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农村地区论文-李上

城郊农村地区论文-李上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郊农村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渝西地区,城郊型,农村住宅,演变

城郊农村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上[1](2018)在《渝西地区城郊型农村住宅建筑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叁农问题”一直被国家予以高度关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重新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在这种时代语境下,重庆市作为我国划分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乡村大力推动住宅建设。然而自建国以来,农户在农房建造过程中采取自建模式,这种自建模式延续至本世纪初,使得农村住宅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新世纪以来,经济技术突飞猛进,城市住宅建筑的影响等使得传统农村住宅建筑发生激变。渝西地区的城郊型农村作为受城市影响较大、较快的区域,值得关注。本文以高丰村为例,关注建国以来渝西地区城郊型农村住宅建筑的演变。第一章,对论文以渝西地区高丰村为例对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对具体研究内容进行定义。并对国内外农村住宅建筑演变的研究及实践进行梳理。最后,确定研究方法为文献整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实际调研中,笔者共对高丰村306户农宅进行年份调研,其中有154户进行问卷调研,91户进行测绘调研,并对其中有代表意义的12户进行后续改造设计。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渝西地区城郊型农村及农村住宅建筑演变概况,通过对建国以来近70年间宅基地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城郊型农村社会的发展、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和能源结构与设备设施的更新对农村住宅建筑演变的具体影响作用的分析,从宏观角度上得出农村住宅建筑演变的基本线索。同时,依据建筑材料、结构与形式的变化将高丰村农宅建筑演变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并对各阶段的农村住宅建筑特点进行纵向梳理及对比。农村住宅建筑的演变延迟于经济社会的变化,具体到高丰村,其住宅建筑的平稳演变时期止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八十年代初期,自此开始了激变的过渡期。这种激变持续到今天仍在继续,尚未定型。第叁章,结合实地调研,对荣昌区高丰村农村住宅建筑传统期的农宅案例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及分析。梳理出其农村住宅建筑的功能构成、形态特点、各功能用房的基本特征和建造方式上的具体情况。总结发现,该时期的农宅集中体现了农民原生、质朴的建造理念。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农户观念的落后,该时期农宅的自建过程延续传统,发展缓慢,缺乏变革性的改变。建造前期缺乏设计和规划,建成后在功能和面积分配等方面有很多不足,然而整体向着更加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方向发展。第四章,继续从微观角度对过渡期农宅建筑进行介绍及分析。初期,外来刺激使得农户通过传统经验积累的自建模式建造的农村住宅演变发生突变,但仍未完全克服传统自建模式带来的建造上的缺陷。中后期,农户延续由经验累积的自建模式进行建造活动,此发展过程是缓慢且平稳的。虽然相较传统期农村住宅,该时期新建住宅从多方面有了较大进步,然而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制约农村住宅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五章,从宏观角度纵向对比分析高丰村农村住宅建筑的传统期和过渡期,总结其演变过程中的稳定及变化元素。分析归纳各阶段农宅的基本特征及当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从中提炼出建国以来近七十年的农宅建设发展中变与不变的建筑要素。农户长期以来的自建模式对农宅建筑造成了普遍缺陷。其次,农宅乡土地域特色逐渐消逝,国家政策在农村落实不到位。这些现存的缺陷需要建筑行业从业人士及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并做出相应的回应。第六章,站在建筑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角度上,以城郊型农村住宅建筑的演变规律为基础,笔者提出了未来渝西地区城郊型农村住宅建筑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对应的具体实施措施,试图为今后的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9-01)

张蓉,阚如良,戚姣龙,曾煜[2](2015)在《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郊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研究——以宜昌市点军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扶贫开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解难题,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是扶贫开发的新出路。宜昌点军区属于农业型市辖区,"名为城实为乡"特征明显,其贫困问题成为影响宜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在分析宜昌市点军区贫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宜昌点军区扶贫开发思路和对策建议,旨在为城郊农村地区扶贫开发探索一条新路子。(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5年11期)

刘鹏,郑相京,周密[3](2015)在《农村劳动力流入对城郊地区市民收入的影响——以天津环城四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天津市环城四区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估计了农村劳动力流入对城郊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入促进了城郊地区居民收入的增加,不过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受到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李丽,惠朋涛[4](2013)在《安康市城郊地区农村旅游市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安康市城郊地区农村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指出安康市城郊地区农村旅游市场存在缺少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宣传,旅游价格偏高、降低了农民出游欲望,针对当地农村旅游市场开发的产品缺少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宣传、选择旅游目标市场,本地旅游产品价格优惠、培养农民出游习惯,开发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产品等旅游市场开发对策。(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3年19期)

段威[5](2013)在《城郊农村地区地块格局分析——以悉尼奥斯特拉地区和杭州萧山区新街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城乡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急速增长的城市建设相应,农村住宅的建设量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与城市建设不同,农村住宅的建设具有自发性和开放性,居民在选址和建造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农村的面貌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平面格局作为农村风貌的基底,既反映了政府规划管理和村民自发建造之间的博弈,也是两者协调的结果,应当予以研(本文来源于《北京规划建设》期刊2013年01期)

