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农产品出口包装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钟慧莹,骆立文[1](2018)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企业法务管理探讨——以新会陈皮产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一带一路"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企业既迎来了出口数量增加等机遇,也面临着需适应进口国法治环境,亟待提升现有法务服务水平等挑战。文章以广东省着名道地药材——新会陈皮产品为例,从立法、内部信息系统完善、产品包装与质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探讨相关农产品出口中企业法务管理如何为企业经济利益服务问题,进而关注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关问题,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管理水平。
张可心[2](2018)在《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有着很大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发的频繁。中国从2001年加入W T O开始,随之而来的贸易竞争增加,摩擦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关税壁垒发展成为如今的非关税壁垒,阻碍了我国贸易的进行。本文通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述,以及对我国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李宜珊[3](2018)在《增城荔枝网络营销研究》文中提出增城区位于广州市东部,是着名的荔枝之乡。荔枝作为当地农业主导行业,具有悠久种植历史及广阔市场前景。然而,仅仅依靠传统模式销售农产品的农民,常常会面对收获了好产品却望眼欲穿买货人的尴尬局面。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弊端日渐显露,一方面已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上等荔枝的需求。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营销应运而生,京东、淘宝等网购平台风生水起,以其便捷、方便和多重选择的优势带动网购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购物方式。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增城荔枝开展网络营销,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手段的优势,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最终促进增城荔枝产业的发展、以及满足远方的消费者“足不出户也能吃到增城荔枝”的愿望是我们急需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开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荔枝网络营销研究,其目的旨在能够帮助增城有效解决荔枝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买卖困难问题,最终有效实现农民增收以及增城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望有助于指导增城及其它地区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具体实践,从而对增城及其它地区众多相似农产品网络营销有实际的借鉴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分清了网络营销相关概念及生鲜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特点;借助产品差异化理论、品牌价值理论以及规模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最后总结国内外有关农产品网络营销研究情况并进行评述。其次,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增城荔枝网络营销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文献综述法、实地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法。第一,通过借鉴其他学者在荔枝等农产品网络营销方面的实证研究对增城荔枝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到增城荔枝的营销方式及销售价格待情况。第三,通过借鉴赣南脐橙、韩国正官庄人参两大成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提出改善增城荔枝销售现状的建议。在内容结构上,文章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是以增城荔枝为实证案例,阐述增城荔枝的特点、种植情况、生产经营现状以及经销渠道;二是通过对增城荔枝网络营销进行SWOT分析进而提出增城荔枝网络营销战略;三是借鉴其它农产品网络营销成功案例,为增城荔枝营销提供借鉴经验;四是针对增城荔枝现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经过深入研究,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增城荔枝本身在自然条件,品牌文化、品种等方面是有优势的,需充分发挥其优势并通过网络营销打造增城荔枝这一品牌。具体可以从品牌及产品策略、网上渠道及物流渠道、价格及推广策略三方面对增城荔枝加以改善实现增城荔枝的健康发展。
宋甜[4](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加快对外贸易步伐,先后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10年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表现出较为活跃的发展势头。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为我国企业发展出口贸易提供了众多机遇。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逐步摆脱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连年创收新高。然而随着生产品种的多样化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化,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并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疲软,更加抑制了农产品贸易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我国农业进出口呈现巨大的贸易逆差,直到2012年金融危机之后才稍显缓和。海陆两线丝绸经济走廊的构想联通了亚欧多国的贸易交往,再次将农业合作发展推向新高。但由于各国存在的文化与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受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农产品进出口需求参差不齐。沿线各国为了平衡本国贸易发展、保护国内产业和动植物安全,纷纷采用升级版技术性贸易壁垒,更有增加对生产流程、技术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近几年该现象大有扩散的趋势。因此,为了响应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发展的政策期许,研究TBT与SPS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以期化解沿线各国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信任危机,实现互利互通与合作共赢,将是未来促进沿线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界定与特点,并分别从差距前提论、博弈论模型和经济效应三个角度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予以论述。其次,根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情况将其分为六大区域并分别探析其农产品出口现状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分布。然后结合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因素和我国与不同区域国家在不同项目下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选择贸易潜力较大的样本国家和变量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以往研究结论提出的假设,通过实证得出了与之相吻合的结论。最后,参考实证结果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给我国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企业规避贸易风险、提高贸易输出质量指明了更现实的发展路径。
