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hosphoinositide Binding Protein (Gh-sh2) Gene from Cotton(论文文献综述)
何昕[1](2016)在《棉花多逆境响应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验证》文中研究说明植物通过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感知外界的各种环境变化,激活相关信号路径,抵御逆境胁迫,但同时往往伴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改变并影响产量。由于基因调控网络的复杂性,部分基因位于多个信号路径的交叉点形成枢纽基因,并在多个信号转导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一因多效。系统研究多效基因在各种逆境胁迫应答中的具体功能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未来鉴定作物广谱抗逆调控因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手段筛选出一批棉花响应多逆境的重要候选基因,并对其中三个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STIFDB和GENEVESTIGATOR V3等数据库,筛选出826个拟南芥广谱响应逆境的调节因子。通过同源序列法进一步分离筛选出38个棉花广谱响应逆境的候选基因。对该38个棉花候选基因在盐胁迫、冷胁迫以及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有37个基因至少对一种处理有响应。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策略的可靠性,我们选择其中三个基因(GhATAF1、GhJAZ2、GhHB12)进行了系统的功能研究。2.研究发现GhATAF1编码一个有自激活活性的NAC转录因子,不仅受到ABA、盐胁迫和冷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还强烈受到MeJA、SA和棉花黄萎病菌V991的诱导表达,正调控棉花的耐盐性,同时负调控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性。GhATAF1能通过激活棉花钾离子/钠离子共转运子GhHKT1的表达,同时还能激活ABA信号关键应答基因GhABI4,液泡氢离子-焦磷酸磷酸酶GhAVP1,晚期胚胎丰富蛋白GhLEA3,GhLEA6,干旱应答基因GhRD22和GhDREB2A的表达,减少棉花组织钠离子的积累,减轻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棉花的耐盐性;此外我们发现GhATAF1能够激活棉花水杨酸信号路径,同时抑制茉莉酸信号路径,最终削弱棉花对大丽轮枝菌和灰霉菌的抗性。3.研究发现GhJAZ2基因同时受到ABA、MeJA、SA、盐胁迫、冷胁迫以及大丽轮枝菌V991的诱导上调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调控棉花防御反应和生长发育的节点基因。GhJAZ2作为一个棉花茉莉酸信号的抑制子,通过与GhJAZ12互作,形成异源二聚体,直接抑制GhMYC2-like和GhPR10,GhR1,GhD2等抗性相关蛋白,负调控棉花抗病性和抗虫性;可能通过与DELLA蛋白的互作,间接激活赤霉素信号路径,调控棉花花期、种子萌发和果枝夹角等生长发育过程。此外GhJAZ2还参与了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下棉花雄蕊的发育。4.研究发现GhHB12基因同时受到ABA、MeJA、SA、盐胁迫、冷胁迫以及大丽轮枝菌V991的诱导上调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调控棉花防御反应和生长发育的多效基因。GhHB12负调控植物ABA信号路径,负调控植物对非生物逆境的抗性;同时负调控棉花JA信号路径,削弱棉花的抗病性和抗虫性;此外GhHB12通过与GhTCP1互作,协同负调控生长素信号路径,抑制棉花株高,促进叶枝的发生;同时可以与GhSPLs互作,相互拮抗,直接调控GhFT、GhSOC1、GhFUL等开花基因的表达,调控棉花花期、叶枝和果枝的发育。此外GhHB12还参与对棉花叶形的调控。我们还发现GhHB12受到光周期和节律的调控,GhHB12调控棉花株型的功能在短日照条件下会丧失。以上结果表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能提高鉴定棉花响应多重逆境关键调控因子的有效性,以上结果为棉花响应多重逆境反应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参考。
吴春珲[2](2016)在《陆地棉徐州142无絮光子性状的基因定位及HRM技术的应用》文中认为棉花纤维是天然的纺织工业原料,也是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棉纤维由种子表皮细胞分化发育而成,包括长绒(lint)和短绒(fuzz)。棉花纤维突变体既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同时还是研究纤维发育的模式材料。徐州142无絮(XZ142w)是陆地棉栽培品种徐州142(XZ142)的无绒无絮突变体,本研究以XZ142(♀)和XZ142w(♂)构建的一个451个单株的F2群体为材料,用SSR和SNP分子标记的方法定位XZ142w突变体的长纤维控制基因li3和短绒控制基因n2。根据XZ142和XZ142w的胚珠转录组测序数据(-3和0 DPA)开发设计定位所用的SNP分子标记。使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检测SNP标记,并将该技术用于亲本和后代的基因分型,分型结果用于li3和n2基因的定位。目前主要结果有:1、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400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了152对亲本之间有多态性,并将li3和n2均锚定在了26号染色体(Chr26)上。根据染色体锚定结果,结合转录组中有SNP且差异表达的基因开发设计SNP引物,经HRM技术检测获得9对在两材料之间有多态性的SNP引物。多态性的SSR和SNP标记用于F2群体,利用JoinMap4.0软件构建了一个106.5 cM的连锁图谱(LOD=6)。在连锁图谱上,长纤维基因li3位于SSR标记SWU17492和SWU17386之间,遗传距离分为2.7 cM和11.6 cM;短绒基因等位基因n2位于SNP标记ICR20158和SSR标记ICR3627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5.3 cM和13.8 cM。通过比较测序的染色体物理图谱发现,连锁标记在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位置大多一致,说明了定位结果的可靠性。2、本研究利用HRM技术检测XZ142和XZ142w之间的SNP,成功区分亲本之间的SNP差异。并将该技术用于亲本和F2后代的基因分型,最后将基因分型结果结合SSR标记用于基因定位。