥作用
第四章 完全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完全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机遇
        (一) 有利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新理念
        (二)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三)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四) 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五) 有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 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 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二) 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三) 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内容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四) 学生教育管理手段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五) 学生教学管理模式与手段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六) 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素质和水平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第五章 国外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美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 美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状况
        (二) 美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三) 美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经验启示
    二、英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 英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状况
        (二) 英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三) 英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经验启示
    三、德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 德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状况
        (二) 德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三) 德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经验启示
第六章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学生教育的实效性
        (一) 学生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内容
        (二) 创新学生教育实效性的方式与手段
        (三) 创新学生教育实效性的载体
    二、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一) 学生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内容
        (二) 创新学生管理思维模式
        (三) 创新学生管理的组织体系
        (四) 建设一支高效的学生工作人员队伍
    三、增强学生服务的创新性
        (一) 创新学生服务的内容
        (二) 创新学生服务的平台与途径
        (三) 创新学生服务的方式与机制
    四、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一) 建立适应学分制改革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二) 创新教学管理的组织体系
        (三) 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五、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一) 辅导员职业化的背景
        (二) 辅导员职业化的主要内容
        (三)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措施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一) 缘于对现代人类生存困境与意识形态纷争的关注
        (二) 缘于对当代中国时代境遇及意识形态压力的关切
        (三) 缘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和历史使命的思考
    二、 研究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与主要论题
        (二) 国内相关研究的主题分布与成果分类
    三、 研究设计
        (一) 理论指导
        (二) 分析方法
        (三) 结构安排
        (四)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分析基础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理论依据
        (一) 意识形态是由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思想观念体系
        (二) 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上层建筑
        (三) 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内涵特点
        (一) 主导、主导性及意识形态的概念分析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内涵指向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主要特点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价值意涵
        (一) 国家价值
        (二) 社会价值
        (三) 个人价值
    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的过程及机理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的影响因素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的链式发生系统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的三重机理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场域变迁问题
    一、 经济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 经济环境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 经济体制市场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 经济技术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 政治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任务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 公共服务职能的凸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 民主法治的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 社会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 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 社会身份转变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四、 文化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 文化观念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 文化战略调整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 多元并存的文化生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第三章 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冲击问题
    一、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特点及趋向
        (一) 基于各自立场的现代性解释
        (二) 精英与大众并重的对象选择
        (三) 多样化与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二、 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
        (一) 新自由主义思潮
        (二)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四) “新左派”思潮
        (五) 民粹主义思潮
        (六)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三、 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 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哲学基础
        (二) 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认同基础
        (三) 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价值观基础
第四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自身建设问题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主体认识问题
        (一)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真诚、不彻底
        (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信任不足
        (三) 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双面人现象”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理论研究问题
        (一) 学术取向与政治取向的纠葛
        (二) 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缺弱
        (三) 理论研究实效性不强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实践策略问题
        (一) 建设途径有待拓宽
        (二) 建设方式有待丰富
        (三) 建设时效有待提升
第五章 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模式借鉴
    一、 我国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 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统驭意识形态工作
        (二) 用一元指导思想引领多样性社会思潮
        (三) 用理论创新为社会发展投放动态标准
        (四) 用组织建设统领推进意识形态主导性
        (五) 用思想政治教育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六) 用先进文化建设彰显意识形态主功能
        (七) 妥善处理意识形态与经济科技的关系
    二、 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典型模式
        (一) 文化主导型模式
        (二) 权力主导型模式
        (三) 综合制导型模式
第六章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一、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党的领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二) 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三) 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
        (四) 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二、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 顺应时空交错的实践场域
        (二) 建设国家、社会、个人联动的主体格局
        (三) 建立“两巩固”、“三协调”的目标结构
        (四)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
    三、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重点策略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理念
        (二) 加强社会转型背景下意识形态理论创新
        (三) 有效开展对多元社会思潮的批判引领
        (四) 打造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对策研究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研究历史
        (二) 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一) 研究重点与难点
