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一类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DNA病毒。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00万人感染HBV病毒,HBV的感染最终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在HBV感染过程中,HBV病毒抗原,如HBsAg、HBcAg、HBeAg,均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包括多种具有特异性抗病毒效应的辅助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性T细胞,对于控制病毒的感染至关重要。然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表现为HBV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受损,从而导致病毒感染的持续和慢性化进展。最近,CD4+Th细胞家族新型成员——Th17细胞亚群的发现,改写了经典的Thl/Th2细胞免疫模式。这类细胞主要以分泌IL-17 (IL-17A)、IL-17F、IL-21、IL-22等细胞因子为特征,其增殖、分化过程需要IL-6和TGF-β的参与,并且需要STAT3依赖性的转录因子RORyt、RORa的表达。Th17细胞免疫反应在肿瘤免疫以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抗原特异性Th17细胞反应已被证实参与HCV感染后病毒的清除过程,并且发现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中检测到的高表达的Th17细胞亚群与疾病的进展及肝脏的炎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尽管如此,在人类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过程中,宿主对病毒特异性Th17细胞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仍未明了。本课题旨在研究Thl7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以及与病情进展和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探析免疫抑制分子IL-10和免疫调节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HBV抗原特异性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揭示转录因子Foxp3和RORyt分子参与调控HBV抗原特异性Th17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这对于阐明HBV感染宿主对Th17细胞的免疫调控机制,寻求慢性HBV感染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Th17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研究研究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Th17细胞亚群在不同病情状态下的差异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炎症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Th17细胞参与机体抗HBV感染免疫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采集4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CHB, Mild),37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CHB, Severe)以及36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流式细胞染色技术分析PBMC中Thl7亚群细胞的表达频率。ELISA方法检测部分患者HBV血清标记物和血清IL-10水平,同时进行肝功能(ALT)检测。研究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h17细胞亚群的百分比(2.42±0.66%)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1.944±0.78%)及健康对照者(2.02±0.69%),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循环中可以检测到分泌IL-17的CD8+T细胞亚群(Tcl7细胞),且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0.121±0.120%)外周血循环中Tc17细胞亚群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0.079±0.06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Th17细胞亚群百分比与血清ALT水平成正相关性(r==0.394,P=0.000)。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外周血循环Th17细胞亚群百分比成负相关性(r=-0.452,P<0.01)研究结论1、与健康人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Th17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循环中存在高表达、可分泌IL-17的CD8+T细胞亚群;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hl7细胞亚群可能参与肝脏炎症损伤中促炎的病理过程;4、IL-10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外周血循环中Th17细胞的调节过程。第二部分IL-1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诱导的Th17细胞亚群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Th17细胞已被证实在宿主抗病毒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HBV感染过程中宿主对Th17细胞亚群功能的调控机制知之甚少。本实验通过研究IL-1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h17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探讨IL-10参与调节HBV诱导的特异性Th17细胞免疫反应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采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在rHBcAg体外诱导培养过程中,分别给予rIL~10和anti-IL-10抗体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中Th1、Th17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变化,同时利用流式微珠阵列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7A、IL-22、IL-23、IL-6、TGF-β)的分泌量,蛋白质印记法检测CD4+T细胞中RORyt分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PBMC中可以检测到rHBcAg诱导的Th1、Th17细胞亚群百分比增加,而在健康人PBMC中没有明显改变;2、rHBcAg可以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分泌Th17型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2、IL-23、IL-6、TGF-β和免疫抑制因子IL-10;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给予rIL-10干预,可以抑制rHBcAg诱导IL-17A、IL-22、IL-23、IL-6的分泌,而对TGF-β的分泌量无影响。同时,rIL-10干预可以下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rHBcAg诱导的Thl7细胞百分比;4、Anti-IL-10抗体干预后可上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Th1、Th17细胞百分比,同时,伴有Th17型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2、IL-23、IL-6的分泌增加和CD4+T细胞中RORyt表达上调,但并不影响培养细胞中TGF-P的分泌和CD4+CD25+T细胞表达Foxp3。研究结论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不仅诱导致炎性Th1、Th17型细胞免疫反应,同时刺激免疫抑制因子IL-10的分泌增加;2、IL-10通过抑制IL-6的分泌以及下调CD4+T细胞上RORyt分子的表达,发挥对HBcAg诱导的Th17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3、IL-10对HBcAg诱导的Thl7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与表达Foxp3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参与无关。第三部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诱导的Thl7细胞亚群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Y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参与慢性HBV感染宿主体内抗病毒感染的免疫过程中重要的效应细胞。然而,HBV感染过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Th17细胞亚群功能的调节作用尚未明确。