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铁塔设计中心桩位移计算方法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铁塔设计中心桩位移计算方法

一、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设计中心桩位移的计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育彤[1](2021)在《带有螺旋锚杆的偏心复合基础实验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国家对输电线路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普通的基础形式不能够满足我国一些地区复杂的地势要求,因此大量新型复合基础应运而生。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基础—带有螺旋锚杆的偏心复合基础。该基础型适用于输电线路可塑土、软土、沼泽等地基,为输电线路在复杂地质地区的基础选型增加了可选择性。本文通过对新型复合基础的理论分析,确定了适用于该基础型的具体理论公式。所提供的计算理论可满足输电线路各级电压等级的相应塔位条件下的设计要求。并以原位试验为手段,分别得出了该基础的上部板式基础和下部螺旋锚基础的承载力发挥程度系数。全文以承载力发挥程度系数为核心,从原位试验研究、土压力测试及其承载力传递机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工作:(1)对带有螺旋锚杆的偏心复合基础进行了充分理论分析,包括复合基础的受力特征分析,并通过对比,阐述了基础偏心的目的及优点。对偏心复合基础进行了计算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偏心复合基础稳定计算的具体理论计算公式。(2)以现场原位试验为手段,结合规范规定,得出基础的上拔承载力、下压极限承载力及水平极限承载力,并验证计算了基础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最终得出复合基础的上部板式基础和下部螺旋锚基础的承载力发挥系数,为有关设计提供了基本数据资料。(3)通过数值分析与试验实测曲线的相似对比,验证了本项研究中根据土体实测参数所建立的数值模型是合理的。并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锚片的单锚基础及复合基础受荷破坏机理,得出了极限破坏时上部板柱基础和下部螺旋锚基础的破坏形态,对其承载力的传递机理分析提供参考。(4)在对偏心基础的应用研究中,主要研究了偏心复合基础的经济性与下部螺旋锚基础的防腐措施及复合基础的一些主要施工方法,并对比了中、美规范对于锚基础承载力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任杰[2](2021)在《输电线路设计辅助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为完成不同工况、不同规格软电线的张力弧垂计算,提升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精度,确保电网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通过研究不同工况下连续档和孤立档软电线张力弧垂的计算方法,分析安装过牵引等系数对计算的影响,提取出拉力状态方程等核心计算的数学模型,开发一款基于VB6.0的输电设计辅助计算软件,可以为线路设计中电线、绝缘子串等设备的选型提供力学依据,为电力建设及运检单位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辛文绍[3](2020)在《季节冻土区电力杆塔基础的抗冻拔特性与承载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季节冻土区,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埋深较浅,其冻拔病害频发。本文针对季节冻土区杆塔基础冻拔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以兼具抗冻拔和便捷施工特点的“新型装配式锥形基础”的抗冻拔性能和承载力。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考虑地表负温的室内冻结试验研究了基础对地基土冻结特性的影响。埋深越浅,基础周边地基土降温幅度越大。当地表温度由-5℃降低至-10℃和-15℃时,地基土的最大冻结深度也由43.32 cm逐渐增大至78.76cm和100.00cm。土体冻结过程中,地层冻结速率随时间呈指数下降,但冻结速率最大值随地表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2)通过室内冻结试验研究了新型基础的抗冻拔能力。位移监测结果表明:新型基础冻拔位移和地基土体冻胀位移的变化趋势一致,数值约为冻胀位移的1/2。但新型基础冻拔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15℃条件下,冻拔位移约为12mm,平均冻拔率为1.174%,表现出良好的抗冻拔性能。(3)通过室内加载试验研究了新型基础在上拔、水平以及上拔水平组合加载三种情况下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温度越低,土体的冻结强度越高,基础的抗拔性能和抗倾覆性能越好;上拔破坏分为线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滑动面和整体破坏四个阶段;水平破坏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发展和基础失稳三个阶段;复合加载中上拔荷载对基础与地基的变形破坏起主导作用。(4)通过考虑上拔和水平加载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新型基础的承载性能。新型基础的极限承载力随试验温度的降低以二次函数的形式增长。在上拔和水平加载复合作用下,水平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均有所降低。在上拔荷载与水平荷载交替作用条件下,当水平承载力约为极限值的40%和约为其极限值的80%的抗拔承载力时,新型基础发生将发生上拔破坏。

