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南矶山湿地位于鄱阳湖主湖的南部,是中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本研究在南矶山湿地选取3条样带,以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Liou)和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群落植物-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开展了植物体生物量及其主要养分元素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季节动态变化的研究,并比较了位于不同水位的植物群落土壤氮磷垂直分布格局的异同,为湿地植被保护及对水位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对植物群落的季节组成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为南荻和灰化苔草群落冬末和春季的生物多样性比较高,与灰化苔草群落相比南荻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较为平缓,南荻群落在南矶湿地较苔草群落更为稳定。(2)南荻和灰化苔草群落的氮磷存量具有季节变化特点,且不同的物种差异性很大,两种植物的氮素累积量要高于磷;就同一时期比较,两种植物对氮元素的吸收是磷的两倍多。存留量也存在差异,南荻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氮素存留量在10月份秋季达到最高,对磷素的存留量在5月份春季达到最高,灰化苔草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氮素存留量在10月份秋季最高,对磷素的存留量在2月的冬末达到最高值。(3)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垂直分布总体表现为由上到下逐渐减少的趋势,全磷的垂直变化规律不够明显。同时,对南荻和灰化苔草两种植物群落中土壤的有机质、氮磷储量进行了估算比较,植被类型对湿地剖面有机质、氮素和磷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每次对群落进行调查,测定表层土壤的有机质、氮、磷以探索季节变化规律,测定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垂直变化规律,测定群落中植物体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氮磷含量,以探讨氮磷存留量的动态变化。(4)南荻群落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素、磷素含量均高于灰化苔草群落的;不同水位下,同一群落土壤的氮磷含量存在差异,南荻和灰化苔草两种群落的土壤表层磷素含量均表现为水位较低地区磷素含量高于水位较高的地区。(5)通过对测定植物体内氮磷的积累量以及土壤氮磷元素含量动态变化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为灰化苔草群落中植物与土壤的氮磷耦合关系非常显著,南荻群落中植物与土壤的氮素耦合关系也非常显著。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湿地概念及功能1.2 湿地的研究现状1.3 湿地碳氮磷循环及生物量的研究1.3.1 植物生物量的研究1.3.2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第2章 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意义2.1 南矶山湿地概况2.1.1 南矶山湿地土壤状况2.1.2 南矶山湿地地质状况2.1.3 南矶山湿地植物资源2.1.4 南矶山湿地动物资源2.1.5 南矶山湿地水文状况2.2 南矶山湿地的研究现状2.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4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3章 南矶山湿地植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3.1 研究方法3.1.1 样地设置与样方调查3.1.2 生活型调查3.1.3 重要值的计算3.1.4 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3.2 结果与分析3.2.1 群落的区系组成3.2.2 群落物种的生活型季节变化3.2.3 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3.3 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动态3.3.1 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3.3.2 南荻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3.4 讨论第4章 不同群落土壤碳氮磷的时空动态及氮磷储量4.1 材料与方法4.1.1 样地选择4.1.2 取样方法4.1.3 分析方法4.2 结果与分析4.2.1 有机质在不同植被区土壤中的空间分异规律4.2.2 氮素在不同植被区土壤中的空间分异规律4.2.3 磷素在不同植被区土壤中的空间分异规律4.2.4 湿地土壤碳/氮比4.2.5 典型植物群落中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储量4.2.6 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4.2.7 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氮素的动态变化4.2.8 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磷素的季节动态4.2.9 同种群落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土壤氮素的季节动态4.2.10 同种群落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土壤磷素的季节动态4.3 讨论第5章 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过程5.1 研究方法5.1.1 样地选择5.1.2 取样方法5.1.3 测定方法5.2 结果与分析5.2.1 南荻群落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5.2.2 灰化苔草群落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5.2.3 两种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垂直变化5.2.4 不同群落的氮磷含量特征5.2.5 不同群落的氮磷积累特征5.2.6 不同群落植物N/P5.2.7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性状差异5.2.8 植物群落与土壤的氮磷耦合关系5.3 讨论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南矶山论文; 湿地论文; 有机质论文; 动态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