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构成与管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王翀
导师: 徐金发
关键词: 社区,公共空间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社区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当前我国广泛开展的城市社区建设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制度发展背景,在社区空间,既自发地生成着成员个体利益的各种诉求,又承载国家(政府)行政不作为部分的具项,尤其是现代社会,社区成为国家与社会在地域管理上的一个过渡地带,一个共有交涉的公共空间。 本文从正确地反映社会的公共需要,引入现代管理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构成与管理研究”为主题,在社会激烈转型的背景下,为适应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研究什么是社区公共空间,如何加强社区公共空间管理建设,以及在当前信息化进程中社区公共空间的变迁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社区公共空间研究,将更合理、有效地把握社区公共空间的效率、效益,促进现代民主社会有序运转。全文共分九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首先从经济改革、社会转型与我国城市社会管理变革入手,揭示了深化社会管理的挑战,指出社区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必要的社会自我管理制度。分析了现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管理的必然性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公共空间建构,在理论框架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框架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对社区理论、社区管理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的公共领域与公共空间研究和“管理”与社会研究等理论分别进行综述,并回顾了我国相关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构成了本文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以及拟突破的重点。 第三章对社区公共空间概念、构成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首先分析社区范围内具公共性的实在之物。并籍助于市民社会理论中的公共领域的概念,使公共领域概念从理想化转向实务化,对社区公共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使之进入社区场域并赋予实在的居民事务的功能。本文认为,社区公共空间是具有地域意义和赋有实际社会功能的公共领域类型。它是以国家——社会相对分离为生存基础,以自主参与为核心,以权利互为平衡为原则,以居民事务为内容,以信息网络为手段,以舆论监督为常态的这样一个具有社区场域的公共领域。在此基础上,考证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互联网传播三种不同传播手段状况下社区公共空间的不同社会性形态,并分析了信息时代社区公共空间的结构变迁和网络给社区公共空间带来的变化。对网络社区与实体社区公共空间进行了场域的解析。 第四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社区公共空间管理的构成展开深入研究。从现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构成与管理研究实社区管理的经验出发,对社区公共空间管理构成进行逐级分解,建立如同关系树的层次结构。用理念层面的研究与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管理相关者层面的研究相结合,揭示在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和信息化推进社区公共空间无限扩大的社会变革、转型过程中,社区公共空间管理所应确立的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制度、动作机制和管理相关者等保证因素和结构维度。最终得出四个层面的20个构成因子。 第五章运用本文业己建立的社区公共空间理论框架,对理念维度的因子分析,得出的四个因子,即民主和参与意识因子、组织自治理念因子、社区民主推进因子、自治认识水平因子;制度维度的因子分析,得出的居代会制度因子、民间组织制度因子、党群组织制度因子、议事协商制度因子;机制维度的因子分析,得出管理合理性及规范有序化因子、信息网络化因子、环境治安因子、物理空间质量因子、楼群设计合理性因子、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因子、网络讨论支持因子、管理经费因子;以及管理相关者维度的因子分析,得出专业管理者综合素质因子、热心者及信息化水平因子、文化和收入条件因子、性别因子,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与解释。 第六章对社区公共空间管理构成问题按类型、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水平的Means过程分析,证明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是有显著差异的,而且也是相关的。这说明了以舆论为常态的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的必要意义,社区公共空间是为社区各类主体交流有可能达成的共识而存在的。只有不断扩大的公共空间,才能给各类社区主体提供场域,来充分表达他们的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在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和管理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各类主体必然的差异。MeanS过程分析实现了一个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质的飞跃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七章运用本文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分析我国社区公共空间的规范管理的影响因素。社区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指出影响我国社区公共空间的规范管理的主要有四大因素,即社会结构、宏观社会环境、传播手段、政策法规等。然后,分别对这四大因素及其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第八章在前七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杭州市三个社区信息化试点网站的考察、实际评估,在网络社区对实在社区的公共空间在权利管理空间、信息管理空间、公共服务管理空间等方面的扩大和网络社区搭建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以经验分析、数据调研?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经济改革、社会转型与我国城市社会管理变革
1.2 城市社区建设是现代城市社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现代城市社区管理面临信息化与公共空间挑战
1.4 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 本文的创新点
本章小结
2 社区公共空间研究评述
2.1 社区与社区管理研究综述
2.2 市民社会理论与公共空间研究
2.3 场域的概念
2.4 “管理”与社会研究
2.5 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章小结
3 社区公共空间概念与形态
3.1 社区公共空间的概念
3.2 人际传播的家庭公共空间与社区广场公共空间
3.3 大众传媒时代的社区公共空间
3.4 网络社区公共空间形态
3.5 社区公共空间常态:公共舆论
3.6 网络社区与实体社区公共空间的场域分析
本章小结
4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构成的因子分析
4.1 公共空间与社区管理构成研究的立足点
4.2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体系构成因子分析方法
4.3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体系构成指标体系
4.4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体系理念层面因子分析
4.5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体系制度层面因子分析
4.6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体系机制层面因子分析
4.7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体系管理相关者因素层面因子分析
本章小结
5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构成的因子解析
5.1 理念维度
5.2 制度维度
5.3 机制维度
5.4 管理相关者维度
本章小结
6 社区公共空间的Means过程分析
6.1 Means过程原理
6.2 按类别对各问题进行Means过程分析
6.3 按年龄对各问题进行Means过程分析
6.4 按受教育程度对各问题进行Means过程分析
本章小结
7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我国社区公共空间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7.2 社会结构与社区公共空间管理
7.3 宏观社会环境与社区公共空间管理
7.4 传媒手段与社区公共空间管理
7.5 政策法规因素与社区公共空间管理
本章小结
8 社区公共空间的信息化建构实践
8.1 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公共空间讨论
8.2 梅特卡夫增值法则与社区公共空间拓展
8.3 城市网络社区搭建模式的比较
8.4 社区公共空间信息化建设调研
8.5 网络社区公共空间的实体管理模型
8.6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以杭州为例)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4-05
参考文献
- [1].公共空间的历史性建构:上海社区发展的政治学分析[D]. 翟桂萍.华东师范大学2007
- [2].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D]. 李伟梁.华中师范大学2007
- [3].社区制基本问题再研究[D]. 曹绪飞.复旦大学2007
- [4].街道职能社会化研究[D]. 徐君.中国人民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