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一、研究意义实验室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它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并与诸多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密切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也是卫生执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律依据,它以准确、科学、公正的检测数据来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社会和群众的利益。疾病控制机构的各项业务工作都离不开检验,检验分析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检验分析结果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检验分析水平是疾病控制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实验室检验评估能够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促进优胜劣汰,促进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全面提高。从目前实验室评估研究进展中可以看出两点:一、评价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是《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部分专家甚至没有采用任何标准;二是对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评估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即使有涉及面也不大,以调查市县级机构为主,很少有对省级甚至全国层面的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因此,本研究以卫生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4年7月发布的《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为标准,对全国样本地区省市县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验能力进行一次系统的评估。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评判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中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建设情况,指出三年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的进步,同时认清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的障碍和不足,明确与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标准之间的差距,为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验室建设指出方向。以上的目的具体可以演化为六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构建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二)评价2005年样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现状及与标准之间的差距以及衡量地区之间的均衡性。(三)评价三年建设前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改善情况。(四)评价具体检验项目三年建设前后机构开展率及其变化情况。(五)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能很好开展检验项目的障碍及原因。(六)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开展的影响因素及效果。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和“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构架本次研究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态势分析法”分析三年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政府文件查阅和专家咨询法明确各项指标的标准值,选用“规范差距分析法”进行“现实”与“标准”间的差距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和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工作效果。抽样方法为:省级地区普查,市级地区和县级地区系统抽样。其中,市级地区随机抽取其中的40%,共计133个市级样本地区,县级地区随机抽取其中的16.5%,共计458个县级样本地区。调查对象为省、地、县级样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四、研究结果(一)评价维度和指标的确立通过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专家咨询法,确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评价维度,主要包括检验能力建设的结构(检验人力情况、检验场所情况)、过程(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结果(检验工作开展效果:突发应急能力、公共职能项目完成度)三方面进行构建,并进一步通过专家论证在各维度中遴选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的指标评价体系。(详见附表1)(二)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开展情况分析1.检验人力综合素质相对较高2005年平均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检验人员68名,市级23名,县级8名,分别占到各级在岗人员总数的12.3%,14.5%,11.5%。检验人员与其他在岗人员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省级机构,高出15个百分点;检验人员在职称上的优势更为明显,无论是各级机构,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明显高出其他在岗人员一筹;由于在职称和学历上的上佳表现,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得分也相应较高。2.实验室用房面积构成离标准尚有一定距离2005年省市县三级机构实验室建筑面积差距比较明显,省级地区最高,达到9000m2以上,县级最低,不足1000m2。人均实验室面积各级各地疾控机构差距不大。实验室用房面积占机构总面积的比例省级最高,达到30.7%,市级其次,为28.8%,县级为24.5%,但均离2003年卫生部的建议标准还有一定距离。3.基本检验项目相对开展较好2005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部检验项目开展比例最高,平均开展检验项目327项,开展比例达到75.5%,市级地区其次,平均开展检验项目168项,开展比例为46.7%,县级地区开展项目数和开展比例分别为81项和45.3%。A类检验项目开展比例相对较高,省市县各级分别达到78.0%,58.3%和52.6%,由此也反映了国家对加强基础检验能力建设的重视。另外,服务收入占机构总收入比重较高地区,检验项目开展相对较好,以A类检验项目为例,服务收入比重高的省级机构项目开展比例高达94.1%,比重低的省级机构仅为76.3%,服务收入比重高的市级机构项目开展比例高达67.7%,比重低的市级机构仅为50.2%,县级地区这一开展比例差距更是达到29.9%。这一趋势在全部检验项目开展比例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各级机构开展检验项目的地区公平性发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和诊断项目数量,其地区均衡性指数最低,即其公平性或地区间的均衡性最好,2005年地区均衡性指数为0.09,而市级和县级分别为0.22和0.33。相对从均衡性上看省级优于市级,市级优于县级。提示受地方财政的影响,地方政府对市、县两级机构的投入明显低于省级的投入水平,应该在今后予以充分的关注。以上针对的都是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检验项目,进一步分析机构实际开展的检验项目,发现不管是省级还是市级还是县级机构,实际开展的检验项目数都不到有能力开展的检验项目数的八成,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当地某些疾病不存在或者已被很好的控制因此没有开展某些检验项目的需要,抑或该检验项目的开展需要很高的维持成本而未开展,这也提示政策制定者应考虑当地实际需要和能力制定更为适合的检验项目开展标准。(三)三年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开展情况的影响1.