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喜剧性研究是美学史上非常关键而又众说纷纭的理论难题。本文选择了喜剧性矛盾作为突破点,力图在其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的交融统一中,深入把握喜剧性的核心与精髓。喜剧性其实是一个由多种矛盾因素碰撞而形成的多元结构,客体对象自身、客体与客体、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矛盾构成了喜剧性的内在骨架;同时,社会性和主体性因素的任何变异,都可能导致其内在矛盾的变化而影响到喜剧性的审美效应;而多重矛盾的互动和多种因素的变异,还须纳入特定的游戏规则,才能产生现实的喜剧效果。喜剧性矛盾的构成,直接限定了该理论模式阐释喜剧现象的效用和范围。因此我认为,喜剧理论研究的深化,必须把握住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抓住喜剧性矛盾这个牛鼻子,就有可能打开进入喜剧性迷宫的缺口。同时还应看到,喜剧性效果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碰撞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性审美效应。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者也必须在多种审美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把握喜剧性的规律。因而本课题的研究,既要把握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结构形态,又要把握这些基本形态在现当代的发展和变异;既要把握相对恒常的形式规律,又要找出制约喜剧性审美效应的变量,还要发掘其深层的哲学美学蕴涵,这才有可能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概括性。据此,本文拟在此前中外喜剧理论研究和喜剧实践的基础上,以喜剧性矛盾为中心,从形式规律与精神特质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开掘,同时对现当代新的喜剧创作实践和喜剧性的发展变异,作出一定的理论回应。全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对“喜剧客体的否定特征论”、“退化论”、“对比论”、“不和谐论”、“偏离常规论”、“混合主题论”等世界“六大喜剧理论模式”进行辨析,认为它们的共同理论指向都局限于否定性喜剧,而且只能各自概括这个范围内或大或小的部分喜剧现象,其中“不和谐论”因其直接从矛盾入手来分析喜剧,触及到了喜剧性的关键,对相关理论有一定的兼容性,所以理论影响较为广泛,然而,由于其后继者没有对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因而造成理论的困境。由此来看,本文的研究基点主要是:把握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从复杂多样的喜剧性矛盾中,抽取出其特有的结构形态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同时对喜剧性矛盾的形式结构中所蕴涵的哲学和美学意义进行开掘,深入把握其精神特质。第二章着重阐明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特性:其一,“自我背反性”与“反常背理性”的叠加复合构成了喜剧性矛盾的“双重背反性”;其二,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来看,喜剧性矛盾因其自相矛盾、自我背反而体现出“悖论性”的特征;其三,从辩证思维与解构批评的角度来看,喜剧性矛盾又带有自我否定的“解构性”特征。第三章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纵横相交的坐标中,分析阐释了喜剧性矛盾的五种结构形态及其在现当代发展变异的规律:1、由“假象与实质背反”到“自我与本我的背反”2、由“自我言行背反”到“灵与肉的背反”3、由“行为与目的背反”到“悖论性的生存”4、由“效果与动机背反”到“历史的嘲讽”5、由“能指与所指背反”到能指的“嬉戏”与所指的“延迟与播撒”。第四章主要阐明了“黑色幽默”与“戏仿”的审美特征,并结合当代影视喜剧,分析了喜剧性矛盾在影视文本中的表现形态。比较而言,西方的黑色幽默与戏仿的假定性和游戏性更强,风格化的程度也更高;而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和戏仿,道德感和责任感较强,大体上保持着生活的外在形貌,影像风格不像西方那么怪异。第五章主要阐明了在人类喜剧意识的发展历程中,审美主体对喜剧性矛盾的积极建构作用。由此表明,主体喜剧意识的萌生与喜剧性矛盾的发现相伴,而主体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喜剧意识的发展和深化,则影响到传统喜剧、现代喜剧、当代喜剧对喜剧性矛盾的不同审美表现。第六章通过康德笑论、席勒喜剧观和巴赫金喜剧本体论的辨析,揭示出喜剧性矛盾于其双重背反性的结构形式中所蕴涵的哲学美学内涵。由此阐明: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其特定内涵在于,喜剧性自由是一种超越生存悖论的意志自由、一种乌托邦色彩的狂欢式自由、一种释放压抑的智性自由。总之,喜剧性矛盾的形式结构与精神特质血肉相连、融为一体。由此来看,喜剧性实质上是审美主体以意志自由和乌托邦理想超越生存悖论而获得的一种自由玩味人生的生命体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影视动画中喜剧性表演的魅力[J]. 梧州学院学报 2016(04)
- [2].实拍电影和动画的喜剧性表现对比研究[J]. 艺术科技 2017(01)
- [3].戏剧表演中人论物的反串形象所产生的喜剧性——以喜剧演员宋小宝为例[J]. 明日风尚 2017(04)
- [4].浅谈喜剧片的喜剧性艺术特征[J]. 青年文学家 2012(02)
- [5].谈李渔对短篇小说的喜剧性营造[J]. 语文学刊 2011(21)
- [6].浅谈幽默新闻[J]. 神州 2013(22)
- [7].方言电视剧喜剧性的基础与特征[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08(00)
- [8].马鞍和冰块:悲剧中的喜剧性话语[J]. 重庆与世界 2011(05)
- [9].喜剧性矛盾的“双重背反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0].笑与喜剧性解析[J]. 美与时代(下) 2010(09)
- [11].当好舞台上的绿叶[J]. 大舞台 2009(04)
- [12].现实主义视域下《理智与情感》的喜剧性语言艺术研究[J]. 电影评介 2017(06)
- [13].《我是笨狼》的喜剧性及形成机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14].论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喜剧性[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17)
- [15].喜剧性音乐及其听觉审美心理探析[J]. 艺术百家 2010(06)
- [16].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话剧的喜剧性因素研究[J]. 戏剧艺术 2008(06)
- [17].论“科诨”对李渔作品喜剧性情境的建构——以《风筝误》为例[J]. 美与时代(下) 2016(08)
- [18].浅析欧美动画中角色塑造的喜剧性元素[J]. 动漫研究 2020(00)
- [19].雷人[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19(07)
- [20].论李渔喜剧性小说中的生命活力[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1].《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2)
- [22].贺岁片,请亮出你的喜剧性——兼评《桃花运》[J]. 电影文学 2009(03)
- [23].关于动画喜剧性表情表现手法[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3)
- [24].化境造势:我国经典动画片构筑喜剧性情境的文本解析[J]. 济宁学院学报 2016(05)
- [25].论《月亮和六便士》中施特略夫的喜剧性与悲剧性[J]. 大众文艺 2020(16)
- [26].喜剧的伦理边界[J]. 电影艺术 2017(02)
- [27].论“元代平阳戏剧圈”剧作的喜剧性[J]. 中华戏曲 2013(01)
- [28].战争题材电视剧喜剧性效果生成中“人”的功效[J]. 电影评介 2010(21)
- [29].“戏仿”的喜剧性动因与创造性建构——以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为例[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9(04)
- [30].浅析电影《请你闭嘴》中钢蛋的喜剧性[J]. 电影评介 2013(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