使用HRM技术的同时对LightCycler480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即将PCR扩增和熔解曲线过程分开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操作的改进不仅保持准确的检测效果,又能缩短熔解曲线获得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检测效率。本研究通过构建F2群体和分子标记定位,获得了XZ142w长纤维控制基因li3和短绒等位基因n2的连锁标记和遗传区间。另外该研究也成功将HRM技术用于棉花SNP的检测和后代的基因分型,并将分型结果用于相关基因的定位。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对于棉花的生物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刘冬梅,丁锦平,李成伟,李付广[3](2009)在《棉花突变体的获得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棉花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并分别阐述了各种方法产生变异的机制。为了便于查找棉花突变体材料,将国内突变体收集保存情况进行了总结。另外,还描述了5个重要的棉花突变体及其在棉花遗传育种、基因克隆及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杨维才,瞿礼嘉,袁明,王小菁,王台,孔宏智,许亦农,蒋高明,种康[4](2009)在《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各类重大研究计划的持续支持和推动下,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水稻株型功能基因组、水稻开花控制和种子发育、生殖隔离机制以及转基因生态安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文对2008年中国本土科学家在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赖童飞,杜雄明[5](2008)在《棉纤维分化起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棉纤维的分化起始是棉纤维形态建成的初始阶段,对棉纤维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棉纤维细胞起始分化的时空顺序、影响因素以及近年来棉纤维分化起始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阐明细胞分化的内在机理,为通过遗传工程途径人为控制棉纤维生长发育、选育优良农艺性状的新种质提供依据。
赖童飞[6](2007)在《亚洲棉短纤维发育突变体蛋白质差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纤维分化、发育的过程是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过程,对该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通过遗传工程途径人为控制棉纤维的生长发育,以提高棉纤维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及理论意义。而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包含了多个维度的生物学信息,蛋白质本身的复杂性使基因组学不能准确的预测其结构和动力学,需要对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的定位、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利用两种常见的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三氯乙酸-丙酮法和饱和酚法提取了棉花胚珠全蛋白,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使用三氯乙酸-丙酮法,容易使蛋白酶失活,潜在的蛋白种类更加丰富,但粗蛋白难以溶解,杂质含量较高,不易获得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产率较低。而利用饱和酚法获得的蛋白质溶液含量和纯度高,操作简单,同时获得的蛋白质种类相对于三氯乙酸-丙酮法更多,等电点分布更广,因此更适宜于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棉花胚珠蛋白质的提取。利用饱和酚法对四倍体棉种和二倍体棉种进行了全蛋白的提取,通过对粗蛋白产率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在相同发育时期两棉种总蛋白含量十分接近,而且含量变化曲线也非常相似。利用SDS凝胶电泳获得的图谱可知,除一些高丰度的组成型蛋白外,图谱差异还是比较明显,反映出了不同的遗传背景,可以作为区分棉种的特征之一;由于SDS-PAGE分辨率的限制,棉纤维突变体和野生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蛋白,对于蛋白质组的分析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田间表型及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我们确定亚洲棉DPL971及其突变体DPL972二者在表型上非常的接近。除在植株色素的表达方面有所不同外,最大的差别体现在短纤维的有无。随后我们利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时期胚珠表皮细胞进行了细微观察分析,最终确定亚洲棉DPL971短纤维起始的时间在开花后五天左右。我们通过蛋白提取、二维电泳凝胶图谱的制备、蛋白点群的构建、凝胶图谱的评估,对开花后5天DPL971和DPL972棉花胚珠蛋白质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过统计学和人工观测的筛选,共找到差异点59个,其中野生型包含特有点5个、优势点14个,突变体包含特有点14个、优势点26个。这些蛋白点是经过了科学严格的筛选,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够真实的反映出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差异。同时我们猜测,短绒的起始主要与一些负调控机制有关。本实验结果为我们进一步利用差异表达蛋白克隆功能基因,揭示植物细胞分化起始的复杂机制提供了依据。
