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会理东川坳拉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会理-东川,坳拉槽,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
会理东川坳拉槽论文文献综述
周家云,朱志敏,陈家彪,沈冰,李潇雨[1](2009)在《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对会理-东川坳拉槽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成矿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元古代晋宁期是会理-东川地区铜矿的主要成矿时期,成矿时间较长,跨越了新元古代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1000~900M a)和地幔上涌拉张阶段(900~740M a)。在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南北向挤压促进了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使成矿物质重新富集。坳拉槽地幔上涌拉张阶段,辉长岩的侵入是会理-东川坳拉槽伴随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岩浆事件。辉长岩的侵位为成矿元素的重新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强大的热动力,最终形成拉拉地区巨量金属元素的富集。(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09年03期)
周灵燕[2](2008)在《中国西南会理—东川坳拉槽成矿带铜矿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其植物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会理-东川坳拉槽成矿带集中了四川和云南60%的铜矿资源,对该坳拉槽上分布的9个典型铜矿区苔藓植物作系统调查,采集758份苔藓植物,包含22科74属199种,其中苔类4科4属5种,藓类18科70属194种。补充了云南省苔藓植物新记录9种,四川省新记录46种。汤丹铜矿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表现出最高。各铜矿间表现出较相似的在空间距离上也较近,相似基质条件下空间上的距离将导致种类上的差异。发现了国际上公认的铜藓之一剑叶藓Scopelophila cataractae (Mitt.) Broth. [Merceyopsis sikkimensis (C.Muell.) Broth. et Dix.],证明了铜藓在我国铜矿上确实存在分布。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是该区域苔藓植物优势科,汤丹和拉拉露天铜矿优势科较埋藏型铜矿相对丰富。优势属则主要集中在真藓属Bryum Hedw.、青藓属Brachythecium B.S.G.、扭口藓属Barbula Hedw.、丝瓜藓属Pohlia Hedw.和牛毛藓属Ditrichum Hamp.,汤丹铜矿上苔藓植物优势属明显不同于其它铜矿区。矮丛集型(Short turfs)、高丛集型(Tall turfs)、平铺型(Mats)和交织型(Wefts)四种生活型中,以矮丛集占主导,表现出对干旱的适应性。苔藓植物的9种区系成分中,除世界分布外,以中国特有种居多,其次是东亚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至北美洲间断分布。在植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量两个露天铜矿和一个露天金矿8种10份苔藓植物样品及对应基质中的Ca、Mg、Zn、Cu、Au、Cr、Cd、As和Pb等9种金属元素含量。汤丹的中华小毛藓Microdus sinensis Herz.、多形小曲尾藓Dicranella heteromalla (Hedw.) Schimp.、剑叶对齿藓Didymodon rufidulus (C. Mull.) Broth.和尖叶美叶藓Bellibarbula obtusicuspis (Besch.) Chen;拉拉的狭网真藓Bryum anagustirete Kindb.、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短叶扭口藓Barbula teetorum C.Muell.和硬叶扭口藓Barbula rigidula (Hedw.) Mild.因在各自的铜矿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分布频率或盖度,被挑选出来。拖布卡-播卡金矿上的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和剑叶对齿藓Didymodon rufidulus (C. Mull.) Broth.作为对比样品。研究发现汤丹铜矿植物样品Cu的含量高于其他学者所研究的其它高等植物,达到超富集标准,以中华小毛藓Microdus sinensis Herz.的Cu含量最高,高达5606.00ppm,可考虑作为富集植物进行深入研究。汤丹铜矿上的植物样品金属含量均大于拉拉铜矿,尤其是Cu元素。而铜矿和金矿相比,金矿上的植物样品除Au、Cr和As含量高于铜矿上的平均含量外,其它元素的含量均低于铜矿上的平均含量。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比较,铜矿上的Zn、Cu和Cd以及金矿上的Cu和Cd都超过了国家标准。叁个矿区对应基质金属元素含量对比结果与植物体完全一致。元素富集系数研究表明,汤丹铜矿的植物体中由于地球化学屏障效应,未出现超强烈富集和强烈富集的情况,体现了植物体本身生长的保护机能。多形小曲尾藓Dicranella heteromalla (Hedw.) Schimp.对各金属元素均具有较小的富集系数,可作为良好的候选种类,用于矿区植被重建的先锋种。以金属元素含量对铜矿和金矿上的苔藓植物样品和基质样品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两者聚类的结果非常相似,有力的证明了苔藓植物体元素含量是建立在基质元素含量的基础上。这将为利用苔藓植物指示铜矿以及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8-04-15)
