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适地适树和分类施治的原则,提出了乡村绿化四种建设模式,并对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中的绿化植物选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绿色家园;植物选择;绿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S73S7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023-01
目前,在乡村绿化中普遍存在人口密集区及主要交通沿线,绿量不足、绿化跟不上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乡村绿色景观单一、缺少生机和活力等问题,通过农村绿化中的植物选择研究探讨,对绿色家园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居住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的优美,形成村风文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家园,不仅是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以来,人们更加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广大农民对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要求日益迫切。
一、绿色家园建设中的植物选择要点
1.优先选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经过长期自然演替是最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树种或为当地的原生树种,分布广泛、材质坚固、树形优美,深受群众喜爱。因此,在绿化树种选择方面,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
2.针对当地自然气候,做到适地适树
在绿化植物选择时要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做到适地适树。优先配置适应性广、生长快、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景观特性强的优良树种,避免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尤其是跨地域调运书中的做法。
3.选用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树种
城郊、川塬、山区自然条件迥异,按照一村一品、一路一个主栽树种的配置模式,培育可反映当地地域特色的骨干树种,既美化了家园,也要形成新的绿色景观。
4.乔灌草合理搭配,突出景观观赏价值
乔灌草搭配,可以形成物种丰富、层次复杂、生长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在建立以乔木树种为骨架的前提下,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注重针阔叶、常绿落叶、乔灌藤花草的混合配置和不同颜色的枝、叶、花木的合理搭配,利用植物叶片、花朵、枝干富于变化的色彩,形成复层立体植被结构和群落,发挥绿色植被的生长稳定性和景观协调性。
5.保护、改造、利用相结合,增加绿色总量
经过几十年的国土绿化,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散布着数量巨大的林木,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充分保护生长良好的原有树木,尤其是分散存在的古树名木。通过增加栽植种类,使乡村的绿色总量快速提高,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和谐自然。
6.树种选择兼顾生态、经济效益
栽植植绿是人工改善生活环境、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生态保障的自然改造过程,也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的基础性工作。在乡村绿化中,多选择既能发挥生态防护作用又有改善美化家园,也为农民经济增收奠定基础。
二、绿色家园建设模式
1.生态保护型
远离交通干线,地处山区、浅山区或邻近山区的村庄,相对偏僻,周边天然分布的森林植被较多,也是重点生态工程的分布区,具有一种近自然的原生态环境。
在绿色家园建设时应以封山禁牧、封山育林、现有林木管护为重点,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保障作用。在村宅空周围空闲地和坡耕地上栽植经济树种,培育发展干杂果基地,为壮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提供稳定、长期的生产基础。
2.生态经济型
交通干线沿线和平原地区人口聚集,村庄广布,既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也是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的重点。随着人口增长,乡村规模普遍较大,但这些地方土地资源利用率高,村庄绿地率较低,森林的防护和景观功能较弱。
在绿色家园建设时应以农田林网和路、渠绿色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发挥林网防护作用和绿色通道景观作用,选择树冠稀疏、冠幅小、生长快、根系深、胁地少的树种。主干公路、进村道路应突出景观性,选择常绿或彩叶树种,搭配造型灌木。村庄、房前屋后及庭院,散置寿命长、经济价值高、树冠茂密、遮荫效果好、树林高大的落叶乔木和经济果木,搭配常绿树种和木本花卉,达到夏季清新凉爽、冬季光照充足、四季景色宜人的绿化效果。村内街道两侧配置1~2行常绿和落叶、针叶和阔叶相结合的乔木,搭配造型优美的多色灌木,形成绿茵夹道景观。村庄内修建一定面积的休闲空地,散植树体高大、林冠茂密的乔木、造型灌木、锻炼提供场所。邻近村庄规模栽植经济价值高、发展前景好的干鲜杂果林和名优鲜食林,将绿色家园建设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3.城郊园林型
靠近市区、县城、经济重镇的村庄,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硬件设施完备,但土地需求紧张、也存在注重固定建筑的更新改善、淡化绿化美化等软环境的改观。
绿色家园建设时应优先考虑生态景观价值高的村种,注重植物的色彩、形体、季相组合,实行乔、灌、草、藤立体绿化,采取行植、丛植、散植、植物造型方法,插空植绿、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景观园林植物总量,形成三季有花可赏、四季绿树成荫的景观。通过建设园林式村庄,使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清新整洁,村容村貌更加宜人、和谐、优美。
农村地域辽阔,是今后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高涨。但是乡村绿量不足和景观效果欠缺,与新农村建设目标有一定差距。在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中,要针对不同绿化用地特点和乡村地理位置确定绿化重点,以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自然和谐社会的目的。④①
参考文献:
[1]薛乾军浅析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林业的发展思路J.陕西林业,2006.3
[2]闫秀杰发展林业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J]中国林业,2006,6A: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