肖月华[7](2005)在《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我国是重要的产棉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国,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工业原料作物,一个优良的棉花品种,不仅要产量高,而且纤维品质要好,方能实现其最终产品价值。因此,纤维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基因工程技术为棉花育种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广阔前景,但是目前尚未克隆与棉花纤维产量和品质直接相关的基因,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基因工程改良还缺乏有效的途径和目的基因。 赤霉素(Gibberellins,G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控制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叶片伸展、表皮毛发育、根的生长,以及花和果实的发育等多种多样的发育和生理过程。前人研究表明,GA在棉花纤维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纤维产量和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GA及其合成酶基因与纤维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关系,可能为棉花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基因工程改良提供新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阐明赤霉素影响棉花纤维发育和品质的分子机理,本论文从棉花纤维中克隆了两个GA 20-氧化酶的同源基因(GhGA20oxl和GhGA20ox2),并进行了基因结构和表达分析。进一步将克隆的GA 20-氧化酶基因在烟草中超量表达,研究了克隆基因的生物功能。最后将GhGA20oxl基因的超量表达和反义抑制载体转化棉花,研究了GhGA20oxl基因的超量表达和反义抑制以及GA合成对在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论文还克隆了两个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5’-调控序列,并分析了其表达特性。 主要结果如下: 1.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 用拟南芥GA 20-氧化酶基因作探针序列,从棉花纤维EST库中筛选了一个同源序列。根据EST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了相应的基因组序列,并用YADE(Y-shapedAdaptor Dependent Extension)方法扩增了该EST序列的5’-上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5’-上游序列包含了相应基因的翻译起始ATG。 根据起始ATG的上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ACE方法从棉花纤维中扩增了两个GA 20-氧化酶的cDNA基因(GhGA20oxl和GhGA20ox2),进一步用YADE法延伸获得了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和基因组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同源性分析、分子杂交和RT-PCR等方法分析了两个GA 20-氧化酶基因的序列特征、表达特性等。 GhGA20oxl基因cDNA长1401bp,包含的最长ORF为1158bp,编码一个
王素会[8](2004)在《棉纤维发育突变体SSR标记定位和遗传相似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应用传统遗传学方法,分析了新纤维发育突变体GZnn的遗传方式,确定了GZnn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将该光子基因定位到10号染色体上,与已经发现的光子N1(位于12号染色体),n2(位于26号染色体)所在染色体不一样,鉴于美国近年新发现了n3光子基因,故将我们发现的新的隐性光子基因命名为n4,该光子基因与分子标记sloc1紧密连锁,距离为10.8cM,而距sloc2-1位点为20.4 cM。 利用Mapmaker exp /3.0软件,对TM-1×GZnn的F2代筛选到的22个多态性SSR等位位点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结果有12个多态性SSR等位位点分布到2个连锁群上,全长198.4 cM,运用winQTLcart 2.0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TM-1×GZnn的F2代衣分、子指、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马克隆值等7个数量性状进行全基因组的QTL扫描,取LOD值为3.0时,分别发现了一个与子指有关的微效QTL(SI02)和一个与纤维长度有关的微效QTL(FL02),可解释的表型方差变异分别为4.64%和0.19%,并将FL02和SI02都定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 对三组不同纤维发育突变体的近等基因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分析及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并分类构建了这些纤维发育突变体的SSR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新乡小吉无絮与中棉12的相似系数是0.471,与豫棉4号的相似系数是0.587,二者差异明显达到显着水平,初步认为新乡小吉无絮可能来源于豫棉4号;徐州142无絮(XZ142w)和新乡小吉无絮(Xin)突变体表型变异相同,而且,两个无绒无絮突变体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达90%,然而,SSR指纹图谱表明两个突变体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可能是由不同的遗传背景所致;SSR遗传相似性分析还表明四个近等基因系GZnn、H154、GZNn与TM-1的相互间差异明显(相似系数范围为0.5-0.62),这说明基因显隐性的突变差异可以导致较大的遗传差异。两个隐性纤维发育突变体H-154与GZnn的相似系数达到了0.94,这与纤维性状的表现及其遗传方式极其符合,这说明具有相同的表现型也具有一定的遗传相似性。 采用NTSYS 1.8数据分析软件对TM-1、GZnn、H-154、GZNn、XZ142w和Xin六个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绘制品种亲缘关系树状图。在距离为3的时候,这六个种质聚为三类:GZNn、H154、GZnn聚为一支,三个品种均表现为无短绒有长纤维,与三者间有共同的血缘相吻合;而同为无短绒无长纤维的突变体Xin与XZ142w聚为一支,表现为相同遗传表型的种质聚在一起,说明SSR标记技术可以获得很好的按表型聚类的品种聚类图。
