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适应论文-王东

理解与适应论文-王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解与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使命感,积极心理学,跨文化适应

理解与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1](2018)在《使命感——以积极的视角重新理解跨文化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适应是个体从母国文化进入东道国文化之后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上的适应,表现为外在行为的变迁和内在心理状况的改善。传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将跨文化行为视为一种会给个体带来消极影响的风险因素,而以往的"文化休克"理论、跨文化适应曲线理论、跨文化适应策略理论等,也都主要着眼于适应的不良后果和消除。然而,随着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引入,近年来的跨文化适应研究更多地着眼于适应的积极方面。基于这种研究范式的转型,本研究聚焦于积极的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希望通过这种探索了解促成积极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以及积极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养成机制。为了探索促成积极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以积极的跨文化适应者为研究对象,探索积极跨文化适应的标准、动力和表现。在通过质性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获得研究材料之后,又通过扎根理论对研究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积极跨文化适应的主要标志是对跨文化实践拥有"激情",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成就动机、较强的韧性、高度的沉浸感、极强的目的性。对某些个体而言,跨文化动力来自于"年轻却没有根",即出于文化自我统合的需要;对某些个体而言,跨文化动力来自于"‘神’的祝福",也就是出于内在的精神追求。积极跨文化适应体现在叁个方面:首先是拥有高度的自信,即对跨文化学习的高自我效能感;其次是推动社会公义,即能做出重大且有社会意义的贡献;最后是成为"新人",即多元文化自我的形成。通过对已有相关理论的检验,本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积极的跨文化适应无法完全为现有的理论所阐释,而针对跨文化行为的使命感,可以被认为是影响积极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王树声[2](2018)在《理解高考引领,适应改革要求——谈高考对地理教学的引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正确认识高考功能,理解对教学的引领作用高考经历了不断改革逐渐明确了其功能:立德树人,选拔人才,引领教学。从哪些方面引领教学?如何引领?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引领"以便在教学和复习备考过程中体现,符合引领精神,适应改革要求,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高考的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各学科《考试大纲》的颁布,高考命题的指导理念的转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对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本文来源于《求学》期刊2018年32期)

蔡达峰[3](2018)在《理解新时代 适应新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执政党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强调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对参政党建设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政党自身建设的动力,来自于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建,体现了崇高的使命意识。参政党也要把自身建设与自身作用紧密结合,提高(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8-06-23)

余瑶[4](2018)在《3~5岁幼儿情绪理解、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社会适应在其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适应发展良好的幼儿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能有效而恰当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交往,顺利完成任务并产生良好的结果。作为幼儿社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幼儿情绪理解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是幼儿社会适应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幼儿社会适应、情绪理解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家庭因素。本文以家庭为切入点,探讨了幼儿情绪理解、父母元情绪理念和幼儿社会适应叁者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幼儿掌握恰当的情绪反应和处理方式,从而提高幼儿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的发展水平。本研究选取西安市3所幼儿园的185名3~5岁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样本。在借鉴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测验法等方法考察了幼儿情绪理解和其社会适应的发展情况、父母亲元情绪理念的特点,并讨论了它们叁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幼儿情绪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且存在年龄差异。2.在中国,持有情绪教导理念的父母最多。此外,父母元情绪理念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不存在显着的学历、月薪、年龄差异。3.幼儿积极社会适应的发生频率较高,消极社会适应的发生频率较低。并且在焦虑害怕和敏感合作维度存在显着年龄差异,在愤怒攻击纬度存在显着性别差异。4.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幼儿社会适应显着相关,情绪教导型母亲元情绪理念能显着正向预测幼儿社会适应,情绪摒除型和情绪失控型母亲元情绪理念均显着负向预测幼儿社会适应;同时,情绪教导型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幼儿的表情识别正相关。5.情绪教导型父亲元情绪理念与幼儿愤怒攻击负相关,与敏感合作正相关。情绪摒除型和情绪失控型父亲元情绪理念与幼儿愤怒攻击正相关。此外,情绪摒除型父亲元情绪理念还能显着负向预测幼儿的社会适应。6.幼儿情绪识别、信念情绪和愿望情绪与焦虑害怕负相关,愿望情绪、混合情绪和敏感合作正相关,混合情绪和愤怒攻击负相关。幼儿情绪识别能显着正向预测幼儿社会适应。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有针对性地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提出以下研究建议:1.家长应转变观念,重视自身元情绪理念;2.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榜样;3.家长应以合理方式向幼儿传递情绪理解及社会适应的知识;4.依托幼儿园对父母元情绪理念的选择进行指导和干预;5.幼儿园应开设特色课程,开展体验活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沈军[5](2017)在《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以“社会适应与理解”校本课程的探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体验实践课程是指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程,是我校问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尝试、实践、体验,熏陶情感,锻炼才能,增长见识,增进合作,提升综合素养。而"社会适应与理解"课程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形式,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同伴及师长的赞美,并具有赞美他人及万物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视界》期刊2017年23期)