和聪贤[5](2016)在《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市场逐步开放,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量以及贸易额增长幅度较大,但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农产品出口结构单一,市场集中,附加价值低,外商投资不均衡以及非关税壁垒限制等,这些问题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为加快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针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至关重要。论文首先总结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国内外关于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相关文献;其次,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体状况、出口商品结构及地区结构;再次,构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相关影响因素,提取主要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IBM SPSS19.0统计学工具,根据20052014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确定影响其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主因子:潜力因子、出口贸易因子以及经济因子,运用加法合成法建立可持续综合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但是整体水平偏低;最后,论文在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行业、企业、农产品以及生态环境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策略。黑龙江省应完善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提升行业组织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培育优势农产品,保护农产品出口生态环境。论文的研究对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地缘优势,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于正尉,杨兰[6](2014)在《非关税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入世以来,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贸易差额自2004年起连续十年呈贸易逆差。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进口增长高于出口增长的趋势。贸易逆差究其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随着国际贸易竞争加强,新型非关税壁垒措施逐渐替代关税保护措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农产品而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壁垒已成为当下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主要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以及非关税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后,研究出为应对非关税壁垒,企业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绿色体系;政府应宏观调控行业结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王歌[7](2014)在《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农产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已经卷入世界经济的浪潮之中,同其他国家一样,农业国际化也成为中国农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由之路。山东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自然环境良好,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耕种面积较大,气候温和,水系发达,光照充足。适合一年二作的农作物生产。有着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和相对成熟的国际市场出口环境,农产品出口连续14年全国第一,在全国具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农业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国际贸易环境日趋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产品消费结构改变、贸易竞争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该省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水资源短缺、质量安全问题、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出口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等。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国际竞争力理论基础,在分析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分析出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并对影响竞争力强弱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提出提升该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蒋兴红[8](2014)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世10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大出大进中,出现“逆差常态化”现象。然而,中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在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不迎接由此而引发的激烈市场竞争、价格波及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冲击。本研究将农产品国际贸易置于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的国民经济增长系统中,构建从价格传导波及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探寻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途径和贡献。本研究以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石,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基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认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分析贸易逆差的成因,以判断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未来走势。其次,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验证和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第三,基于影响途径的检验和分析,构建模型,系统评价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2004年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差额出现由“顺”向“逆”的历史性大逆转,逆差不断扩大,并呈现长期存在的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大豆、棉花、植物油等大宗农产品贸易失衡决定总逆差,具有主要逆差产品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的特征。需求、结构和竞争力(引力)的CMS分解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受竞争力和结构影响,增速缓慢。但相比较而言,农产品进口因为国内经济环境趋好进口引力大增,进口增速远大于出口,则必然形成逆差。因此,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逆差态势将成为短期不可逆转的趋势。短期内,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通过价格传导及波及,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增长均刺激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进口和出口上涨1%,中国农产品价格分别上涨0.7355%和0.4198%。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中国CPI上涨,并通过CPI对PPI的影响,间接导致PPI上涨。短期内(半年),农产品价格对CPI有重要影响,贡献44.9%;农产品价格对PPI的贡献较为稳定,半年内贡献13.07%。经粗略推算,农产品进口和出口上涨1%,将对CPI上涨分别贡献0.3303%和0.1885%,将对PPI上涨分别贡献0.0961%和0.0549%。