包玉南[4](2020)在《输电线路的力学特性和风荷载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需求与日剧增。特高压直流线路具有输送容量大、输电能损小、输送距离远的特点,是我国骨干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承受的较大风荷载会造成输电塔的变形断裂,不仅会导致线路系统的瘫痪,还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安全事故和重大的经济损失。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电力保障水平,还有利于我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抢占世界输电领域新的制高点。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和现场实测三种方法对耐张段弧垂和张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跨理论计算方法;提出基于Matlab和ANSYS相互调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按架线施工工艺提出基于不同压接位置的三种可能工况;采用GPS和全站仪对某耐直直耐段线路的弧垂进行了现场实测和分析,对三种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的水平张力不变方法的有限元结果与单跨理论计算方法结果十分接近,具有很好的精度,均可以应用于工程中耐张段输电线找形,并可拟合现场实测的耐张段弧垂和张力。进行多分裂导线风洞试验,获得了多分裂导线在风攻角作用下的整体体型系数,研发了弧形输电线的风洞试验测试装置,获得了弧形导线在角度风荷载作用下的体型系数和角度风分配系数。风攻角下单导线和二分裂导线体型系数为1.02,四分裂导线为1.00,六分裂导线为0.97,八分裂导线为0.93,给出了不同角度风下的角度风分配系数nX和nY建议值。采用风洞试验获得竖直情况下盘式和复合绝缘子的体型系数随风速和湍流度的变化特征,提出了悬挂绝缘子串脉动风偏的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自由风偏情况下复合绝缘子脉动风偏特征和体型系数,综合给出了两类绝缘子体型系数的建议值。建议盘式绝缘子的体型系数取0.89(竖直情况),复合绝缘子的体型系数取0.93(竖直情况)和1.00(倾斜情况)。基于以上提出的计算方法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复杂风情况下输电线风致响应计算。分别讨论了横线路和顺线路方向风荷载的计算方法,在顺线路方向风荷载计算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风荷载分配模式,在角度风作用下对有无耐张串输电线进行了风致响应计算,输电线位移和轴力在接近0°风荷载作用下最大,同风速下绝缘子的存在使得输电线的位移和轴力减小。在不同风攻角风荷载作用下对有无耐张串输电线、山地风下的跳线风偏进行计算,输电线位移和轴力在遮挡效应发生角度会减小,跳线风偏在迎风坡相比地面来流情况风偏小,在山顶相比地面来流情况大,背风侧风偏很小。

李永登[5](2020)在《220kV霍林河季冻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杆塔基础是输电线路工程中最重要的承重结构,基础型式的选择与设计优化是保障输电线路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也是输电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于穿越冻土地质的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设计存在诸多复杂性。而杆塔基础设计的难点又在于保证冻土基础的稳定性。冻土具有较大的冻胀作用,对建(构)筑物具有较为明显的冻胀破坏。杆塔基础在冻土中易产生较大的切向冻胀力,对基础产生冻拔作用,从而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对于季节冻土地区的输电杆塔基础,由于受到周围土的冻胀和融沉现象而导致输电线路基础发生冻拔,进而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开展季节性冻土基础的选型和优化设计,对于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课题以内蒙古霍林河220kV送电线路为背景,根据地质勘察资料中的冻胀塔位的地质资料,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软件,建立输电塔直柱扩展板式基础和锥柱扩展板式基础与周围冻胀土体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扩展板式基础的抗冻胀性能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首先,论文根据季节性冻土的特点,综合考虑了土体中热传导和塔基实际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对基础周围的温度场进行计算分析,并验证温度场的正确性。根据温度场的分析,确定了杆塔基础柱的截面尺寸和高度。然后,将温度模拟计算出的温度场作为预定义场,施加到结构模型中,通过温度与土体冻胀系数的关系,建立了冻胀条件下温度、应力和变形的耦合场。通过冻胀耦合场,对不同半径扩展板的直柱基础和锥柱基础进行冻拔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冻胀性能和温度密切相关,土体的冻胀位移沿土体深度的不断减小,冻胀应力与土体的冻胀位移的大小成正相关。锥柱基础抗冻胀性能明显优于基础直柱,直柱基础在柱高2.4m时,扩展板半径最小在2m时可以抵消冻胀力的作用,此时,锥柱扩展板式基础在1.5m时就可以完全抵消冻胀力的作用。最后,对基础进行上拔承载力模拟,得到各模型的位移荷载曲线,分析和对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上拔承载性能差异,验证基础满足上拔承载性能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该工程冻胀塔位下的直线塔直柱扩展板基础和锥柱扩展板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朱彦博[6](2020)在《高寒区架空输电线路浅基础冻胀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方形浅基础是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常用基础形式。冻土层内基础由于受到切向冻胀力的上拔作用,杆塔承载较大的附加内力,杆塔整体抬高,钢结构产生严重破坏。因此,切向冻胀力是破坏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水-热-力耦合分析理论,对粘土场地与砂土场地在不同地表温度、上覆荷载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的冻胀量、切向冻胀力与浅基础竖向位移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展开分析,探讨了不同规范计算切向冻胀力的准确度与安全性,并对锥柱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并对比削减切向冻胀力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基于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傅里叶方程以及达西定律,建立了单向热传导方程与非饱和冻土水分场控制方程,在实现水-热耦合控制的基础上,将土体视为弹性体进行应力场分析,实现水分场、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三场耦合。