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氏附红细胞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氏附红细胞体,抗原组分,亚单位疫苗,免疫保护
温氏附红细胞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健,刘媛,张富梅,李子平,秦建华[1](2012)在《温氏附红细胞体特异抗原组分免疫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感染率90%以上的阳性牛血中分离温氏附红细胞体,利用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法制备温氏附红细胞体抗原蛋白悬液,通过切胶纯化和免疫印迹法筛选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抗原组分,制备温氏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并同时将抗原悬液灭活后制成温氏附红细胞体灭活苗。疫苗经检测合格后在小鼠动物模型上进行免疫持续期测定和免疫效力检验。结果显示,温氏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持续期为12周,免疫保护率为100%,灭活苗免疫保护率为80%,表明温氏附红细胞体特异抗原组分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2年01期)
张富梅,赵彦岭,韩福生,薛瑞辰,王鹏[2](2010)在《温氏附红细胞体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温氏附红细胞体动物模型,本试验采集红细胞感染率>90%,感染强度高的牛血液制备红细胞悬液和温氏附红细胞体悬液。选择6~8周龄健康雄性昆明种小白鼠70只,随机分为7组,试验组分别以不同方式感染E.wenyoni(见下表),试验期21 d。(本文来源于《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0-07-01)
鲁改儒,李清艳,翟向和[3](2010)在《不同药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对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具有最佳效果的药物。[方法]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30%犊牛血清,选用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对甲氧嘧啶、硫酸庆大霉素、磷酸伯氨喹啉、盐酸咪唑苯脲、贝尼尔7种药物,在37℃、5%CO2的环境下,进行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药物杀灭试验。[结果]磷酸伯氨喹、盐酸咪唑苯脲对牛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杀灭效果最佳,当培养液药物浓度为2 000μg/ml,药物与附红细胞体作用6 h时,红细胞染虫率显着下降到30%以下。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贝尼尔和磺胺对甲氧嘧啶对附红细胞体均有一定作用。硫酸庆大霉素具有较强抗菌作用,但对牛附红细胞体病无效。[结论]该研究为临床选择抗附红细胞体病的合适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7期)
王健,刘媛,秦建华,张富梅[4](2009)在《温氏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建立1种快速准确检测温氏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根据温氏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参考序列的保守区,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扩增出1段985bp的DNA序列,EcoRⅠ酶切鉴定得到2条500bp左右的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扩增出了温氏附红细胞体的特异性条带。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样品检测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的优点。结果提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用于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和流行情况监测。(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09年12期)
张富梅,王建永,赵月兰,包永占,秦建华[5](2009)在《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菌采集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牛血液,抽提E.wenyoni基因组DNA,参考GenBank发表的E.wenyoni16S rRNA基因序列(AF016546),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并克隆E.wenyoni16S rRNA部分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1 005 bp。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测序列与参考序列(AF016546)同源性最高,达97.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测序列与支原体属病原代表种的序列接近,同源性约为70%,而与无浆体科病原代表种的序列相差较远,同源性约为50%。可见,E.wenyoni应归为支原体属,而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高光平,毕可东,陈萍,邹明[6](2009)在《8种药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杀灭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药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病的体外杀灭效果,在70 mL RPMI-1640培养液中添加30 mL新生牛血清,2.0 g葡萄糖,0.20 g NaHCO3,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条件下,进行了咪唑苯脲、磷酸伯氨喹、盐酸多西环素、敌百虫、延胡索酸泰妙菌素、依沙吖啶、叁氮眯、大蒜素注射液等8种药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药物杀灭试验。结果表明,咪唑苯脲、磷酸伯氨喹的杀灭效果最好,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对红细胞的影响较轻微;敌百虫、依沙吖啶的杀灭效果也很好,但是对红细胞的损伤较咪唑苯脲和磷酸伯氨喹重。因此,治疗温氏附红细胞体病应首选咪唑苯脲或磷酸伯氨喹,其次为敌百虫和依沙吖啶。(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王兆学,毕可东,高光平,丁超,郑立勇[7](2008)在《咪唑苯脲缓释剂治疗温氏附红细胞体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咪唑苯脲(Imidocarb),又名双咪苯脲,属于均二苯基脲的衍生物,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新型抗原虫的化学药物,目前是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比较有效的药物,并能控制疫情,但不能彻底杀灭附红细胞体[1]。本试验用研制的咪唑苯脲缓释剂,用于临床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观察治疗效果,以期找到临床上治疗附红细胞体病更有效的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08年03期)
李树清,杜凯,胡永强,陈声国,陈志飞[8](2007)在《温氏附红细胞体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温氏附红细胞体诊断方法,根据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946266),设计1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温氏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片段,检测温氏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78 fg。利用该方法对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温氏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0.3%、5.3%、45.8%,说明温氏附红细胞体在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均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湖北省感染率较高、流行较广。(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陈萍,毕可东,王兆学[9](2007)在《温氏附红细胞体对奶牛免疫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5头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的奶牛和5头健康奶牛,分别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B淋巴细胞EA花环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的奶牛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B淋巴细胞EA花环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低于健康奶牛,且二者在0.01水平上有差异。这说明温氏附红细胞体对奶牛的免疫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26期)
张富梅,韩福生,赵彦岭,薛瑞辰,李春红[10](2007)在《温氏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然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牛血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镜检法观察了E.wenyoni的形态学特征,应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E.wenyoni的抗原蛋白组成。结果显示,E.wenyoni呈多形性,具有折光性,游离于血浆中的E.wenyoni具有运动性,附着于红细胞上似乎停止运动,但实际上却能使红细胞发生震颤;SDS-PAGE结果显示,E.wenyoni主要由9种蛋白组成,分子量范围为24ku~150ku,应用免疫印迹试验筛选出了3种特异性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147.31ku,49.03ku和35.72ku。本试验为准确诊断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07年08期)
温氏附红细胞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建立温氏附红细胞体动物模型,本试验采集红细胞感染率>90%,感染强度高的牛血液制备红细胞悬液和温氏附红细胞体悬液。选择6~8周龄健康雄性昆明种小白鼠70只,随机分为7组,试验组分别以不同方式感染E.wenyoni(见下表),试验期21 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氏附红细胞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健,刘媛,张富梅,李子平,秦建华.温氏附红细胞体特异抗原组分免疫效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2
[2].张富梅,赵彦岭,韩福生,薛瑞辰,王鹏.温氏附红细胞体动物模型的建立[C].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2010
[3].鲁改儒,李清艳,翟向和.不同药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4].王健,刘媛,秦建华,张富梅.温氏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畜牧与兽医.2009
[5].张富梅,王建永,赵月兰,包永占,秦建华.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的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9
[6].高光平,毕可东,陈萍,邹明.8种药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杀灭效果[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
[7].王兆学,毕可东,高光平,丁超,郑立勇.咪唑苯脲缓释剂治疗温氏附红细胞体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动物检疫.2008
[8].李树清,杜凯,胡永强,陈声国,陈志飞.温氏附红细胞体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
[9].陈萍,毕可东,王兆学.温氏附红细胞体对奶牛免疫水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
[10].张富梅,韩福生,赵彦岭,薛瑞辰,李春红.温氏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7