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病理学规律与影像学特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作者: 周建军
导师: 卞修武
关键词: 实验性脊髓损伤,胶质瘢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微丝,轴突,示踪
文献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胶质瘢痕(glial scar)的形成是慢性SCI的特征之一,并且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障碍的重要原因,脊髓损伤如脊髓挫伤后反应性胶质化(reactive gliosis),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慢性期的主要病变之一,这种反应性胶质化,将坏死组织与脊髓隔离,并使前者液化形成囊腔,一方面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害,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轴突再生。如何在移植治疗中判断切除胶质瘢痕的时机与范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以往的研究对胶质瘢痕的空间分布特征缺乏研究,目前也无切除胶质瘢痕的适宜方法。本研究拟制备打击伤SCI模型,观察SCI的影像学与病理学表现及大鼠慢性SCI胶质瘢痕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希望能发现胶质瘢痕分布规律,为彻底去除胶质瘢痕提供形态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采用犬为脊髓打击伤模型的损伤能量为30g×15cm,重点对SCI后组织学与影像学变化对比观察,观察SCI影像学变化的病理基础;采用SD大鼠为脊髓打击伤模型的损伤能量为30g×5cm,以组织学、神经运动功能评分、诱发电位测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BDA顺行神经纤维示踪、TMR与HRP逆行神经纤维示踪等方法进行观察,且大鼠所有标本均采用恒冷箱矢状纵行切片,每个脊髓标本切片100张,脊髓全部标本10套均进行不同染色观察,每张载玻上每两张切片间隔200μm,每张切片均能观察到损伤区及损伤区两端5mm内残留组织,经普通光学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拼接,观察损伤区胶质瘢痕分布的形成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胶质瘢痕厚度及胶质瘢痕区轴突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关系。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CI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与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在SCI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分布,并分别与NF免疫荧光双标观察SCI后损伤区范围神经再生内在修复能力变化规律,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在损伤区分布及其与轴突再生的相互关系。3.脊髓损伤大鼠在伤后8周采用BDA顺行神经纤维示踪、TMR与HRP逆行神经纤维示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NF与GFAP荧光双标方法,在矢状纵切片不同部
论文目录: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病理学规律与影像学特征
前言
第一部分 犬脊髓损伤后病理学与 MRI 对比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分布特征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脊髓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移植治疗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6-10-19
参考文献
- [1].波形蛋白在胶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D]. 林江凯.第三军医大学2001
相关论文
- [1].神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苏志达.第二军医大学2008
- [2].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规律及酸敏感离子通道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胡荣.第三军医大学2008
- [3].脊髓缺血性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及鞘内注射Noggin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D]. 王飞.吉林大学2010
- [4].RNA干扰大鼠神经元Nogo受体基因表达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 张涛.第二军医大学2005
- [5].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 王岩峰.中国医科大学2006
- [6].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治疗学研究[D]. 敖强.大连医科大学2003
- [7].组织工程化脊髓修复成年鼠脊髓损伤的初步研究[D]. 郭庆山.第三军医大学2006
- [8].大鼠脊髓损伤后二次继发性损伤的发现及其治疗[D]. 沈学锋.第四军医大学2006
- [9].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GDNF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 袁军.第一军医大学2006
- [10].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研究[D]. 吴玉杰.第二军医大学2006
标签:实验性脊髓损伤论文; 胶质瘢痕论文;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论文; 星形胶质细胞论文; 神经微丝论文; 轴突论文; 示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