针对典型冻胀实验,建立并验证考虑冻结过程中桩基础冻胀性能的水-热-力耦合数值模型。接着,建立了冻土区粘土场地和砂土场地方形浅基础冻胀分析数值模型。根据对不同地表温度、上覆荷载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冻胀量、切向冻胀力和基础竖向位移的对比分析可知,粘土场地切向冻胀力经历初期迅速增长、中期稳定不变和后期急剧衰减三个阶段,切向冻胀力的发展主要在冻结前期。砂土场地冻胀量和切向冻胀力的主要发展阶段是在冻结中后期。地表温度越低,单位时间内土体冻胀量与基础所受切向冻胀力越大。上覆荷载越大,基础所受切向冻胀力越小。地下水位埋深与冻结深度的位置关系决定了切向冻胀力沿埋深的分布规律。地下水位埋深越低,土体冻胀量、基础所受切向冻胀力和基础竖向位移越小。最后,通过比较切向冻胀力规范值与模拟值,分析《冻土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和《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和《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中计算切向冻胀力方法的安全性,其中《冻土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的计算方法最保守,《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的计算方法最危险。按照切向冻胀力沿埋深分布规律对锥柱基础进行优化设计,提出锥柱-直柱基础和直柱-锥柱-直柱基础。

胡鑫[7](2020)在《张力放线中输电导线股应力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广袤的地域和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能源和电力负荷的分布极不均衡,使长距离的电力输送成为必然选择。为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首先应关注输电线路的可靠性问题。而输电线路在运行时会时常发生导线的损伤,此种情况大多数是导线在运行状态下,铝股线局部应力过大所致。然而张力放线过滑车也有可能是产生导线损伤的原因之一。同时,关于过滑车对导线损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导线过滑车时,铝股线的股间应力特性显得比较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展了在张力放线过滑车时,铝股线的股间应力特性的研究。在考虑钢芯铝绞线(ACSR)弯曲状态下的应力情况时,分两步构建导线模型,即同层股线模型和相邻层股线模型。接着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包络角、张拉载荷、摩擦三种因素对铝股线的股间应力影响。然后依托试验平台,进行了导线过滑车的试验与仿真,研究了导线在弯曲状态下的股间应力特性以及初步验证同层股线模型。本文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将复杂的股间应力问题分解为两步进行研究,提出了同层股线和相邻层股线模型,并且对此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数值仿真计算出的结果与相应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合理性。(2)以一种ACSR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研究ACSR通过滑车时,在不同包络角、不同张拉载荷、不同摩擦条件下,铝股线的股间应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铝股线的截面应力由边缘位置向中性层逐渐递减,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相邻层股线的接触位置。包络角与张拉载荷越大,铝股线的截面应力越大,同时相较于包络角,张拉载荷对铝股线的影响作用较小。考虑摩擦相较于不考虑摩擦,铝股线的应力值有所减小,所以可知铝股线间的摩擦力对其截面应力有一定的消减作用。铝股线的等效应力呈现由外层到内层的增大趋势,因此,内层铝股线相比外层更容易发生损伤。(3)依托于试验平台,分别进行了试验与仿真,进一步研究了导线过滑车时,铝股线弯曲状态下的应力特性。在对比两者的结果后,整体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并且对应截面的应力值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洪立玮,尹倩[8](2019)在《输电线路杆塔中心位移的精确计算方法》文中指出输电线路杆塔受挂点位置、横担宽度和长短担的影响,如果铁塔中心与线路中心桩重合,会造成实际导线位置偏离理论位置,导致与其相邻的直线塔悬垂串倾斜。通过分析挂点空间位置,采用最小二乘法理论精确计算杆塔中心位移。

雷勇[9](2019)在《老旧输电杆塔结构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输电塔作为电力输送系统的安全支柱,其任何形式的局部破坏或整体倒塌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老旧型的输电杆塔,具有杆塔基数大、服役时间长、结构设计理论不完善的共同特点,倒塔基数逐年上升,给国民经济以及群众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对老旧杆塔进行安全性评价,并进一步改善其性能以延长其服役寿命。本文围绕老旧输电杆塔性能分析建立了输电杆塔结构分析的宏观模型和局部细观分析的多尺度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结构静动力特性的研究,系统地进行了不利工况下输电塔结构的安全性分析,分析了结构的失效过程,提出了结构补强方案并进行了校核计算。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研究工作实现了面向结构诊治的杆塔自动化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杆塔结构的安全性分析,采用APDL语言实现了同一类型不同呼高杆塔结构的快速建模,可应用于结构安全性的批量研究;通过结构静动力特性的分析进行了安全性的评估,结果表明杆塔杆件存在局部结构承载力不足的现象,造成薄弱局部发生构件失效并导致结构的整体破坏。老旧杆塔的倒塌一般是由于某些关键局部的破坏所导致,文中分析了塔身结构存在的薄弱位置,建立了局部的细观模型,充分考虑了结构局部的几何位置以及材料信息;并且通过USERMAT接口基于FORTRAN语言完成了ANSYS软件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进行了关键局部细观模型的损伤分析,确定了杆塔结构局部失效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材料的损伤始于角钢外侧的塑性区并逐步扩展,随着载荷增加,部分单元发生失效并且局部构件产生较大弯扭变形最终导致局部结构破坏。