农产品国际贸易不仅对中国农业增长和农业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产业关联,形成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间接影响,对三次产业具有结构调整效应。格兰杰因果表明,农产品出口和进口都通过资源配置优化和技术扩散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影响中国农业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不仅为中国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动力和空间,而且通过农业及其产业关联间接影响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实证结果表明,农产品进口和出口扩张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作用不同:一方面,出口会减少第一产业份额,增加第三产业份额,对第二产业有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显着;另一方面,进口会增加第二产业份额,减少第三产业份额,对第一产业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着。从短期来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价格传导波及效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联立方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都会引起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导致CPI上涨,抑制经济增长。同时,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通过CPI对PPI的影响,间接引起PPI更高幅度的上涨,而刺激经济增长。两者相抵,现阶段国际贸易引起农产品价格每上涨1%,国民收入将增加0.1%。但就长期而言,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不仅影响资本和劳动的产出效率,而且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首先,农产品出口和进口都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业增长;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和土地密集型为主的农产品进口都促进了中国农业增长,但进口以土地密集型为主的结构对中国农业增长具有更显着的意义。其次,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将显着促进中国第三产业份额的增加,明显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大,促进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但抑制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将显着扩大第二产业的份额,减少第三产业的份额,两者均会导致经济规模的萎缩,抑制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而促进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两者比较可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逆差格局将会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综上所述,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趋势已不可逆转,鉴于其对中国农业和经济增长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保持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适度规模水平和合理结构成为重要目标。为此,需要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国际贸易均衡发展;需要通过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疏通农产品价格传导途径,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效率,扩大贸易利得;需要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仅奠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基础,而且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李柯瑶[9](2013)在《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以出口食用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国际贸易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省食用菌出口行业处在了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之中。当下,消费者特色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诉求已经由原来单一追求价格或品质转为多维需求。在食用菌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如何在众多同类产品中夺人眼球,如何使产品的销量持续走高,笔者认为创建自有优质食用菌品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当下,品牌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一个不懂品牌建设,只会初级加工的农产品企业,必将沦为国外同行的代工工厂,成为利益链条的最末端。所以,我省食用菌行业在出口农产品时,要时刻警醒自己出口的不仅只是某种产品,更重要的是一种品牌的建立与输出。“一个品牌就能撬动一个产业”,如何建立优秀的农产品品牌,做到“经济兴邦、品牌兴国”对我省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云南省出口的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十年来出口食用菌行业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我省食用菌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食用菌品牌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帮助,促进以食用菌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出口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并为下一阶段政府引导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壮[10](2013)在《保鲜菜出口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以M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与出口国,保鲜菜企业走出国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农业领域的直接体现,也将保鲜菜出口企业推向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沿。M公司作为一家以保鲜菜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对M公司的经营环境分析入手,研究公司在农产品出口经营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发现目前公司在国际上受到世界经济形势及国际竞争对手的影响,而国内各家相关企业存在过度竞争,缺乏合作意识等问题。同时由于中国的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的升值,公司生产成本上涨。公司内部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存在战略与环境变化脱节等问题,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公司目前的出口业绩出现下降趋势。针对M公司出口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公司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国际贸易、竞争战略相关理论,研究了M公司在保鲜菜出口市场上的竞争现状,得出公司主要的经营问题在于产品与市场的多元化程度较低,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而对公司面对的日本、韩国、欧美等市场的居民消费特点和国家农产品出口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本文对进口市场的产品需求动因进行了研究,得出国际市场对保鲜菜的进口需求受到产品的品质、价格、同行竞争、物流和政策五个因素影响。最后,本文在综合分析M公司目前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与市场状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公司在国际、国内、行业竞争及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结合公司现有能力与经营优势,提出了公司应对各种影响因素可以选择的经营战略,并提出M公司为了适应环境,取得竞争优势需要采取的总体竞争战略:保持公司现有优势,专注于保鲜菜主营业务,把主业做强;通过成本战略控制,努力发展纵向一体化,同时完善公司产品与市场的多元化。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包装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包装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企业法务管理探讨——以新会陈皮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出口面临的法律瓶颈 |