刘宇飞[9](2004)在《棉纤维起始相关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及分析》文中指出起始期是棉纤维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克隆与棉纤维起始相关的基因是阐明棉纤维分化、发育机制的重要基础。 本研究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徐州142(XZ142)及其无短绒无纤维突变体(MXZ142)为材料,利用差异显示技术比较了二者-1DPA和1DPA胚珠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并利用RT-PCR技术进行了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结果如下: 1.采用CTAB-PVP法提取胚珠RNA,得到纯度高、完整性好的RNA。 2.利用差异显示技术获得了22条差异条带。Reverse Northern杂交验证表明,有7个为阳性条带。其中有2个是在XZ142中获得的,5个是在MXZ142中获得的。 3.BLASTX分析表明,编号为03-29-5-1的cDNA片段与拟南芥的根瘤素家族蛋白具有60%的相似性。 4.04-05-3-1是从MXZ142中获得的cDNA片段,长度为534bp,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BLASTX检索,结果与陆地棉Lea4-A基因有82%的相似性。 5.从MXZ142中获得了一个长度为1006bp的cDNA克隆,经序列分析及BLASTX检索发现其与蚕豆假设蛋白具有61%相似性,其在棉花中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6.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一个659bp的cDNA片段,经序列分析及BLASTX检索发现其与拟南芥的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具有63%相似性,推测其为棉花中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 7.编号为11-20-T-1和12-23-T-1的cDNA克隆,经BLASTX检索分别与推测的衰老相关蛋白(豌豆)和26SrRNA具有60%和97%的相似性。
王素会,杜雄明[10](2003)在《两个棉纤维发育突变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概述了利用徐州142无绒无絮突变体和Ligon lintless-1在棉花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方式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徐州142无绒无絮突变体和Ligon lintless-1与它们的野生型相比,在胚珠细胞分化、纤维发育过程中的生化物质、分子生物学特性及遗传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对揭示纤维和短绒发育的遗传规律、大幅度提高棉纤维产量和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hosphoinositide Binding Protein (Gh-sh2) Gene from Cott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hosphoinositide Binding Protein (Gh-sh2) Gene from Cotton(论文提纲范文)
(1)棉花多逆境响应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策略 |
1.2 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反应 |
1.2.1 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信号途径 |
1.2.2 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信号分子 |
1.2.3 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反应的多样性 |
1.3 植物生物逆境胁迫应答反应 |
1.3.1 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 |
1.3.2 植物与害虫的相互作用 |
1.3.3 植物防御反应中的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路径 |
1.4 植物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应答的交互作用 |
1.4.1 植物激素在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信号路径中的交互作用 |
1.4.2 转录因子的作用 |
1.5 植物防御反应与生长发育的平衡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棉花多逆境响应基因的挖掘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拟南芥多逆境响应基因的分离 |
2.2.2 棉花多逆境响应基因的分离 |
2.2.3 棉花ABA,NaCl以及冷处理 |
2.2.4 RNA提取及qRT-PCR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利用GENEVESTIGATOR分离拟南芥多逆境响应基因 |
2.3.2 同源法分离候选棉花多逆境响应基因 |
2.3.3 棉花候选多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分析 |
2.4 讨论 |
第三章 棉花GhATAF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和分析 |
3.3.1 GhATAF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
3.3.2 GhATAF1受MeJA,SA以及黄萎病菌诱导表达 |
3.3.3 GhATAF1蛋白亚细胞定位及蛋白转录自激活活性 |
3.3.4 超量表达GhATAF1转基因棉花的获得及鉴定 |
3.3.5 超量表达GhATAF1增强了棉花的抗盐性 |
3.3.6 GhATAF1超表达棉花株系削弱了对灰霉菌和大丽轮枝菌的抗性 |
3.3.7 GhATAF1抑制茉莉酸信号,激活水杨酸信号 |
3.4 讨论 |
第四章 棉花GhJAZ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和分析 |
4.3.1 GhJAZ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
4.3.2 GhJAZ2受MeJA,SA以及黄萎病菌诱导表达 |
4.3.3 GhJAZ2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且受MeJA诱导降解 |
4.3.4 GhJAZ2超表达棉花株系和干涉棉花株系的获得及检测 |
4.3.5 GhJAZ2削弱棉花的茉莉酸敏感度 |
4.3.6 GhJAZ2削弱棉花抗病性和抗虫性 |
4.3.7 GhJAZ2互作蛋白筛选 |
4.3.8 GhMYC2-like正调控棉花茉莉酸信号和对黄萎病菌的抗性 |
4.3.9 GhJAZ2抑制棉花抗病性依赖于GhMYC2-like |
4.3.10 GhJAZ2和GhJAZ12能够抑制GhMYC2-like的转录活性 |