为了研究局部模型的分析结果在整体结构中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同时包含宏观模型和细观损伤模型的多尺度模型并进行整体结构的损伤分析,得到了结构失效过程中局部的损伤演化过程,通过改进USERMAT子程序实现了多尺度模型的损伤演化分析。在多尺度模型中不仅可以进行整体结构的受力分析,而且对于关键局部可以进行深入细观层面损伤的研究。对节点进行了不同的连接方式的考虑并进行了数值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连接方式对于模型整体的受力状态影响较小,局部发生的弯扭变形导致了杆塔破坏。综合上述杆塔结构的安全性分析,提出了输电塔结构的加固补强方案,采用单元的生死处理技术以及重启动的方法建立了加固结构的数值模型,通过加固前后数值模型与真型实验的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加固方案的可行性。结合上述材料子程序进行加固模型的损伤分析,进一步比较了加固前后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加固方案十分有效,对老旧杆塔的改造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张玉婵[10](2019)在《跨高铁高压输电线路的振颤特性及防护研究》文中提出在高速动车组穿过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下方时,线路会发生一定幅度与频率的振颤现象。频繁的振颤作用会导致输电线路疲劳损伤,严重时会发生掉线事故;还可能诱发输电线路舞动,导致相线间隔距离变小并出现闪络事故。因此,研究跨高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振颤特性并设计防掉线后备线夹,对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输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某地跨高铁、110kV及220kV输电线路的振颤及掉线问题,展开以下研究:首先,研究了高铁对输电线路周围电场和流场的扰动及其振颤作用。根据库仑定律等电磁学原理和流体动力学的控制方程,获得空间电场扰动云图及风速扰动曲线,结果可见高铁会使线路?5m以内的电场产生明显的扰动。第二,研究了计及高铁参数及地面高度的输电线路风压扰动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可见线路高度每升高2m或高铁时速每降低30km,输电线路的瞬时风压会降低10%。第三,研究了高铁导致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振颤响应特性。在动车组气流的作用下,对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可见单、双分裂线路的振动主要发生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将线路振颤的现场测试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吻合度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合理有效。第四,研究了输电线振颤掉线的预防措施。提出了后备线夹及其设计方案。对后备线夹的设计进行了安全性分析,表明设计的后备线夹简单可行,是防止输电线振颤掉线的可靠保障。由于跨高铁输电线振颤及其预防还是一个新现象新课题,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具有开拓创新意义,可为开展进一步工作或其他“三跨”高压输电线振动研究提供参考,为有关预防措施及其方案设计提供借鉴依据。

二、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设计中心桩位移的计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设计中心桩位移的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带有螺旋锚杆的偏心复合基础实验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输电线路行业的基础研究现状
        1.2.2 螺旋锚基础的研究现状
        1.2.3 偏心技术在输电行业基础上的研究现状
        1.2.4 复合基础在输电行业上的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且尚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偏心复合基础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偏心复合基础受力特点分析
        2.2.1 铁塔与基础的相互作用关系
        2.2.2 地脚螺栓偏心的优点和方案的选取
        2.2.3 地脚螺栓偏心原理及力学分析
    2.3 偏心复合基础计算方法研究
        2.3.1 复合基础的上拔稳定计算
        2.3.2 复合基础的下压稳定计算
        2.3.3 复合基础的倾覆稳定计算
        2.3.4 偏心复合基础强度计算
        2.3.5 偏心与不偏心配筋实例计算比较
    2.4 偏心复合基础构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基础原位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地质勘查
        3.2.1 场地概况
        3.2.2 含水率和密度试验
        3.2.3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3.2.4 原位直剪试验及承载力地质试验
    3.3 实验目的及实验的说明
    3.4 试验基础结构设计
        3.4.1 单螺旋锚抗拔试验基础
        3.4.2 板柱加螺旋锚下压试验基础
        3.4.3 板柱加螺旋锚上拔试验基础
        3.4.4 偏心复合基础与非偏心复合基础上拔试验比对基础
        3.4.5 板柱加螺旋锚水平承载力试验基础
    3.5 土压力测试传感器布置
    3.6 试验加载和测控系统
    3.7 试验加、卸载方法
    3.8 复合基础试验结果与分析
        3.8.1 基础承载性能失效准则
        3.8.2 单螺旋锚抗拔试验
        3.8.3 复合基础下压试验
        3.8.4 复合基础上拔试验
        3.8.5 复合基础水平试验
        3.8.6 偏心复合基础上拔试验
        3.8.7 上拔试验承载力发挥程度系数
        3.8.8 基础的抗拔理论与真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锚基础数值模拟分析
    4.1 引言
    4.2 ABAQUS模拟流程
