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 ——第五代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研究

大风起兮 ——第五代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研究

论文摘要

成长于“文革”,毕业于80年代初期的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等中国第五代导演,是中国当代电影中一支生力军。他们以其独特的对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方式,参与到了中国新时期以降的二十年的文化发展态势之中。在彰显出第五代电影与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文化发展大语境同步的同时,更彰显出他们的改编电影,在诸如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电影改编观念、改编模式,改编风格的多元化,尤其是使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化方面的探索与超越性价值。 本论文立足于文学的电影改编这一研究视角,从电影改编的语境、改编的模式以及改编中的叙事话语等层面,关注和探讨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文学改编电影。希望能够从第五代电影对文学的改编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为中国电影的改编添砖加瓦。所以,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政治语境、经济语境、文学语境和电影语境的分析,第二部分择取了第五代导演三位主将的三种电影改编模式:陈凯歌的“反思型”;张艺谋的“民俗型”和吴子牛的“战争型”加以阐释。第三部分则从电影叙事层面上挖掘第五代导演所拍摄的一些共同题材或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内涵。主要包括“文革”题材书写和“刺秦”题材书写。最后一部分则对第五代电影作为一个“代”所呈现出的“代群”符码特质——探索性、改编性、意识形态性、世界性的一次总结与归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关于“第五代”电影
  • (一) 本课题研究动机,现有的研究成就,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二) “第五代”称谓的界定
  • (三) “第五代”人员范围的确定
  • (四) “第五代”起止年代及阶段性划分问题
  • 第一章 改编语境论
  • 第一节 世纪与时期:中国新时期电影改编进程中多元社会语境的转换
  • (一) “墙外开花墙内香”:国际语境的尴尬
  • (二) 反叛与共谋:政治语境的两难
  • (三) 突围与陷落:经济语境的困惑
  • 第二节 文学与电影:中国新时期电影改编进程中的文学语境
  • 第三节 忠实与创造:中国新时期电影改编进程中电影改编观念的演进
  • (一) 文学的电影改编观念
  • (二) 文学的电影改编方法
  • 第二章 改编模式论
  • 第一节 模式论与第五代电影改编
  • (一) 意念
  • (二) 符号
  • (三) 情境
  • 第二节 “反思型”电影改编模式
  • (一) 文化之子──陈凯歌
  • (二) 新时期“反思型”改编电影之缘起
  • (三) 厚重性文化反思环境的营造
  • (四) 单义性文化反思人物的塑造
  • (五) 多义性文化反思主题的开拓
  • 第三节 “民俗型”电影改编模式
  • (一) 平民之子──张艺谋
  • (二) 新时期民俗型改编电影之缘起
  • (三) 既熟悉又陌生的民俗景观营造
  • (四) 民俗景观中生存的边缘人形象
  • (五) 民俗景观中渗透出的生命主题
  • 第四节 “战争型”电影改编模式
  • (一) 战争之子──吴子牛
  • (二) 多重功能兼容的战争环境营造
  • (三) “生死临界点”上的战争人物塑造
  • (四) 战争中“大同”式人性主题的挖掘
  • 第三章 改编电影的叙事与意识形态显现
  • 第一节 “文革”书写与意识形态显现
  • (一) “文革之子”──“文革”的记忆梦魇与心理参数的形成
  • (二) 第五代导演与“文革”书写
  • (三) 从第五代电影叙事转型看“文革”影片中的意识形态显现
  • (四) 第五代“文革”电影中的叙事话语与意识形态显现
  • 第二节 “秦王”书写与意识形态显现
  • (一) 历史之子──“天下”意识与心理参数的形成
  • (二) 历史影像叙事与意识形态显现
  • (三) 三部“刺秦”电影与意识形态显现
  • 第四章 结语:对第五代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思考
  • (一) 第五代电影与探索
  • (二) 第五代电影与改编
  • (三) 第五代电影与意识形态
  • (四) 回顾与展望:21世纪语境中的第五代电影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回眸第五代电影的现代性崛起[J]. 名作欣赏 2020(04)
    • [2].从旧时代主流情怀到新时代人文关怀回首第五代电影[J]. 电视指南 2018(11)
    • [3].文化精神在电影声音中的书写——以第五代电影为例[J]. 今传媒 2017(10)
    • [4].论“第五代电影”的电影美术创作[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3)
    • [5].第五代电影三十年:影像美学、文化反思与商业探索——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第五代电影30年大型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5)
    • [6].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审美使命[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4)
    • [7].追寻20世纪80年代的父亲形象——第四代美术家与第五代电影人的乡土情结[J]. 艺术教育 2011(10)
    • [8].“革命之子”的电影实验——第五代电影人的身份政治及现代意识[J]. 唐山学院学报 2008(03)
    • [9].双城接力与创作研究的独特学术意义——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五代电影30年”研究概述[J]. 艺术教育 2014(05)
    • [10].第五代电影的“后情感”策略——以三部“刺秦”电影为例[J]. 四川戏剧 2009(01)
    • [11].文革·文化·市场——第五代导演创作的三大壁垒[J]. 电影评介 2008(01)
    • [12].中国第五代电影的“文革记忆”[J]. 艺术百家 2014(06)
    • [13].“王”顾左右与“现实失语症”——从第五代电影创作历史看新世纪大片题材之“必然性”[J]. 电影文学 2008(03)
    • [14].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第五代电影30年大型学术研讨会[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5)
    • [15].从符号化到具象化的底层形象——论第五代电影中的底层形象[J]. 当代文坛 2010(04)
    • [16].寻根文学与五代电影人的叙事电影[J]. 求索 2010(12)
    • [17].焉识、艺谋的共同“归来”[J]. 社会观察 2014(07)
    • [18].传统到现代:第五代电影艺术审美及历史定位的再审视[J]. 大众文艺 2014(24)
    • [19].浅析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商业转型[J]. 艺术科技 2013(01)
    • [20].中国“第五代”电影三十年大型学术研讨会纪要[J]. 电影新作 2014(03)
    • [21].近30年来中国第五代电影价值取向的变化[J]. 艺术百家 2014(03)
    • [22].浓重的画卷——影片《白鹿原》的影像画面创作分析[J]. 大众文艺 2016(24)
    • [23].1980年代的第五代与张艺谋[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8(04)
    • [24].论红色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象征性应用——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06)
    • [25].论中国第五代电影画面的格调与特性[J]. 电影文学 2012(10)
    • [26].论贾樟柯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意义[J]. 电影评介 2009(06)
    • [27].“第五代”的电影创新[J]. 现代视听 2014(05)
    • [28].反思·缺失·断裂——谈“第五代”影片的形式美[J]. 电影评介 2009(16)
    • [29].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22)
    • [30].第五代电影传播与农民启蒙主体(二)——以电影《秋菊打官司》为例的符号学分析[J]. 电影文学 2012(16)

    标签:;  ;  ;  ;  ;  ;  

    大风起兮 ——第五代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