本实验通过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h17细胞亚群的调控现象,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HBV诱导的特异性Th17细胞免疫反应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采集16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8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并进行两者相关性分析。利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选技术去除PBMC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及Foxp3 siRNA干扰技术抑制PBMC中Foxp3分子表达水平,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HBcAg诱导的Th17细胞表达的调控现象。研究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循环Thl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健康人(CD4+CD25+调节性T细胞:8.2±4.29%vs.6.59±1.56%;P<0.01;Th17细胞:1.4±0.59%vs.1.16±0.36%,P<0.01 by the student T test);2、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循环中Thl7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590,P=0.026);3、去除慢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明显增加rHBcAg诱导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百分比,差异具有显著性(3.71±0.53% vs. 6.13±0.52%, P=0.0057 by the student T test)4、利用Foxp3 siRNA干扰技术抑制慢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Foxp3分子表达水平,培养细胞中rHBcAg诱导的Th17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结论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hl7细胞亚群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均高于健康人,且两者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2、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HBcAg诱导的Thl7细胞亚群的增殖、分化作用。3、CD4+CD25+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的Foxp3分子参与宿主对HBcAg诱导的Th17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抑制过程。全文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两者的高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表达的Th17细胞亚群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损伤的病理过程。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不仅诱导致炎性Th1、Th17型细胞免疫反应,同时刺激免疫抑制因子IL-10的分泌增加;IL-10通过抑制IL-6的分泌,随之下调CD4+T细胞上RORyt的表达,发挥对HBcAg诱导的Th17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3、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HBcAg诱导的Th17细胞亚群的增殖、分化作用。CD4+CD25+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的Foxp3分子参与宿主对HBcAg诱导的Th17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抑制过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解毒凉血方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3)
- [2].赤芍颗粒调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免疫通道的临床研究[J]. 大众科技 2019(12)
- [3].恩替卡韦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HBV相关肝细胞癌对患者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1)
- [4].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及意义[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24)
- [5].广州地区献血者HBV核酸检测非重复反应性样本确认及追踪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3)
- [6].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2)
- [7].肺结核病病人感染HBV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发生合并症的影响[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0(02)
- [8].深圳地区HBV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两种归队模式风险评估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03)
- [9].外泌体在HBV感染相关性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4)
- [10].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后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研究[J]. 肝脏 2020(07)
- [11].恩替卡韦治疗HBV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9(11)
- [12].平均血小板体积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0)
- [13].39例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5)
- [14].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16)
- [15].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血浆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17(13)
- [16].大剂赤芍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3)
- [17].江西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的家族聚集性分析[J]. 江西医药 2017(09)
- [18].贵州少数民族人群HBV感染家庭聚集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2)
- [19].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8)
- [20].20例孕期女性口服替比夫定片抗HBV治疗的母婴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2)
- [21].HBsAg阳性孕产妇miR-122 rs7227488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发生的相关性[J]. 肝脏 2020(10)
- [2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J]. 肝脏 2019(12)
- [23].HBV阴性与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05)
- [24].哈尔滨市239名医护人员HBV职业暴露现况及原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3)
- [25].抗凝血酶Ⅲ评价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疾病进展和28天死亡率的应用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 2020(06)
- [26].不同消毒剂对HBV核酸和表面抗原的作用效果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5)
- [27].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8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08)
- [28].抗病毒联合蛋白营养支持治疗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26)
- [2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抑制免疫健全小鼠肝脏HBV的复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12)
- [30].HBV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在黄河源区的应用比较[J]. 水电能源科学 2016(12)
标签:谷丙转氨酶论文; 抗原特异性论文; 调节性细胞论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论文; 白细胞介素论文; 乙型肝炎病毒论文; 调控机制论文; 辅助性细胞亚群论文; 杀伤性细胞亚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