    4.3 计算模型的建立
    4.4 复合基础抗拔荷载位移曲线
    4.5 模拟结果及分析
    4.6 基础云图及图表
    4.7 有限元模拟高露头主柱跨河复合基础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偏心复合基础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中、美关于单锚基础的工程规定分析
    5.3 偏心复合基础性能分析
        5.3.1 经济性分析
        5.3.2 荷载条件
        5.3.3 设计地质参数
        5.3.4 基础技术选型方案
        5.3.5 设计计算结果
    5.4 螺旋锚的防腐措施研究
    5.5 复合基础的施工方法研究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输电线路设计辅助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系统现状
        1.3.1 国内外输电线路发展的现状
        1.3.2 输电线路设计软件情况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和工作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2.1 开发平台
    2.2 VB程序设计语言
    2.3 数据库介绍
    2.4 电线荷载计算
        2.4.1 电线类型及性能
        2.4.2 主要气象条件的选择
        2.4.3 比载计算
    2.5 连续档架空线的计算
        2.5.1 状态方程
        2.5.2 弧垂
        2.5.3 电线过载能力计算
        2.5.4 导地线配合计算
    2.6 孤立档电线弧垂计算
    2.7 高次方程求解算法
    2.8 若干系数的作用及对计算的影响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功能需求
    3.1 引言
    3.2 功能的整体需求
    3.3 具体功能性需求
        3.3.1 比载计算
        3.3.2 电线应力弧垂计算
        3.3.3 电线过载能力计算
        3.3.4 导地线配合计算
        3.3.5 孤立档非均布荷载计算
    3.4 非功能性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算软件总体设计
    4.1 引言
    4.2 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4.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4.4 软件数据库设计
    4.5 软件关键模块设计
        4.5.1 比载计算
        4.5.2 电线应力弧垂计算
        4.5.3 电线过载能力计算
        4.5.4 导地线配合计算
        4.5.5 孤立档非均布荷载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计算软件的实现
    5.1 引言
    5.2 连接数据文件
        5.2.1 电线类型数据
        5.2.2 气象条件数据
    5.3 比载计算
    5.4 电线应力弧垂计算
    5.5 电线过载能力计算
    5.6 导地线配合计算
    5.7 孤立档非均布荷载计算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测试
    6.1 引言
    6.2 功能模块测试
        6.2.1 比载计算模块
        6.2.2 电线应力弧垂计算模块
        6.2.3 电线过载能力计算模块
        6.2.4 导地线配合计算模块
        6.2.5 孤立档非均布荷载计算模块
    6.3 软件压力测试
    6.4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季节冻土区电力杆塔基础的抗冻拔特性与承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融土地区基础承载性能研究现状
        1.2.2 冻土地区基础承载性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基础形式与土的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2.1 新型杆塔基础形式
        2.1.1 新型杆塔基础设计理念
        2.1.2 新型杆塔基础形式介绍
    2.2 土体基本物理性质
        2.2.1 颗粒分析实验
        2.2.2 界限含水率试验
        2.2.3 冻结温度试验
        2.2.4 击实试验
    2.3 本章小结
3 杆塔基础承载特性模型试验方法
    3.1 试验系统
    3.2 模型试验方法
        3.2.1 试验监测方案
        3.2.2 冻结试验方法
        3.2.3 加载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分析指标及含义
        3.3.1 冻结试验相关指标
        3.3.2 加载试验相关指标
    3.4 试验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杆塔基础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1 温度场及冻深发展规律分析
        4.1.1 温度场变化特点
        4.1.2 冻结深度的发展
        4.1.3 冻结速率的变化规律
    4.2 冻拔稳定性分析
        4.2.1 -5℃冻结环境条件
        4.2.2 -10℃冻结环境条件
        4.2.3 -15℃冻结环境条件
        4.2.4 稳定性对比分析
    4.3 承载性能分析
        4.3.1 上拔承载试验
        4.3.2 水平承载试验
        4.3.3 复合承载试验
        4.3.4 工程建议
    4.4 本章小结
5 杆塔基础冻拔稳定性及承载性能的数值研究
    5.1 水热耦合理论基础
        5.1.1 温度场控制方程
        5.1.2 水分场控制方程
        5.1.3 联系方程的建立
    5.2 水热耦合数值模型的建立
        5.2.1 COMSOL Multiphysics简介
        5.2.2 水热耦合模型在COMSOL中的实现
        5.2.3 数值模型及材料参数
        5.2.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5.3 数值模型验证
    5.4 冻拔响应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4.1 水热场特征
