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寰枕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寰枢钉棒,寰枢关节,脱位,骨折固定术,内
寰枕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郭胜利,刘帅,乔广宇,张剑宁,余新光[1](2018)在《寰枢钉棒在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及颅底凹陷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合并寰枕融合及颅底凹陷的寰枢椎脱位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系统行寰枢复位内固定,并取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术中均未发生血管及神经功能损伤。术后CT检查显示85例达到了水平方向的完全复位,86例获得了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82例完成了6~18个月的随访,随访CT检查示所有病人均达到了骨性愈合,MR检查示齿状突对脑干及延髓的压迫均得到了解除。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及颅底凹陷的寰枢椎脱位是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精准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张挺,王飞,廖毓芝,袁磊,王兆伟[2](2017)在《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在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23例2012年1月—2016年8月间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62岁。其中4例采用寰枢侧块螺钉棒系统行寰枢复位内固定,19例采用枕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取髂后上棘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及神经功能损伤,术后CT示19/23例达到了水平方向的完全复位,18/23例获得了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21例完成了5~16个月的随访,随访CT示所有患者均达到了骨性愈合,MR示脑干所受的压迫均得到了解除。术后JOA评分提高至了15.3,与术前的11.9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枕颈复位内固定技术及寰枢侧块复位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薛静波,晏怡果,王文军,王程,胡文凯[3](2017)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伴寰枕关节失稳的寰枢椎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伴有寰枕关节失稳的寰枢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8例伴有寰枕关节失稳的寰枢椎结核病人。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为29~56岁,平均为39.5岁。所有病人CT检查显示均伴有寰枕关节的骨质破坏,3例伴有寰枢椎脱位。其中4例病人有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C1椎体结核4例,C1~2椎体结核4例。椎前脓肿6例。8例病人术前影像学诊断为寰枢椎结核。病人术中均使用自体髂骨植骨。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80~290 min,平均为23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 700 ml,平均为800 ml;术中病理检查确诊为结核。8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68个月,平均为24个月。1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及喝水呛咳,予以留置胃管1周后症状减轻,2周后症状消失。8例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病人均植骨融合。术前神经功能障碍者Frankel分级均恢复至E级。术后1周时VAS评分由术前的(8.62±1.51)分下降至(0.54±0.11)分,JOA评分由术前的(7.62±1.51)分上升至(16.33±1.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及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伴有寰枕关节失稳的寰枢椎结核能彻底地清除病灶,重建寰枕关节的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防止结核的复发。(本文来源于《骨科》期刊2017年04期)
周英杰,柴旭斌,刘玉峰,赵蕾,郑怀亮[4](2016)在《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34例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经后路枕骨螺钉和C_2椎弓根内固定,应用提拉撑开复位技术治疗此类畸形,术前及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枕颈区3D-CT、MRI检查,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价影像和临床效果。[结果]随访9~38个月,平均16.5个月。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感染、死亡病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复位满意,减压充分,且形成良好骨性融合。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和影像数据,结果示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影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拉撑开复位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周峰,郭胜利,刘琦,宋彦彬,郝东宁[5](2016)在《应用改良Goel技术手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改良Goel技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7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用改良Goel技术手术治疗的58例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得到3~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患者功能评价(Odom评级):优23例,良32例,可2例,差1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和肢体无力均恢复正常。术后影像学复查:完全复位32例,近完全复位26例;小脑下疝及脊髓空洞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均恢复和缩小。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出院4个月后发现内固定松动,做了翻修手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断钉、断棒及脱位现象。结论应用改良Goel技术对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侧块关节进行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梁韬,孟春玲,尹一恒,刘广伟,余新光[6](2016)在《基于HyperMesh建立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叁维有限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叁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采集1例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畸形患者的颅颈交界区的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对CT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叁维几何表面模型,并导出点云;采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处理点云数据,生成叁维曲面;采用四面体与六面体混合分网的思路,利用HyperM esh对曲面模型先分块再分网,最后导出网格模型;将网格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韧带添加、材料赋值、接触定义、边界约束等,得到寰枕融合畸形叁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含474 162个单元和235 524个节点,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较好,可根据不同实验目的进行加载分析,对复杂载荷条件进行仿真计算。