韦雪霁,罗小龙,刘宝国,于涛[6](2012)在《半城市化地区农村社会和空间变迁研究——以江苏省姜堰市城郊结合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建成区边缘和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半城市化地区。在城市化、工业化等多重影响下,半城市化地区经历着从单一农村社会向城乡多元社会的转变。以姜堰市城郊结合部为例,分析半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社会和空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城市化地区就业结构和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在就业结构和家庭收入来源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空间结构和功能呈现出更多的城市特征,居住空间正在由传统的自然村落向城市社区过渡。同时,半城市化地区存在着土地利用混杂低效、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服务匮乏、原住居民就业和社保形势严峻等亟待破解的问题。最后,针对姜堰市城郊结合部现状提出建议,推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2年09期)

曾明经[7](2011)在《论农业规模化经营稳定发展的条件——基于城郊农村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发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但是要实现稳定的规模化经营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在城郊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基础条件不同,导致了这两个地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稳定性不同。(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上半月)》期刊2011年10期)

何华玲,胡梦瑶[8](2011)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郊农村社区重建——基于苏州工业园区L镇CF地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工业化迅猛发展,出现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从农业分离,转向非农产业、进入由政府投资的拆迁安置小区的现象,推动了农村社区建设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文章以苏州工业园区L镇CF地区为例,探讨农村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后,城郊农村社区重建的发展过程,以及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来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城郊农村社区转型的未来走向。(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何宇浩[9](2011)在《珠海城郊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时代背景和现状背景是紧密相关的。近年来,城郊地区新农村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国内相对较少,而城郊作为独立的经济单元,其特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带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因此,研究城郊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珠叁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但珠海与珠叁角其他城市相比,其发展的滞后性是显而易见的。而珠叁角规划纲要的实施又为珠海带来新的机遇,如何把握好发展机遇,城郊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公共管理、区域经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及SWOT分析法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唐家湾地区为例,充分挖掘该地区独特的区位、环境、科教、人文、品牌等优势,多角度、深层次剖析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规划、土地资源等问题,分析原因,并依据各社区的发展现状,提出合适的新农村建设子模式,即生态岛、文化旅游型、小集镇改造型、滨海产业推动型子模式,最后提出强化目标导向、弱化资金导向、加强政策保障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的分析,为唐家湾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决策建议,也为我国城郊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可能创新之处:纵向上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演变过程尝试作简单的归纳分析(叁时期论);通过研究唐家湾地区的特殊性,将新农村建设研究范围扩大至农村型社区,并率先提出生态岛及滨海产业推动型的建设子模式。(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5-28)

陈娜[10](2010)在《发达地区城郊农村聚居空间布局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差距拉大,“叁农”问题日益突出,反映到城市规划领域,就是农村聚居空间的不合理布局问题。发达地区城郊农村位于城乡交接带,一方面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使之初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又是城乡矛盾最为突出,空间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本论文将研究的视角锁定这一区域,试图在对转型期城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发达地区城郊农村理想的发展模式和探寻科学的空间布局规划方法,为我国正蓬勃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针对现实中国城郊农村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论文在借鉴国外城郊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综合了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发达地区城郊农村未来发展模式和空间形态,即建立在生态产业基础上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围绕这一模式目标的实现,提出基于生态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方法,分为叁个层次:一是以非建设用地规划为途径的与自然和谐的可布局用地的寻找;二是以产业布局为导向的与生态产业相协调的功能区划;叁是基于通勤可达性考虑的城镇体系战略指导下的社区布局。最后以笔者参与的规划实践——成都市新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为例,对城郊农村聚居空间布局规划方法进行演绎。(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0-10-01)

城郊农村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扶贫开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解难题,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是扶贫开发的新出路。宜昌点军区属于农业型市辖区,"名为城实为乡"特征明显,其贫困问题成为影响宜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在分析宜昌市点军区贫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宜昌点军区扶贫开发思路和对策建议,旨在为城郊农村地区扶贫开发探索一条新路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郊农村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上.渝西地区城郊型农村住宅建筑演变研究[D].重庆大学.2018

[2].张蓉,阚如良,戚姣龙,曾煜.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郊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研究——以宜昌市点军区为例[J].当代经济.2015

[3].刘鹏,郑相京,周密.农村劳动力流入对城郊地区市民收入的影响——以天津环城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

[4].李丽,惠朋涛.安康市城郊地区农村旅游市场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3

[5].段威.城郊农村地区地块格局分析——以悉尼奥斯特拉地区和杭州萧山区新街镇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3

[6].韦雪霁,罗小龙,刘宝国,于涛.半城市化地区农村社会和空间变迁研究——以江苏省姜堰市城郊结合部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

[7].曾明经.论农业规模化经营稳定发展的条件——基于城郊农村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发展对比[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

[8].何华玲,胡梦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郊农村社区重建——基于苏州工业园区L镇CF地区的调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9].何宇浩.珠海城郊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10].陈娜.发达地区城郊农村聚居空间布局规划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

标签:;  ;  ;  ;  

城郊农村地区论文-李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