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液动测量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液动测量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和航海等航行器的航行控制领域中,电液伺服阀作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伺服控制系统的品质。滑阀是由阀芯和阀套两部分组成,通常用作电液伺服阀的功率放大级,其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阀芯和阀套的轴向配合尺寸的加工是伺服阀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这种轴向配合尺寸通常称之为叠合量。叠合量的实质是指滑阀在零位时的阀口开启状态的数值,由于滑阀通常有四个阀口,所以需要有四个叠合量数值需要保证。叠合量一般为1-2μm,公差要求约为±0.5μm,通常是通过磨削阀芯台肩的方式来达到和调整阀芯各节流边的轴向尺寸,进而保证叠合量的要求,实际加工是通过测量——磨削——再测量直到达到精度要求为止。各个阀芯和阀套之间并没有互换性,加工方式是一种偶件配作的方式,因此叠合量加工和测量可称作为“配磨”加工。由于没有互换性,不能通过单独测量某个阀芯节流边轴向位置尺寸来计算和控制叠合量的数值,必须配合对应的阀套一同测量,而通过分别测出相配对的阀芯阀套各自的节流边轴向尺寸经计算得到叠合量的方法也不便采用。必须将阀芯阀套装在一起测量相对的工作边开口情况(即叠合量),因此叠合量的测量一直以来是伺服阀制造中的难点之一。目前我国伺服阀生产主要以军品为主,当单件小批试制性生产时,滑阀的配磨工序已经是影响伺服阀生产效率的瓶颈之一了。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伺服阀也提出了批生产的要求,滑阀叠合量的测量精度和效率更成为伺服阀制造中的技术关键,因此研究滑阀叠合量测量技术对提高伺服阀的制造工艺水平,进而提升军工生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对滑阀阀口的流量特性进行研究,为叠合量液动测量提供理论基础。利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仿真分析了理想阀口、阀芯工作棱边带圆角阀口和有径向间隙的阀口的流量特性。针对阀口流体流态变化对阀口流量系数的影响,建立了阀口流量系数与雷诺数之间数学模型,适用于滑阀阀口流体在不同流态下的流量系数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阀口流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中综合了阀口流态变化对阀口流量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小孔出流模型,阀口流体流量的计算不受阀口流体流态变化的影响,更加适合于描述滑阀阀口流量。进行阀口流量特性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和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深入分析了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气动测量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液压油作为测量介质的流量式叠合量测量方法,即“流量式”液动测量法。通过测量滑阀阀口四条流量特性曲线,利用回归的方法计算出滑阀的叠合量。建立了滑阀叠合量测量的误差模型,将测量误差分为结构误差和流态误差两种。结构误差主要受阀口阀芯当量圆角和径向间隙的影响,流态误差受阀口流体流态的影响,给出了叠合量计算时误差补偿的方法。针对目前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测量技术和系统对于伺服阀滑阀尤其是大流量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测量精度不高和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研制新的测量系统,提高叠合量测量精度,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性,并能够适应于多型号不同流量范围的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测量,提高叠合量测量设备的通用性,实现叠合量的自动测量。阀口压差的稳定是高精度液动测量的保证,因此深入研究了阀口压差控制技术。压差控制系统由定量泵-电液比例溢流阀控系统组成,采用PID控制方法,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阀口压差,得到阀口压差的偏差值作为PID控制器输入的闭环控制方法。在深入研究了流量计的压力损失特性的基础上,为提高压差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前馈的复合PID控制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点。液压油温度变化是对测量精度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了液压油温度控制技术。实现了一种压缩机——电加热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并针对压缩机制冷控制中存在非线性时变的特点,将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应用到了压缩机系统蒸发器过热度的控制中。这种算法实现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自整定。为验证控制效果,进行了蒸发器过热度控制实验,对比分析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液伺服阀的用途和组成
  • 1.1.2 双喷嘴挡板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1.3 我国电液伺服阀的生产现状
  • 1.1.4 伺服阀滑阀叠合量及其对阀性能的影响
  • 1.2 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叠合量测量技术的研究概况
  • 1.2.2 国外叠合量测量技术的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阀口流场数值模拟及阀口流量公式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滑阀流场模型的建立
  • 2.2.1 流场计算的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
  • 2.2.2 滑阀流场几何模型的构造
  • 2.2.3 网格的划分
  • 2.2.4 流场边界条件及其设定
  • 2.3 伺服阀滑阀流场的数值模拟
  • 2.3.1 理想滑阀阀口的流量特性
  • 2.3.2 阀芯工作棱边带圆角的滑阀阀口流量特性
  • 2.3.3 带径向间隙的滑阀阀口的流量特性
  • 2.4 滑阀阀口流量公式的建立
  • 2.4.1 滑阀阀口雷诺数的计算
  • 2.4.2 薄壁孔口淹没出流流量公式
  • 2.4.3 流量系数Cd 与雷诺数R
  • 2.4.4 滑阀阀口流量计算公式
  • 2.5 阀口流量特性验证实验
  • 2.5.1 实验试件和装置
  • 2.5.2 实验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液动测量方法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叠合量气动测量原理
  • 3.2.1 叠合量流量式气动测量原理
  • 3.2.2 叠合量压力式气动测量原理
  • 3.2.3 叠合量气动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 3.3 流量式液动测量原理
  • 3.4 叠合量的计算
  • 3.5 叠合量测量误差模型
  • 3.5.1 阀芯工作棱边圆角的影响
  • 3.5.2 径向间隙的影响
  • 1 的计算'>3.5.3 结构误差δ1的计算
  • 2 的计算'>3.5.4 流态误差δ2的计算
  • 3.6 测量起始点的选择
  • 3.6.1 相关系数分析法
  • 3.6.2 实际滑阀测量起始点的调整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液动测量系统的建立
  • 4.1 引言
  • 4.2 系统组成
  • 4.3 液压系统
  • 4.3.1 测量油路设计
  • 4.3.2 辅助油路设计
  • 4.4 滑阀安装和驱动机械系统设计
  • 4.5 测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5.1 流量传感器电路
  • 4.5.2 位移传感器电路
  • 4.5.3 压力传感器电路
  • 4.5.4 A/D 转换电路和计算机采集通道
  • 4.5.5 控制信号输出电路
  • 4.6 软件设计
  • 4.6.1 软件主界面
  • 4.6.2 数据采集的实现
  • 4.7 传感器标定和精度验证
  • 4.7.1 传感器标定
  • 4.7.2 叠合量测量重复性实验
  • 4.7.3 对比实验
  • 4.7.4 叠合量配磨测量实验
  • 4.8 测量系统应用情况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阀口压差控制技术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压差控制液压系统组成
  • 5.3 阀口压差控制技术
  • 5.3.1 控制系统设计
  • 5.3.2 数字PID 控制
  • 5.3.3 流量计的压力损失特性
  • 5.3.4 基于前馈的复合PID 控制器
  • 5.4 阀口压差控制性能测试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液压油温度控制技术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液压油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 6.3 液压油温度控制技术
  • 6.3.1 温度控制系统构成及控制方法
  • 6.3.2 压缩机制冷系统设计
  • 6.3.3 蒸发器过热度控制方法
  • 6.3.4 常规蒸发器过热度模糊控制方法
  • 6.3.5 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 6.4 蒸发器过热度控制实验
  • 6.4.1 实验系统组成及实验方法
  • 6.4.2 实验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伺服阀滑阀叠合量液动测量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