        5.4.2 冻拔特性
    5.5 承载性能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5.1 上拔承载特性的数值研究
        5.5.2 水平承载特性的数值研究
        5.5.3 复合承载特性的数值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
    6.2 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输电线路的力学特性和风荷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耐张段架线施工的理论分析方面
        1.2.2 耐张段架线施工的有限元分析方面
        1.2.3 绝缘子的体型系数方面
        1.2.4 角度风作用下输电线的风荷载方面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2. 耐张串对输电线弧垂和张力影响的分析方法
    2.1 理论分析方法
        2.1.1 悬链线的分析方法
        2.1.2 考虑耐张串影响的简支梁法
        2.1.3 单跨理论计算方法
    2.2 有限元分析方法
        2.2.1 架线施工工艺
        2.2.2 悬链线的有限元模拟
        2.2.3 线缆长度不变的有限分析方法和应用
        2.2.4 水平张力不变的有限分析方法和应用
        2.2.5 最大弧垂不变的有限分析方法和应用
        2.2.6 三种有限元模拟对比
        2.2.7 耐张串的精细化建模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2.3 现场实测研究
        2.3.1 现场实测装置
        2.3.2 现场实测结果
        2.3.3 不考虑耐张串重影响的拟合结果
        2.3.4 考虑耐张串重影响的拟合结果
    2.4 三种方法的对比和分析
        2.4.1 参数分析
        2.4.2 在某三档导线中的应用和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角度风作用下输电线的风荷载
    3.1 各国规范中输电线风荷载的规定
    3.2 多分裂导线的风荷载
        3.2.1 风洞试验方法
        3.2.2 风洞试验结果
        3.2.3 不同风攻角下多分裂导线的风荷载建议值
    3.3 弧形导线的风荷载
        3.3.1 风洞试验方法
        3.3.2 风洞试验结果
        3.3.3 阻力系数和角度风分配系数的建议值
    3.4 本章小结
4 风偏角情况下绝缘子的体型系数
    4.1 各国规范中绝缘子风荷载的规定
    4.2 竖直情况下绝缘子的体型系数
        4.2.1 测试方法
        4.2.2 体型系数
    4.3 倾斜情况下绝缘子的体型系数和风偏特性
        4.3.1 测试方法
        4.3.2 体型系数
    4.4 绝缘子体型系数的建议值
        4.4.1 盘式绝缘子
        4.4.2 复合绝缘子
    4.5 本章小结
5 复杂风向情况下输电线路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
    5.1 横线路方向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
        5.1.1 输电线横线路方向风荷载计算方法
        5.1.2 横线路方向风荷载的分配模式及实例分析
    5.2 顺线路方向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
        5.2.1 输电线顺线路方向风荷载计算方法
        5.2.2 顺线路方向风荷载的分配模式及实例分析
    5.3 角度风作用输电线路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
    5.4 风攻角作用输电线路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220kV霍林河季冻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冻土工程发展概况及冻胀现象
        1.2.2 直柱扩展板式基础和锥柱基础研究概况
        1.2.3 基础冻拔的计算方法及模型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模型的建立
        2.2.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2.2.2 模型的基本假定
        2.2.3 基础模型的选择
        2.2.4 混凝土材料参数
        2.2.5 土体材料参数
        2.2.6 接触面的选择
        2.2.7 网格划分
        2.2.8 土体本构关系的选取
        2.2.9 土体模型计算域的确定
    2.3 初始地应力的平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季节冻土区温度位移耦合场的建立
    3.1 引言
    3.2 影响土体冻胀的因素
    3.3 有限元计算温度场的理论基础
        3.3.1 伴有相变的非稳态温度场的及基本方程
        3.3.2 应力和变形的基本方程
        3.3.3 冻胀系数
        3.3.4 线膨胀系数
    3.4 热力学参数以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3.4.1 热力学参数
        3.4.2 模型热学参数的选取
    3.5 土体温度场的边界条件
        3.5.1 三类边界条件
    3.6 土体冻胀温度场的模拟与分析
        3.6.1 冻胀温度场的模拟
        3.6.2 冻结温度场模拟的验证和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度位移耦合场作用下基础冻胀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土体冻胀下基础的受力分析
    4.3 模型对照组尺寸的建立和选择
        4.3.1 直柱扩展板式基础的建立
        4.3.2 锥柱扩展式基础的建立
    4.4 耦合作用下基础冻胀模拟的稳定性分析
        4.4.1 直柱基础冻胀模拟的稳定性分析
        4.4.2 锥柱基础模拟冻胀的稳定性分析
        4.4.3 直柱基础与锥柱基础冻胀性能对比
    4.5 基础受力分析
        4.5.1 基础法向应力分析
        4.5.2 基础切向应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础上拔承载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直柱基础上拔承载力分析