2.1 我国与目的地国家相关的立法标准亟待衔接 |
2.2 包装方式要适应贸易要求 |
2.3 企业出口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
3 完善相应的法律服务 |
3.1 引导企业提议完善相关产品出口立法 |
3.2 构建或完善企业法律信息一体化内外平台 |
3.3 提升企业的商标海内外保护意识 |
4 结论 |
(3)增城荔枝网络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理论分析法 |
1.3.2 实证研究法 |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网络营销 |
2.1.2 生鲜农产品网络营销 |
2.2 生鲜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特点 |
2.2.1 生鲜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一般特性 |
2.2.2 生鲜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特殊专属性 |
2.3 农产品区域品牌及其特性 |
2.3.1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概念 |
2.3.2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性质 |
2.3.3 区域品牌效应 |
2.4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 |
2.4.1 产品差异化理论 |
2.4.2 规模经济理论 |
2.5 相关研究综述 |
2.5.1 国外研究综述 |
2.5.2 国内研究综述 |
2.5.3 研究述评 |
3 增城荔枝生产经营现状分析 |
3.1 增城荔枝品种特性、种植情况及生产经营方式 |
3.1.1 增城荔枝基本简介 |
3.1.2 增城荔枝品种特性及种植面积 |
3.1.3 增城荔枝生产经营现状 |
3.2 增城荔枝经销渠道 |
3.2.1 传统销售模式 |
3.2.2 荔枝文化节营销模式 |
3.2.3 农超对接模式 |
3.2.4 网络营销 |
4 增城荔枝网络营销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
4.1 增城荔枝网络营销SWOT分析 |
4.1.1 S(Strength)优势分析 |
4.1.2 W(Weakness)劣势分析 |
4.1.3 O(Opportunity)机遇分析 |
4.1.4 T(Threat)威胁分析 |
4.2 增城荔枝网络营销战略选择 |
4.2.1 增城荔枝网络销售的战略矩阵 |
4.2.2 外部环境EFE矩阵分析 |
4.2.3 内部环境IFE矩阵分析 |
4.2.4 增城荔枝网络销售的战略选择 |
5 农业产品经营销售的战略借鉴 |
5.1 赣南脐橙经营销售的战略借鉴 |
5.1.1 赣南地区脐橙的发展现状 |
5.1.2 赣南脐橙营销策略借鉴 |
5.2 韩国正官庄人参营销策略借鉴 |
5.2.1 韩国正官庄人参简介 |
5.2.2 韩国正官庄营销策略借鉴 |
5.3 美国“新奇士”营销策略借鉴 |
5.3.1 “新奇士”品牌介绍 |
5.3.2 “新奇士”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6 增城荔枝网络营销策略思考 |
6.1 品牌及产品策略 |
6.1.1 品牌策略分析 |
6.1.2 产品策略分析 |
6.2 网上营销及物流渠道分析 |
6.2.1 网上营销分析 |
6.2.2 物流渠道分析 |
6.3 价格及推广策略分析 |
6.3.1 价格策略分析 |
6.3.2 推广策略分析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一带一路”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总体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及相关理论介绍 |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界定 |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 |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差距前提论 |
2.2.2 博弈论模型 |
2.2.3 经济效应分析 |
3 我国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
3.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
3.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和实施情况分析. |
3.2.1 西亚 |
3.2.2 南亚 |
3.2.3 中亚 |
3.2.4 东南亚 |
3.2.5 中东欧 |
3.3 当前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 |
3.3.1 完善农产品生产流通规范和认证制度 |
3.3.2 提高质检技术水平 |
3.3.3 促进农产品生产包装与标签规范化 |
3.4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 |
3.4.1 法律法规制定与认证滞后 |
3.4.2 动植物检验检疫投入力度不够 |
3.4.3 包装与标签监管不到位 |
4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1 社会政治因素 |
4.1.2 经济技术因素 |
4.2 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
4.2.1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竞争性分析 |
4.2.2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
4.3 实证分析 |
4.3.1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
4.3.2 样本说明与数据来源 |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政府方面 |
5.2.2 企业方面 |
参考文献 |
(5)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
2.1.2 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要素禀赋理论 |
2.2.4 规模经济理论 |
3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
3.1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总体状况 |
3.2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 |
3.3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地区结构 |
4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
4.1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具体内容 |
4.1.1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1.2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4.1.3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指标的具体内容 |
4.2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实证检验 |
4.2.1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4.2.2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分析 |
4.2.3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影响因子分析 |
4.3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定的模型选择 |
4.4 实证结果及结论 |
5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
5.2 出口产品结构单一 |
5.3 市场信息不健全 |
5.4 进口国限制条件不断增加 |
5.5 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较少 |
6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策略 |
6.1 完善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 |
6.1.1 加大补贴支持力度 |
6.1.2 出台出口优惠政策 |
6.2 提升农产品出口行业组织化水平 |
6.2.1 加快农产品出口贸易协会建设 |
6.2.2 完善农产品出口保险服务体系 |
6.2.3 建设完善的技术指导服务站 |
6.3 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 |
6.3.1 加强出口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
6.3.2 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
6.3.3 创造良好国际形象 |
6.4 培育具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 |