4.3.11 GhJAZs在棉花中存在功能冗余 |
4.3.12 GhJAZ2调控棉花雄蕊发育和抗逆性 |
4.3.13 GhJAZ2抑制种子大小,促进棉花种子萌发 |
4.3.14 GhJAZ2调控棉花果枝夹角 |
4.3.15 GhJAZ2不同结构域的功能 |
4.4 讨论 |
4.4.1 GhJAZ2通过直接抑制GhMYC2-like和GhPR10,GhR1,GhD2等抗病基因负调控棉花抗病和抗虫性 |
4.4.2 GhJAZ2可能通过调控赤霉素信号调控棉花种子萌发 |
4.4.3 GhJAZ2可能通过PIF调控棉花果枝夹角 |
4.4.4 GhJAZ2参与棉花高温胁迫应答和雄蕊发育 |
第五章 棉花GhHB1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和分析 |
5.3.1 GhHB1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
5.3.2 GhHB12受MeJA,SA以及黄萎病菌诱导表达 |
5.3.3 GhHB12启动子分析 |
5.3.4 GhHB12超表达棉花株系和RNAi干涉棉花株系的获得及检测 |
5.3.5 GhHB12负调控拟南芥和棉花的抗逆性 |
5.3.6 GhHB12负调控棉花抗病性 |
5.3.7 GhHB12影响棉花的株型和花期 |
5.3.8 GhHB12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 |
5.3.9 GhHB12调控棉花叶片发育 |
5.3.10 GhHB12互作蛋白筛选 |
5.3.11 GhHB12与GhTCP1的遗传关系 |
5.3.12 GhHB12抑制棉花生长素信号 |
5.3.13 GhHB12与GhMiR157-GhSPLs的遗传关系 |
5.3.14 GhFT、GhSOC1和GhFUL是GhHB12关键靶基因 |
5.3.15 GhHB12参与棉花光周期反应 |
5.3.16 GhHB12等调控棉花株型和开花基因在不同棉种中的表达 |
5.4 讨论 |
5.4.1 棉花驯化过程关键基因的选择 |
5.4.2 棉花顶端优势与侧枝伸长的关系 |
5.4.3 棉花叶枝、果枝发育和花期的关系 |
5.4.4 GhHB12基因的多效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载体构建 |
附录2 DNA提取及Southern杂交 |
附录3 RNA提取(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及Northern杂交 |
附录4 RNA反转录及qRT-PCR |
附录5 酵母双杂交实验 |
附录6 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 |
附录7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 |
附录8 总可溶性酚和木质素含量测定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陆地棉徐州142无絮光子性状的基因定位及HRM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棉纤维的发育 |
1.1.1 纤维原始细胞的分化与突起 |
1.1.2 纤维细胞的伸长或初生壁合成 |
1.1.3 次生壁的加厚 |
1.1.4 脱水成熟 |
1.2 四倍体陆地棉纤维突变体研究进展 |
1.2.1 光子类突变体 |
1.2.2 纤维极端缩短突变体 |
1.3 棉花分子标记技术与质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
1.3.1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棉花育种的应用 |
1.3.2 棉花质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
1.4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及其应用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徐州142无絮的SSR分子标记定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亲本材料 |
2.1.2 分离群体构建 |
2.1.3 性状调查和遗传分析 |
2.1.4 叶片总DNA提取与检测 |
2.1.5 SSR引物PCR与标记分析 |
2.1.6 分离比检验 |
2.1.7 图谱构建 |
2.2 结果分析 |
2.2.1 F_2群体的绒和絮分离 |
2.2.2 绒和絮控制基因的分子定位 |
2.3 讨论 |
第三章 HRM技术的应用与连锁图谱加密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剂和仪器 |
3.1.3 SNP引物的设计 |
3.1.4 HRM检测体系和LightCycler 480操作条件改进 |
3.1.5 SNP标记的基因分型与图谱加密 |
3.2 结果分析 |
3.2.1 HRM的应用与SNP检测 |
3.2.2 F_2群体的基因分型和图谱加密 |
3.2.3 连锁图谱与物理图谱的比较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棉花突变体的获得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棉花突变体的获得方法 |
1.1 自然突变 |
1.2 人工创造突变体 |
1.2.1 在基因水平上创造突变体的方法 |
1.2.1.1 物理诱变 |
1.2.1.2 化学诱变 |
1.2.1.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
1.2.1.4 插入突变 |
1.2.2 在染色体水平上创造突变体的方法——远缘杂交 |
2 国内棉花的主要突变体类型及保存地或单位 |
3 棉花重要突变体在基因克隆与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
3.1 徐州142无绒无絮突变体 (XZ142w) |
3.2 超短纤维突变体Ligon lintless-1 (Li-1) |
3.3 抗草甘膦的棉花突变体R1098 |
3.4 陆地棉新黄绿苗突变体浙12-12N |
3.5 低棉酚突变体湘X9628 |
4 展望 |
(4)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发育、代谢与生殖的遗传调控 |
1.1 植物发育遗传调控 |
1.2 植物代谢遗传调控 |
1.3 植物生殖遗传调控 |
1.3.1 植物生殖隔离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1.3.2 水稻开花的分子调控机理 |
1.3.3 配子体发生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
1.4 水稻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 |
2“组学”与基因进化 |
2.1 蛋白质组学分析 |
2.2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
2.3 基因组与基因进化 |
3 植物激素与信号转导 |
3.1 脱落酸和生长素 |
3.2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 |
