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植物饲料钙和磷真消化率及预测模型研究

非常规植物饲料钙和磷真消化率及预测模型研究

论文题目: 非常规植物饲料钙和磷真消化率及预测模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作者: 左建军

导师: 冯定远

关键词: 非常规植物性饲料,真可消化磷,真可消化钙,体外透析法,预测模型

文献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选用24头平均体重25kg的大白×长白杂交阉公猪,设计4个6×6拉丁方消化试验,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技术测定以大麦-豆粕日粮、高梁-豆粕日粮、花生粕-豆粕日粮或菜粕-豆粕日粮为“模型”条件下,生长猪内源磷及钙排泄量和大麦、高梁、花生粕、菜粕、和豆粕等植物性饲料磷及钙真消化率;在体外条件下,以豆粕为标准样品,分析了胃蛋白酶处理时浓度、胃蛋白酶处理时间、胃蛋白酶处理时pH值、胰蛋白酶处理浓度、胰蛋白酶处理时间、胰蛋白酶处理时pH值、透析液体积和酶促反应温度以及猪胃液和小肠液添加水平对植物性饲料磷及钙酶促消化反应的影响,并以筛选出的适宜酶促反应条件参数值为反应条件,测定了大麦、高梁、花生粕、菜粕及豆粕磷及钙体外消化率,以及外源植酸酶对其影响;此外,对体内和体外法测定结果进行回归拟合,建立了以体外透析率,或总磷和植酸磷含量及植酸酶活性为预测因子的预测植物性饲料真可消化磷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如下:1、以g/kg.DMI为计量单位时,在设置的磷水平范围内,粪磷的排泄量与日粮磷摄入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试验用生长猪具有稳定的内源磷排泄量(P>0.05),试验日粮中待测原料磷真消化率和基础原料(豆粕)磷真消化率之间具有可加性(P>0.05),其中,以大麦-豆粕“模型”为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95g/kg.DMI,豆粕磷真消化率为52.31%;以高梁-豆粕“模型”为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29g/kg.DMI,高梁磷真消化率为56.05%,豆粕磷真消化率为39.41%;以花生粕-豆粕“模型”为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53g/kg.DMI,花生粕磷真消化率为28.00%,豆粕磷真消化率为38.87%;以菜粕-豆粕“模型”为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21g/kg.DMI,菜粕磷真消化率为10.21%,豆粕磷真消化率为32.94%。2、在低于钙需要量水平范围内,以g/kg.DMI为计量单位,粪钙的排泄量与日粮钙摄入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内源钙排泄量基本稳定(P>0.05),简单梯度线性回归法可以用于测定生长猪内源钙排泄量和饲料钙真消化率。以大麦-豆粕“模型”日粮测得生长猪内源钙排泄量为0.83g/kg.DMI,以高梁-豆粕为“模型”日粮测得的生长猪内源钙排泄量为0.29g/kg.DMI。3、8个相关因素对植物性饲料磷透析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胰蛋白酶处理时间>透析液体积>胃蛋白酶处理时pH值>胃蛋白酶处理时浓度>胃蛋白酶处理时间>酶促反应温度>胰蛋白酶处理时浓度>胰蛋白酶处理时pH值;8个因素对植物性饲料钙透析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胰蛋白酶处理时pH值>胰蛋白酶处理时间>酶促反应温度>胃蛋白酶处理时浓度>胰蛋白酶处理时浓度>胃蛋白酶处理时pH值>胃蛋白酶处理时间>透析液体积;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胃液+小肠液两步法和胃蛋白酶+小肠液两步法测定饲料磷适宜的酶促反应条件分别是:胃蛋白酶(或胃液)处理时浓度为2000NFU/ml或2.46ml,胃蛋白酶(或胃液)处理时间都为100min,胃蛋白酶(或胃液)处理时pH值为2.5,胰蛋白酶(或小肠液)处理时浓度为1625NFU/ml或0.46ml,胰蛋白酶(或小肠液)处理时间为6hr,胰蛋白酶(或小肠液)处理时pH值为6.5,透析液体积为100ml,反应温度都为35℃。4、以体外可透析磷建立的植物性饲料真可消化磷预测模型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Y=1.0574×可透析磷(g/kg) (R2=0.89, P<0.01)胃液+小肠液两步法:Y=1.1252×可透析磷(g/kg) (R2=0.92, P<0.01)胃蛋白酶+小肠液两步法:Y=1.1378×可透析磷(g/kg) (R2=0.92, P<0.01)以相关营养成分含量为预测因子构建的植物性饲料真可消化磷最佳预测模型为: Y=0.9690×总磷(g/kg)-0.9786×植酸磷(g/kg)+0.0021×植酸酶(FTU/kg) (R2=0.89,P<0.01)5、添加外源植酸酶可显著提高植物性饲料磷及钙体外透析率,饲料无机磷释放量与植酸酶添加量之间的关系为:饲料无机磷释放量(g/kg)=0.4054×饲料中植酸磷含量(g/kg)+0.0019×外源植酸酶添加量(FTU/kg)(R2=0.97,P<0.01)。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非常规植物性饲料钙和磷真消化率研究