检验人力数量质量均有所改善检验人力从数量上来看,三年来全国样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净增检验人员319人,其中,按级别看,省级地区净增93人,市级165人,县级61人,按地区看,东部净增176人,中部128人,西部15人。各地人员数的普涨可反映出检验人员的受重视程度。从人力素质上看,分为学历、职称和人力综合素质三方面。新进检验人员的高学历比例要高于现有以及流出的检验人员。从职称上看,新进检验人员的中高职称比例明显较低,这主要与新进人员中很多是应届毕业生没有职称有关。最后看人力综合素质得分情况,各级别机构的流入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分要略高于现有人员,明显高出流出人员的人力综合素质。因此从人力素质上也可以看到检验人员素质的提升。2.检验场所日趋合理完善三年来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工作用房建筑面积均有所增长,从全国平均情况看,2005年与2002年相比,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面积分别增加了29.9%、43.1%和57.7%。各级各地疾控机构人均实验室工作用房建筑面积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县级地区上升最快,达到72.4%,市级地区其次为59.0%,省级地区相对最为缓慢,为36.6%,这种增长趋势同样缩小了省市县地区之间的差距。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缓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用房建筑面积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筑总面积比例从2002年到2005年整体略有上升。其中平均而言县级地区上升最快,三年来提高了15.8%,市级地区相对最慢,三年来提高10%。按不同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提高较快,东部地区相对缓慢,这可能也跟中西部地区基数较低有关,这种发展态势也缩小了地域之间的差异。3.检验能力提升较为明显,然而公平性未见明显改善各级各地的检验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全部检验项目,就全国总体而言,无论是哪个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检验项目数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增加幅度最大,平均增加了13项,增长率为8.4%;县级次之,增长率为6.3%;省级增幅最小,增长了4.9%。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检验和诊断能力明显加强。再次是A类检验项目,分析不同级别和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A类检验项目的3年变化,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A类检验项目数量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低于B类检验项目。说明各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更关注非基本检验能力的建设。(2)就全国总体而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A类检验项目增长率为4.3%,市级为6.6%,县级为4.9%。其中,中部地区A类检验项目增长幅度高于东、西部地区。经过三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同级别机构检验项目开展的地区公平性或均衡性没有明显变化。相对从均衡性上看,省级优于市级,市级优于县级。受地方财政的影响,地方政府对市、县两级机构的投入明显低于省级的投入水平,应该在今后予以充分的关注。虽然县级检验能力提高带有普遍性,但从项目开展的比例上看仍然较低。(四)实验室检验项目的机构开展情况和三年来变化趋势分析分析各级疾控机构2002年和2005年具体检验项目的机构开展比例变化情况。与2002年相比,2005年省级应当开展的实验室检验项目中,机构开展比例上升的有194项,不变的有162项,下降的有31项;其中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重点传染病和鉴别诊断检测能力明显提升;常规疫情控制中麻疹、风疹、乙脑等的检测能力明显提升;狂犬病检测类明显提升;动物源性疾病如口蹄疫、恙虫病、钩体病以及寄生虫病等检测能力有明显提高;消毒检测方面在消毒器械灭菌、模拟现场消毒效果、医疗机构、保健机构排放污水检测、消毒、灭菌指示物性能鉴定等方面明显提高;理化检测和职业卫生方面提高更为明显。市级机构开展比例有所提高的项目有198项。其中,经配对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有73项。理化和化学检测、职业卫生相关检测等项目的机构开展比例明显提升,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如乙脑、麻疹、狂犬、肝炎、血吸虫、军团菌等也有明显进展。县级机构115项检验项目有所上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为87项。下降的项目中,部分项目是属于目前职能交叉模糊的,如放射检测项目;也有部分项目属于需求下降,如疾病的发病或患病率越来越低,代表性项目是麻风分枝杆菌分离鉴定、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等;还有的是因为工作安排时间周期影响而下降,例如麻疹抗体测定;再就是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的,例如,主要由医疗部门承担的非传染病检测(甲状腺激素测定)。所有降低项目都不是全国普遍开展的项目,而且在2002年也是开展比例较低的项目,其中以公共服务项目为主,病原微生物项目则主要受需求影响。目前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产品职能未有明确界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项目设置也产生一定影响。(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实验室检验项目障碍及原因分析从意向分析和低开展率具体检验项目分析两方面进行。意向调查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关于2005年检验项目未开展的原因,发现其原因依次为政府无计划要求、缺经费、缺设备、缺人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不同地区的选择都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选择政府无计划要求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原因。这里所指的“政府无计划要求”,一是当地无该检验项目需求,故而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无工作任务要求;二是当地有需求,但政府将检验任务分配给了其他机构。分析低开展率的检验项目可以看出,部分项目是属于目前职能交叉模糊的,如放射检测项目;也有部分项目属于需求下降,如疾病的发病或患病率越来越低,代表性项目是麻风分枝杆菌分离鉴定、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等;再就是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的,例如,主要由医疗部门承担的非传染病检测(甲状腺激素测定)。开展比例较低的检验项目以公共服务项目为主,病原微生物项目则主要受需求影响。目前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产品职能未有明确界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项目设置也产生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意向分析得出的最大障碍“政府无计划要求”和通过分析低开展率具体检验项目找出的原因,“需求下降”,“职能交叉模糊”,都有一定的共通性,这就是检验项目的未能很好开展不光是资源供给上出的问题,还有一些更深层次涉及到检验项目的地区适宜性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检验项目作更明确的细分,分清哪些检验项目是哪一级机构抑或哪类地区应当承担的,哪些检验项目又是各级各类机构必须开展的,那些检验项目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的等等,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分析1.检验能力的提高受检验人力、经费投入、检验场所以及政府重视的直接影响检验能力与机构人财物紧密相关。检验人员数量、人员综合素质、财政拨款,设备配置比例以及实验室面积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验项目开展情况,其中,相关系数最高的达到0.729。另外从具体检验项目上看,检验能力的加强主要表现在重点传染病如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测能力和鉴别诊断能力全方位的提高。可见国债项目和中央转移支付对中西部的投入对中西部检验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根本性作用,主要表现在重点传染病检验能力的加强。另外政府的需求和重视程度能够有效地减少未开展项目的比例,很多检验项目由于“政府无计划要求”而未开展。2.