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暴力行为的成因及干预

学生暴力行为的成因及干预

丁遗声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530409

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会破坏教学秩序,危害师生安全,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呈明显的普遍化、严重化趋势。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去分析学生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了预防学生暴力行为的对策。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1.青少年内在身心特点诱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1)学生虽有自主判断能力,但自身认识不高,判断事物不客观,易冲动,处理问题带情绪,易受情境影响。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往往具有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承受能力差等不良倾向。当接触学校群体生活时,面对种种的不适,特别是遇事不为自己所愿,最终导致了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2)学生的法制意识淡薄。由于现有教材内容和现实严重脱节,学校法制工作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学校对此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少此方面的教育。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遇事不计后果,致使校园暴力频频上演。

(3)受许多不良习惯的影响。学生生活在群体中,必然会受到许多不良习惯的影响,包括别人和自己的,例如学生中的小偷小摸、抽烟喝酒等;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不加以制止与约束,助长了这些不良习惯的滋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2.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诱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1)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暴力行为的温床。现代社会家长虽重视教育子女,但多沿袭传统的强制模式:一种是显性的“棍棒式”教育,另一种是隐性的“温柔式”教育,最终成为引发许多校园暴力行为的根源。

(2)学校。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投注到智力的培养上,而忽视了诸如道德品质、人生理想、生活能力、审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有些教师对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后进生简单地批评处分,没有足够细致、耐心的说服工作,从而使后进生从自身心理上将自己划分为与教师及好学生相对立的一面,也实际上就是将学校教育失败的后进生推到了校园暴力行为的边缘。

(3)社会。社会经济负面效应及不良文化的影响对校园暴力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致使青少年为了攀比,为了贪慕虚荣,盲目地做出许多诸如偷摸拐骗、敲诈、勒索之事。

二、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策略浅探

预防校园暴力的基本措施应从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着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其心理的容纳性和承受力。而这些教育应结合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来做。

1.家庭方面应做到:父母长辈应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多和子女相处,充分沟通,满足亲子情感需要,让孩子从小建立安全感。家长应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消除家庭暴力,建立平等协商机制;父母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是非、品德、纪律教育,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鉴别自身言行,增强约束力,养成宽容、理解的好品质,正确处理与同学的矛盾、争执和纠纷;家长应多和学校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

2.学校方面应该做到: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预防校园暴力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加强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彻底摆脱应试教育阴影,提倡素质教育,发挥所有学生的特长,给予他们充分受关注、被接纳的机会。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不能把学生当作包袱,应善于观察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引导。

其次,学校应增开法制课,聘用一些法律专业人士任教或是担任顾问。由于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真正能深入到学生心里,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三,应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对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宣传和知识咨询,同时最好能将心理测量、心理矫正纳入教育教学的轨道。这样一来可以帮助教师对症下药,避免因臆断处理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行为偏差。

第四,学校应同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家庭教育得到指导,又可以延长学校的教育手段。学校教师应经常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听取意见,研究教育措施,交流教育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职能充分发挥起来。

3.社会方面应做到: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酒精、违禁药物等的管理;清理校园周边的歌舞厅、网吧、迪吧等青少年易聚集的商业单位,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联合社会团体,形成威慑力,坚决抵制社会上传播的暴力色情影视作品等;经常提醒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观看的影视、网络内容,避免接触渲染暴力的内容,方式切忌简单粗暴,以免反向强化青少年对暴力的猎奇心理;社会教育当前应负起教化之责任,设法大力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的活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校园暴力行为是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又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预防校园暴力行为中,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结起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标签:;  ;  ;  

学生暴力行为的成因及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