试验一 非常规植物性饲料磷真消化率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动物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收集和处理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1 干物质(DM)

1.5.2 总磷(TP)

1.5.3 钙(Ca)

1.5.4 粗蛋白(CP)

1.5.5 铬(Cr)

1.5.6 中性洗涤纤维(NDF)

1.5.7 植酸磷

1.5.8 植酸酶

1.6 内源磷排泄量及待测原料和基础原料磷真消化率的计算方法

1.6.1 日粮DM 和磷表观消化率

1.6.2 基础原料—豆粕(直接法)和待测原料(间接法)磷表观消化率

1.6.3 内源磷排泄量和饲料真消化率

1.6.4 试验日粮磷真消化率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原料营养成分

2.2 日粮干物质和磷表观消化率

2.3 待测原料和豆粕中磷的表观消化率

2.4 生长猪磷内源排泄量及待测原料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

2.5 日粮磷真消化率

2.6 饲料磷真消化率的可加性

3 讨论

3.1 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的比较

3.2 不同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的比较

3.3 梯度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应注意的问题

4 小结

试验二 非常规植物性饲料钙真消化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动物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收集和处理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 内源钙排泄量及待测原料和试验日粮钙真消化率计算方法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钙表观消化率

2.2 简单线性回归测定钙内源排泄量及日粮钙真消化率

2.3 日粮钙真消化率

3 讨论

3.1 饲料钙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的比较

3.2 不同“模型”日粮对生长猪内源钙排泄量的影响

3.3 试验日粮钙水平对内源钙排泄量和饲料钙真消化率测定结果影响

4 小结

第2章 体外透析法评定饲料有效磷及钙的研究

试验一 体外评定饲料有效磷适宜酶促反应条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与材料

1.3 试验设计

1.3.1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体外消化评定有效磷的适宜反应条件

1.3.2 适宜体外透析时间

1.4 体外消化试验操作步骤

1.4.1 胃蛋白酶消化期

1.4.2 胰蛋白酶消化期

1.4.3 透析液中磷的测定

1.5 透析率的计算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促反应条件对饲料样品磷透析率的影响

2.2 适宜体外透析时间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胃液和小肠液体外评定饲料有效磷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与材料

1.2.1 屠宰试验与样品采集

1.2.2 样品前处理

1.2.3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1.3 试验设计

1.4 体外消化试验操作步骤

1.5 透析率的计算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胃液和小肠液中消化酶活性

2.2 胃液和小肠液添加水平对磷体外透析率影响

2.2.1 胃液添加水平对磷体外透析率的影响

2.2.2 小肠液添加水平对磷体外透析率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体外评定非常规植物性饲料有效磷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与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体外消化试验操作步骤

