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搏通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4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智华[1](2013)在《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和美托洛尔缓释片联用对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4,P=0.038);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及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且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分别为(120.45±10.89)mm Hg、(77.45±8.44)mm Hg和(70.39±5.53)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44,P=0.035;χ2=5.13,P=0.040;χ2=6.05,P=0.027);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分别为(47.65±4.01)mm和(101.26±4.87)ms,而E/A为(1.19±0.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25;χ2=5.82,P=0.031;χ2=5.56,P=0.039)。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效果显着,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孔祥英[2](2005)在《滋肾活血合剂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以滋阴潜阳、活血通络为功效的滋肾活血合剂对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滋肾活血合剂试验组32例和卡托普利对照组30例,8周为一疗程。结果:试验发现滋肾活血合剂能较好地降低偶测血压、脉压及24h动态血压,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管活性物质,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其作用并不依赖于左室肥厚的改善。统计表明滋肾活血合剂在对临床症状的改善,降低血液粘稠度方面优于卡托普利;在控制血压,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方面与卡托普利作用相当。从而验证了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阴虚阳亢,瘀血阻络的基本病机。结论:本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血管活性物质,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地改善了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障碍,是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良效药物,并为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侯俊峰[3](2001)在《开搏通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40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徐培清,牛光亚,乔建华,步桂金[4](1993)在《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40例治疗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开博通(CAPOTERN)对40例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者进行治疗观察。经用彩色超声心动仪在用药前及用药后2个月测试,发现左室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均系住院病人。两年来6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40例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者为观察对象。男37例,女3例,年龄最小55岁,平均60.42岁。(舒张功能减退主要指A/E>1) 1.2 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法。本组病人入院后常规查三大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每天测血压、脉搏、呼吸3次。开始一般治疗,主要心痛定10mg每日3次一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然后开始服开搏通半片(6.5mg),一小时后复查血压、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5](2019)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提出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
严冬[6](2007)在《降压益肾颗粒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探讨降压益肾颗粒防治高血压病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理论研究:在深刻体会导师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血压病及其早期肾损害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②临床研究:观察降压益肾颗粒和开博通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症状、血压、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及相关的代谢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③实验研究:观察降压益肾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治疗后尿MAlb、尿β2-MG、肾小球胶原蛋白含量、肾功能、血压(BP)、血糖(G)、胰岛素(I)、血脂、肾脏及心肌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理论研究:肝肾阴虚、瘀阻肾络是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病机关键,可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②临床研究:降压益肾颗粒具有显着改善症状及明确的降压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能够明显降低反映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尿NAG、MAlb、β2-MG、TRF、IgG等敏感指标,且有较好的改善糖、脂、尿酸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③实验研究:降压益肾颗粒能减少肾脏对尿MAlb、尿β2-MG的排泄;降低肾小球胶原蛋白含量。还能降低BP、G、I、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肾脏及心肌局部的AngⅡ、ET;升高循环和肾脏局部的NO水平。其作用效果优于传统的具有降压和保护肾脏作用的六味地黄丸组和尼群地平组。结论:根据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肝肾阴虚、瘀阻肾络的特点,创制的具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作用的降压益肾颗粒能改善高血压病(EH)引起的早期肾脏损害的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整体调节,多环节作用对BP、G、I、血脂、肾脏局部的AngⅡ、ET、NO、NOS等的影响,产生肾脏保护的作用。