3.3 光信号转导机制 |
3.3.1 光形态建成 |
3.3.2 光周期调控 |
4 植物抗性与信号转导 |
5 蛋白降解和R N A代谢 |
6 细胞物质运输与营养的吸收和转运 |
6.1 蛋白的定向运输 |
6.2 细胞板的发生 |
6.3 营养吸收和转运的调控 |
6.3.1 磷营养吸收及稳态调控 |
6.3.2 硝态氮的根茎运输 |
7 环境胁迫与适应 |
7.1 生物胁迫的适应机理 |
7.2 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机理 |
7.2.1 干旱、氧化、盐及冷胁迫 |
7.2.2 高温胁迫 |
7.2.3 重金属胁迫 |
8 植物生态学 |
9 植物系统进化 |
(5)棉纤维分化起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棉纤维细胞起始分化的时空顺序及影响因素 |
1.1 纤维细胞起始分化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
1.2 影响棉纤维分化的因素 |
1.2.1 基因型 |
1.2.2 激素对棉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 |
2 棉纤维起始分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2.1 纤维起始分化途径 |
2.2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分化中的作用 |
2.3 参与棉纤维起始分化的特异表达基因 |
2.4 棉纤维起始分化期高丰度的转录产物 |
3 讨 论 |
(6)亚洲棉短纤维发育突变体蛋白质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棉纤维分化起始的时间及空间顺序 |
1.2 纤维分化起始的超显微结构分析 |
1.3 激素对棉纤维分化的影响 |
1.4 棉纤维起始分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4.1 纤维起始分化途径 |
1.4.2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分化起始中的作用 |
1.4.3 参与棉纤维起始分化的特异表达基因 |
1.4.4 棉花起始分化期高丰度转录产物 |
1.5 棉纤维分化起始研究展望 |
1.6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1.6.1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历史和背景 |
1.6.2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遗传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棉花胚珠蛋白三氯乙酸丙酮法与饱和酚提取法的比较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蛋白质的提取 |
2.1.3 蛋白的定量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蛋白产量、浓度及纯度的比较 |
2.2.2 SDS凝胶电泳分析 |
2.2.3 二维电泳分析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棉纤维发育突变体的蛋白质含量变化测定及SDS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全蛋白的提取 |
3.1.3 棉花种子水溶性蛋白的提取 |
3.1.4 SDS凝胶电泳 |
3.1.5 银染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2.2 SDS凝胶电泳表达图谱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亚洲棉纤维突变体表型分析及短纤维起始时间的确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田间表型观察 |
4.2.2 纤维品质测定 |
4.2.3 胚珠形态学观察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棉纤维突变体胚珠全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分析 |
5.1 实验方法及步骤 |
5.1.1 棉花胚珠全蛋白的提取(饱和酚法) |
5.1.2 双向电泳 |
5.1.3 凝胶的固定、染色以及图像采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2D图谱的制备 |
5.2.2 凝胶的匹配 |
5.2.3 蛋白凝胶图谱的评估 |
5.2.4 差异蛋白的比对结果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差异蛋白点的% VOL值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1.1 棉花概述 |
1.1.1.1 棉花的植物学分类 |
1.1.1.2 棉花纤维的发育过程 |
1.1.1.3 棉花纤维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
1.1.2 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1.1.2.1 棉花纤维的基因表达分析 |
1.1.2.2 棉花纤维特异或优势表达基因的克隆 |
1.1.2.3 棉花纤维特异或优势表达基因的功能研究 |
1.1.3 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生理学研究 |
1.1.3.1 MYB基因与棉花纤维的分化起始 |
1.1.3.2 棉花纤维伸长的分子机理 |
1.1.3.3 棉花纤维次生壁合成的启动 |
1.1.3.4 棉花纤维的纤维素合成 |
1.2 植物激素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作用 |
1.2.1 赤霉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2.1.1 植物赤霉素的代谢 |
1.2.1.2 赤霉素的信号传导 |
1.2.2 生长素生物合成酶基因与棉花纤维发育 |
第二章 引言 |
2.1 论文的立论依据 |
2.2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
3.1 材料 |
3.1.1 植物材料 |
3.1.2 菌株和载体 |
3.1.3 主要试剂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3.1.5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配方 |
3.2 方法 |
3.2.1 RNA的提取 |
3.2.2 DNA的提取 |
3.2.3 EST序列的筛选和扩增 |
3.2.4 相邻序列的YADE扩增 |
3.2.5 cDNA序列的3′-RACE扩增 |
3.2.6 基因组序列的扩增 |
3.2.7 扩增产物的回收、克隆和序列测定 |
3.2.8 序列分析 |
3.2.9 RT-PCR分析 |
3.2.10 Northern分析 |