6.4.1 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 |
6.4.2 全面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 |
6.4.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
6.5 保护农产品对外出口的生态环境 |
6.5.1 改进农业生产方式 |
6.5.2 遵循“谁污染,谁治理”方针 |
6.5.3 鼓励消费者绿色消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非关税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
2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
2.1 短期消极影响 |
2.2 长期积极影响 |
3 农产品应对非关税壁垒的策略 |
3.1 企业应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绿色生产体系 |
3.2 政府应调整行业结构, 加强国际合作 |
4 结论 |
(7)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国际竞争力概述 |
2.1.1 国际竞争力概念界定 |
2.1.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概念 |
2.2 国际竞争力理论 |
2.3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
2.3.1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概述 |
2.3.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 |
第3章 山东省农产品产出与贸易状况分析 |
3.1 山东省农业资源特征 |
3.2 山东省农产品产出现状分析 |
3.2.1 产出规模分析 |
3.2.2 产出结构分析 |
3.3 山东省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
3.3.1 出口规模(总量)分析 |
3.3.2 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3.3.3 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
3.4 山东省农产品贸易特点分析 |
第4章 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
4.1 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 |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4.1.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4.1.3 贸易竞争指数 |
4.2 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
4.2.1 与国内其他省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比 |
4.2.2 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比 |
4.3 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有利因素分析 |
4.3.2 不利因素分析 |
第5章 提升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5.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5.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
5.3 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 |
5.4 完善多层次农产品出口政策 |
5.5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述评 |
1.2.1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研究 |
1.2.2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业影响的研究 |
1.2.3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
1.2.4 评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及其影响的理论分析 |
2.1 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理论 |
2.1.1 产业间贸易理论 |
2.1.2 产业内贸易理论 |
2.1.3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动力 |
2.2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增长 |
2.2.1 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2.2.2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增长的局部均衡 |
2.3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
2.3.1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
2.3.2 短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
2.3.3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
第三章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特征及其成因 |
3.1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历程 |
3.2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规模与结构分析 |
3.2.1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及地位 |
3.2.2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结构分析 |
3.3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 |
3.3.1 总趋势:贸易逆差形成并呈扩大趋势 |
3.3.2 产品结构特征:大宗农产品贸易失衡决定总逆差 |
3.3.3 贸易区域分布特征:主要逆差产品进口高度集中 |
3.4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逆差成因 |
3.4.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 模型) |
3.4.2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 |
3.4.3 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 |
3.4.4 基于进出口比较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逆差成因 |
第四章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价格传导波及效应的实证检验 |
4.1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价格传导波及机理 |
4.1.1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农产品价格的传导机理 |
4.1.2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波及机理 |
4.2 基于国际贸易的中国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整合关系检验 |
4.2.1 中国农产品国内外价格的联系 |
4.2.2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关系 |
4.3 中国农产品价格与 PPI、CPI 的传导关系检验 |
4.4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 |
4.4.1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 |
4.4.2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波及效应 |
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业增长的影响途径 |
5.1 中国农业增长的内在动力 |
5.1.1 中国农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
5.1.2 中国农业增长动力分析 |
5.2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农业增长的关系 |
5.2.1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农业增长的因果关系 |
5.2.2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农业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
5.3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业引致投入效应的检验 |
5.3.1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引致投入效应 |
5.3.2 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引致投入效应 |