结论利用HyperM esh等软件的前处理功能建立的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叁维有限元模型,可为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可为上颈椎畸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佟怀宇,张远征,余新光[7](2014)在《显微镜辅助下向C1-枕骨髁融合体植入螺钉用于寰枕融合患者枕颈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无导航条件下,向C1-枕骨髁融合体植入单皮质螺钉进行枕颈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1-枕骨髁融合体单皮质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连棒固定10例伴有寰枕融合的颅底凹陷患者,由解剖标志引导螺钉植入,进钉点位于C1-枕骨髁融合体后表面的中心,螺钉分别向内侧和头侧倾斜10°~15°,进钉长度为16~22 mm。根据CT扫描测量C1-枕骨髁融合体的长、宽、高度。记录手术并发症,术后行CT扫描观察植入螺钉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随访24~36个月,平均(30.2±4.38)个月。结果左侧C1-枕骨髁融合体的长、宽、高度分别为(16.06±2.73)、(7.96±2.23)、(13.76±2.06)mm,右侧C1-枕骨髁融合体的长、宽、高度分别为(16.66±2.58)、(7.84±1.38)、(12.81±2.62)mm。无螺钉位置不良,未发生螺钉相关神经血管并发症和骨折。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或固定失败。结论对寰枕融合患者,在不满意其他固定技术的前提下,显微镜辅助下植入C1-枕骨髁融合体螺钉是枕颈交界区固定的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陈天金,陈艳琼,刘烨,温友信,韩向东[8](2014)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椎动脉V3段走行4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寰枕融合,又称寰椎枕化,是寰椎的某一部分或整体与枕骨大孔底部存在先天性骨性连接,并使寰枕关节活动完全丧失[1]。寰椎侧块固定是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常伴有椎动脉走行异常,同时颅颈交界位置深、解剖复杂,普通X线片和常规CT、MRI常常不能很好地观察病变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笔者收集2009-03至2012-12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治疗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4年11期)
路江鸿[9](2014)在《颅后窝减压并枕-颈融合对寰枕畸形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寰枕畸形指的是由于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枕骨底部、寰椎以及枢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出现发育及结构功能的异常[1]。寰枕畸形的主要类型有小脑扁桃体下疝、颅底扁平、寰枢椎脱位等。这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均会发病,其也没有十分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则很容易造成此病的误诊。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30例寰枕畸形患者作(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李瑞娟[10](2014)在《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总结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4~58岁。其中,寰椎枕骨化先天性齿状畸形并寰枢椎脱位2例,寰枢椎脱位并齿状突不连合3例,枢椎脊索瘤致寰枢关节脱位3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脱位5例,陈旧性寰椎前弓骨折2例。所有病例均经上颈椎X线、CT及MRI检查确诊,病程2d~8个月。15例患者均行经口咽入路手术治疗护理,主要包括:保持颅颈区的稳定性,行持续头颅牵引,强调绝对轴位翻身,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术后4~30个月行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术前、术后通过精心护理,本组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临床影像学随访,提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95.2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9)
寰枕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23例2012年1月—2016年8月间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62岁。其中4例采用寰枢侧块螺钉棒系统行寰枢复位内固定,19例采用枕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取髂后上棘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及神经功能损伤,术后CT示19/23例达到了水平方向的完全复位,18/23例获得了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21例完成了5~16个月的随访,随访CT示所有患者均达到了骨性愈合,MR示脑干所受的压迫均得到了解除。术后JOA评分提高至了15.3,与术前的11.9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枕颈复位内固定技术及寰枢侧块复位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寰枕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郭胜利,刘帅,乔广宇,张剑宁,余新光.寰枢钉棒在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脱位治疗中的应用[J].精准医学杂志.2018
[2].张挺,王飞,廖毓芝,袁磊,王兆伟.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在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
[3].薛静波,晏怡果,王文军,王程,胡文凯.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伴寰枕关节失稳的寰枢椎结核[J].骨科.2017
[4].周英杰,柴旭斌,刘玉峰,赵蕾,郑怀亮.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
[5].周峰,郭胜利,刘琦,宋彦彬,郝东宁.应用改良Goel技术手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
[6].梁韬,孟春玲,尹一恒,刘广伟,余新光.基于HyperMesh建立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叁维有限元模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
[7].佟怀宇,张远征,余新光.显微镜辅助下向C1-枕骨髁融合体植入螺钉用于寰枕融合患者枕颈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
[8].陈天金,陈艳琼,刘烨,温友信,韩向东.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椎动脉V3段走行48例[J].武警医学.2014
[9].路江鸿.颅后窝减压并枕-颈融合对寰枕畸形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
[10].李瑞娟.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探讨[C].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