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往往造成患者的终生瘫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而,对SCI后病理变化机制及其相关研究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与难点。SCI后血管和神经组织的机械性损坏和断裂引起原发性损伤,继而引发出血、炎症、兴奋性毒性等一系列复杂的损伤过程,导致继发性损伤的进一步扩大。其中原发性损伤中血管的损害可直接引起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的破坏,而BSCB的破坏导致血液中的各种分子进入脊髓实质,造成脊髓组织水肿、缺血缺氧、炎症以及脊髓血液灌注的改变,进一步加重脊髓的损伤。由于BSCB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脊髓损伤后BSCB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损伤的关系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为此,我们以大鼠脊髓撞击伤为模型,研究了SCI后BSCB的变化以及其与继发性损伤的关系。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用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SCI后BSCB的变化。在以往的实验中一般采用示踪剂注射的方法研究SCI后BSCB的通透性变化,但此方法操作复杂,并且会影响其他形态的观察。为了寻找简洁可靠的方法,本实验采用IgG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显示BSCB对内源性IgG的通透性。Evans Blue(EB)是研究BSCB的一种常用示踪剂,我们比较了SCI后0 h、8h、24h、72h、1w各个时间点的IgG染色范围和EB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各个时间点,IgG的染色范围(mm)为:7.14±0.50、11.43±1.63、9.48±1.71、9.82±0.63、5.59±0.55,EB的分布范围为:7.2±0.51、11.25±1.60、9.27±1.65、9.42±0.54、5.58±0.48,二者在头尾方向上的分布几乎重合。因而IgG染色可作为评估BSCB通透性的一项方便可靠的方法。第二部分,我们采用上述Ig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SCI后BSCB的变化。对于组织继发性损伤的发展,我们采用HE染色评估组织受损的范围,采用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神经元坏死的范围。并比较了IgG染色范围与上述组织损伤范围的变化。在损伤后0 h、4 h、8 h、24 h、72 h、1 w各个时间点,组织的损伤范围(mm)分别为3.64±0.92、6.03±0.47、7.04±0.42、7.11±0.53、9.32±0.17、8.63±0.31,IgG阳性范围分别为7.27±0.43、7.74±0.53、11.43±1.60、9.48±1.65、9.90±0.60、5.55±0.40。IgG阳性区域事实上包括了BSCB破坏的范围和IgG扩散的范围。在0 h-72 h之间,继发性损伤范围不断增加,IgG范围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在8 h时达到一个高峰。在72 h到1 w之间,组织损伤范围变化不明显,而IgG的范围则明显减小(p<0.05)。为进一步研究BSCB与继发性损伤的关系,我们研究了SCI后神经元坏死的情况。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损伤后0 h在损伤区以及附近的大量神经元内出现IgG。为此我们研究了这些0 h和4 h时IgG阳性神经元以及存活神经元的分布。结果4 h时,IgG阳性神经元已消失,且存活神经元的分布与0 h时非IgG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一致。提示这些IgG阳性神经元已经死亡。而在HE和尼氏染色中,IgG阳性神经元未见明显的坏死特征。0 h时神经元的坏死范围(mm)约为1.06±0.21,到4 h时明显扩大为4.73±0.27(p<0.05)。损伤后8 h、24 h、72 h、1 w神经元的坏死范围分别为4.99±0.81、5.22±0.85、5.91±0.07、6.42±0.32,神经元坏死的范围变化不明显(p>0.05)。故NYU撞击伤后,神经元的坏死主要发生于24 h之内,早期的神经元坏死可能是由于机械性的损伤所致。综上所述,利用IgG染色指示BSCB对内源性IgG的通透性,具有较多优势,可作为评估NYU脊髓损伤后BSCB通透性的一个方便可靠的指标。SCI后BSCB破坏的范围在72 h之内随着继发性损伤范围的增加逐渐增加,之后损伤范围逐渐稳定,BSCB破坏的范围也逐渐减小。NYU撞击伤后神经元的坏死主要为机械性损伤,且主要发生于24 h内。在SCI后神经元内出现IgG的原因和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损伤的护理最新进展[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07)
- [2].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伤因子和保护因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0(02)
- [3].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伤因子和保护因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6)
- [4].钙离子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致病机制研究[J].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06)
- [5].搬运外伤患者时滑板的应用及继发性损伤的预防[J]. 医疗卫生装备 2008(02)
- [6].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继发性损伤的研究[J]. 医学综述 2008(08)
- [7].癫痫患者行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36)
- [8].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09)
- [9].我国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调查分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0(02)
- [10].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4)
- [11].NF-κB与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 2014(07)
- [12].脑出血后凝血酶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06)
- [13].集束化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83)
- [14].脊髓损伤的近期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22)
- [15].PPARs介导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05)
- [16].热休克蛋白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 天津医药 2009(06)
- [17].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05)
- [18].免疫抑制剂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07)
- [19].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 甘肃中医 2010(02)
- [20].脊髓损伤机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机制的研究[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06)
- [21].继发性脊髓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07)
- [22].集束化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9)
- [23].外泌体及其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0(01)
- [24].急性脊髓损伤的中西药物治疗进展[J]. 卫生职业教育 2014(04)
- [25].脊髓损伤的最新治疗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36)
- [26].电针在脊髓损伤后康复的机理研究概况[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0)
- [27].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作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08)
- [28].创伤性脑损伤中神经炎症相关细胞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20(01)
- [29].雌激素对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作用[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06)
- [30].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脊髓损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