赵彻终,刘肇昌,李凡友,钟康惠[3](1999)在《会理—东川坳拉槽对铜多金属成矿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论述会理—东川坳拉槽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主要铜矿床类型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坳拉槽火山活动、生长断裂、次级局限盆地、富铜地幔及坳拉槽构造演化阶段与坳拉槽沿走向地壳类型变化是控制铜多金属成矿的主要构造因素。(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刘肇昌[4](1994)在《元古代会理-东川坳拉槽与川滇铜铁成矿带》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古代会理-东川坳拉槽与川滇铜铁成矿带刘肇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都地质干部学院,成都610059)从四川会理到云南东川的川滇边境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元古代铜、铁成矿带。成矿作用受会理-东川坳拉槽构造及其演化的控制。1会理-东川坳拉槽的主要特征会理...(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1994年S1期)
会理东川坳拉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会理-东川坳拉槽成矿带集中了四川和云南60%的铜矿资源,对该坳拉槽上分布的9个典型铜矿区苔藓植物作系统调查,采集758份苔藓植物,包含22科74属199种,其中苔类4科4属5种,藓类18科70属194种。补充了云南省苔藓植物新记录9种,四川省新记录46种。汤丹铜矿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表现出最高。各铜矿间表现出较相似的在空间距离上也较近,相似基质条件下空间上的距离将导致种类上的差异。发现了国际上公认的铜藓之一剑叶藓Scopelophila cataractae (Mitt.) Broth. [Merceyopsis sikkimensis (C.Muell.) Broth. et Dix.],证明了铜藓在我国铜矿上确实存在分布。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是该区域苔藓植物优势科,汤丹和拉拉露天铜矿优势科较埋藏型铜矿相对丰富。优势属则主要集中在真藓属Bryum Hedw.、青藓属Brachythecium B.S.G.、扭口藓属Barbula Hedw.、丝瓜藓属Pohlia Hedw.和牛毛藓属Ditrichum Hamp.,汤丹铜矿上苔藓植物优势属明显不同于其它铜矿区。矮丛集型(Short turfs)、高丛集型(Tall turfs)、平铺型(Mats)和交织型(Wefts)四种生活型中,以矮丛集占主导,表现出对干旱的适应性。苔藓植物的9种区系成分中,除世界分布外,以中国特有种居多,其次是东亚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至北美洲间断分布。在植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量两个露天铜矿和一个露天金矿8种10份苔藓植物样品及对应基质中的Ca、Mg、Zn、Cu、Au、Cr、Cd、As和Pb等9种金属元素含量。汤丹的中华小毛藓Microdus sinensis Herz.、多形小曲尾藓Dicranella heteromalla (Hedw.) Schimp.、剑叶对齿藓Didymodon rufidulus (C. Mull.) Broth.和尖叶美叶藓Bellibarbula obtusicuspis (Besch.) Chen;拉拉的狭网真藓Bryum anagustirete Kindb.、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短叶扭口藓Barbula teetorum C.Muell.和硬叶扭口藓Barbula rigidula (Hedw.) Mild.因在各自的铜矿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分布频率或盖度,被挑选出来。拖布卡-播卡金矿上的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和剑叶对齿藓Didymodon rufidulus (C. Mull.) Broth.作为对比样品。研究发现汤丹铜矿植物样品Cu的含量高于其他学者所研究的其它高等植物,达到超富集标准,以中华小毛藓Microdus sinensis Herz.的Cu含量最高,高达5606.00ppm,可考虑作为富集植物进行深入研究。汤丹铜矿上的植物样品金属含量均大于拉拉铜矿,尤其是Cu元素。而铜矿和金矿相比,金矿上的植物样品除Au、Cr和As含量高于铜矿上的平均含量外,其它元素的含量均低于铜矿上的平均含量。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比较,铜矿上的Zn、Cu和Cd以及金矿上的Cu和Cd都超过了国家标准。叁个矿区对应基质金属元素含量对比结果与植物体完全一致。元素富集系数研究表明,汤丹铜矿的植物体中由于地球化学屏障效应,未出现超强烈富集和强烈富集的情况,体现了植物体本身生长的保护机能。多形小曲尾藓Dicranella heteromalla (Hedw.) Schimp.对各金属元素均具有较小的富集系数,可作为良好的候选种类,用于矿区植被重建的先锋种。以金属元素含量对铜矿和金矿上的苔藓植物样品和基质样品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两者聚类的结果非常相似,有力的证明了苔藓植物体元素含量是建立在基质元素含量的基础上。这将为利用苔藓植物指示铜矿以及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理东川坳拉槽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家云,朱志敏,陈家彪,沈冰,李潇雨.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对会理-东川坳拉槽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成矿响应[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
[2].周灵燕.中国西南会理—东川坳拉槽成矿带铜矿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其植物地球化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3].赵彻终,刘肇昌,李凡友,钟康惠.会理—东川坳拉槽对铜多金属成矿的控制[J].四川地质学报.1999
[4].刘肇昌.元古代会理-东川坳拉槽与川滇铜铁成矿带[J].矿床地质.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