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复旦剧社与中国现代话剧运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杨新宇
导师: 周斌
关键词: 复旦剧社,话剧运动,学生戏剧运动,洪深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复旦剧社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业余话剧团体,它成立于1925年爱美剧运动的时代大潮中,立刻得到了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洪深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后又历经左翼戏剧运动、国防戏剧运动、抗战戏剧运动等各历史时期,作为学生组织的业余话剧团体,复旦剧社奉献了许多有影响的中外剧目如《女店主》、《寄生草》、《说谎者》、《西哈诺》、《五奎桥》、《雷雨》、《日出》、《委曲求全》、《琼斯皇》等,并在舞台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话剧艺术家,如马彦祥、朱端钧、凤子等,为现代话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复旦剧社的业余性质以及话剧社团研究事实上存在的种种局限性,复旦剧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将从复旦剧社的时代坐标、历史进程、话剧史地位等角度入手,将复旦剧社放置在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宏观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深入探讨复旦剧社与现代话剧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一章从复旦剧社诞生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对现代话剧传播方式和爱美剧运动的分析,论述复旦剧社诞生的必然性,并指出洪深作为复旦剧社的偶然性因素,为复旦剧社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分析复旦剧社的演出阶段,复旦剧社的历史进程基本上应和了现代话剧运动的发展历程,并为时代深刻制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为爱美剧、左翼戏剧运动、国防戏剧运动时期,其中爱美剧时期又可分为游艺会戏剧与文艺戏剧运动时期。第二阶段为抗战戏剧运动时期,又因地点的不同,分为重庆与上海两部分。第三阶段的演出活动则与抗战胜利后的学生民主运动紧密相关。 第三章分析复旦剧社的演剧倾向。复旦剧社在各阶段演出剧目的选择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特色,但始终贯穿着对喜剧、唯美感伤剧、改译剧与知识分子题材话剧的热爱。 第四章论证复旦剧社在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复旦剧社最辉煌的时期是爱美剧时期,它对改译剧的选择积极推动了文艺戏剧运动的开展,为西方戏剧文化在中国的迅速传播起了桥梁的作用:复旦剧社还首演了《五奎桥》、《日出》等经典剧目,在话剧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业余剧社,复旦剧社还培养了众多有成就的戏剧家,在走出复旦剧社后各自为现代话剧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建国后,原来意义上的话剧运动不再存在,复旦剧社更多地是作为纯粹的学生业余剧社而存在,其目的主要在于丰富同学业余生活,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文艺汇演,而在话剧史上的意义则渐趋微弱。但除文革中的停顿外,复旦剧社仍然坚持演出至今,形成了复旦校园良好的戏剧氛围,况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复旦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复旦剧社的时代坐标
第一节 现代话剧的传播
第二节 复旦剧社的起点——爱美剧的时代风潮
第三节 洪深与复旦剧社
第四节 复旦剧社与其它爱美剧社的比较
第二章 复旦剧社的演剧历程
第一节 爱美剧运动中的复旦剧社
第二节 左翼戏剧运动中的复旦剧社
第三节 经典戏剧的演出
第四节 抗战戏剧时期的演出
第五节 抗战胜利后的演出
第三章 复旦剧社的主要演剧倾向
第一节 初期的唯美感伤剧
第二节 改译剧的文本策略
第三节 喜剧的偏好
第四节 知识分子题材的重视
第四章 复旦剧社的话剧史地位
第一节 学校戏剧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名剧的首演
第三节 对剧运的积极参与
第四节 戏剧人才的培养
附录一:复旦剧社演出年表(1925年—1949年)
附录二:建国后复旦剧社的主要活动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9-19
相关论文
- [1].晚清民国戏剧期刊研究[D]. 耿祥伟.复旦大学2010
- [2].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
- [3].近代戏剧的传承与开拓[D]. 田根胜.华东师范大学2003
- [4].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D]. 汤逸佩.上海戏剧学院2003
- [5].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 吴保和.上海戏剧学院2003
- [6].多面的现代性诉求[D]. 吴武洲.浙江大学2004
- [7].李健吾剧作论[D]. 姜洪伟.复旦大学2004
- [8].韩国曹禺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禺剧本分析[D]. 李康仁.复旦大学2005
- [9].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 吕双燕.上海戏剧学院2005
- [10].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职业话剧(1937—1945)[D]. 李涛.上海戏剧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