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

论文摘要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高产多变的作家,王安忆的创作倍受评论界关注。她不断在创作中突破自己,她的创作历程几乎与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同步。九十年代以来,她创作了好几部都市小说,其中,19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在文坛上引起很大反响。评论界认为王安忆此作直逼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著名学者王德威认为她是“海派传人”,且“另谱张派新腔”。虽然王德威的说法不全对,且重点只在王安忆和张爱玲的相似,并没有详细地论述王安忆对整个现代海派的传承以及创新。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王安忆《长恨歌》的分析,将其与中国现代海派文学创作进行对比,论述《长恨歌》所具有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从中发现她对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的传承和更新,说明在九十年代众多描绘旧上海的作家中唯有王安忆被称为“海派传人”的原因,以及她的这种传承和创新有何价值和意义。论文分以下几个部分:导言: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学和上世纪四十年代现代海派文学中的上海形象,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书写的背景,梳理了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交待了本篇论文的重点和着力点。第一章:论述中国现代海派文学与王安忆小说。首先对中国现代“海派”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其次是论述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的特点,最后是从王安忆的创作、评论界对其《长恨歌》的评论以及王安忆对这些评论的态度几方面论述王安忆与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的联系。第二章:从王安忆《长恨歌》的都市空间建构、书写日常和传奇以及性别构形三方面来论述其所具有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在论述过程中与现代海派作家穆时英、张爱玲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说明王安忆《长恨歌》对现代海派作家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以及这种传承和创新的意义。第三章:传承和更新(代结语)。在“影响的焦虑”中,王安忆《长恨歌》无意中对中国现代海派文学创作进行借鉴,显示出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同时,为摆脱前辈创作的影响让她在创作中有自己的更新,最重要的是,她在创作的精神向度和终极目标上对前辈海派作家的反叛。她的创作具更沉重的历史感,以审视和理性的态度从根本上来把握处于现代化进程中上海,这是她异于前辈海派作家,也是让她在当时众多描绘上海的作家中脱颖而出,被称为海派传人的原因。且不管这种“更新”的优劣与否,但她始终是开辟了中国现代海派文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她个人特点的新的海派文学之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1章 中国现代海派文学与王安忆小说
  • 1.1 中国现代“海派”的形成
  • 1.2 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的特点
  • 1.2.1 都市空间叙述
  • 1.2.2 孤独的人
  • 1.2.3 情和欲
  • 1.3 王安忆与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的联系
  • 第2章 《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
  • 2.1 《长恨歌》的都市空间建构
  • 2.1.1 意象化的都市
  • 2.1.2 亦真亦幻的人生故事
  • 2.1.3 《长恨歌》的空间、虚构与穆时英笔下的空间、虚构之比较
  • 2.2 日常和传奇
  • 2.2.1 历史是由日常构成
  • 2.2.2 “传奇中人度的也是平常日月”
  • 2.2.3 《长恨歌》的传奇与张爱玲的传奇之比较
  • 2.3 性别构形
  • 第3章 传承与更新(代结语)
  • 3.1 《长恨歌》对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的传承
  • 3.2 《长恨歌》对中国现代海派文学传统的更新
  • 3.3 价值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