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论文摘要

江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不仅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而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退化趋势,不仅使当地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为恶劣,而且对长江、黄河、澜沧江水域及其他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保护江河源区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江河源区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分布少,社会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对本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难以满足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需要。本文从研究江河源区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入手,在收集江河源区全部19个气象站1971~2000年地面气候整编资料、1961~2002年气候观测资料、典型地区14世纪以来树木年轮资料,全面分析了江河源区基本气候特征、近几十年来主要气候要素变化规律,重建并分析了典型区域近几百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气候预测模式对江河源区未来的气候情景进行了预测。通过调查了解近几十年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分析了江河源区主要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要素的变化特征,重点对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而人类超强度、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本研究还对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下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进行了展望。1、江河源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首先,江河源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不仅是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而且其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会对江河流下游的水文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其次,江河源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策源地,不仅其气候变化的幅度高原全国其他地区,而且其气候转型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区域下垫面变化尤其是积雪变化也可以作为全国其他地区降水量趋势预报的遥相关指标。2、江河源区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特征。主要表现在太阳辐射强烈、光能资源丰富,气温低、热量资源不足,有效积温少,降水量普遍较小、经向分布梯度大、降水强度低,风速大、特别是大风多,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少,年蒸发量大、属常年性水分亏缺。另外,江河源区气候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主要体现在冰雹天气多,年降雪日数多,沙尘暴发生频繁。江河源区的气候特征是其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3、20世纪60年代以来江河源区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呈明显的线性升高趋势,20世纪90年代全区年平均气温比1961~1990年期间的平均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项目的提出、背景、意义及目的
  • 1.2 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综述
  • 1.3 研究范围、技术路线与方案
  • 第二章 江河源区自然环境特征与经济发展状况
  • 2.1 自然环境特征
  • 2.2 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三章 江河源区气候的若干特征
  • 3.1 光能资源
  • 3.2 气压
  • 3.3 风状况
  • 3.4 气温
  • 3.5 地温
  • 3.6 降水
  • 3.7 湿度
  • 3.8 蒸发量
  • 3.9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气候变化原因分析
  • 4.1 外强迫因子
  • 4.2 气候系统内部中的反馈
  • 4.3 大气环流
  • 4.4 青藏高原
  • 4.5 人类活动
  • 第五章 江河源区近40 余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 5.1 气温变化
  • 5.2 地温
  • 5.3 地气温差
  • 5.4 降水量
  • 5.5 蒸发量变化
  • 5.6 风速变化
  • 第六章 江河源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
  • 6.1 年表样本的生长环境条件
  • 6.2 年轮生长趋势及样本统计特征分析
  • 6.3 年轮序列的订正和标准化
  • 6.4 江河源区历史时期气候的重建
  • 第七章 江河源区未来气候变化的模拟分析
  • 7.1 气候预测模式
  • 7.2 未来温室气体情景设置
  • 7.3 结果分析
  • 第八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与预测
  • 8.1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 8.2 近几十年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 8.3 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 8.4 生态环境变化趋势预测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可可西里地区0.9Ma以来气候演变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6)
    • [2].南澳县半个世纪以来的气候演变特征[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0(02)
    • [3].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古气候演变记录[J]. 古地理学报 2020(02)
    • [4].渭北地区气候演变与黄土湿陷性异常——以陕西省旬邑县黄土工程性质为例[J]. 西北水电 2018(03)
    • [5].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偶极子模态的气候演变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02)
    • [6].辽南七顶山剖面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古气候演变的响应[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2)
    • [7].中国东北部中生代孢粉组合序列及古气候演变[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3(03)
    • [8].仰韶村遗址黏土矿物组成特征及古气候演变[J]. 土壤通报 2019(05)
    • [9].科尔沁沙地过去近5000年高分辨率气候演变[J]. 第四纪研究 2013(02)
    • [10].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03)
    • [11].新疆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水文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 干旱区研究 2009(06)
    • [12].艾比湖周边灌丛沙堆风沙沉积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化[J]. 中国沙漠 2013(05)
    • [13].艾比湖流域周边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20)
    • [14].内蒙古扎鲁特旗1961-2000年气候演变趋势及特征分析[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5].中-晚全新世以来安固里淖气候演变的植硅体记录[J]. 地球科学 2018(11)
    • [16].故纸堆中的那些风花雪月[J]. 国学 2010(03)
    • [17].不同生态区浓香型烤烟生长期气候指标的历史演变[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4)
    • [18].编者按[J].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8(01)
    • [19].未来气候是如何“算”出的?[J]. 今日科苑 2012(06)
    • [20].青海循化盆地23.1~5.0Ma沉积地层中常量、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气候演变[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05)
    • [21].近50a新疆粉红椋鸟栖息地气候演变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13(04)
    • [22].布哈河流域水资源的气候演变特征[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7(02)
    • [23].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北方生态脆弱区气候演变分析[J]. 环境影响评价 2017(05)
    • [24].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地层岩石磁学特征与环境演变[J]. 地质通报 2013(01)
    • [25].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的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6].因子分析法提取临沂商品城剖面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意义[J]. 环境化学 2013(05)
    • [27].癸巳年一之气异常气候与流行疾病的五运六气分析及全年疾病防治规律初探[J]. 新中医 2013(10)
    • [28].鄱阳湖区干旱演变特征与水文防旱对策[J]. 水文 2010(01)

    标签:;  ;  ;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