张国华[7](2006)在《平肝、祛瘀、化痰法对EH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MFs机理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目的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我国高血压病发病趋势十分严峻,2002年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已由1991年的11.88%上升至18.8%。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s)是高血压引发心脏损害的重要病理学特征,是以心脏间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过度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的心脏间质重构,也是导致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防止与逆转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已成为目前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抑制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虽然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至今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释清楚。因此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积累了许多经验,如降压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的经典方剂天麻钩藤饮,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尤其是在治疗脏器纤维化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同时中医药具有标本同治,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本研究将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对心肌纤维化的病因病机认识,从临床到实验,从整体、细胞及基因调控水平多层次、多环节探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以寻找切断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逆转心肌纤维化过程,寻求中医药防治心肌纤维化的共同性与特异性规律。 导师赵立诚教授长期从事高血压病的研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等有较深的认识,高血压病中医病机简要而言为本虚标实,归纳起来主要有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导师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分析,认为高血压的本质是心主血脉功能的异常,而心主血脉在保证了机体正常的气机升降及血的输布运行的同时,亦成为瘀血、痰浊易成的生理基础。高血压病所导致心肌纤维化并引起的心脏病通常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生痰”,痰与瘀又相互影响,痰阻则血难行,血瘀则痰难化,痰滞日久必致血瘀,血瘀内阻,久必生痰。久病则心虚气弱、心肾阳虚、气阴两虚,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停心、水湿内停化痰成饮则阻滞心络。所以高血压心肌纤维化阶段,在病机方面痰、瘀、虚较风、火更为突出。故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病机为五脏虚损为本,阴虚阳亢、痰浊和血瘀内结心络为标。其中瘀血、痰浊贯穿于心肌
胡满香[8](2006)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结构重塑及槐米降压颗粒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槐米降压颗粒的疗效,并探讨该复方防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结构重塑,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槐米降压颗粒的药效学研究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1.槐米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将大鼠于18℃~22℃明暗各12h的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内适应饲养1周。3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雄性,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①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给予1ml/100g体重蒸馏水灌胃;②模型+槐米降压颗粒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给予槐米降压颗粒(1.107g/kg体重,按1ml/100g体重用蒸馏水配制成溶液)灌胃;③模型+槐米降压颗粒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给予槐米降压颗粒(2.214g/kg体重,按1ml/100g体重配制成溶液)灌胃;④模型+天麻钩藤颗粒组(简称对照组),给予天麻钩藤颗粒(2.7g/kg体重,按1ml/100g体重配制成溶液)灌胃;⑤另以同龄的雄性Wistar-Kyoto大鼠9只作空白对照组(简称WKY组),给予1ml/100g体重蒸馏水灌胃;以上5组每日灌胃1次,持续6周。用RBP-1型大鼠血压测定仪,采用尾袖测量法定时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测定尾动脉收缩压,以3次
孙敬和[9](2005)在《天麻钩藤饮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高血压病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高血压病引起的主要心脏病理改变,也是导致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抑制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研究 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是心肌胶原的生成大于降解的结果,目前多数抗心肌纤维化研究很注重药物对心肌胶原过度增生方面因素的调控,但近来发现心肌胶原降解异常在致心肌纤维化方面日益显露出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多种降压药均具有一定程度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途径单一、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有限,且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通过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积累了许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的优秀方剂,天麻钩藤饮就是其中之一。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天麻钩藤饮具有可靠的降压作用。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天麻钩藤饮能够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和心肌胶原含量,并且能够同时降低Ⅰ和Ⅲ型胶原含量,初步说明其具有良好的逆转心肌纤维化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全面。 本研究实验部分选择SHR为动物模型,试从抑制心肌胶原过度合成和促进心肌胶原降解两方面来全方位探讨天麻钩藤饮干预高血压病心肌纤维化的多靶点作用机理;临床部分选择了易发生心肌纤维化的特殊人群——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而为天麻钩藤饮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优化组方提供参考依据。 2.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天麻钩藤饮的降压及逆转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作用,同时探讨其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8周龄WKY大鼠24只,设为正常大鼠组(下称w组);8周龄SH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天麻钩藤饮组、卡托普利组和SHR大鼠组(即高血压模型组,下称S组),每组24只。在动物购入4天后即给药干预。上述四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开始后6、14、24周处死,每次每组8只。观察的内容包括:各组大鼠的血压、左室重量(Left ventricular weight,LVW)及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weight index,LVI=左心室重量/体重)、心肌组织胶原浓度(Myocardial Collagen,Coll)、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例(Perivascular Circumferential Area,PVCA)及心肌胶原容
