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感情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特殊成分,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教育作用和学生需要的认识深化,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逐渐由过去的“知识型”、“智能型”向“个性全面发展型”方向发展,但教育实践表明,仅从智能角度入手,其挖掘的潜力也将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智力,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又有着历史渊源的教育感情思想便合乎逻辑地应运而生了。由于种种原因,感情在教育中的作用未被深入的挖掘,并且很多学者对于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始终抱有困惑。满怀好奇心和信心,笔者将从其独特的性质、结构、功能和如何培育这几个方面对教育感情作逐步的探讨。教育感情是在教育中存在的感情,它主要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出来的。它具有博尔诺夫(Bollnow,O.F.)所说的“教育氛围”的意义,既指教育主体对特定对象的兴趣、好感和关心,并因此而投入到其中,体验它可能带来的感动;也指这个对象对于教育主体有着某种重要性,能够给教育主体带来冲动、兴奋和激动的情感体验。它还具有范梅南(van Manen,M.)的“信任的同情心”的意义,它们都充分体现了教育感情的本质。教育感情具有可调节性、社会性和需要理性的参与等特点。事实上,教育感情是复杂的、甚至是不能直接加以描述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育内容所进行的多边活动。教师的感情世界、学生的感情世界、教育内容的感情世界是教育感情的基本构成,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源点,无论在师生感情的调控和教育行为的引导上,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调节下,教育感情无疑会较为充分地发挥其功能。这些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动力功能,即教育感情可以引导师生积极的教育行为并增强师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是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调节师生的认知和道德意志行为推动实现教育行为的完整性;三是和谐功能,即身心和谐与关系和谐。感情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教育感情却不是天生的,所以教育关注感情却不能单纯依靠感情,而是要理性地去研究师生的感情,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培育师生积极、健康的感情,这需要在四个主要方面着力,它们是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创建安全的感情氛围、施展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灵活调控师生的感情。而在这所有方面中,教师无疑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其实师生之间应是积极的感情互馈,教师要以自己的感情去影响学生的感情,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感情对教师没有影响,在学生方面,也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胆量将自己对教师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感情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信赖的情感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教育感情论[J]. 教育研究 2009(12)
- [2].感情,让教育焕发生命的色彩[J]. 现代教育论丛 2008(03)
- [3].教育感情:一个研究教育的新视角[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