检验能力的加强直接促进疾控机构工作效果的提升省市县各级机构检验项目开展情况与公共职能的完成程度和突发应急各项要求满足率均呈正向显著性相关,检验项目开展率与疾控机构工作效果综合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498,提示检验能力建设对于推动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步的重要性。五、研究创新和应用1、第一次对全国样本地区省市县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验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估,并采用卫生部2003年颁布的《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为标准,具有权威性。本次调查共涉及28个省、133个市460个县,共621个样本地区,如此大规模的全国性系统调查在我国疾病预防领域是史无前例的,这不仅保证了数据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更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充分的数据参考以及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被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认可,形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06年)》一书的重要部分之一。同时,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份也采用本次研究的方法,对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2、运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和“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构架本次研究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实验室人力、实验室场所以及实验室检验能力三方面对实验室检验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3、借鉴“基尼系数”的基本原理,创建出用于评价地区间实验室检验能力公平性的“地区均衡性指数”,对我国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地区公平性作出评价。4、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和“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和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工作效果,构建影响实验室检验能力开展的回归方程。5、评价各地实验室检验能力时,均以疾控机构所在地区为基本单元,即先对该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然后统一分析。选择以地区为单元进行统计的理由在于假设该地区同时存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业防治站所,为防止资源浪费,有些项目仅在专业防治站所开展,这时如果仅仅统计疾控中心的检验项目开展数,则将不能完全反映当地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建设情况,只有把当地所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起来分析,将更为客观合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怎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6)
- [2].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 管理观察 2019(34)
- [3].上海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经费保障现状: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启示[J]. 中国卫生资源 2020(01)
- [4].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J]. 财会学习 2020(11)
- [5].汽车主动空气循环控制机构壳体优化设计[J]. 汽车零部件 2020(06)
- [6].地市级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的思考[J]. 江苏预防医学 2020(03)
- [7].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离退休干部工作思考[J]. 办公室业务 2020(16)
- [8].基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吉林畜牧兽医 2020(09)
- [9].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卫生绩效考核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4)
- [10].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资源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02)
-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辨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9(11)
- [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预算管理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9(32)
- [13].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工作能力现状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12)
- [1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探讨[J]. 兰台内外 2016(06)
- [1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02)
- [16].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津贴发放的调查研究[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02)
- [1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探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08)
- [1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7(02)
- [19].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存在的问题探讨[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7(02)
- [2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管理对策[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2)
- [2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2)
- [22].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16)
- [23].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毒应急能力现况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05)
- [24].基于内部控制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J]. 财会学习 2015(18)
- [25].2007年-2014年5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理化项目室间质控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24)
- [26].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进展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16(02)
- [27].基于内控视角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22)
- [28].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 技术与市场 2016(08)
- [29].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可行性分析[J]. 医学与哲学(A) 2016(10)
- [30].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实施情况调查[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