    5.3 锥柱基础在上拔荷载下的承载力分析
    5.4 直柱基础与锥柱基础的上拔承载性能对比
    5.5 数值计算结果验证分析
    5.6 基础模型上拔承载力验算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寒区架空输电线路浅基础冻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季节冻土区输电线基础类型与特点
        1.2.1 扩展基础
        1.2.2 掏挖基础
        1.2.3 桩基础
        1.2.4 螺旋锚基础
    1.3 切向冻胀力计算方法
        1.3.1 经验计算法
        1.3.2 理论计算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4.1 冻土温度场研究现状
        1.4.2 土体冻胀模型研究现状
        1.4.3 冻土水-热耦合模型研究现状
        1.4.4 冻土水-热-力耦合理论与数值方法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输电线路基础冻胀分析水-热-力耦合模型
    2.1 引言
    2.2 基础冻胀水-热-力耦合分析数值模拟方法
        2.2.1 基本理论框架
        2.2.2 数值模型
        2.2.3 浅基础-冻土界面力学特性
        2.2.4 温度边界条件
        2.2.5 热力学参数
    2.3 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砂土和粘土场地浅基础冻胀性能对比研究
    3.1 引言
    3.2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概况
    3.3 方形浅基础冻胀分析水-热-力耦合数值模型
        3.3.1 基本假定
        3.3.2 数值模型
        3.3.3 本构模型与计算参数
        3.3.4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3.3.5 计算结果分析
    3.4 粘土场地浅基础切向冻胀力和冻胀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3.4.1 地表温度的影响
        3.4.2 上覆荷载的影响
        3.4.3 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
    3.5 砂土场地浅基础切向冻胀力和冻胀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3.5.1 地表温度的影响
        3.5.2 上覆荷载的影响
        3.5.3 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
    3.6 砂土场地与粘土场地浅基础冻胀性能差异性
        3.6.1 随冻结历时变化规律
        3.6.2 受温度和地下水位埋深影响效应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浅基础切向冻胀力计算方法及基础优化设计
    4.1 引言
    4.2 切向冻胀力规范计算方法
        4.2.1 浅基础切向冻胀力计算介绍
        4.2.2 规范计算方法
    4.3 切向冻胀力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4.4 浅基础抗冻胀优化设计建议
        4.4.1 锥柱基础
        4.4.2 锥柱-直柱基础方案
        4.4.3 直柱-锥柱-直柱基础方案
        4.4.4 不同锥柱基础削减切向冻胀力性能比较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张力放线中输电导线股应力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相关研究现状
        1.2.2 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
    2.1 钢芯铝绞线(ACSR)结构概述
    2.2 导线的相关力学计算
        2.2.1 同层股线的力学分析
        2.2.2 相邻层股线的力学分析
        2.2.3 弯曲状态下股线截面应力计算
    2.3 张力放线施工技术概述
        2.3.1 张力放线的特点
        2.3.2 张力放线施工的基本流程
        2.3.3 导线过滑车受力过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导线股间应力分析模型的构建
    3.1 构建模型的一般假设和基本思想
        3.1.1 导线模型的一般假设
        3.1.2 构建导线模型的基本思想
    3.2 导线模型的构建过程和验证
        3.2.1 模型构建过程
        3.2.2 模型的初步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ACSR在弯曲状态下的应力特性研究
    4.1 导线结构的参数及研究方案设计
        4.1.1 导线的结构参数
        4.1.2 研究方案设计
    4.2 同层股线应力状态仿真分析
        4.2.1 包络角对铝股线应力特性的影响
        4.2.2 张拉载荷对铝股线应力特性的影响
        4.2.3 摩擦对铝股线应力特性的影响
    4.3 相邻层股线应力状态仿真分析
        4.3.1 包络角对铝股线应力特性的影响
        4.3.2 张拉载荷对铝股线应力特性的影响
        4.3.3 摩擦对铝股线应力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导线过滑车力学试验台研制
    5.1 试验的方案设计
    5.2 试验台研制
    5.3 试验台基本功能
        5.3.1 试验操作装置
        5.3.2 数据采集系统
    5.4 试验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导线过滑车应力特性试验及仿真分析
    6.1 试验相关准备
    6.2 导线过滑车试验研究
        6.2.1 不同工况下铝股线的应力测试
        6.2.2 试验结果的分析
    6.3 导线过滑车数值仿真分析
        6.3.1 仿真模型的构建
        6.3.2 不同工况下的铝股线仿真结果
        6.3.3 仿真结果的分析
    6.4 试验和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输电线路杆塔中心位移的精确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影响杆塔中心位移的因素
