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合理的农业结构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科技水平,稳定社会,增强活力。特别是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之后,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结构的调整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历史资料和对漯河市农业结构调整现状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农业发展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制约因素,论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漯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了漯河市的气候、土地、水利、生物等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畜牧业增加值和占农业总增加值比例稳步上升,达到农业总增加值的37.69%。在种植业内部,小麦、玉米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占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秋粮播种面积的34.33%、74.07%;经济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35.47%;粮经比例达到1.82∶1;蔬菜的播种面积增加迅速。2.分析了漯河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形成原因。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的科技素质整体较低;农业市场化、信息化程度低;农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区位优势没有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3.提出了漯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1)理清农业结构调整思路,继续加大种植业内部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深层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3)强化财政对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支持;(4)加强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5)加强农业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服务体系建设;(6)搞好农民就业培训,大力推动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论文目录
致谢摘要1 文献综述1.1 农业结构调整的本质含义1.2 国外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历史1.3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历史1.4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1.4.1 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过剩1.4.2 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1.4.3 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业生产资源不相适应1.5 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与以往农业结构调整的差异1.5.1 结构调整的背景不同1.5.2 结构调整的目的不同1.5.3 结构调整的运作手段不同1.5.4 结构调整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1.5.5 结构调整的主体不同1.5.6 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同1.6 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1.6.1 农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增大1.6.2 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增大1.6.3 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含量要求增加1.6.4 结构调整的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加1.7 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1.7.1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市场的冲击1.7.2 农业结构调整不平衡1.7.3 政府职能转换问题1.7.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或出路寻找直接影响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1.7.5 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问题1.7.6 农民素质瓶颈问题1.7.7 食品安全问题1.8 新阶段农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必然性1.9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遵循的原则1.9.1 质量效益原则1.9.2 科技兴农原则1.9.3 可持续发展原则1.9.4 区域化原则1.9.5 市场化原则1.10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1.10.1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10.2 坚持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10.3 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1.10.4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1.10.5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1.10.6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1.10.7 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10.8 加强农村信息工程建设,有效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 引言3 研究方法4 漯河市的资源状况4.1 地理位置4.2 自然资源4.2.1 气候资源4.2.2 土地资源4.2.3 水资源4.2.4 生物资源4.3 社会经济条件5 漯河市农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5.1 种植业5.2 林业5.3 畜牧养殖业5.4 渔业5.5 农业龙头企业6 漯河市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6.1 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的科技素质整体较低6.2 农业市场化、信息化程度低6.3 农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6.4 区位优势没有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6.5 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6.6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6.7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竞争力还不强7 漯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7.1 理清农业结构调整思路7.1.1 继续加大种植业内部调整力度7.1.2 搞好农业产业内部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7.1.3 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7.2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深层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7.3 强化财政对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支持7.4 加强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7.5 加强农业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7.6 搞好农民就业培训,大力推动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8 结论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漯河市论文; 农业结构调整论文; 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