周英[10](2004)在《心脑喜康联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心脑喜康联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患者的症状、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指标及左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57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服用心脑喜康胶囊合用卡托普利,对照组单纯服用卡托普利,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指标及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可明显改善,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房内径(LAD)、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下降,但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脑喜康联用卡托普利在改善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的同时,还可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两药联用疗效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二、开搏通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4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搏通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4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和美托洛尔缓释片联用对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诊断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判定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舒张功能变化比较 |
3 讨论 |
(2)滋肾活血合剂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病例标准 |
(四) 排除病例标准 |
(五) 疗效评定标准 |
(六) 统计方法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试验方法 |
(三) 观察指标 |
三、一般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 |
(三)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
(四) 两组患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比较 |
(五) 两组患者饮食习惯比较 |
四、病情资料 |
(一)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 |
(二) 两组患者家族性发病情况比较 |
(三)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分类比较 |
(四) 两组患者危险度分层比较 |
(五)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及心率值比较 |
(六)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 |
(七) 两组患者治疗前舌象比较 |
(八) 两组患者治疗前脉象比较 |
(九) 两组治疗前血脂情况的比较 |
(十)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的比较 |
(十一) 两组治疗前血管活性物质的比较 |
(十二) 两组治疗前左心室超声心动图各参数的比较 |
五、研究结果 |
(一) 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
(二)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三)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
(四)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
(五) 治疗前后血浆ET、NO含量及ET/NO比值的变化 |
(六) 治疗前后血浆PRA、Ang Ⅱ、ALD含量的变化 |
(七) 治疗前后血浆TXB_2、6-keto-PGF_(1a)含量、TXB_2/6-keto-PGF_(1a)比值的变化 |
(八) 对异常心电图的影响 |
(九)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各参数的变化 |
(十) 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的变化 |
(十一)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
讨论 |
一、病机探讨 |
(一) 阴虚阳亢血瘀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 |
(二) 阴虚阳亢,瘀毒攻心是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基本病理变化 |
二、治法探讨 |
(一)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理念 |
(二) 滋阴潜阳活血是高血压病的重要治法 |
(三) 滋阴潜阳活血与心保护 |
三、滋肾活血合剂的处方依据 |
(一) 药物组成 |
(二) 方药分析 |
(三) 用药特色 |
(四) 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四、治疗结果分析 |
(一) 降压疗效分析 |
(二) 滋肾活血合剂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
(三) 滋肾活血合剂对高血压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
(四) 滋肾活血合剂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五) 滋肾活血合剂对心脏左室肥厚(LVH)的改善作用 |
(六) 滋肾活血合剂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作用机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5)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心力衰竭的概述 |
1.1定义 |
1.2分类 |
1.3分期和分级 |
1.4流行病学 |
1.5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
1.5.1病因 |
1.5.1.1原发性心肌损害 |
1.5.1.2异常的心脏负荷 |
1.5.2诱因 |
1.5.3病理生理机制 |
2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
2.1症状与体征 |
2.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
2.2.1常规检查 |
2.2.1.1心电图 (Ⅰ类, C级) |
2.2.1.2胸部X线片 (Ⅰ类, C级) |
2.2.1.3生物学标志物 |
2.2.1.4实验室检查 |
2.2.1.5经胸超声心动图 (Ⅰ类, C级) |
2.2.2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 |
2.2.2.1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
