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英
(自贡市瓦市小学四川自贡643206)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特别是针对广大的贫困落后,信息相对滞后,阅读量大量不足的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更是“谈作文色变”。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中找出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于是我想到了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的训练形式。具体地说,它是指:听说领先,多读多写,分步到位,全面提高。1.听说领先
听的能力主要是看能否理解和记忆听的内容。说的能力主要看能否清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对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初入学的孩子来说,通过听说来学习、掌握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实在是一个好办法。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1.1激发听说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听说训练。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听说课,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2培养听说习惯。
按照孩子学习语言的规律,最早获得的语言就是听来的。听懂了,再运用,语言就完成了内化的过程,成为自己的了。对于小学生,要求他们拿起笔就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对许多语言文字的掌握常常停留在似懂非懂的浅层次上。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写作文,他们就会因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正确使用了字、词、句而感到焦躁不安,从而影响作文学习。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之前,可以先让其进行一些口头的句式练习。良好的听说习惯是指:能专心听别人说话,并理解其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进而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刚入学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听话注意力难以集中;一些生性内向、胆小的孩子十分拘谨,或不敢多言,或说话拖腔带调、搔头摸耳。对此,我通过常设宽松的环境,让胆小内向的孩子敢说;在训练说话时,先出示关键词作为提示,又学生讨论,填空,练习说话,同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循序渐进,先逐句进行,最后连成一段。
1.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听说训练。
我们知道“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因此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的同时,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教师的示范起着规范语言的作用。俗话说得好:说十遍不如做一遍。特别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性极强,在能力尚未形成前,往往是通过模仿来获得知识的。教师良好的示范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榜样,更具有指导性,直接影响者学生的行为方式。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分配,对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充耳不闻,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多做提示、引导,特别是要提出重点:说话要注意对象、人称;听话要有重点;内容要完备等,让学生会听、善听、会说、乐说。
创设多种情景,这是很实用的听说训练形式,我经常创设情境。由于农村的孩子大部分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想念父母,我让孩子们按一定的要求打电话给父母,谈们会觉得亲切,有话说,临场演习,临场演习,具有真实感和实效性,教师在适时的给予知道鼓励,更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听故事、讲故事,这也是孩子们乐见的听说形式。由于农村孩子生活的环境,所闻所见极其有限,加之家里的祖辈多数是文盲,无法辅导他们的学习和阅读,家里更不会有藏书可读。我选择童话这一学生颇易接受的体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听开头,编后文”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听说领先”的步骤,主要运用于一年级上学期,而前七周更是训练的强化期。因为这七周的内容是汉语拼音。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大量的图画训练说话。。这七周书面作业很少,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听故事、学故事、讲故事等说话训练。这样,学生们在快快乐乐的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许多规范的书面语言,语感也得到了训练,为读读写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多读多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不读书,眼界就会狭窄,面对色彩斑斓的生活,却找不到适合的写作材料。不读书,见识就会短浅,只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写出的作文陈旧、老套,毫无新意。不读书,笔墨就会干枯,眼前即使有千万美景,笔下流出的也只有苍白、无味。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七个星期的训练,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此后,我开始给学生阅读注音读物。当学生们开始识字,并且识字量逐渐增多时,再给他们阅读一些半注音读物和纯汉字读物
2.1激发阅读兴趣。
初期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刚学会拼音,拼读的熟练程度还不够高,读注音读物的速度很慢,于是他们害怕阅读,对此,可以采用情感激励法,教师要准备大量的奇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当他们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借机告诉他们这些丰富的知识、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都来自于书,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名言:“书是不见面的老师,它默默地传授知识,传授你需要的一切。”、、、、、、力求先入为主地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和书本交朋友,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2.2内容激趣法。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他们阅读的大多是童话、神话、科幻故事,从童话入手,让童趣引路,把学生带进书的海洋。接着,以童话为基础,逐步扩大阅读范围,从知识例话到人物传奇,从幽默小品到人物景观,凡是学生喜欢的,我都给与鼓励。
2.3交流激趣法。
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引起老师的关注和表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读书情况有所了解,据以表扬他们,他们才愿意读更多的书。为此要注意交流。讲故事、朗读赛、知识竞赛等都是交流激趣的好办法。通过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数量倍增,获得的知识和语言材料也大大的增加,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4培养阅读习惯。
读书不是走马观灯似地看书,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读”“查”结合,即在阅读过程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随时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二是“读”“思”结合。即在阅读中做到边读边思,做到眼到,心到,想到。三是“读”“划”结合。即在阅读时边读边动笔,划出妙词佳句,写在一个摘抄本上,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参加竞赛。以此来发挥摘抄本的功效。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这种训练要严格,更要有趣,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5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让学生消除作文难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然后帮助他们解决“无从下笔”的问题,使他们觉得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一项作业,最难的问题老师会帮助他们的。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经常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多写多练是写好作文的根本,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无意注意站着主要位置,所以要求他们在较长时间内集中思想完成一篇作文,无疑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每次有一个训练专题,听写,抄写,自己写都可以,篇幅不宜过长,只要写得认真,写得清楚就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最容易接受的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就进目标。因此,面对学生作文,切不可操之过急,还得从实际出发,从最低要求出发,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写作的天地、交流的园地。“在我的世界里——日记伴我成长”是孩子们的日记本的名字。“青苹果报社”出版学生们的大作。“小作家专栏”张贴学生们的美文。每个学生还出版自己的习作专辑《春芽》,并评比获奖。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自然就对写作有了兴趣,兴趣促使他们乐意多写,多写又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2.6创造生活,收集材料。
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无话可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上学——放学——做功课——看电视——睡觉。有时,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他们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不懂收集、、、、、、于是,当他们打开本子拿起笔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们就会产生为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例如:到校园、大自然中找“春夏秋冬”前,先让学生读一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找”前有准备,“找”中有方向,“找”后有感觉,写起作文来就会比较有兴趣。
在为学生创造生活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提炼写作素材。可以采用交谈。教师经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们交流:谈谈学习生活,谈谈喜怒哀乐,谈谈所需所求,谈谈校园见闻,谈谈家庭琐事,谈谈伙伴之间,谈谈七彩人物,谈谈自然风光、、、、、、在交谈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和提炼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们在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困难得到了解决。
2.7重视作文指导,教授写作方法。
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提高,又积累了作文的语言和材料,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下笔”就容易多了。他们似乎有些无师自通。教师不需要刻意的、枯燥的讲“中心”、“选材”、“详略”、“语言”等问题。教师要上好说话写话课。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按照教学要求,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上好教材中的每一堂说话写话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注重作文交流和评讲。交流和评价是作文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采用各种形式的作文交流,最有效的是在班级中进行口头交流、口头评讲。教师让学生从“中心”、“选材”、“详略”、“条理”、“语言”等方面评价同学的作文,并且要求学生评价同学的作文从鼓励出发,努力发现同学作文中好的可取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可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长期坚持不懈地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视作文批改。我通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把赞美留给每一个学生;我通常用针对性的语言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从不吝啬把红浪线多多的留在学生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我还让学生朗读老师的评语以及画有红浪线的好词佳句。这样,教师作文批改的作用充分显现,学生从中收获甚多。
3.全面提高
小学作文的“分步到位”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通过长期有序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活了,积累的词汇多了,视野开阔了,习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愉悦,不再害怕、讨厌写作文。不少孩子还喜欢上了作文。
收稿日期:200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