Ksenia,Maria,Nemtsov[6](2017)在《迈向新的ABC模型:基于社会排斥、同质文化内部友谊、感知文化距离的视角对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大学已经成为外国留学生在亚洲的首选,相应关于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研究依据Colleen Ward的ABC模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叁个层面上评估留学生在中国的文化差异。本项研究调查了在中国20所大学学习的来自世界上65个国家的143名外国留学生。通过留学生对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差异的自述,评估了留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体验;通过调查留学生在华的受排斥程度,评估了留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情感体验;通过调查留学生在华好友的文化同质状况,对其行为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从认知、情感、行为叁个层面探究了其对在华留学生的心理、社会文化、学术叁个方面适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距离越远,留学生在华的心理适应就越弱;母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差异越大,他们在中国的社会文化适应越强。从情感角度,留学生越感觉到被中国国人排斥,其心理、社会文化、学术适应也就越弱。此外,那些大部分时间和同质文化背景同伴在一起的留学生其心理和社会文化适应要弱。本项研究旨在为未来来华留学生,以及相关老师和行政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12-01)

刘振国[7](2016)在《国土资源部着力提升行政复议应诉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刘振国)从9月12日~14日在京举办的国土资源部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能力建设培训班上获悉,为适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新形势,在今年人事培训计划基础上,国土资源部正逐步加大对部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能力的培训,并计划制定专门的行政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6-09-15)

王华民,侯明霞,阮必胜[8](2016)在《理解学生是促进学生适应高一数学学习的基石》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一道对数检测题所暴露出的问题的深度分析,结合"叁个理解"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学生提出学习数学的若干对策,促使其尽快适应高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学教育》期刊2016年10期)

葛炳芳[9](2016)在《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英语考试改革:传承、理解与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将从2016年10月起实行英语高考的"一年两考"改革,高考英语试卷的结构也将作重大调整。基于此,简要介绍了英语新高考的政策背景,分析了英语新高考试卷在结构和测试重点等方面的主要变化,认为英语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改进要求教师和考生立足"传承",理解变革,努力适应。(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6年02期)

刘芳[10](2015)在《论SPS协定“适应地区条件”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以印度农产品措施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以下简称SPS协定)第6条要求WTO进口成员方实施的检验检疫措施应与出口成员方及自身的卫生与植物卫生状况相适应,这体现了检疫学上的区域化管理的思想。2015年6月审结的印度农产品措施案是迄今为止WTO框架下首起也是唯一一起由争端解决机构对SPS协定第6条进行解释的案件。该案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第6条下叁个条款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第6.1条下的义务是首要的、一般性和持续性的义务。WTO进口成员方负有主动适应出口成员方地区条件的义务,该义务的履行既不以出口成员方启动第6.3条下的认可申请为前提条件,也并不必然取决于是否承认"病虫害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的概念。(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理解与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正确认识高考功能,理解对教学的引领作用高考经历了不断改革逐渐明确了其功能:立德树人,选拔人才,引领教学。从哪些方面引领教学?如何引领?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引领"以便在教学和复习备考过程中体现,符合引领精神,适应改革要求,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高考的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各学科《考试大纲》的颁布,高考命题的指导理念的转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对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解与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使命感——以积极的视角重新理解跨文化适应[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王树声.理解高考引领,适应改革要求——谈高考对地理教学的引领[J].求学.2018

[3].蔡达峰.理解新时代适应新时代[N].团结报.2018

[4].余瑶.3~5岁幼儿情绪理解、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沈军.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以“社会适应与理解”校本课程的探索为例[J].教育视界.2017

[6].Ksenia,Maria,Nemtsov.迈向新的ABC模型:基于社会排斥、同质文化内部友谊、感知文化距离的视角对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理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7].刘振国.国土资源部着力提升行政复议应诉能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

[8].王华民,侯明霞,阮必胜.理解学生是促进学生适应高一数学学习的基石[J].中国数学教育.2016

[9].葛炳芳.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英语考试改革:传承、理解与适应[J].英语教师.2016

[10].刘芳.论SPS协定“适应地区条件”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以印度农产品措施案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5

标签:;  ;  ;  

理解与适应论文-王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