        (二) 论文创新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概述
    一、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内涵、架构及特征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内涵
        (二) 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架构
        (三) 高校辅导员素质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范畴及外在形式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范畴
        (二) 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外在形式
第三章 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所处环境的变化
        (一) 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 学生工作的转型
        (三) 信息网络迅猛发展
    二、辅导员特殊使命的要求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演变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现实定位
    三、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问题
        (一) 自我管理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二) 期望值高,心理承受力弱
        (三) 缺乏团队意识,艰苦精神不足
第四章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一、辅导员素质现状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设计
        (二) 样本的选取与获得
        (三) 调查与统计方法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分析
        (二) 高校辅导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三) 成因剖析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政策和制度
        (一) 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
        (二) 建立高校辅导员从业标准
        (三) 满足高校辅导员个人发展需求
    二、构建系统化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格局
        (一) 强化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顶层设计
        (二) 构建现代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体系
        (三) 搭建科学的辅导员培训课程和考评体系
    三、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
        (一) 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准入制度
        (二) 设置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
        (三) 健全应有的辅导员晋升机制
    四、加强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培养
        (一) 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
        (二) 多元知识结构的培养
        (三) 多元能力结构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A银行手机银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3.3 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1.5 论文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从“4P”到“4C“的营销策略
    2.2 手机银行概念及发展历程
        2.2.1 手机银行概念
        2.2.2 手机银行发展历程
        2.2.3 手机银行产业链
    2.3 电子银行服务营销理论
        2.3.1 电子银行营销理念演变历程
        2.3.2 电子银行服务营销发展变化趋势
        2.3.3 电子银行服务营销发展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 银行手机银行营销现状分析
    3.1 A 银行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3.1.1 A 银行概况
        3.1.2 A 银行手机银行发展概况
        3.1.3 A 手机银行种类及功能分析
    3.2 A 银行手机银行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策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技术环境分析
        3.2.4 社会环境分析
    3.3 A 银行手机银行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3.3.1 品牌营销
        3.3.2 创新能力
        3.3.3 竞争地位
        3.3.4 业务规模
        3.3.5 业务运作
    3.5 A 银行手机银行营销环境 SWOT 分析
        3.5.1 优势
        3.5.2 劣势
        3.5.3 市场机会
        3.5.4 市场挑战
        3.5.5 SWOT 分析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场细分和定位
    4.1 市场细分
        4.1.1 市场细分概述
        4.1.2 市场调查与分析
        4.1.3 A 银行市场细分
    4.2 A 银行手机银行目标市场
    4.3 市场定位
        4.3.1 品牌定位
        4.3.2 创新定位
        4.3.3 整合定位
        4.3.4 避强定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 银行手机银行营销策略
    5.1 产品与消费者策略
        5.1.1 针对目标客户产品策略
        5.1.2 易用性策略(用户体验)
        5.1.3 加强实用功能策略
        5.1.4 多渠道终端协调策略
        5.1.5 金融产品创新策略
        5.1.6 分行本土化产品设计策略
    5.2 价格与成本策略
        5.2.1 价格目标策略
        5.2.2 免费、低收费服务定价策略
        5.2.3 促销价格策略
        5.2.4 折扣定价策略
        5.2.5 询价定价策略
        5.2.6 差别定价策略
        5.2.7 定制价格策略的实施
    5.3 渠道与方便策略
        5.3.1 合作方渠道策略
        5.3.2 方便性策略
    5.4 促销与沟通策略
        5.4.1 WEB2.0 移动网络互动营销策略
        5.4.2 微信互动营销策略
        5.4.3 大数据营销策略
        5.4.4 创新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策略
        5.4.5 多触点营销策略
        5.4.6 主题促销策略
        5.4.7 公益促销策略
        5.4.8 节日促销策略
        5.4.9 积分促销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10)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依据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1、 论文的总体结构
        2、 论文的创新点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及目标
    (一) 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
        1、 工作理念的科学化
        2、 工作目标的科学化
        3、 工作制度的科学化
        4、 工作方法的科学化
    (二) 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目标
        1、 大学生事务性的工作精细高效
        2、 大学生育人性的工作扎实精彩
        3、 辅导员自身的发展科学有序
二、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3、 大学生竞争意识不断加强
    (二) 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1、 大学生个性和自我意识增强
        2、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务实
        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三、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现状分析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初步成效
        1、 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 促进了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缺乏科学化的表现
        1、 辅导员科学化认识的问题
        2、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3、 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
        4、 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问题
    (三) 高校辅导员工作缺乏科学化的原因
        1、 社会因素
        2、 高校因素
        3、 自身因素
四、 增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途径
    (一) 端正辅导员工作的指导思想
        1、 以人为本的理念
        2、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 加强辅导员工作的队伍建设
        1、 明确角色与定位
        2、 专兼结合的配备
        3、 系统的培训培养
        4、 健全管理与考核
    (三) 创新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
        1、 运用多种媒介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2、 在日常管理中进行信息一体化建设
        3、 坚持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
        4、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方法的运用艺术
    (四) 明确辅导员发展的职业化、专家化方向
        1、 职业化、专家化的教育理念
        2、 职业化、专家化的实施策略
    (五) 开展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导航人(论文参考文献)

  • [1]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J]. 杨道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01)
  • [2]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研究[D]. 王璐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3]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以湖南图书馆为例[D]. 夏勉. 南华大学, 2020(01)
  • [4]为党育人:高校共青团在实践育人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J]. 袁鑫.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0(04)
  • [5]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中福建农信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D]. 潘颖红.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6]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D]. 刘昕. 山东大学, 2016(03)
  • [7]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问题研究[D]. 任志锋.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6)
  • [8]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对策研究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唐喜芬. 南京大学, 2014(04)
  • [9]A银行手机银行营销策略研究[D]. 汪浩.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6)
  • [10]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研究[D]. 李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06)

标签:;  ;  ;  ;  ;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航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