3.2.11 Southern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EST序列的筛选和扩增 |
3.3.2 g20EST相邻上游序列的YADE扩增 |
3.3.3 棉花GA 20-氧化酶cDNA基因的RACE扩增 |
3.3.4 GhGA20ox2基因的基因组序列的扩增 |
3.3.5 GhGA20ox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的扩增 |
3.3.5.1 GhGA20ox1基因5′-上游序列的YADE扩增 |
3.3.5.2 GhGA20ox1基因3′-下游序列的YADE扩增 |
3.3.6 GhGA20ox1和GhGA20ox2的基因组序列的克隆 |
3.3.7 棉花GA 20-氧化酶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3.3.8 棉花GA 20-氧化酶的同源性分析 |
3.3.8.1 棉花GA 20-氧化酶的同源蛋白查询 |
3.3.8.2 棉花GA 20-氧化酶及其同源蛋白的进化树分析 |
3.3.8.3 棉花GA 20-氧化酶及其同源蛋白的序列多重比较 |
3.3.9 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基因组结构分析 |
3.3.10 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3.4 讨论 |
3.4.1 YADE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
3.4.2 基因表达分析的方法 |
3.4.3 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家族 |
3.5 小结 |
第四章 棉花GA 20-氧化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
4.1 材料 |
4.1.1 植物材料 |
4.1.2 菌株和载体 |
4.1.3 主要试剂 |
4.1.4 主要缓冲液和培养基配方 |
4.2 方法 |
4.2.1 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
4.2.2 启动子表达载体构建 |
4.2.3 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感受态的制备及DNA转化 |
4.2.4 质粒DNA的提取 |
4.2.5 烟草遗传转化 |
4.2.6 棉花遗传转化 |
4.2.7 转化烟草的PCR鉴定 |
4.2.8 转化植株的GUS表达特性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GhGA20ox1基因的启动子克隆 |
4.3.2 GhGA20ox2基因的启动子克隆 |
4.3.3 pGhGA20ox1和pGhGA20ox2的启动子序列分析 |
4.3.4 启动子表达特性分析载体构建 |
4.3.4.1 pGhGA20ox1的表达特性分析载体的构建 |
4.3.4.2 pGhGA20ox2的表达特性分析载体的构建 |
4.3.5 pGhGA20ox2在植物中的表达特性分析 |
4.3.5.1 pGhGA20ox2在烟草中的表达特性 |
4.3.5.2 pGhGA20ox2在棉花中的表达特性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在烟草中的超量表达 |
5.1 材料 |
5.1.1 植物材料 |
5.1.2 菌株和载体 |
5.1.3 主要试剂 |
5.1.4 主要缓冲液和培养基配方 |
5.1.5 主要仪器设备 |
5.2 方法 |
5.2.1 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5.2.2 烟草遗传转化及转化植株的鉴定 |
5.2.3 转基因表达分析 |
5.2.4 转基因烟草的性状变异分析 |
5.2.5 赤霉素含量的ELISA测定 |
5.2.5.1 激素的提取 |
5.2.5.2 样品测定 |
5.2.5.3 结果计算与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载体构建 |
5.3.1.1 GhGA20ox1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5.3.1.2 GhGA20ox2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5.3.2 GhGA20ox1基因在本明烟中的超量表达 |
5.3.2.1 本明烟的遗传转化 |
5.3.2.2 超量表达GhGA20ox1基因的本明烟的性状变化 |
5.3.2.3 超量表达GhGA20ox1基因对本明烟GA合成的影响 |
5.3.3 GhGA20ox1和GhGA20ox2在普通烟草中的超量表达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GhGA20ox1基因的棉花转基因功能分析 |
6.1 材料 |
6.1.1 植物材料 |
6.1.2 菌株和载体 |
6.1.3 主要试剂 |
6.1.4 主要缓冲液配方 |
6.1.5 主要仪器设备 |
6.2 方法 |
6.2.1 反义抑制载体的构建 |
6.2.2 棉花遗传转化 |
6.2.3 表达分析 |
6.2.4 性状分析 |
6.2.5 显微观察 |
6.2.5.1 材料的固定、脱水和包埋 |
6.2.5.2 切片、染色和观察 |
6.2.6 扫描电镜观察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反义抑制载体构建 |
6.3.2 棉花遗传转化 |
6.3.2.1 转基因棉花的获得 |
6.3.2.2 GA 20-氧化酶基因在转基因棉花叶片中的表达 |
6.3.3 GhGA20ox1基因的超量表达和反义抑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
6.3.4 GhGA20ox1基因的超量表达和反义抑制对棉花花发育的影响 |
6.3.4.1 转基因棉花的花形态和花发育时间变化 |
6.3.4.2 转基因棉花的花药发育进程 |
6.3.5 GhGA20ox1基因的超量表达和反义抑制对棉花果实和种子发育的影响 |
6.3.6 GhGA20ox1基因的超量表达和反义抑制对棉花纤维的影响 |
6.3.6.1 转基因棉花纤维性状的变化 |
6.3.6.2 转基因棉花的纤维起始和早期伸长 |
6.4 讨论 |
6.4.1 GhGA20ox1的超量表达和反义抑制对棉花GA合成的影响 |
6.4.2 GA在棉花发育中的作用 |
6.4.2.1 GA对棉花开花结铃的影响 |
6.4.2.2 GA对棉花花粉发育的影响 |
6.4.2.3 GA对棉花纤维发育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1.1 棉花GA20-氧化酶基因GhGA20ox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7.1.2 棉花GA20-氧化酶同源基因GhGA20ox2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7.1.3 GA对棉花发育的影响 |
7.1.4 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7.2 论文的创新 |
7.2.1 基因和启动子克隆 |
7.2.2 棉花GA的内源调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缩略词表 |