5.4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业技术扩散效应的检验 |
第六章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 |
6.1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机理 |
6.1.1 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机理 |
6.1.2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机理 |
6.2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农业结构 |
6.2.1 中国农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 |
6.2.2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
6.3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三次产业结构 |
6.3.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 |
6.3.2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
第七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系统评价 |
7.1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
7.1.1 价格传导波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
7.1.2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
7.2 基于价格传导波及效应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
7.2.1 模型构建、数据说明及估计方法 |
7.2.2 模型估计结果及其分析 |
7.3 基于结构调整作用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
7.3.1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 |
7.3.2 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
7.3.3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 |
第八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
8.1 结论 |
8.2 启示及建议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中国资本存量的估算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以出口食用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云南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对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 研究现状 |
二、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云南省食用菌品牌化建设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特色农产品品牌概述与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品牌概念及品牌建设 |
第二节 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概述 |
第三节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的历史沿革 |
第四节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的意义 |
第三章 日本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
第一节 日本政府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的行政措施 |
第二节 日本树立优质品牌的主要做法 |
一、 因地制宜创立自有优质品牌 |
二、 树立高质、安全的品牌形象,占领高端市场 |
三、 加强品牌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三节 促进日本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品牌建设服务机制 |
第四章 云南省出口食用菌品牌建设情况现状及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食用菌出口概况 |
第二节 云南省食用菌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云南开展食用菌产业品牌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五章 云南省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思考 |
第一节 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历史 |
第二节 云南省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优势所在 |
一、 云南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 |
二、 “两强一堡”战略的历史机遇 |
三、 云南支持农业建设的相关政策 |
第三节 云南省主要农产品出口情况 |
第四节 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与农产品品牌建设 |
第六章 关于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
第一节 政府层面 |
一、 政策上 |
二、 资源整合上 |
第二节 行会与企业层面 |
一、 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力度 |
二、 加大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力度 |
三、 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宣传力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保鲜菜出口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以M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古典贸易理论概述 |
2.2 新古典贸易理论 |
2.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2.4 波特竞争理论 |
第三章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
3.1 国际环境 |
3.2 国内因素 |
3.3 行业竞争 |
3.4 企业内部 |
第四章 公司产品市场分析 |
4.1 公司历史与现状 |
4.2 公司产品与市场分布 |
4.2.1 公司产品种类 |
4.2.2 产品种植地域分布 |
4.2.3 产品销售市场分布 |
4.3 公司出口市场分析 |
4.3.1 公司出口市场现状分析 |
4.3.2 国外市场对蔬菜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M公司战略选择 |
5.1 M公司总体战略选择 |
5.1.1 基本竞争战略 |
5.1.2 “三化”并举战略 |
5.2 公司各市场经营战略选择 |
5.3 战略实施措施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包装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企业法务管理探讨——以新会陈皮产品为例[J]. 钟慧莹,骆立文. 中国市场, 2018(36)
- [2]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 张可心. 时代金融, 2018(20)
- [3]增城荔枝网络营销研究[D]. 李宜珊.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一带一路”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宋甜. 贵州财经大学, 2018(12)
- [5]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D]. 和聪贤.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6(05)
- [6]非关税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J]. 于正尉,杨兰.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08)
- [7]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王歌. 吉林大学, 2014(09)
- [8]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蒋兴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9]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以出口食用菌为例[D]. 李柯瑶.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5)
- [10]保鲜菜出口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以M公司为例[D]. 王壮. 长安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