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1973年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被发现,研究者们定位了三个光敏核不育基因(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Sterile, pms):pms1、pms2和pms3,它们分别位于7号、3号和12号染色体上,由于表型鉴定的复杂性,并没能成功克隆到光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者们仅在光敏核不育水稻生理生化以及细胞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至今还没有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期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报道。为了研究长日照导致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我们利用水稻表达谱芯片比较分析了农垦58S在长、短日照下的转录组差异;同时我们利用同重标签相对绝对定量方法(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对农垦58S和农垦58N在长日照下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A、通过对农垦58S在长、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发育敏感时期的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在颖花原基分化期长、短日照之间的差异基因共有73个,被长日照抑制倍数变化大于5倍的基因有5个,被短日照激活倍数变化大于5倍的基因只有1个;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长、短日照之间总的差异基因数量增加至128个,被长日照抑制倍数变化大于5倍的基因有22个,被短日照激活倍数变化大于5倍的基因仅有5个。这些结果表明长日照抑制了农垦58S在第二光周期下的基因表达。随着幼穗发育进程的推进差异基因的数目在增加,这表明不育的发生具有累积效应,这与长日照在光敏时期的育性影响具有累积效应一致。B、为了在众多差异基因中寻找到受光周期调控的代谢通路,我们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了GO注释和pathway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与生物节律途径和开花途径有关。其中生物节律途径中的RICE PSEUDORESPONSE REGULATOR1(OsPRR1)、RICE PSEUDORESPONSE REGULATOR37(OsPRR37)、RICE GIGANTEA(OsGI)和RICE LATE ELONGATED HYPOCOTYL (OsLHY)4个基因可能参与了光敏核不育的育性转换过程;水稻开花途径中的EARLY HEADING DATE1(Ehd1), HEADING DATE3a(Hd3a), RICEFLOWERING LOCUS T1(RFT1),OsMADS BOX1(OsMADS1)4个基因可能参与了光敏核不育的育性转换过程途径。C、通过对参与水稻生物节律和开花基因以及芯片中的差异基因在长、短日照下农垦58S和农垦58N之间在四个发育时期的昼夜表达模式的分析,发现参与水稻生物节律的基因OsPRR1、OsPRR37、OsGI和OsLHY在第二光周期中在农垦58S和农垦58N之间有显著地节律性差异,这暗示了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过程是水稻生物节律的output pathway。D、我们发现参与水稻开花通路的Ehd2、Ehd1、Hd3a、RFT1和OsMADS1等基因长日照条件下虽在农垦58S中受到抑制,但在农垦58S和农垦58N之间没有节律性差异。Hdl是开花通路基因中唯一没有被长日照抑制的基因,它在第二光周期中在农垦58S和农垦58N之间表现有显著地节律性差异,这暗示了Hdl也参与了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过程,并且在该过程中存在OsGI对Hdl的调节。E、通过在对24个差异基因进行生物节律分析后发现:转录因子OsDof在第二光周期中在农垦58S和农垦58N之间有显著地节律性差异,并且表现出与OsLHY相似的表达模式。这表明OsDof可能参与了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过程,推测可能位于OsLHY的下游。F、水稻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在农垦58S和农垦58N之间不表现出节律性的差异。这暗示了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可能体现在蛋白质水平。G、为了了解HYA、PHYB和CRY1b在农垦58S和农垦58N的幼穗中是否存在组织特异性的差异,我们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它们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PHYA、PHYB和CRY1b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在农垦58S和农垦58N的幼穗中没有组织特异性的差异,均集中在幼穗的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H、利用iTRAQ方法对农垦58S和农垦58N在第二光周期的长日照下叶片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在颖花原基分化期共有75个差异蛋白,到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差异蛋白数量增加至102个。差异蛋白的总数随着幼穗发育进程向前推进和长日照处理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表明在蛋白水平上的差异表现出积累效应,在颖花原基分化期农垦58S中有33个蛋白的表达量比农垦58N高,到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则有62个蛋白的表达量比农垦58N高,增加了大约一倍,而比农垦58N表达量低的蛋白数量则从42个减少为40个,这就暗示了随着幼穗发育进程向前推进和长日照处理的延长,不育发生过程存在积累效应。这些结果与转录组得到的结果一致。Ⅰ、蛋白组学结果发现,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在农垦58S中受到影响。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在颖花原基分化期,在农垦58S中共有13个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表达量要低于农垦58N;在雌雄蕊原基形成期里则有13个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在农垦58S中表达要高于农垦58N。这一结果表明农垦58S中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表达异常,暗示了其中叶绿体的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与前人的农垦58S的叶绿体的结构异常的研究结果一致。J、结果发现与翻译相关的蛋白质在农垦58S中被抑制。在颖花原基分化期,共有6个翻译相关蛋白被抑制;在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则有11个被抑制。这一结果表明在育性转化期内农垦58S中蛋白质的翻译受到阻碍。通过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调控机制的模型:在长日照条件下,农垦58S的育性转换同时受生物节律和开花两条通路的调节,在生物节律通路中,参与生物节律的基因将长日照的信号传递至下游OsDof基因,再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递,最终作用于那些影响花粉发育的基因,从而导致雄性不育;在开花控制通路中,长日照信号通过未知的因子激活OsGI基因表达,然后通过对Hdl来调节,与生物节律基因共同参与花粉的发育,从而导致花粉不育,导致雄性不育。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稻籼粳杂交产生两系核不育株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4)
- [2].双隐性核不育蜀杂棉3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3)
- [3].我国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研究利用进展[J]. 种子 2009(02)
- [4].不同基因型核不育陆地棉多个性状配合力的比较[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8)
- [5].高产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3[J]. 中国种业 2015(09)
- [6].棉花抗病虫核不育新品种川杂棉3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 作物杂志 2013(06)
- [7].水稻雄性核不育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1)
- [8].抗虫完全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17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09(07)
- [9].三隐性核不育油菜中隐性上位基因抑制作用的专一性[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05)
- [10].反向核不育水稻育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8)
- [11].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36[J]. 中国棉花 2015(03)
- [1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繁殖技术研究[J]. 种子 2014(08)
- [13].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03)
- [14].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21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10(05)
- [15].温敏型雄性核不育水稻新种质粤光S的发现与育性鉴定[J]. 杂交水稻 2010(06)
- [16].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二型系029AB的遗传特性分析[J]. 作物研究 2016(01)
- [17].“核不育杂交棉宿根制种技术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J]. 植物医生 2016(06)
- [18].油研9号隐性核不育遗传分配与表现型的研究[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2)
- [19].棉花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研究与利用[J]. 棉花科学 2012(01)
- [20].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作物研究 2011(05)
- [2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1)
- [22].水稻短光低温敏核不育遗传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09(06)
- [23].甘蓝型油菜“白花+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2AB的选育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10)
- [24].“双低两高”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9AB的选育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08(03)
- [25].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32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13(12)
- [26].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4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09(03)
- [27].低温条件下喷施乙烯利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2)
- [28].单隐性与双隐性核不育陆地棉的综合比较[J]. 棉花科学 2016(02)
- [29].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8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13(06)
- [30].抗病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6号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