    1.1 横担宽度引起的位置偏移
    1.2 铁塔中相挂点偏移引起的位移
    1.3 铁塔长短担引起的中心位移
2 最小二乘法计算中心位移
3 计算示例
4 结语

(9)老旧输电杆塔结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老旧输电杆塔结构安全因素分析
        1.2.1 新旧规范差异性
        1.2.2 气象因素
        1.2.3 结构设计因素
    1.3 输电塔安全性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老旧杆塔结构数值模型及风载安全分析
    2.1 输电塔结构数值模型的建立
        2.1.1 输电塔结构有限元模型介绍
        2.1.2 输电塔构件参数信息
        2.1.3 基本假设和模型建立
    2.2 输电塔静力特性分析
        2.2.1 输电线风载荷计算
        2.2.2 输电塔风荷载计算
        2.2.3 输电塔等效风荷载作用下静力响应
    2.3 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
        2.3.1 动力特性理论
        2.3.2 模态分析在ANSYS中的实现
        2.3.3 输电塔单塔模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电塔关键局部细观结构的损伤分析
    3.1 弹塑性损伤本构以及数值积分算法
        3.1.1 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
        3.1.2 损伤演化方程数值算法
    3.2 弹塑性损伤分析的材料子程序二次开发
        3.2.1 ANSYS二次开发模块介绍
        3.2.2 材料用户子程序
        3.2.3 验证分析
    3.3 细观模型的损伤演化分析
        3.3.1 细观模型的建立
        3.3.2 局部模型应力对比分析
        3.3.3 局部模型结构的损伤演化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电塔结构一致多尺度模型及损伤分析
    4.1 结构多尺度方法介绍
    4.2 输电塔结构多尺度模型的建立
        4.2.1 多尺度界面连接原理及方法
        4.2.2 多尺度界面连接耦合算例
        4.2.3 输电塔多尺度模型建模步骤
    4.3 输电塔一致多尺度模型的损伤分析
        4.3.1 输电塔多尺度模型载荷响应分析
        4.3.2 改进多尺度模型的材料用户子程序开发
        4.3.3 杆塔结构多尺度数值模型损伤演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输电塔结构加固方案及安全校核
    5.1 输电塔结构加固方案分析
        5.1.1 输电塔结构加固研究
        5.1.2 输电塔结构加固方案确定
    5.2 输电塔结构的校核验算
        5.2.1 加固模型的建立
        5.2.2 输电塔结构加校核验算
        5.2.3 输电塔加固模型的动力特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弹塑性损伤材料模型二次开发程序

(10)跨高铁高压输电线路的振颤特性及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高铁对线路空间电场的扰动及线路振颤特性的作用
    2.1 输电线路空间电场分布的数值分析基础
    2.2 工况选取及数值模型的建立
    2.3 模拟计算跨高铁线路周围的电场
    2.4 高铁对线路电场的扰动
    2.5 影响电场扰动的因素及其与线路振颤的关系
    2.6 本章总结
3 高铁对线路空间流场的扰动及线路振颤特性的作用
    3.1 输电线路空间流场分布的数值分析基础
    3.2 工况选取及数值模型的建立
    3.3 模拟计算跨高铁线路周围的流场
    3.4 高铁对线路周围流场的扰动及振颤作用
    3.5 本章总结
4 计及高铁参数及地面高度的输电线路风压扰动规律
    4.1 高铁参数及工况
    4.2 计及输电线路高度的风压时程分布规律
    4.3 计及高铁车体长度的风压时程分布规律
    4.4 计及高铁速度的风压时程分布规律
    4.5 本章小结
5 跨高铁输电线路的振颤模型及实测应用研究
    5.1 典型110KV输电线路模态分析
    5.2 典型220KV输电线路模态分析
    5.3 跨高铁输电线路振颤位移极值分析
    5.4 跨高铁输电线路振颤加速度分析
    5.5 现场测试及振颤模型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防振颤掉线的后备线夹设计
    6.1 防振颤掉线措施分析及方案研究
    6.2 跨高铁输电线路振颤破断力的数值分析
    6.3 楔形后备线夹的机械设计
    6.4 安全性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设计中心桩位移的计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带有螺旋锚杆的偏心复合基础实验及应用研究[D]. 刘育彤. 东北电力大学, 2021(11)
  • [2]输电线路设计辅助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任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季节冻土区电力杆塔基础的抗冻拔特性与承载性能研究[D]. 辛文绍.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输电线路的力学特性和风荷载问题研究[D]. 包玉南. 浙江大学, 2020(02)
  • [5]220kV霍林河季冻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研究[D]. 李永登.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2)
  • [6]高寒区架空输电线路浅基础冻胀性能研究[D]. 朱彦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张力放线中输电导线股应力的初步研究[D]. 胡鑫.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输电线路杆塔中心位移的精确计算方法[J]. 洪立玮,尹倩. 电力勘测设计, 2019(10)
  • [9]老旧输电杆塔结构安全性分析[D]. 雷勇. 东南大学, 2019(01)
  • [10]跨高铁高压输电线路的振颤特性及防护研究[D]. 张玉婵.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铁塔设计中心桩位移计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