2.2.2.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phageal echoc ardiography, TEE) |
2.2.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 gr aphy, CT) |
2.2.2.4冠状动脉造影 |
2.2.2.5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 (或) 代谢显像 |
2.2.2.6 6 min步行试验 |
2.2.2.7心肺运动试验 |
2.2.2.8基因检测 |
2.2.2.9心肌活检 |
2.2.2.10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评估 |
2.2.2.11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
2.3诊断流程 |
2.4预后评估 |
3心力衰竭的预防 |
3.1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 |
3.1.1高血压治疗 |
3.1.2血脂异常 |
3.1.3糖代谢异 |
3.1.4其他危险因素 |
3.1.5利钠肽水平升高 |
3.2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
4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4.1一般治疗 |
4.1.1治疗病因和诱因 |
4.1.2限钠 |
4.1.3限水 |
4.1.4营养和饮食 |
4.1.5休息和适度运动 |
4.1.6监测体重 |
4.1.7心理和精神治疗 |
4.2利尿剂 |
4.2.1适应证 |
4.2.2利尿剂的分类 |
4.2.3使用方法 |
4.2.4禁忌证 |
4.2.5不良反应及处理 |
4.3 RAAS抑制剂 |
4.3.1 ACEI |
4.3.2 ARB |
4.3.3 ARNI |
4.4β受体阻滞剂 |
4.4.1适应证 |
4.4.2禁忌证 |
4.4.3应用方法 |
4.4.4不良反应 |
4.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4.5.1适应证 |
4.5.2禁忌证 |
4.5.3应用方法 |
4.5.4不良反应 |
4.6伊伐布雷定 |
4.6.1适应证 |
4.6.2禁忌证 |
4.6.3应用方法 |
4.6.4不良反应 |
4.7洋地黄类药物 |
4.7.1适应证 |
4.7.2禁忌证 |
4.7.3应用方法 |
4.7.4不良反应 |
4.8中药 |
4.8.1辨证分型 |
4.8.2分期治疗 |
4.8.3中西药相互作用 |
4.9改善能量代谢药物 |
4.9.1曲美他嗪 |
4.9.2辅酶Q10 |
4.9.3辅酶Ⅰ (NAD+) |
4.9.4左卡尼汀 |
4.9.5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
4.9.6雷诺嗪 |
4.10血管扩张剂 |
4.11抗血栓药物 |
4.12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
4.12.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
4.12.2抗心律失常药物 |
4.12.3 CCB |
4.12.4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 |
4.12.5糖皮质激素 |
4.12.6西洛他唑 |
4.12.7口服降糖药 |
4.13慢性HFrEF的治疗流程 |
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治疗 |
5.1利尿剂 |
5.2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
5.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5.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
6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6.1急性心衰的诊断 |
6.1.1病史、症状及体征 |
6.1.2急性肺水肿 |
6.1.3心源性休克 |
6.2急性心衰的评估 |
6.2.1院前急救阶段 |
6.2.2急诊室阶段 |
6.3辅助检查 |
6.3.1常规检查 |
6.3.2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 |
6.3.3动脉血气分析 |
6.4监测 |
6.4.1无创监测 |
6.4.2血流动力学监测 |
6.5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 |
6.6治疗原则 |
6.6.1一般处理 |
6.6.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心衰病因。 |
6.6.3容量管理 |
6.7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
6.7.1利尿剂 (Ⅰ类, B级) |
6.7.2血管扩张剂 (Ⅱa类, B级) |
6.7.3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 C级) |
6.7.4血管收缩药物 |
6.7.5洋地黄类 (Ⅱa类, C级) |
6.7.6抗凝治疗 (Ⅰ类, B级) |
6.7.7改善预后的药物 (Ⅰ类, C级) |
6.8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
6.9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
7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7.1利尿剂 |
7.2神经内分泌阻滞剂 |
7.3静脉正性肌力药物 |
7.4静脉血管扩张剂 |
7.5中药治疗 |
8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
8.1右心衰竭的诊断和评估 |
8.1.1诊断标准 |
8.1.2鉴别诊断 |
8.1.3病情评估 |
8.2治疗原则 |
8.3药物选择和合理应用 |
9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 |
9.1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
9.1.1房颤 |
9.1.2室性心律失常 |
9.1.3缓慢性心律失常 |
9.2心脏瓣膜病 |
9.2.1二尖瓣病变 |
9.2.2主动脉瓣病变 |
9.3冠心病 |
9.3.1慢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
9.3.2急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
9.4高血压 |
9.5心肌炎 |
9.6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
9.7先天性心脏病 |
9.8高原性心脏病 |
9.8.1高原肺水肿 |
9.8.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
9.9糖尿病 |
9.10血脂异常 |
9.10.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 |
9.10.2其他原因心衰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
9.1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
9.12肥胖 |
9.12.1肥胖在心衰患者中的患病率和对预后的影响 |
9.12.2肥胖引起心衰的机制 |
9.12.3肥胖合并心衰的处理原则 |
9.13电解质紊乱 |
9.13.1低钾与高钾血症 |
9.13.2低钠血症 |
9.14缺铁和贫血 |
9.15泌尿系统疾病 |
9.15.1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 |
9.15.2心衰合并前列腺梗阻 |
9.15.3心衰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
9.16肺部疾病 |
9.17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 |
9.18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 |
9.19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衰 |
9.19.1抗肿瘤治疗前的基线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 |
9.19.2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筛查与诊断 |
9.19.3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监测与随访 |
9.19.4抗肿瘤相关心衰的药物治疗 |
9.20恶病质 |
10心力衰竭患者管理 |
10.1心衰管理团队 |
10.2优化心衰管理流程 |
