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作品叙事视角的演变

“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作品叙事视角的演变

论文摘要

叙事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而在叙事学中最热闹的研究领域无疑非视角理论莫属。虽然叙事视角在小说等纯文学领域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而学界特别是在我国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新闻文本的研究刚刚起步,整体研究状况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运用视角理论以中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为样本来分析新闻作品中叙事视角的演变,以求为新闻写作开拓新的研究思路。这对丰富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段,提高作品的可读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叙事视角在通讯类文体中的作用。在这一章里,理清了叙事视角的定义及其分类,把新闻文本中存在的主要的四种叙事视角的定义作了说明,并结合实例对叙事视角在新闻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新闻作品中的主导叙事视角——全知视角最近二十年来的变化。在本章里对全知视角的主导地位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把全知视角的分类进一步细化,企图更进一步了解新闻作品中全知视角的演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样本分析得出了全知视角主导地位的日渐弱化的原因。第三章阐述了其他三种视角——人物限知视角、纯客观视角和复合视角新闻文本中的演变。结合大量获奖通讯作品对三种视角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全方位的剖析,最后得出了人物限知视角、纯客观视角、复合视角这三种叙事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主导地位发起严重挑战,叙事视角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趋势日益明显的结论。经过前三章的铺垫和积累,本文在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新闻叙事视角多元化的原因和实质。通过分析视角多元化的原因及实质,以求更好的使人们自觉运用视角理论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段和可读性,开阔我们对新闻文本的研究思路,让受众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本身。由于作者理论水平有限以及文本分析可能会有所误差,所以最后的结论难免有些纰漏之处。但愿本文对新闻文本叙事视角的研究能有些微小贡献并能够使更多的关心新闻视角的人们投入到这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中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文献综述
  • 0.1.1 国外研究
  • 0.1.2 国内研究
  • 0.2 选题意义
  • 0.2.1 理论意义
  • 0.2.2 现实意义
  • 0.3 研究特色及创新
  • 1 叙事视角之于通讯作品的文体意义
  • 1.1 叙事视角的界定和分类
  • 1.1.1 什么是叙事学
  • 1.1.2 新闻文本中叙事视角的分类
  • 1.2 叙事视角在通讯类文体中的作用
  • 2 全知视角:主导地位的日渐弱化
  • 2.1 全知视角的优势
  • 2.2 全知视角的分类
  • 2.2.1 编辑性全知视角
  • 2.2.2 中性的全知视角
  • 2.3 全知视角叙事主导地位弱化的原因
  • 2.3.1 全知视角易造成新闻失实
  • 2.3.2 受众本位意识的回归
  • 3 叙事视角从单一向多元化趋势的转变
  • 3.1 限知视角:成功挑战单一视角新闻叙事的“先锋”
  • 3.1.1 限制视角叙事在新闻文本中的发展历程
  • 3.1.2 “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中限知视角的分类
  • 3.2 纯客观视角:艰难的探索和发展
  • 3.2.1 成功范例少且运用手法欠成熟
  • 3.2.2 在“有我”与“无我”之间艰难抉择
  • 3.3 复合视角:近年来通讯类文体叙事视角中的新力量
  • 3.3.1 复合视角叙事文本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3.3.2 复合视角成为通讯中叙事视角的新力量
  • 3.4 小结
  • 4 新闻叙事视角多元化的原因和实质
  • 4.1 新闻叙事视角多元化的原因
  • 4.1.1 对西方新闻学的去伪存真
  • 4.1.2 记者主动回到新闻现场
  • 4.1.3 多元价值社会对新闻叙事的必然要求
  • 4.2 新闻叙事视角多元化的实质
  • 4.2.1 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视野更加广阔
  • 4.2.2 反映新闻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 4.2.3 反映记者的角色逐渐从前台走向幕后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知视角下叙述者的性别权威——浅析兰斯顿·休斯的《早秋》[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5)
    • [2].全知视角下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到馆率整改举措[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04)
    • [3].《史记》中全知视角对其文史价值的建构意义[J]. 北方文学 2018(18)
    • [4].多元化叙事视角的开拓与创新——以电影《暴裂无声》为例[J]. 视听 2020(06)
    • [5].有限全知视角下波特小说《老人》的叙事功能浅析[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05)
    • [6].全知视角下的“隐”——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J]. 北方文学 2018(06)
    • [7].历史写作的人称两难[J]. 语言战略研究 2018(05)
    • [8].论《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叙述视角的流动性[J]. 文学教育(上) 2020(09)
    • [9].第五讲:修改(下)[J]. 青年文学 2011(19)
    • [10].开展全知视角的古代叙事诗教学——以《卖炭翁》为例[J]. 语文教学之友 2019(10)
    • [11].“全知视角”叙事的极致样本——论《中国好声音》的叙事策略[J]. 视听纵横 2015(06)
    • [12].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角度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
    • [13].“重回荒野”[J].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09)
    • [14].怎么能是“起哄”呢——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结尾观众表情的探究[J]. 课外语文 2018(09)
    • [15].论《到灯塔去》的全知视角(英文)[J]. 价值工程 2010(22)
    • [16].论《带灯》叙事视角的转换[J]. 皖西学院学报 2019(06)
    • [17].浅谈东野圭吾《白夜行》的叙事手法[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0(04)
    • [18].全知视角下心理视域的观照——王爽小小说印象[J]. 参花(下) 2018(03)
    • [19].变换的视角,不变的斗志——《老人与海》叙述视角分析[J]. 青春岁月 2011(22)
    • [20].全知和有限视角相融合下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以《桥边的老人》为例[J]. 品位经典 2020(01)
    • [21].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法国中尉的女人》叙述者分析[J]. 思想战线 2009(S1)
    • [22].论《德伯家的苔丝》的叙事视角[J]. 致富时代 2014(01)
    • [23].试论《德伯家的苔丝》的叙事视角[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 [24].论史传对《搜神记》的影响[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 [25].丹·布朗《地狱》的影像化叙事策略[J]. 影剧新作 2018(04)
    • [26].一部具有丰富社会学信息量的现实主义文本[J]. 创作评谭 2019(02)
    • [27].鲁光体育报告文学的叙述策略[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8].“出场”的叙事: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初探[J]. 编辑之友 2016(05)
    • [29].《名利场》的写作手法分析[J]. 文教资料 2010(14)
    • [30].解读《德伯家的苔丝》的叙事视角[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02)

    标签:;  ;  ;  ;  

    “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作品叙事视角的演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