1.5 透析率的计算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四 体外评定非常规植物性饲料钙消化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体外评定饲料钙消化率的适宜酶促反应条件

1.2 胃液和小肠液在饲料有效钙体外评定方法上的应用

1.3 不同体外方法评定非常规植物性饲料钙消化率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促反应条件对样品钙透析率的影响

2.2 胃液和小肠液添加水平对钙体外透析率的影响

2.2.1 胃液添加水平对钙体外透析率的影响

2.2.2 小肠液添加水平对钙体外透析率的影响

2.3 非常规植物性饲料钙体外透析率

3 讨论

4 小结

第3章 植物性饲料有效磷预测模型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组成

1.1.1 待测饲料总磷和植酸磷含量及植酸酶活性

1.1.2 饲料可透析磷含量

1.1.3 待测饲料表观可消化磷

1.1.4 待测饲料真可消化磷

1.2 回归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观可消化磷的预测模型

2.2.1 根据体外可透析磷建立的表观可消化磷预测模型

2.2.2 根据有效养分含量建立的表观可消化磷预测模型

2.2 真可消化磷的预测模型

2.2.1 根据体外可透析磷建立的真可消化磷预测模型

2.2.2 根据有效养分含量建立的真可消化磷预测模型

3 讨论

4 小结

第4章 外源植酸酶对饲料钙和磷体外透析率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透析方法

1.4 测定指标

1.5 透析率计算方法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植酸酶对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影响

2.2 外源植酸酶对饲料钙体外透析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文献综述

附录2:酶活性的测定

附录3:学习期间参加科研课题、学术活动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2008-02-21

参考文献

  • [1].猪对植物性饲料磷真消化率及其真可消化磷预测模型的研究[D]. 方热军.四川农业大学2003
  • [2].不同体重阶段猪常用饲料原料有效能比较研究[D]. 谢飞.中国农业大学2017
  • [3].挥发油及其活性成分组合与富马酸钠共同添加对体外瘤胃发酵和湖羊养分消化的影响[D]. 林波.浙江大学2011
  • [4].早期断奶仔猪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及谷氨酰胺对日粮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影响[D]. 肖英平.浙江大学2012
  • [5].藏羊对青藏高原氮素营养胁迫的适应性研究[D]. 周建伟.兰州大学2015
  • [6].小麦制粉副产品猪有效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D]. 黄强.中国农业大学2015
  • [7].猪常用饲料能量和粗蛋白质消化率仿生评定方法的研究[D]. 陈亮.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 [8].玉米淀粉结构及膨化和酶制剂影响仔猪日粮消化性研究[D]. 李勇.华中农业大学2010
  • [9].不同方法确定肉鸭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的比较研究[D]. 陈正玲.四川农业大学2001

相关论文

  • [1].饲用酶制剂生物学价值评价技术研究[D]. 王宁娟.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2].植酸酶体外消化评定技术的研究[D]. 张铁鹰.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 [3].猪对植物性饲料磷真消化率及其真可消化磷预测模型的研究[D]. 方热军.四川农业大学2003
  • [4].不同的日粮磷水平下蛋用鸡生长、骨骼发育产蛋性能以及植酸酶应用效果的研究[D]. 朱连勤.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用酶法评定鸭饲料代谢能的方法学研究[D]. 赵峰.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6].黑曲霉产酶特性研究及其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D]. 郑腾.南京农业大学2006
  • [7].饲料营养成分在瘤胃和小肠降解规律的研究[D]. 刁其玉.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
  • [8].生长猪植酸酶磷当量及其与日粮结构关系的研究[D]. 邓近平.湖南农业大学2007
  • [9].肉仔鸡饲料原料可消化氨基酸和代谢能的生物学评定及可加性研究[D]. 邓雪娟.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 [10].肉鸡肠道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营养调控[D]. 谭会泽.华南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  

非常规植物饲料钙和磷真消化率及预测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