10.3随访频率和内容 |
10.4患者教育 |
10.4.1症状和体征的监控 |
10.4.2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 |
10.4.3运动 |
10.5老年心衰患者的管理 |
10.5.1老年心衰诊治特殊性 |
10.5.2一般治疗 |
10.5.3药物治疗 |
10.6妊娠心衰管理 |
10.7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管理 |
10.7.1识别心衰终末期患者 |
10.7.2与患者沟通 |
10.7.3治疗方法 |
附录A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
附录B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
(6)降压益肾颗粒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节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
1.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
2.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病理生理 |
3.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
4.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现代医学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中医对高血压病及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
1. 祖国医学古代文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古代文献对高血压病病名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古代文献对高血压病病因的认识 |
1.3 祖国医学古代文献对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 |
1.4 祖国医学古代文献对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的认识 |
1.5 祖国医学古代文献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
2. 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药研究进展 |
2.1 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2.2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
2.3 高血压病治则治法研究进展 |
3. 中医学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
4. 本研究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
4.1 肝肾阴虚、瘀阻肾络是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病机关键 |
4.2 降压益肾颗粒组方的原则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一般资料 |
诊断标准 |
病例选择 |
治疗方法 |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疗效评定标准 |
统计方法 |
结果及分析 |
讨论 |
1. 降压益肾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症候疗效的影响 |
2. 降压益肾颗粒对诊室血压的影响 |
3. 降压益肾颗粒对动态血压的影响 |
4. 降压益肾颗粒对尿 Alb、β_2-MG、NAG、TRF、IgG含量的影响 |
5. 降压益肾颗粒对糖、脂、胰岛素代谢和血尿酸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降压益肾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
1.1 降压益肾颗粒对尿 MAlb、尿β_2-MG的影响 |
1.2 降压益肾颗粒对肾小球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
1.3 降压益肾颗粒对肾脏病理的影响 |
1.4 降压益肾颗粒肾动脉的形态结构的影响 |
1.5 降压益肾颗粒对 Cr、BUN、UA的影响 |
2. 降压益肾颗粒改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机制 |
2.1 降压益肾颗粒对血压的影响 |
2.2 降压益肾颗粒对高血压病代谢障碍的影响 |
2.2.1 降压益肾颗粒对血糖及胰岛素代谢的影响 |
2.2.2 降压益肾颗粒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
2.3 降压益肾颗粒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
2.3.1 对心脏、肾脏局部 ET、Ang II浓度的影响 |
2.3.2 对循环及组织中 NO、NOS浓度的影响 |
3. 降压益肾颗粒的其它良性作用——逆转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平肝、祛瘀、化痰法对EH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MFs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部分 平肝、祛瘀、化痰法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纳入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3.3 不良反应 |
4.讨论 |
4.1 西医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
4.2 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早期诊察手段 |
4.3 开搏通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机理 |
4.4 中医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认识及诊疗原则 |
4.5 平肝、祛瘀、化痰法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总结 |
第二部分 平肝、祛瘀、化痰法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机理研究 |
实验一: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的制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环境与设施 |
1.2 实验药物 |
1.3 动物数量及来源 |
1.4 动物分组 |
1.5 给药与取血方法 |
1.6 制备含药血清 |
2.讨论 |
2.1 人与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
2.2 含药血清药理的方法学 |
实验二 SHR新生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实验器材 |
1.2 培养液、主要试剂及其配制方法 |
1.3 实验动物 |
1.4 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分离 |
1.5 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 |
1.6 心肌成纤维细胞的鉴定 |
2 结果 |
2.1 倒置显微镜观察 |
2.2 免疫鉴定结果 |
3 讨论 |
3.1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选择和评价 |
3.2 细胞培养研究方法学的意义 |
3.3 心肌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
实验三: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对SHR大鼠CFb增殖的影响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生长曲线的绘制 |
2.2 分组情况 |
2.3 同步细胞 |
2.4 加样检测 |
2.5 细胞增值分析(实验原理) |
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方法 |
4 结果 |
4.1 CFb生长曲线 |
4.2 空白兔血清对CFb增殖的影响 |
4.3 不同浓度含药兔血清对CFb增殖的影响 |
5 讨论 |
5.1 CFb增殖与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发生 |