附录2 学习期间在GenBank上登录的基因序列 |
附录3 学习期间主持、参加的主要项目和发表的文章 |
1.主持和参加的主要项目 |
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专利申请情况 |
(8)棉纤维发育突变体SSR标记定位和遗传相似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几个纤维发育突变体特征及来源 |
1.2 徐州-142无绒无絮突变体(XZ142w) |
1.2.1 纤维分化发育期细胞学和生物化学差异 |
1.2.2 胚珠离体培养诱导纤维的差异 |
1.2.3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
1.3 超短纤维突变体Ligon lintless |
1.3.1 Li-1的形态及生理学 |
1.3.2 Li-1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 |
1.3.3 Li-2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新光子基因的传统遗传学和SSR标记定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田间试验及性状调查 |
2.1.3 总DNA提取与纯化 |
2.1.4 SSR标记方法 |
2.1.5 标记位点的命名方法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光子基因的传统遗传分析 |
2.2.2 光子基因的SSR标记分析 |
2.2.3 光子基因n_4的连锁分析 |
2.3 讨论 |
2.3.1 GZnn是一个新的对棉纤维分化和发育机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突变体 |
2.3.2 整合分子标记连锁图和性状遗传连锁图以高效定位新基因 |
第三章 光子突变体遗传群体的纤维性状QTLs定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方法 |
3.1.3 数据分析和QTL定位 |
3.1.4 标记位点及QTL位点的命名方法 |
3.2 结果分析 |
3.2.1 F_2群体的纤维性状的频数分布特征 |
3.2.2 连锁图谱的构建 |
3.2.3 QTL定位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若干纤维发育突变体的SSR多态性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方法 |
4.1.3 数据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光子GZNn与毛子NN2-2的SSR多态性及其指纹图谱 |
4.2.2 徐州142无絮和徐州142的SSR多态性和指纹图谱 |
4.2.3 徐州142无絮与新乡小吉无絮的SSR多态性和指纹图谱 |
4.2.4 新乡小吉无絮突变体及其原始型来源分析 |
4.2.5 不同类型纤维发育突变体遗传差异比较 |
4.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棉纤维起始相关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棉纤维的发育过程 |
1.3 对陆地棉徐州142及其种子无短绒无纤维突变体的相关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标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CTAB法对棉花RNA的提取 |
2.3 RNA电泳检测 |
2.4 RNA定量 |
2.5 差异显示 |
2.6 反转录 |
2.7 PCR扩增 |
2.8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2.9 Reverse Northern杂交验证回收片段 |
2.10 测序及测序结果 |
2.11 RT-PCR |
3 结果与分析 |
3.1 RNA的提取 |
3.2 PCR扩增 |
3.3 序列胶展示 |
3.4 差异片段的回收 |
3.5 第一轮Reverse Northern杂交 |
3.6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PCR验证 |
3.7 第二轮Reverse Northern杂交 |
3.8 RT-PCR Reverse Northern杂交验证 |
3.9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4 讨论 |
4.1 对棉花不同组织器官RNA提取的探讨 |
4.2 差异条带的回收 |
4.3 对徐州142及其种子无短绒无纤维突变体在本实验中的探讨 |
4.4 差异显示中获得的片段的相关分析 |
4.5 RT-PCR中获得的片段的相关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hosphoinositide Binding Protein (Gh-sh2) Gene from Cotton(论文参考文献)
- [1]棉花多逆境响应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验证[D]. 何昕. 华中农业大学, 2016(12)
- [2]陆地棉徐州142无絮光子性状的基因定位及HRM技术的应用[D]. 吴春珲.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2)
- [3]棉花突变体的获得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刘冬梅,丁锦平,李成伟,李付广. 河南农业科学, 2009(11)
- [4]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J]. 杨维才,瞿礼嘉,袁明,王小菁,王台,孔宏智,许亦农,蒋高明,种康. 植物学报, 2009(04)
- [5]棉纤维分化起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赖童飞,杜雄明. 西北植物学报, 2008(02)
- [6]亚洲棉短纤维发育突变体蛋白质差异分析[D]. 赖童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7]棉花GA 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 肖月华.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 [8]棉纤维发育突变体SSR标记定位和遗传相似性分析[D]. 王素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04)
- [9]棉纤维起始相关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及分析[D]. 刘宇飞.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10]两个棉纤维发育突变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王素会,杜雄明. 棉花学报,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