5.2 各中药方抑制CFb增殖,延缓心肌纤维化 |
5.3 各中药方抑制CFb增殖的可能作用机理 |
实验四:天麻钩藤饮、温胆汤和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血压及左室重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1.4 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测定 |
1.5 各组大鼠左室重量的测定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尾动脉血压水平比较 |
2.2 各组大鼠左室重量的比较 |
3、讨论 |
实验五: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SHR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液中ALDO和AngⅡ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1.4 标本采集 |
1.5 心肌及循环中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测定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LDO含量变化 |
2.2 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变化 |
3 讨论 |
3.1 AngⅡ、ALDO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
3.2 各中药方抑制AngⅡ、ALDO激活,抑制心肌纤维化 |
实验六: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SHR大鼠心肌组织内IGF-1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1.4 标本采集 |
1.5 心肌组织内IGF-1和TGF-β_1表达的检测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心肌组织中IGF-1的表达 |
2.2 心肌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 |
3 讨论 |
3.1 TGF-β_1、IGF-1与高血压心肌纤维化 |
3.2 各中药方可抑制TGF-β_1、IGF-1的表达,发挥抗MFs的作用 |
3.3 各中药方可抑制TGF-β_1、IGF-1的表达的可能机制 |
实验七: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SHR大鼠血液中PⅢNP、LN和HA的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1.4 标本采集 |
1.5 血液中PⅢNP、LN、HA水平的测定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血液中PⅢNP水平的影响 |
2.2 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血液中LN水平的影响 |
2.3 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血液中HA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3.1 PCⅢ、HA、LN在高血压MFs发病中的作用 |
3.2 各中药方抑制血清PCⅢ、HA、LN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 |
3.3 各中药方抑制PCⅢ、HA、LN的可能机制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1:观察表 |
附2:综述 |
附3:实验图片 |
附4:在校期间工作总结 |
附5: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词汇表 |
致谢 |
(8)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结构重塑及槐米降压颗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结构重塑及槐米降压颗粒的影响 |
引言 |
第一部分 槐米降压颗粒的药效学研究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槐米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 ET-1、CGRP 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槐米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AngII、ALD 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槐米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心肌结构重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天麻钩藤饮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二节 中医药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干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天麻钩藤饮的方药解析及其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四节 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心脑喜康联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临床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3 临床观察 |
3.1 临床症状 |
3.2 血压 |
3.3 超声心动图检测 |
3.4 安全性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6 质量控制手段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开搏通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4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和美托洛尔缓释片联用对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J]. 胡智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3(28)
- [2]滋肾活血合剂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孔祥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06)
- [3]开搏通治疗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40例疗效观察[J]. 侯俊峰.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6)
- [4]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40例治疗观察[J]. 徐培清,牛光亚,乔建华,步桂金. 临床荟萃, 1993(Z3)
- [5]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
- [6]降压益肾颗粒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临床及实验研究[D]. 严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9)
- [7]平肝、祛瘀、化痰法对EH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MFs机理研究[D]. 张国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8]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结构重塑及槐米降压颗粒的影响[D]. 胡满香. 河北医科大学, 2006(11)
- [9]天麻钩藤饮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 孙敬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10]心脑喜康联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的影响[D]. 周英. 新疆医科大学,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